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高中狀元郎
穿越農家子,科舉當自強! 作者:從墨歸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看著李明陽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詫。
但很快眸子便冷了下去。
草草了事可不是什麽好事。
這文章不是寫的越快越好,而是要寫出其中精髓。
仔細想想,一個十歲的孩子被國事難倒也是正常。
況且現場還有這麽多人在,本身壓力也會大大的限製個人能力。
在這個節骨眼上出錯,也確實不算是什麽稀罕事。
而現實卻不像皇上所想的那樣理所應當。
當殿試結束後,一眾考生的試卷全部被送到了皇上的麵前。
考試的時間有限,再加上要與這麽多人在殿前同考,能不跑題不犯錯就已經十分困難了。
要在這一切的基礎之上,將文章寫得又準確又好,就更是困難重重。
因此大部分人在迴答這個問題上都選擇了極其討巧的一種。
他們避重就輕,雖然主線仍在題目上,卻大多寫的虛無飄渺,隻有著大概的方向,卻沒有腳下的論證。
在眾多試卷之中隻有一份與眾不同。
不僅寫的十分詳細,更是從最基礎的問題入手,逐一展開。
在看著字體清秀,大抵是個上過十幾年的書,有著一番閱曆的人。
而在這眾多試卷的陪襯之下,這一份也顯得難能可貴。
結果自是不用多說。
“今朝狀元姓甚名誰?”
“迴避一下,姓李,名明陽。”
李明陽!
不正是今日站在隊伍最前麵,麵頰稚嫩的十歲少年!
十歲狀元郎放在曆朝曆代也從未有過,今朝獨一份!
而這消息一出,被震驚的又豈止是皇上?
無數的讀書人為此震驚不已,隨後紛紛議論著其中的真假。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打聽起李明陽的出身。
在聽說這李明陽僅僅是個鄉野村夫的孩子時,更是驚掉了下巴。
莫非是文曲星轉世,要不然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學識?
而消息出來的第一時間,賢王也是樂得高興。
“果然與本王所想的一樣,這李明陽當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隨後立刻叫手下人去貢院,將李明陽所寫的試卷抄寫一份。
“東西抄好,隻管送到九皇子那兒去!”
他等的人如今終究是高中狀元郎!
日後也定能成為一代賢良!
賢王的人快馬加鞭,不出半日東西就送到了九皇子的手中。
深夜,九皇子的房中燈火長明。
他坐在書案前將那份抄好的試卷又仔細的看了一遍,隻覺得脊背一陣發涼,卻並不是恐慌。
是如獲至寶一般的欣喜!
九皇子已經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眸子裏盡是光亮。
李明陽的想法與他竟是不謀而同!
能將這試卷寫得如此詳細,又給出合理的方針,果真是個年少有為之人。
“看來他當真是我要的人。”
高中狀元自然是要騎在高頭大馬上胸帶紅花,風風光光的遊街。
當李明陽這身模樣出現在眾人眼前時,聽到的不隻是讚歎與豔羨的聲音更有著一陣感慨。
“幾十歲就有著這樣的風光,有些人就算窮極一生估計也是追不上的。”
“誰說不是呢,我若是能有這樣的機會,估計做夢都會笑醒了。”
楚老聽著外麵的一陣喧嚷,那雙渾濁的眼瞳中閃過一絲欣慰。
“我這兒子還當真是送來了個不錯的人。”
此刻的楚老爺子臉上的表情與當年得知楚鶴遷有幸入宮,作為太子陪讀時一樣。
“老爺,今日李公子便不迴來了。”
管家聽著那敲鑼打鼓的聲遠了,這才提醒一句。
“為何?”
突然聽說他要走,楚老還真有些驚詫。
“李公子說在楚家叨擾時日過多,不能一直擾您心神。如今朝廷在京城之中安置了宅院,稍晚一些,李公子會上門來與您細說。”
不讓鑼鼓聲在門前遲遲繚繞,驚擾了尚書府的安寧,又懂得在高中之後謙遜的進門來謝,而且還十分有分寸,知道不能一直留在尚書府。
這樣的人不得狀元,還能有誰呢?
楚老輕輕的捋著胡須輕輕點頭,言語之中盡是欣賞:“日後李明陽再來,不管所謂何事,隻管將人請進去。”
這已經是楚老給出的最大麵子了。
而當李明陽真的上門時,老爺子仍能表現出一副平靜的模樣。
隻是看著李明陽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嚴肅。
“考中了狀元還要等待批職下來,這段時間內可曾想過要做什麽?”
李明陽點頭:“尚且不知所謂何職,安心的待在府中念書便是當然這京城中的消息也不可缺了。晚輩可能還會有上門相求的時候,便提早謝過了。”
說完抱拳拱手一攻到底,縱使是中了狀元,也仍能表現的如他剛來時那般謙遜。
楚老對此十分滿意。
從老爺子這出來迴到自己的府邸時,已是傍晚時分。
不想,門口已有一輛馬車停著。
瞧見李明陽迴來了,馬車上的人立刻下來恭敬的行禮。
“見過李狀元。”
這樣的稱唿,李明陽還有些不太適應,“你是……”
“我是特地奉主子的命令來這兒請您的。”
李明陽朝對方的馬車上一瞥。
這上麵的紋樣十分特殊,若不是皇家出身,是絕配不起這樣的東西的。
記得來時他曾與賢王有過一麵之緣。
莫非是賢王?
總之不是什麽壞事。
李明陽放下心來,立刻追隨著對方而去。
而這馬車也一路來到了郊外的一處孤樓前。
此處風景宜人,已有人準備好了一桌酒席,今天這樓裏僅接待他們兩位,閉起門來也能安安靜靜的說說話。
李明陽進門時深施一禮。
可還沒等他開口,耳旁便傳來了一個少年的聲音。
“沒想到三年之後,你竟一路考到了狀元。”
這聲音與三年前已經有些變化,但李明陽還是立刻想起了一張略顯稚嫩的臉。
當年在街上,他與夫子一唱一和,隻為將巡撫那虛偽的麵皮扒下來,將賦稅的是一說到底,讓當地的百姓還有些好日子過。
那日他隻聽說城中會有大觀來想過是皇親,卻沒想過九皇子也在。
時隔三年,他們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卻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著。
但很快眸子便冷了下去。
草草了事可不是什麽好事。
這文章不是寫的越快越好,而是要寫出其中精髓。
仔細想想,一個十歲的孩子被國事難倒也是正常。
況且現場還有這麽多人在,本身壓力也會大大的限製個人能力。
在這個節骨眼上出錯,也確實不算是什麽稀罕事。
而現實卻不像皇上所想的那樣理所應當。
當殿試結束後,一眾考生的試卷全部被送到了皇上的麵前。
考試的時間有限,再加上要與這麽多人在殿前同考,能不跑題不犯錯就已經十分困難了。
要在這一切的基礎之上,將文章寫得又準確又好,就更是困難重重。
因此大部分人在迴答這個問題上都選擇了極其討巧的一種。
他們避重就輕,雖然主線仍在題目上,卻大多寫的虛無飄渺,隻有著大概的方向,卻沒有腳下的論證。
在眾多試卷之中隻有一份與眾不同。
不僅寫的十分詳細,更是從最基礎的問題入手,逐一展開。
在看著字體清秀,大抵是個上過十幾年的書,有著一番閱曆的人。
而在這眾多試卷的陪襯之下,這一份也顯得難能可貴。
結果自是不用多說。
“今朝狀元姓甚名誰?”
“迴避一下,姓李,名明陽。”
李明陽!
不正是今日站在隊伍最前麵,麵頰稚嫩的十歲少年!
十歲狀元郎放在曆朝曆代也從未有過,今朝獨一份!
而這消息一出,被震驚的又豈止是皇上?
無數的讀書人為此震驚不已,隨後紛紛議論著其中的真假。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打聽起李明陽的出身。
在聽說這李明陽僅僅是個鄉野村夫的孩子時,更是驚掉了下巴。
莫非是文曲星轉世,要不然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學識?
而消息出來的第一時間,賢王也是樂得高興。
“果然與本王所想的一樣,這李明陽當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隨後立刻叫手下人去貢院,將李明陽所寫的試卷抄寫一份。
“東西抄好,隻管送到九皇子那兒去!”
他等的人如今終究是高中狀元郎!
日後也定能成為一代賢良!
賢王的人快馬加鞭,不出半日東西就送到了九皇子的手中。
深夜,九皇子的房中燈火長明。
他坐在書案前將那份抄好的試卷又仔細的看了一遍,隻覺得脊背一陣發涼,卻並不是恐慌。
是如獲至寶一般的欣喜!
九皇子已經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眸子裏盡是光亮。
李明陽的想法與他竟是不謀而同!
能將這試卷寫得如此詳細,又給出合理的方針,果真是個年少有為之人。
“看來他當真是我要的人。”
高中狀元自然是要騎在高頭大馬上胸帶紅花,風風光光的遊街。
當李明陽這身模樣出現在眾人眼前時,聽到的不隻是讚歎與豔羨的聲音更有著一陣感慨。
“幾十歲就有著這樣的風光,有些人就算窮極一生估計也是追不上的。”
“誰說不是呢,我若是能有這樣的機會,估計做夢都會笑醒了。”
楚老聽著外麵的一陣喧嚷,那雙渾濁的眼瞳中閃過一絲欣慰。
“我這兒子還當真是送來了個不錯的人。”
此刻的楚老爺子臉上的表情與當年得知楚鶴遷有幸入宮,作為太子陪讀時一樣。
“老爺,今日李公子便不迴來了。”
管家聽著那敲鑼打鼓的聲遠了,這才提醒一句。
“為何?”
突然聽說他要走,楚老還真有些驚詫。
“李公子說在楚家叨擾時日過多,不能一直擾您心神。如今朝廷在京城之中安置了宅院,稍晚一些,李公子會上門來與您細說。”
不讓鑼鼓聲在門前遲遲繚繞,驚擾了尚書府的安寧,又懂得在高中之後謙遜的進門來謝,而且還十分有分寸,知道不能一直留在尚書府。
這樣的人不得狀元,還能有誰呢?
楚老輕輕的捋著胡須輕輕點頭,言語之中盡是欣賞:“日後李明陽再來,不管所謂何事,隻管將人請進去。”
這已經是楚老給出的最大麵子了。
而當李明陽真的上門時,老爺子仍能表現出一副平靜的模樣。
隻是看著李明陽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嚴肅。
“考中了狀元還要等待批職下來,這段時間內可曾想過要做什麽?”
李明陽點頭:“尚且不知所謂何職,安心的待在府中念書便是當然這京城中的消息也不可缺了。晚輩可能還會有上門相求的時候,便提早謝過了。”
說完抱拳拱手一攻到底,縱使是中了狀元,也仍能表現的如他剛來時那般謙遜。
楚老對此十分滿意。
從老爺子這出來迴到自己的府邸時,已是傍晚時分。
不想,門口已有一輛馬車停著。
瞧見李明陽迴來了,馬車上的人立刻下來恭敬的行禮。
“見過李狀元。”
這樣的稱唿,李明陽還有些不太適應,“你是……”
“我是特地奉主子的命令來這兒請您的。”
李明陽朝對方的馬車上一瞥。
這上麵的紋樣十分特殊,若不是皇家出身,是絕配不起這樣的東西的。
記得來時他曾與賢王有過一麵之緣。
莫非是賢王?
總之不是什麽壞事。
李明陽放下心來,立刻追隨著對方而去。
而這馬車也一路來到了郊外的一處孤樓前。
此處風景宜人,已有人準備好了一桌酒席,今天這樓裏僅接待他們兩位,閉起門來也能安安靜靜的說說話。
李明陽進門時深施一禮。
可還沒等他開口,耳旁便傳來了一個少年的聲音。
“沒想到三年之後,你竟一路考到了狀元。”
這聲音與三年前已經有些變化,但李明陽還是立刻想起了一張略顯稚嫩的臉。
當年在街上,他與夫子一唱一和,隻為將巡撫那虛偽的麵皮扒下來,將賦稅的是一說到底,讓當地的百姓還有些好日子過。
那日他隻聽說城中會有大觀來想過是皇親,卻沒想過九皇子也在。
時隔三年,他們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卻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