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反噬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間。
靠著運河邊的一處小茶坊內,司馬懿與吳用二人相向而坐。
都在靜靜的看著,河對岸碼頭上一群人忙碌的身影。
李俊所率領的水軍,以及楊誌所率領的俘虜們,就從此刻開始出發了。
隻見這運河的河麵上,一艘接著一艘的船隻,正源源不斷的朝著北方駛去。
即便是有著明亮的月光,也一眼望不到頭。
“曹參將,此事一發,我們就再也沒有迴頭路了啊.......”
看了許久後,吳用緩緩收迴目光,輕聲感慨道。
“退路?”
司馬懿端起茶杯,淺酌一口,平聲應道:“有的事情可以有退路,但有的事情就無需退路,因為........”
“因為此等大事,退無可退,唯有一路向前,亦或者,死在半路上。”
“更何況,若是有了退路,未必就能真正做到全力以赴了。”
吳用深感認同的點了點頭,也端起茶杯淺酌了一口。
他近來發現,這個曹懿是愈發有梟雄之姿了。
還記得曹懿當初剛剛上山的時候,表現得又是何等謙虛,仿佛隻是一個有些本事、但卻又不怎麽了然世事的過路人。
然而現在看來,曹懿隱藏得不是一般的深,不曾想世間還有這般人。
光是想想,就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下一刻,吳用又轉移話題說道:“關於張叔夜的事情,不知曹參將是如何想的?”
“學究你怎麽看?”
司馬懿說著,便端起茶壺給吳用的茶杯中滿上,而後才給自己的茶杯滿上。
吳用對此顯然是早有想法,當即應道:“依學究之見,張叔夜隻可利用,不可鏟除。”
司馬懿微微點了點,“繼續說下去。”
吳用一手端著茶杯,一手搖著羽扇,沉聲說道:“雖然曹參將此前便有說過,不出三五年,北方定然有變,而且還很可能會影響到大宋。”
“但這畢竟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現在我們仍需隱忍,若是張叔夜能與我們一同行事,便會少去許多麻煩。”
“可若是要除掉張叔夜,朝廷那邊必然有所察覺,更何況此處還有一個劉高飛在監視我們。”
吳用說著不禁長歎一口氣,“隻是這張叔夜對大宋朝廷忠心耿耿,想要讓他為我們所用,恐怕不是一件易事。”
在這段時間內,他或多或少的有在張叔夜身旁,說起關於如今大宋所麵臨的困境。
不過張叔夜態度堅定,並沒有絲毫動搖的樣子。
吳用一直都觀察得很清楚,這絕不是張叔夜在裝腔作勢,而是確確實實的內心想法。
“無妨。”
司馬懿淡然應道,隨之轉頭再次朝著運河中央的船隻看去,“要不了多久後,就由不得他不答應了。”
很快,河對岸駛來一隻大船,船頭正對著這間小茶坊。
船頭上站著一群身穿甲胄的人,而最中間就站著李俊與楊誌。
待距離拉至最近,他們齊刷刷的向茶坊方向行禮。
坐在茶坊之中的司馬懿,緩緩站起身來走至最前。
嚴肅放聲喊道:“諸君,此乃我梁山軍邁出的第一步,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否則,請諸君製裁。”
待話音落下,船頭便傳來一道整齊的聲音,“若失敗,我等必提頭來見。”
“好,出發吧,等你們的好消息。”
“是,出發!”
待這隻大船也消失在黑夜之中後,吳用也站起身來,緩緩走到依舊站在岸邊的曹懿身旁。
他同樣看著運河遠方,輕聲說道:“曹參將,聽說朝廷那邊有大事發生?”
司馬懿點了點頭,應聲說道:“不錯,剛剛收到朱貴傳來的消息。”
“蔡京辭相,楊戩病死,近期的朝堂上定然會有很大的官員變動。”
吳用聞言,若有所思的接著說道:“所以曹參將你才選擇在這個時間開始行事?”
“正是。”
吳用又問道:“那不知蔡京辭相,楊戩病死之事,對於我梁山軍而言,是好是壞?”
司馬懿站在那兒,背著雙手,平聲應道:“凡事有好有壞。”
“蔡京雖奸,但本事確實不小,有他的存在,宋廷各部尚能正常行事”
“如今蔡京辭相,而天子昏聵,隻知享樂,如此下去,即便外部無事,內部也必生大亂。”
他說到天子昏聵的時候,語氣稍微挺停頓了一些。
實際上在他看來,如今天子不但不昏聵,甚至還十分聰明,就連製衡之道也有一手。
像蔡京、童貫之流,看似有權臣之相,但最終還是說上就上,說下就下,一些些的暗示就能讓蔡京主動辭相,一點也不會存在被架空的問題。
然而也正是這些看似舉止聰明的皇帝,往往就最能折騰。
不怕皇帝昏聵,就怕皇帝昏聵又聰明。
吳用站在身旁,輕聲問道:“那不知曹參將以為,下一任宰相會是何人?”
其實關於這些朝中之事,他並不是很懂。
涉及到的官員品級越高,他就越感未知,因為這些事物距離他著實太遠,想懂也沒有機會。
而人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會感到恐懼。
所以他心中就有些好奇,為什麽這曹參將對於朝中的事情會如此了解,明明都沒有在朝為官的經曆,最多也就是偶然得到些人脈罷了。
不過這個問題,他是永遠也不會問出口的。
司馬懿隨口應道:“若不出意外的話,應當就是王黼了。”
“王黼?”
吳用聽後,若有所思的說道:“我聽說這王黼較為年輕,素有功績,行事利落,升官極快,若是此人為相的話........”
現在的他當然已經知道,曹懿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就是這王黼了。
按理來說是好事情,他剛才甚至都準備好恭喜曹參將了。
可是看這曹懿的神情,似乎並沒有任何喜悅之感。
難道這其中是有什麽變故不成,故而如此說道。
司馬懿哪能聽不出來吳用言語中的試探之意,他知道吳用是在擔憂。
待沉默片刻後,司馬懿轉過身來看向吳用。
拍著吳用的臂膀,平聲說道:“學究不必擔憂,懿今日斷言。”
“待那王黼任相之後,朝堂之上將會變得更加黑暗與渾濁,王黼底蘊不足,根本承受不住位高權重所帶來的反噬。”
靠著運河邊的一處小茶坊內,司馬懿與吳用二人相向而坐。
都在靜靜的看著,河對岸碼頭上一群人忙碌的身影。
李俊所率領的水軍,以及楊誌所率領的俘虜們,就從此刻開始出發了。
隻見這運河的河麵上,一艘接著一艘的船隻,正源源不斷的朝著北方駛去。
即便是有著明亮的月光,也一眼望不到頭。
“曹參將,此事一發,我們就再也沒有迴頭路了啊.......”
看了許久後,吳用緩緩收迴目光,輕聲感慨道。
“退路?”
司馬懿端起茶杯,淺酌一口,平聲應道:“有的事情可以有退路,但有的事情就無需退路,因為........”
“因為此等大事,退無可退,唯有一路向前,亦或者,死在半路上。”
“更何況,若是有了退路,未必就能真正做到全力以赴了。”
吳用深感認同的點了點頭,也端起茶杯淺酌了一口。
他近來發現,這個曹懿是愈發有梟雄之姿了。
還記得曹懿當初剛剛上山的時候,表現得又是何等謙虛,仿佛隻是一個有些本事、但卻又不怎麽了然世事的過路人。
然而現在看來,曹懿隱藏得不是一般的深,不曾想世間還有這般人。
光是想想,就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下一刻,吳用又轉移話題說道:“關於張叔夜的事情,不知曹參將是如何想的?”
“學究你怎麽看?”
司馬懿說著,便端起茶壺給吳用的茶杯中滿上,而後才給自己的茶杯滿上。
吳用對此顯然是早有想法,當即應道:“依學究之見,張叔夜隻可利用,不可鏟除。”
司馬懿微微點了點,“繼續說下去。”
吳用一手端著茶杯,一手搖著羽扇,沉聲說道:“雖然曹參將此前便有說過,不出三五年,北方定然有變,而且還很可能會影響到大宋。”
“但這畢竟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現在我們仍需隱忍,若是張叔夜能與我們一同行事,便會少去許多麻煩。”
“可若是要除掉張叔夜,朝廷那邊必然有所察覺,更何況此處還有一個劉高飛在監視我們。”
吳用說著不禁長歎一口氣,“隻是這張叔夜對大宋朝廷忠心耿耿,想要讓他為我們所用,恐怕不是一件易事。”
在這段時間內,他或多或少的有在張叔夜身旁,說起關於如今大宋所麵臨的困境。
不過張叔夜態度堅定,並沒有絲毫動搖的樣子。
吳用一直都觀察得很清楚,這絕不是張叔夜在裝腔作勢,而是確確實實的內心想法。
“無妨。”
司馬懿淡然應道,隨之轉頭再次朝著運河中央的船隻看去,“要不了多久後,就由不得他不答應了。”
很快,河對岸駛來一隻大船,船頭正對著這間小茶坊。
船頭上站著一群身穿甲胄的人,而最中間就站著李俊與楊誌。
待距離拉至最近,他們齊刷刷的向茶坊方向行禮。
坐在茶坊之中的司馬懿,緩緩站起身來走至最前。
嚴肅放聲喊道:“諸君,此乃我梁山軍邁出的第一步,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否則,請諸君製裁。”
待話音落下,船頭便傳來一道整齊的聲音,“若失敗,我等必提頭來見。”
“好,出發吧,等你們的好消息。”
“是,出發!”
待這隻大船也消失在黑夜之中後,吳用也站起身來,緩緩走到依舊站在岸邊的曹懿身旁。
他同樣看著運河遠方,輕聲說道:“曹參將,聽說朝廷那邊有大事發生?”
司馬懿點了點頭,應聲說道:“不錯,剛剛收到朱貴傳來的消息。”
“蔡京辭相,楊戩病死,近期的朝堂上定然會有很大的官員變動。”
吳用聞言,若有所思的接著說道:“所以曹參將你才選擇在這個時間開始行事?”
“正是。”
吳用又問道:“那不知蔡京辭相,楊戩病死之事,對於我梁山軍而言,是好是壞?”
司馬懿站在那兒,背著雙手,平聲應道:“凡事有好有壞。”
“蔡京雖奸,但本事確實不小,有他的存在,宋廷各部尚能正常行事”
“如今蔡京辭相,而天子昏聵,隻知享樂,如此下去,即便外部無事,內部也必生大亂。”
他說到天子昏聵的時候,語氣稍微挺停頓了一些。
實際上在他看來,如今天子不但不昏聵,甚至還十分聰明,就連製衡之道也有一手。
像蔡京、童貫之流,看似有權臣之相,但最終還是說上就上,說下就下,一些些的暗示就能讓蔡京主動辭相,一點也不會存在被架空的問題。
然而也正是這些看似舉止聰明的皇帝,往往就最能折騰。
不怕皇帝昏聵,就怕皇帝昏聵又聰明。
吳用站在身旁,輕聲問道:“那不知曹參將以為,下一任宰相會是何人?”
其實關於這些朝中之事,他並不是很懂。
涉及到的官員品級越高,他就越感未知,因為這些事物距離他著實太遠,想懂也沒有機會。
而人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會感到恐懼。
所以他心中就有些好奇,為什麽這曹參將對於朝中的事情會如此了解,明明都沒有在朝為官的經曆,最多也就是偶然得到些人脈罷了。
不過這個問題,他是永遠也不會問出口的。
司馬懿隨口應道:“若不出意外的話,應當就是王黼了。”
“王黼?”
吳用聽後,若有所思的說道:“我聽說這王黼較為年輕,素有功績,行事利落,升官極快,若是此人為相的話........”
現在的他當然已經知道,曹懿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就是這王黼了。
按理來說是好事情,他剛才甚至都準備好恭喜曹參將了。
可是看這曹懿的神情,似乎並沒有任何喜悅之感。
難道這其中是有什麽變故不成,故而如此說道。
司馬懿哪能聽不出來吳用言語中的試探之意,他知道吳用是在擔憂。
待沉默片刻後,司馬懿轉過身來看向吳用。
拍著吳用的臂膀,平聲說道:“學究不必擔憂,懿今日斷言。”
“待那王黼任相之後,朝堂之上將會變得更加黑暗與渾濁,王黼底蘊不足,根本承受不住位高權重所帶來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