第115章 兩害相遇,我選靠山
穿越農家子,科舉當自強! 作者:從墨歸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經將孩子交到這書院內,從來也沒讓他這麽操心過。
如今光是在這李明陽的事上都不知前後折騰了多少次。
僅僅是想著二皇子的麵色都跟著陰沉了許多。
沒想到太子的馬車就在前麵。
此時太子從馬車上下來,臉上還帶著一抹淡然的笑。
“皇兄今日還真是好雅興啊,父皇那邊不是剛剛給你安排了許多的事情嗎?今日怎會跑到這兒來?”
二皇子先發製人看著太子的眼神中更多了一絲輕蔑。
在這京城之中,誰不知道如今二皇子的實力要遠勝過太子啊。
就連朝中的這些大臣都不自覺的討好起二皇子來,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時間久了,也就讓二皇子對太子沒了多少尊敬,說出口的話總帶著一股子譏諷的味道。
相比於二皇子的高傲,太子要更顯得謙遜一些。
他的臉上幾乎很少能看到其他的表情,總是一副平和的模樣,仿佛是一汪清泉,一個眼神都能讓人沉醉其中,瞧不見半點算計的味道。
但往往就是這樣的人才最為可怕,永遠讓人看不穿他的真心。
“我今日來此也是為了太孫學業上的事情,終於遇見了一位好博士,可不是得好好珍惜嘛,太孫日後那可是要大有作為的。”
說起個人的能力,太子這兩年確實略遜一籌。
可要是說起晚輩,太孫的能力可是吊打弘皇孫的。
果然提起孩子二皇子明顯有些心虛,笑容也逐漸褪去。
“我的兒子要比太孫年幼一些,進入國子監的時候也稍晚了些,不過這一兩個月也正在往迴追著呢,怎麽也不至於太差,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兩個孩子的實力就能旗鼓相當了。”
“是嗎?那我就提前恭賀皇弟了。”
明明兩人臉上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可現場就是平白無故的多了一股子火藥味,這讓人十分的不舒服。
外麵發生了些什麽,國子監裏麵不可能完全聽不到風聲。
在聽說兩位皇子的馬車都停在外麵時,李明陽立刻反應過來。
他們都是為了自己而來的。
而這目的李明陽雖然還不清楚,但想也知道不會是什麽好事。
他的眸子一下冷了下去,一雙手不自覺的攥成了拳頭。
上一次二皇子單獨來請,就已經讓他處於危險境地了。
如今再加上一位太子,這兩人要是真因為孩子的事情與自己爭辯起來,不管偏向哪一邊,對於李明陽而言都不會有什麽好處的。
看來得想個辦法,從這裏脫困才行。
李明陽在心中盤算著腦海中立刻閃過一個不錯的人選。
還真有一個人能幫得上忙。
二皇子和太子在外麵已經等了一會兒眼看李明陽不出來,二人便一同朝著裏麵走去。
沒想到一進門就瞧見了李明陽,不過他不是自己一人,而是跟隨在祭酒的身後。
“學術精進,行為不端的人比比皆是,我國子監教育出來的人絕不能是那樣的卑劣小人,這是我在心中想了許久了,還是得與您商量一下。”
麵對李明陽的主動,祭酒沒有拒絕。
先前讓李明陽進入國子監,還真是看在賢王的麵子上。
可祭酒這些日子也算看出來了,李明陽確實是有些真本事在的。
不僅能將國子監存在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還能給出更多新奇的思路。
李明陽所說的許多道理祭酒要麽是聽都沒聽過,要麽就是隻在書本上零星地看到了一些,卻不懂得如何學以致用。
有時看著李明陽說話,祭酒甚至有些恍惚。
這真的是一個隻有十歲的孩子嗎?
為何自己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老成的模樣?仿佛他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是憑借著本心。
“既是如此,那你隨我來吧。”
祭酒說完便立刻帶著李明陽進到了裏麵。
太子二人本想叫住李明陽的可看著兩人相談甚歡的模樣,到了嘴邊的話還是咽了迴去。
國子監的助教立刻迎上前來。
如今弘皇孫和太孫都在李明陽這兒學習,兩人也是共用一個助教。
這兩個孩子學業上的事情,助教也能迴答一二,這會兒便自然而然的主動上前來了。
“您二位是有什麽事嗎?”
能夠進入國子監的人本身就不簡單,助教和這些大人物打交道也已經習慣了。
二皇子的表情略顯尷尬,而太子則是一副平和的模樣。
“近來太孫在學業上突飛猛進,我想著也許是換了新博士的緣故,這才想著上門前來拜訪,沒想到今日來的不巧了。”
太子說完,立刻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等哪日李博士有空了,我再來拜訪也不遲。”
說完恭敬的行了一禮,隨後轉身離開。
而二皇子,在太子離開時,狠狠的朝著他身上白了一眼,不過嘴上也說起了客套的話。
“我和太子的目的差不多,都是為了孩子的事兒來的,既然李博士今天有要緊事就當我沒來過吧。”
隨後也轉身走了。
助教瞧著兩人離去的方向不由一陣感慨。
“這國子監內有這麽多的博士,恐怕也隻有李博士手上的麻煩最多了。”
祭酒的房間內。
祭酒坐在正位上,給李明陽倒了一杯茶,隨後才叫他將心中所想的娓娓道來。
真要說起來,李明陽不過就是想靠著他的身份將太子與二皇子給甩開罷了,並無其他想法。不過既然來了,也得說出個明理大概來才行。
李明陽此刻也不藏著掖著,立刻將現代的那一套品德政治拿到這個時期來。
曾經的博士夫子若說教學多半是在課本上下功夫,隻要是文中沒有寫的,就隻是潦草幾步帶過。其他的內容都要讓學生自己參透,知識尚且如此,品德方麵自然是不必說了。
“表麵的那些禮法絕不足以束縛住一群能考進國子監的人,關鍵還是要在日常的行為規範中,更加在意一些潛移默化的將這些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才能讓他們有所長進。”
如今光是在這李明陽的事上都不知前後折騰了多少次。
僅僅是想著二皇子的麵色都跟著陰沉了許多。
沒想到太子的馬車就在前麵。
此時太子從馬車上下來,臉上還帶著一抹淡然的笑。
“皇兄今日還真是好雅興啊,父皇那邊不是剛剛給你安排了許多的事情嗎?今日怎會跑到這兒來?”
二皇子先發製人看著太子的眼神中更多了一絲輕蔑。
在這京城之中,誰不知道如今二皇子的實力要遠勝過太子啊。
就連朝中的這些大臣都不自覺的討好起二皇子來,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時間久了,也就讓二皇子對太子沒了多少尊敬,說出口的話總帶著一股子譏諷的味道。
相比於二皇子的高傲,太子要更顯得謙遜一些。
他的臉上幾乎很少能看到其他的表情,總是一副平和的模樣,仿佛是一汪清泉,一個眼神都能讓人沉醉其中,瞧不見半點算計的味道。
但往往就是這樣的人才最為可怕,永遠讓人看不穿他的真心。
“我今日來此也是為了太孫學業上的事情,終於遇見了一位好博士,可不是得好好珍惜嘛,太孫日後那可是要大有作為的。”
說起個人的能力,太子這兩年確實略遜一籌。
可要是說起晚輩,太孫的能力可是吊打弘皇孫的。
果然提起孩子二皇子明顯有些心虛,笑容也逐漸褪去。
“我的兒子要比太孫年幼一些,進入國子監的時候也稍晚了些,不過這一兩個月也正在往迴追著呢,怎麽也不至於太差,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兩個孩子的實力就能旗鼓相當了。”
“是嗎?那我就提前恭賀皇弟了。”
明明兩人臉上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可現場就是平白無故的多了一股子火藥味,這讓人十分的不舒服。
外麵發生了些什麽,國子監裏麵不可能完全聽不到風聲。
在聽說兩位皇子的馬車都停在外麵時,李明陽立刻反應過來。
他們都是為了自己而來的。
而這目的李明陽雖然還不清楚,但想也知道不會是什麽好事。
他的眸子一下冷了下去,一雙手不自覺的攥成了拳頭。
上一次二皇子單獨來請,就已經讓他處於危險境地了。
如今再加上一位太子,這兩人要是真因為孩子的事情與自己爭辯起來,不管偏向哪一邊,對於李明陽而言都不會有什麽好處的。
看來得想個辦法,從這裏脫困才行。
李明陽在心中盤算著腦海中立刻閃過一個不錯的人選。
還真有一個人能幫得上忙。
二皇子和太子在外麵已經等了一會兒眼看李明陽不出來,二人便一同朝著裏麵走去。
沒想到一進門就瞧見了李明陽,不過他不是自己一人,而是跟隨在祭酒的身後。
“學術精進,行為不端的人比比皆是,我國子監教育出來的人絕不能是那樣的卑劣小人,這是我在心中想了許久了,還是得與您商量一下。”
麵對李明陽的主動,祭酒沒有拒絕。
先前讓李明陽進入國子監,還真是看在賢王的麵子上。
可祭酒這些日子也算看出來了,李明陽確實是有些真本事在的。
不僅能將國子監存在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還能給出更多新奇的思路。
李明陽所說的許多道理祭酒要麽是聽都沒聽過,要麽就是隻在書本上零星地看到了一些,卻不懂得如何學以致用。
有時看著李明陽說話,祭酒甚至有些恍惚。
這真的是一個隻有十歲的孩子嗎?
為何自己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老成的模樣?仿佛他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是憑借著本心。
“既是如此,那你隨我來吧。”
祭酒說完便立刻帶著李明陽進到了裏麵。
太子二人本想叫住李明陽的可看著兩人相談甚歡的模樣,到了嘴邊的話還是咽了迴去。
國子監的助教立刻迎上前來。
如今弘皇孫和太孫都在李明陽這兒學習,兩人也是共用一個助教。
這兩個孩子學業上的事情,助教也能迴答一二,這會兒便自然而然的主動上前來了。
“您二位是有什麽事嗎?”
能夠進入國子監的人本身就不簡單,助教和這些大人物打交道也已經習慣了。
二皇子的表情略顯尷尬,而太子則是一副平和的模樣。
“近來太孫在學業上突飛猛進,我想著也許是換了新博士的緣故,這才想著上門前來拜訪,沒想到今日來的不巧了。”
太子說完,立刻給自己找了個台階:“等哪日李博士有空了,我再來拜訪也不遲。”
說完恭敬的行了一禮,隨後轉身離開。
而二皇子,在太子離開時,狠狠的朝著他身上白了一眼,不過嘴上也說起了客套的話。
“我和太子的目的差不多,都是為了孩子的事兒來的,既然李博士今天有要緊事就當我沒來過吧。”
隨後也轉身走了。
助教瞧著兩人離去的方向不由一陣感慨。
“這國子監內有這麽多的博士,恐怕也隻有李博士手上的麻煩最多了。”
祭酒的房間內。
祭酒坐在正位上,給李明陽倒了一杯茶,隨後才叫他將心中所想的娓娓道來。
真要說起來,李明陽不過就是想靠著他的身份將太子與二皇子給甩開罷了,並無其他想法。不過既然來了,也得說出個明理大概來才行。
李明陽此刻也不藏著掖著,立刻將現代的那一套品德政治拿到這個時期來。
曾經的博士夫子若說教學多半是在課本上下功夫,隻要是文中沒有寫的,就隻是潦草幾步帶過。其他的內容都要讓學生自己參透,知識尚且如此,品德方麵自然是不必說了。
“表麵的那些禮法絕不足以束縛住一群能考進國子監的人,關鍵還是要在日常的行為規範中,更加在意一些潛移默化的將這些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才能讓他們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