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不一樣的林衝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懿有看到,此時林衝的氣色,倒是要比第一次見到的時候好了許多。
之前的林衝看起來,不止是印堂發黑,甚至連整張臉都是發黑的。
整個人表現出來的氣質,也是無比的死氣沉沉,年紀輕輕的就有了一種落寞的模樣,這一點他當初隔著老遠都能夠清楚感受到。
而這報了仇之後,心中的那道檻算是邁過去了。
不過也沒有完全邁過去,死的人是不會在複活了,所以如今這林衝看上去依舊生氣不足。
但至少,可以一用了。
說來自上山以來,還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與林衝詳聊過呢。
司馬懿舉杯應道:“林教頭客氣了,請。”
待一杯飲盡,林衝立刻又將酒杯滿上,自顧自的連幹兩杯以表敬意。
用衣袖擦幹嘴邊的酒跡,看著曹軍事正聲說道:“當日若不是曹軍師仗義出手,林某這仇還不知何時能報了,此等恩情,林某感激不盡。”
“哈哈哈.......林教頭言重了。”
司馬懿微微笑說道:“當日隻不過是順手而為罷了,實在當不得什麽大恩情。”
林衝依舊嚴肅正聲道:“不,不管曹軍師為何出手,林某都必須得承下這個情,日後曹軍師但有需要,林某必以性命相報,絕無半分虛言。”
“說來也不怕曹軍師笑話,當日林某甚至都要差點放棄了,林某也實在不敢拿眾兄弟們的前程去賭。”
“但好在有曹軍師後來的謀劃,否則林某實在是無顏再見梁山泊的這些兄弟們了。”
司馬懿聞言,緩緩放下酒杯,並不準備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說下去。
有的事情點到為止即可,多說反倒不美。
這林衝性格雖然也能忍,但定然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有著極為明顯的性格,這些事情就算不說他也放心。
畢竟這本就是他冒著很大風險殺那高俅的原因,否則這高俅殺與不殺又與他有何幹係呢。
片刻後,司馬懿看向林衝平聲說道:“林教頭,曹某知你是有大本事的人。”
“如今我們已經接受了招安,再加上眼下大宋境內並不安穩,可謂是賊寇四起,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林教頭你今後萬不可被往日悲事所拖累。”
“日後一定要往前看,前方有著大好前程在等著你,出將入相亦不在話下。”
“哈哈哈.......哎........”
林衝聽後,先是一笑,隨即又歎息的搖了搖頭。
沉聲說道:“曹軍師實不相瞞,其實林某對於招安一事從未看好過。”
林衝說著又看了看周圍,隻見其他兄弟都在各自喝著聊著,並沒有人注意他們。
繼而才神情嚴肅的低聲說道:“曹軍師,在梁山泊上的那些年,林某就一直是思考一件事情。”
“思考什麽事情?”
“林某是思考著,我堂堂的禁軍教頭,何以落到今日這般田地。”
“難道是林教頭已經開悟了?”
林衝搖搖頭道:“開悟不敢說,而是因為當今世道實在汙濁,天子不明,朝中群臣又皆是阿諛奉承、貪汙無能之輩。”
“我們即便是被招了安,也難有什麽光明前程可言,除非我們能與他們同流合汙,但若是那樣的話,林某寧願繼續落草為寇,是生是死皆看天意。”
“哦?”
聽見林衝如此說道的司馬懿略顯詫異,繼而問道:“那林教頭看起來,為何並不反對招安?”
林衝苦澀一笑,不禁搖頭應道:“加之奈何呢,往東走是一刀,又西走是一刀,原地不動已然有一刀。”
“林某如今是孤家寡人倒是無所謂,隻是梁山泊還有這麽多兄弟,兄弟們都還有家眷,這招了安以後,至少也能讓部分兄弟們有條活路。”
說著,又一臉疑惑的看向曹軍師問道:“曹軍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曆史的曹軍師又怎麽會看不出來呢?”
“難道說,曹軍師你是另有想法嗎?”
在這一刻,司馬懿忽然意識到。
自己此前似乎有些小覷,這些梁山泊的好漢們了。
本來他以為自己已經很看得清這林衝了,卻不曾想這林衝還有著更高的認識。
同時司馬懿也有想到,此刻這些梁山泊頭領們,未必就沒有比林衝更有認識的。
別看這些人很多隻是粗魯漢子,但是在有的事情上,他們的直覺認識又是相當準確。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不管是何人,在某一方麵都能夠當他的老師。
一路走來,哪裏有什麽敵人對手,都是朋友與知己。
司馬懿在給自己酒杯滿上之後,又給林衝也滿上了。
共同舉杯飲盡之後,才看向林衝語重心長的述說道:“林教頭你說得不錯,這些事情曹某確實都看出來了。”
“但曹某更加確信的是,我們這些從梁山泊下來的兄弟們,是另有一條光明大道可以走的,而且一定能夠走得通。”
另有一條光明大道.......
林衝聽後,不禁有些愣住了。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聽起來似乎另有含義。
他本想在問些什麽,卻見宋江已經敬完了一圈酒迴來了。
於是剛剛到嘴邊的話,隻能強行忍了下去,心裏想著待到合適機會在詳細問問。
而從今晚這一次簡單的談話中,他已經明顯感覺出,這曹軍師所走的路,怕是與宋江所走的路不太一樣。
這可真是,讓人感到極為的意外啊。
而此事主帳中的上首位處,也是在說著十分重要的事情。
已經察覺到什麽的張叔夜,看向一旁的鄭居中。
嚴肅的問道:“鄭樞密,此次朝廷將下官調入京中另有,可是與這梁山一夥人有關?”
鄭居中神情淡然,沒有絲毫隱瞞的點頭應道:“不錯,確實是與這梁山一夥人有關,而且是有著直接的關係。”
張叔夜又問道:“此事又可與鄭樞密有關?”
鄭居中再點頭應道:“不錯,正是我上奏向朝廷推薦了你。”
“向朝廷推薦?”
“不錯。”
之前的林衝看起來,不止是印堂發黑,甚至連整張臉都是發黑的。
整個人表現出來的氣質,也是無比的死氣沉沉,年紀輕輕的就有了一種落寞的模樣,這一點他當初隔著老遠都能夠清楚感受到。
而這報了仇之後,心中的那道檻算是邁過去了。
不過也沒有完全邁過去,死的人是不會在複活了,所以如今這林衝看上去依舊生氣不足。
但至少,可以一用了。
說來自上山以來,還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與林衝詳聊過呢。
司馬懿舉杯應道:“林教頭客氣了,請。”
待一杯飲盡,林衝立刻又將酒杯滿上,自顧自的連幹兩杯以表敬意。
用衣袖擦幹嘴邊的酒跡,看著曹軍事正聲說道:“當日若不是曹軍師仗義出手,林某這仇還不知何時能報了,此等恩情,林某感激不盡。”
“哈哈哈.......林教頭言重了。”
司馬懿微微笑說道:“當日隻不過是順手而為罷了,實在當不得什麽大恩情。”
林衝依舊嚴肅正聲道:“不,不管曹軍師為何出手,林某都必須得承下這個情,日後曹軍師但有需要,林某必以性命相報,絕無半分虛言。”
“說來也不怕曹軍師笑話,當日林某甚至都要差點放棄了,林某也實在不敢拿眾兄弟們的前程去賭。”
“但好在有曹軍師後來的謀劃,否則林某實在是無顏再見梁山泊的這些兄弟們了。”
司馬懿聞言,緩緩放下酒杯,並不準備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說下去。
有的事情點到為止即可,多說反倒不美。
這林衝性格雖然也能忍,但定然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有著極為明顯的性格,這些事情就算不說他也放心。
畢竟這本就是他冒著很大風險殺那高俅的原因,否則這高俅殺與不殺又與他有何幹係呢。
片刻後,司馬懿看向林衝平聲說道:“林教頭,曹某知你是有大本事的人。”
“如今我們已經接受了招安,再加上眼下大宋境內並不安穩,可謂是賊寇四起,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林教頭你今後萬不可被往日悲事所拖累。”
“日後一定要往前看,前方有著大好前程在等著你,出將入相亦不在話下。”
“哈哈哈.......哎........”
林衝聽後,先是一笑,隨即又歎息的搖了搖頭。
沉聲說道:“曹軍師實不相瞞,其實林某對於招安一事從未看好過。”
林衝說著又看了看周圍,隻見其他兄弟都在各自喝著聊著,並沒有人注意他們。
繼而才神情嚴肅的低聲說道:“曹軍師,在梁山泊上的那些年,林某就一直是思考一件事情。”
“思考什麽事情?”
“林某是思考著,我堂堂的禁軍教頭,何以落到今日這般田地。”
“難道是林教頭已經開悟了?”
林衝搖搖頭道:“開悟不敢說,而是因為當今世道實在汙濁,天子不明,朝中群臣又皆是阿諛奉承、貪汙無能之輩。”
“我們即便是被招了安,也難有什麽光明前程可言,除非我們能與他們同流合汙,但若是那樣的話,林某寧願繼續落草為寇,是生是死皆看天意。”
“哦?”
聽見林衝如此說道的司馬懿略顯詫異,繼而問道:“那林教頭看起來,為何並不反對招安?”
林衝苦澀一笑,不禁搖頭應道:“加之奈何呢,往東走是一刀,又西走是一刀,原地不動已然有一刀。”
“林某如今是孤家寡人倒是無所謂,隻是梁山泊還有這麽多兄弟,兄弟們都還有家眷,這招了安以後,至少也能讓部分兄弟們有條活路。”
說著,又一臉疑惑的看向曹軍師問道:“曹軍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曆史的曹軍師又怎麽會看不出來呢?”
“難道說,曹軍師你是另有想法嗎?”
在這一刻,司馬懿忽然意識到。
自己此前似乎有些小覷,這些梁山泊的好漢們了。
本來他以為自己已經很看得清這林衝了,卻不曾想這林衝還有著更高的認識。
同時司馬懿也有想到,此刻這些梁山泊頭領們,未必就沒有比林衝更有認識的。
別看這些人很多隻是粗魯漢子,但是在有的事情上,他們的直覺認識又是相當準確。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不管是何人,在某一方麵都能夠當他的老師。
一路走來,哪裏有什麽敵人對手,都是朋友與知己。
司馬懿在給自己酒杯滿上之後,又給林衝也滿上了。
共同舉杯飲盡之後,才看向林衝語重心長的述說道:“林教頭你說得不錯,這些事情曹某確實都看出來了。”
“但曹某更加確信的是,我們這些從梁山泊下來的兄弟們,是另有一條光明大道可以走的,而且一定能夠走得通。”
另有一條光明大道.......
林衝聽後,不禁有些愣住了。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聽起來似乎另有含義。
他本想在問些什麽,卻見宋江已經敬完了一圈酒迴來了。
於是剛剛到嘴邊的話,隻能強行忍了下去,心裏想著待到合適機會在詳細問問。
而從今晚這一次簡單的談話中,他已經明顯感覺出,這曹軍師所走的路,怕是與宋江所走的路不太一樣。
這可真是,讓人感到極為的意外啊。
而此事主帳中的上首位處,也是在說著十分重要的事情。
已經察覺到什麽的張叔夜,看向一旁的鄭居中。
嚴肅的問道:“鄭樞密,此次朝廷將下官調入京中另有,可是與這梁山一夥人有關?”
鄭居中神情淡然,沒有絲毫隱瞞的點頭應道:“不錯,確實是與這梁山一夥人有關,而且是有著直接的關係。”
張叔夜又問道:“此事又可與鄭樞密有關?”
鄭居中再點頭應道:“不錯,正是我上奏向朝廷推薦了你。”
“向朝廷推薦?”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