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北方大旱,繼之瘟疫,百姓深陷水火,朕心憂之。幸三皇子鳳無期,心懷蒼生,挺身而出,親赴災區。其不辭辛勞,組織百姓挖渠引水、打井抗旱,又廣調藥材、醫護,遏製疫病。且安撫民眾,穩定秩序,實乃國之棟梁,朕甚欣慰。


    今特封三皇子鳳無期為衛將軍,執掌京城及周邊軍事,保社稷之安寧。賜黃金千兩、白銀萬兩,及珍貴古玩字畫、奇珍異寶,以彰其功,示朕之寵信。


    柔嬪,教子有方,培育出如此賢能之子,功不可沒。晉封為惠妃,望其於後宮之中,繼續秉持賢德,為諸妃表率。此後,惠妃待遇、禮儀規格皆予提升,宮殿換新,增派侍奉宮女。


    三皇子妃獨孤默曦,溫婉賢淑,亦有輔佐之功。特賜其於宮中出行可乘紅木精雕、寶石綢緞裝飾之華麗肩輿,且享有專屬宮道,無需避讓他人,彰顯皇家恩寵。


    鎮南將軍府,響應號召,全力協助賑災。提供人力,助百姓挖渠、搬運物資,又慷慨捐贈物力,為賑災立下汗馬功勞。朕賜良田千頃,金銀無數,望其繼續忠心為國,護我山河。


    河東穆氏,身為百年世家,向為文人表率,詩禮傳家,德望素著。此次賑災,發揮所長,調配資源、運輸物資,解受災地區物資短缺之困,厥功至偉。朕特賜內府所藏珍稀古籍善本百卷,皆是曆代孤本、名家批注之精品,以供其家族子弟研習;再賜上等徽墨、湖筆、宣紙、端硯等文房四寶,皆為宮中禦用之物,品質上乘。望河東穆氏繼續弘揚文化,培育賢才,為我朝之文化興盛貢獻力量。


    朕望諸臣工,皆以此次賑災有功者為榜樣,心懷家國,為民謀福。


    欽此!


    一道道嘉獎的聖旨頒下,一時震蕩朝野。朝堂之上,群臣紛紛交頭接耳,神色間滿是驚歎與熱議。有人對三皇子鳳無期的封賜尤為關注,他年紀輕輕便獲衛將軍之職,手握重權,成為眾人眼中未來朝堂的重要力量,不少人已開始暗中謀劃與他的關係。在這一係列聖旨背後,蘊含著極為深遠的意義,也難怪群臣會暗自揣度皇帝是否有心立三皇子為儲君。皇帝對三皇子鳳無期的封賜,可謂是不遺餘力。封他為衛將軍,執掌京城及周邊軍事,這一關鍵職位不僅賦予了三皇子極大的軍事權力,更是將京城安危這一重任托付於他,足見皇帝對其能力的高度信任與倚重。賞賜的黃金、白銀、古玩字畫等,更是彰顯恩寵,讓三皇子在朝堂中的地位迅速攀升。


    當前皇帝身體堪憂,大皇子寒病纏身,難以承擔治國重任;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又都不堪大用,在這樣的局麵下,三皇子在賑災中的卓越表現就顯得格外耀眼。他展現出的領導力、責任感以及心係蒼生的胸懷,無疑成為了眾多皇子中的佼佼者。皇帝對他的重重嘉獎,很容易讓群臣聯想到這是在為立儲做鋪墊。在封建王朝,儲君的選擇關乎國家的未來走向,皇帝自然會傾向於有能力、有擔當的皇子,三皇子此次的表現,無疑讓他成為了儲君的有力競爭者。


    對於柔嬪晉封惠妃,這不僅僅是對她教子有方的肯定,更是在後宮中提升了三皇子的母族地位。在古代,母族勢力對皇子的儲君之爭有著重要影響,皇帝此舉或許也是在為三皇子營造更有利的後宮環境。


    而對鎮南將軍府和河東穆氏的賞賜,一方麵是對他們賑災功勞的表彰,另一方麵也有拉攏各方勢力的考量。鎮南將軍府手握兵權,河東穆氏作為百年世家、文人表率,在朝堂和民間都有著深厚的影響力。皇帝通過賞賜,將這些勢力與三皇子聯係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三皇子在朝堂中的支持力量。


    群臣們的揣度並非毫無根據,皇帝的這一係列舉動,從封賜三皇子到賞賜相關勢力,似乎都在向眾人傳遞一個信號:三皇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他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儲君,繼承大統。


    後宮之中,眾妃嬪聽聞柔嬪晉封惠妃,待遇規格大幅提升,嫉妒與羨慕交織。一些妃嬪暗自懊惱自家子嗣未能有這般功績,也有人開始盤算著如何討好新晉的惠妃,以圖在後宮中獲取更多便利。


    鎮南將軍府收到賞賜的消息傳出後,府中上下一片歡騰。將軍深知這不僅是對家族的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即召集府中子弟訓話,要求他們更加忠心報國,不負皇恩。


    而河東穆氏,麵對皇帝賞賜的珍稀古籍善本和禦用文房四寶,全族上下倍感榮耀。族中長輩們感慨萬千,召集族中子弟,將古籍妥善安置於家族藏書閣中,告誡子弟們要刻苦研讀,傳承家族的文化底蘊,不辜負皇帝的期望。


    民間百姓也對這些賞賜之事津津樂道,對三皇子的功績更是讚不絕口,稱讚他是真正的賢能皇子,為百姓謀福祉。這場因賑災而引發的嘉獎,如同投入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深刻地影響著朝堂、後宮、世家以及民間的局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仙遭遇雷劫重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三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三公子並收藏女仙遭遇雷劫重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