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拜謝夫子
穿越農家子,科舉當自強! 作者:從墨歸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縣令是真的生氣了,呂縣尉也是低下頭去,這會兒也趕緊在一旁小聲勸著。
“這事真要說,也不能全怪我啊。還不是巡撫家裏的那位公子……”
自從呂暢去過京城之後,整個人就全變了,不僅沒了以前的神氣,就連精神狀態都受到了影響似的。
迴來之後不止大病一場,更是每日將自己關在房間中。
明明前一秒鍾還嚷著要潛心攻讀,說什麽也得考出個樣來。
可第二天就因為心煩的緣故將所有的筆墨都扔出了房間,整個人在屋裏放聲痛哭。
至於在京城發生了些什麽,呂縣尉還是從同行的陪讀,嘴裏才問出來的。
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徹底拋棄,這種事情放在誰的身上都是一道難題。
可縣令卻管不了這些。
“既然巡撫不認他,那他以後就少端著架子,先前我已經足夠給他麵子了,日後讓他好自為之!”
在那麽多人麵前丟了臉,縣令這會兒比誰都氣,拂袖迴了房去。
呂縣尉也隻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歎隻歎造化弄人。
從縣令這離開後,李明陽直奔著書院而去。
這會兒正是上課的時候,夫子想來也正在書院內呢。
這一路上,李明陽都是騎在馬背上享受著其他人的恭賀,感受著榮歸故裏帶來的喜悅。
而到了這裏,李明陽卻立刻下馬親自敲門。
門房正在裏麵打掃著,庭院聽到聲音後才來開門。
眼瞧李明陽這一身喜慶的打扮,又看看後麵的人門房,立刻明白了,看著李明陽的眼神都與以前不同了。
“夫子還在裏麵,我這就去通報一聲。”
李明陽點點頭,此時已經完全收斂了狀元郎應有的神氣在夫子麵前又變迴了那個天真好學的普通弟子。
沒一會兒門房就又折返了迴來。
“夫子請你到後院去呢。”
李明陽心中高興立刻邁步進了門,而護送李明陽的隊伍則是在門外等著。
城中的百姓議論紛紛,更有甚者已經在盤算著何時能將自己的孩子也送到這兒了。
“第一批學生就交出了一位狀元,楚夫子的能力可見一斑!”
“想考上楚夫子的書院可不容易,聽說當年足有百名學生前來報考,結果不也隻選了二十人?”
這門外的人是議論紛紛,無比羨慕在裏麵讀書中的學生。
而李明陽,此刻跟隨在門房的身後,亦如當年那樣來到了夫子的房中。
楚鶴遷和印象裏的一樣,仍穿著一件樸素的長衫。
而桌前已經放好了兩杯茶。
李明陽進門後立刻行了跪拜禮。
“多謝夫子多年的教育,如今明陽才能有這樣的成就。”
這一跪不隻是謝楚鶴遷的教育,更是感謝楚鶴遷這一路的協助。
若是沒有楚家父子的庇護,呂暢的人隻怕在精誠就要動手了。
別說是考中狀元,到時能不能安然無恙的迴來都是未知。
而看著李明陽此刻的模樣,楚鶴遷眼神中更多的是欣慰。
“起來吧,與我喝喝茶。”
楚鶴遷說著,語氣中更多了一絲玩笑之意:“能讓當今狀元陪我一起喝茶,明年這書院的生意一定會更好的。”
李明陽被說的心中一陣慚愧。
“您教書若是為了錢,肯敞開門來放外麵的學生進門,來此的學生,隻怕會將門檻給踏破了。”
楚鶴遷看著李明陽笑了笑。
在這麽多的學生之中,李明陽是最懂得他的心意的。
也是最能繼承他的意誌的。
“說說吧,做上了狀元,他們給了你怎樣的官職?”
當聽說李明陽僅僅是五品官員時,楚鶴遷微微蹙眉。
可在聽說這職位是安撫使時,這眉頭倒是逐漸舒展開了。
狀元不是官,卻能換來更好的前程。要是李明陽願意,側封四品以上絕不是什麽麻煩事。
若隻看官品,不重利益,甚至能分得三品的閑職。
可李明陽顯然不是那樣的人。
“安撫使,任務重,好處也不多,是個人人都急著丟掉的燙手山芋。但若是做好了,小能成全一方百姓,大能安撫國情。”
如此看來,自己在李明陽身上所花費的心血是值得的。
他不僅有所成就,更是選了個能做實事的位置。
而李明陽也將這段時間的經曆一五一十的全說了。
他也是第一次從夫子的口中聽說了皇家的情況。
“當今聖上當年也不是太子出身,若不是賢王一路親護,也就沒有如今的皇上了。隻可惜時運不濟,當今大乾時局動蕩,皇上一人做不了太多的事,賢王願意幫你一把,日後定會重用。不過該如何從中選擇,還要靠你自己。”
李明陽默默的記在心上。
這京城兩年的日子可不像表麵上的那般風光。
他還有不少要學的呢。
喝完了這杯茶,李明陽起拜別楚鶴遷,便要迴家去了。
想走出正門,一定會經過書院門口。
先前來的時候,李明陽一心想著早一些見到夫子,心中懷揣著激動之情絲毫沒有注意到裏麵的情況。
現在一抬眼透過窗子,正瞧見了柳謙修的那張臉。
夫子不在,其他的弟子早就給自己放了個小假,不是離開位置,私下活動就是與同窗攀談著。
隻有柳謙修,這會兒仍安穩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著書卷中的內容。
此次前去京城,他連會試都沒過。
尤其是聽說李明陽中了會元後,這心上的落差就更是明顯了。
瞧見昔日同窗好友,李明陽下意識的站住了腳,卻沒進門去。
門房接了楚鶴遷的吩咐,要送李明陽出門的,這會兒見李明陽看著柳謙修,立刻會意。
“柳公子從京城迴來之後就潛心留在書院中學習了,準備三年之後再去京城。要我去叫柳公子出來嗎?”
李明陽搖搖頭:“不必打擾他。”
自己這身衣服難免會打擾到柳謙修的心態。
二人同窗這幾年,李明陽最清楚柳謙修的弱點。
暫不打擾才是對他最好的尊重。
而從書院出來後,李明陽沒在繞彎,在人的護送之下,直奔著自家而去。
鄉下的路還是那樣的難走。
放眼望去,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個個漢子站在田間地頭揮灑著汗水。
就連李家的地頭也是如此。
“這事真要說,也不能全怪我啊。還不是巡撫家裏的那位公子……”
自從呂暢去過京城之後,整個人就全變了,不僅沒了以前的神氣,就連精神狀態都受到了影響似的。
迴來之後不止大病一場,更是每日將自己關在房間中。
明明前一秒鍾還嚷著要潛心攻讀,說什麽也得考出個樣來。
可第二天就因為心煩的緣故將所有的筆墨都扔出了房間,整個人在屋裏放聲痛哭。
至於在京城發生了些什麽,呂縣尉還是從同行的陪讀,嘴裏才問出來的。
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徹底拋棄,這種事情放在誰的身上都是一道難題。
可縣令卻管不了這些。
“既然巡撫不認他,那他以後就少端著架子,先前我已經足夠給他麵子了,日後讓他好自為之!”
在那麽多人麵前丟了臉,縣令這會兒比誰都氣,拂袖迴了房去。
呂縣尉也隻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歎隻歎造化弄人。
從縣令這離開後,李明陽直奔著書院而去。
這會兒正是上課的時候,夫子想來也正在書院內呢。
這一路上,李明陽都是騎在馬背上享受著其他人的恭賀,感受著榮歸故裏帶來的喜悅。
而到了這裏,李明陽卻立刻下馬親自敲門。
門房正在裏麵打掃著,庭院聽到聲音後才來開門。
眼瞧李明陽這一身喜慶的打扮,又看看後麵的人門房,立刻明白了,看著李明陽的眼神都與以前不同了。
“夫子還在裏麵,我這就去通報一聲。”
李明陽點點頭,此時已經完全收斂了狀元郎應有的神氣在夫子麵前又變迴了那個天真好學的普通弟子。
沒一會兒門房就又折返了迴來。
“夫子請你到後院去呢。”
李明陽心中高興立刻邁步進了門,而護送李明陽的隊伍則是在門外等著。
城中的百姓議論紛紛,更有甚者已經在盤算著何時能將自己的孩子也送到這兒了。
“第一批學生就交出了一位狀元,楚夫子的能力可見一斑!”
“想考上楚夫子的書院可不容易,聽說當年足有百名學生前來報考,結果不也隻選了二十人?”
這門外的人是議論紛紛,無比羨慕在裏麵讀書中的學生。
而李明陽,此刻跟隨在門房的身後,亦如當年那樣來到了夫子的房中。
楚鶴遷和印象裏的一樣,仍穿著一件樸素的長衫。
而桌前已經放好了兩杯茶。
李明陽進門後立刻行了跪拜禮。
“多謝夫子多年的教育,如今明陽才能有這樣的成就。”
這一跪不隻是謝楚鶴遷的教育,更是感謝楚鶴遷這一路的協助。
若是沒有楚家父子的庇護,呂暢的人隻怕在精誠就要動手了。
別說是考中狀元,到時能不能安然無恙的迴來都是未知。
而看著李明陽此刻的模樣,楚鶴遷眼神中更多的是欣慰。
“起來吧,與我喝喝茶。”
楚鶴遷說著,語氣中更多了一絲玩笑之意:“能讓當今狀元陪我一起喝茶,明年這書院的生意一定會更好的。”
李明陽被說的心中一陣慚愧。
“您教書若是為了錢,肯敞開門來放外麵的學生進門,來此的學生,隻怕會將門檻給踏破了。”
楚鶴遷看著李明陽笑了笑。
在這麽多的學生之中,李明陽是最懂得他的心意的。
也是最能繼承他的意誌的。
“說說吧,做上了狀元,他們給了你怎樣的官職?”
當聽說李明陽僅僅是五品官員時,楚鶴遷微微蹙眉。
可在聽說這職位是安撫使時,這眉頭倒是逐漸舒展開了。
狀元不是官,卻能換來更好的前程。要是李明陽願意,側封四品以上絕不是什麽麻煩事。
若隻看官品,不重利益,甚至能分得三品的閑職。
可李明陽顯然不是那樣的人。
“安撫使,任務重,好處也不多,是個人人都急著丟掉的燙手山芋。但若是做好了,小能成全一方百姓,大能安撫國情。”
如此看來,自己在李明陽身上所花費的心血是值得的。
他不僅有所成就,更是選了個能做實事的位置。
而李明陽也將這段時間的經曆一五一十的全說了。
他也是第一次從夫子的口中聽說了皇家的情況。
“當今聖上當年也不是太子出身,若不是賢王一路親護,也就沒有如今的皇上了。隻可惜時運不濟,當今大乾時局動蕩,皇上一人做不了太多的事,賢王願意幫你一把,日後定會重用。不過該如何從中選擇,還要靠你自己。”
李明陽默默的記在心上。
這京城兩年的日子可不像表麵上的那般風光。
他還有不少要學的呢。
喝完了這杯茶,李明陽起拜別楚鶴遷,便要迴家去了。
想走出正門,一定會經過書院門口。
先前來的時候,李明陽一心想著早一些見到夫子,心中懷揣著激動之情絲毫沒有注意到裏麵的情況。
現在一抬眼透過窗子,正瞧見了柳謙修的那張臉。
夫子不在,其他的弟子早就給自己放了個小假,不是離開位置,私下活動就是與同窗攀談著。
隻有柳謙修,這會兒仍安穩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看著書卷中的內容。
此次前去京城,他連會試都沒過。
尤其是聽說李明陽中了會元後,這心上的落差就更是明顯了。
瞧見昔日同窗好友,李明陽下意識的站住了腳,卻沒進門去。
門房接了楚鶴遷的吩咐,要送李明陽出門的,這會兒見李明陽看著柳謙修,立刻會意。
“柳公子從京城迴來之後就潛心留在書院中學習了,準備三年之後再去京城。要我去叫柳公子出來嗎?”
李明陽搖搖頭:“不必打擾他。”
自己這身衣服難免會打擾到柳謙修的心態。
二人同窗這幾年,李明陽最清楚柳謙修的弱點。
暫不打擾才是對他最好的尊重。
而從書院出來後,李明陽沒在繞彎,在人的護送之下,直奔著自家而去。
鄉下的路還是那樣的難走。
放眼望去,正是農忙的時候,一個個漢子站在田間地頭揮灑著汗水。
就連李家的地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