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柴進的心思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懿目不轉睛的平視著前方。
輕聲應道:“燕青兄弟有什麽問題但說無妨,但凡曹某知道的,自是知無不言。”
燕青正聲問道:“曹軍師實不相瞞,小乙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
“我們梁山泊對待招安的態度,會不會太過於著急主動了一些?”
司馬懿反問道:“為何這樣問?”
燕青應道:“小乙知道,這些年來的大宋一直都不太平,在很多地方都時常出現匪賊霍亂的現象。”
“而朝廷這時候的態度,就往往都是對他們施行招安安撫之策,而後納入禁軍、或當地軍州之中。”
“聽說如今東京的好幾十萬禁軍,其中就有很多人都是這麽來的。”
“可是為什麽到了我們梁山泊這裏,一切就變得這麽麻煩了呢?”
司馬懿半眯著眼睛,細細思索著燕青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問得很有意思,為什麽梁山泊就不一樣。
為什麽梁山泊的兄弟們,就不能像其他匪賊一樣順利招安加入禁軍。
很快,司馬懿便想到了說辭。
而這個說辭對於一般人都是不會說的,但燕青這個人司馬懿還是比較看好的。
在這個人的身上,多費一些口舌也無妨。
“燕青兄弟,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們梁山泊所造成的破壞力不夠大,所波及的區域範圍又太小,使得朝廷對於我們梁山泊的事情並不是很上心。”
“說起來,這與梁山泊一貫的行事風格有些關係,沒有對各個地方造成大的破壞,殺的人也不夠多,如此朝廷自然就會小覷我們,所以招安之事自然也就不急了。”
燕青聞言,當即緊皺了眉頭來。
這樣的說法,還真是新奇呐。
合著替天行道、為民除害還做錯了是吧。
但細細一想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說法似乎也有些道理。
在這天底下,又有多少強人是像他們梁山泊這樣做事的呢,但這也不該是難以招安的理由啊。
燕青繼而又說道:“可是曹軍師,我們三番兩次的打退了官軍,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視嗎?”
司馬懿微微一笑,平聲應道:“這小規模的賊寇朝廷懶得招安,大規模的賊寇朝廷又不能招安,而燕青兄弟你剛才所說的那些加入禁軍的賊寇,便基本都是規模適中的賊寇。”
“這世上之事本就是這樣,要麽太好要麽太壞,我們在擊退官軍之後,的確是引起了朝廷的重視。”
“但可惜的是,朝廷會對我們梁山泊重視太過,我們一次兩次擊退了官軍,那麽朝廷接下來還會三次、四次的派出更多兵馬來圍剿我們。”
“畢竟我們掃了朝廷的顏麵,這個麵子他們必須要找迴來,否則還有何威嚴掌管全國。”
燕青若有所思的說道:“也正因為出自這樣的考慮,才有了我們此行主動前往東京,尋求招安的機會嗎?”
司馬懿點頭應道:“不錯,就當是我們給朝廷一個台階下了。”
“那曹軍師以為,我們此次招安的機會可大?”
“此次招安必成!”
一聽到必成這兩個字,原本還有些問題的燕青,一下子就什麽也問不出來了。
這語氣實在是顯得太過於堅定了,堅定到他都不敢再多提出疑問。
於是片刻後,燕青道謝、告辭而去。
又與前車的楊再興換迴了位置。
燕青剛一迴到原位,身旁的柴進便出聲問道:“怎麽樣,可向曹軍師問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了?”
燕青微微搖頭道:“算是一半吧。”
“一半?”
柴進顯得有些疑惑,“怎麽個一半法?”
燕青輕聲應道:“曹軍師說此次招安必成。”
“招安必成?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然後我就迴來了。”
“那你剛才怎麽還待了這麽久,都在說什麽了?”
燕青緩緩述說道:“曹軍師說了一些,關於我們梁山泊可能不太正確的招安之路,所以才有得今日。”
柴進一聽,更疑惑了。
什麽叫不太正確的招安之路。
但此時燕青已經閉上了雙眼,不知是在休息,還是在假寐沉思。
柴進見狀,自然不再多問。
還別說,聰明的他一聽到‘招安之路不太正確’這幾個字之後,頓時就聯想到了許多。
對於朝堂諸公的心態,他多多少少是知曉一些的。
若是換個角度來考慮的話,梁山泊的定位也確實是很尷尬,就屬於不
上不下的那種。
他在近段時間裏,一直就覺著哪兒哪兒都不對勁,好似是有什麽問題被他給遺漏了。
可就在這一刻,他忽然就想通了,搞了半天原來是方法不對,走的方向都錯了。
想到這裏,他不禁撇嘴一笑。
心中暗說,
宋江啊宋江,你果真隻是一介胥吏出身。
吳用啊吳用,你果真隻是一介教書先生出身。
你們的眼光,最遠也就那樣了。
而那姓曹的軍師,則是顯得深不可測了。
柴進有想到,看看在什麽合適的時機,與曹軍師深入探討一番。
他的自覺告訴他,曹軍師將來的路,一定能夠走得更遠。
隻是不知道,他們今後會分道揚鑣嗎。
畢竟他柴進能看出來的事情,這個曹軍師定然也能夠看出來。
這個曹懿,未必就看得起宋江與吳用。
如此想著,他的思緒一下子變活躍了起來。
對於如今的梁山泊,他本就沒有半分留戀,這個透明人他早就當夠了。
若非無奈,他又怎會投身於梁山泊,更何況如今的梁山泊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梁山泊了。
話說這五人兩車在路途上,基本都比較順利。
因為有戴宗在前帶路,他曾往返梁山泊與東京多次,對於這條道路實在是太過於熟悉。
在此期間,就連哪裏有上好的酒樓、驛站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這讓其他人可是少了許多麻煩。
在這全程四百餘裏的路上,一行人等悠閑著走,走了也有六七天時間。
這個速度自然是較慢的,至少對於戴宗而言是如此。
用戴宗的話說就是,就這功夫都足夠他來迴跑上兩趟了。
這一日,等他們趕到東京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有一會兒了。
他們從東京新曹門而入,在戴宗的安排下,進入一家安全的酒店入住。
那楊再興早聽說這東京城中有繁華的夜市,就想說去逛逛。
可眾人這一路奔波的,也都沒啥興致,於是隻能決定明晚再去。
晚間。
獨自坐在房間內桌案前的司馬懿。
忽然看到,從窗戶處爬進來一道人影。
待拉近一看,來人不是時遷又是誰呢。
司馬懿對此除了無奈,也就是無奈了,也罷。
他當即問道:“時頭領,事情辦得怎麽樣了?”
輕聲應道:“燕青兄弟有什麽問題但說無妨,但凡曹某知道的,自是知無不言。”
燕青正聲問道:“曹軍師實不相瞞,小乙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
“我們梁山泊對待招安的態度,會不會太過於著急主動了一些?”
司馬懿反問道:“為何這樣問?”
燕青應道:“小乙知道,這些年來的大宋一直都不太平,在很多地方都時常出現匪賊霍亂的現象。”
“而朝廷這時候的態度,就往往都是對他們施行招安安撫之策,而後納入禁軍、或當地軍州之中。”
“聽說如今東京的好幾十萬禁軍,其中就有很多人都是這麽來的。”
“可是為什麽到了我們梁山泊這裏,一切就變得這麽麻煩了呢?”
司馬懿半眯著眼睛,細細思索著燕青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問得很有意思,為什麽梁山泊就不一樣。
為什麽梁山泊的兄弟們,就不能像其他匪賊一樣順利招安加入禁軍。
很快,司馬懿便想到了說辭。
而這個說辭對於一般人都是不會說的,但燕青這個人司馬懿還是比較看好的。
在這個人的身上,多費一些口舌也無妨。
“燕青兄弟,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們梁山泊所造成的破壞力不夠大,所波及的區域範圍又太小,使得朝廷對於我們梁山泊的事情並不是很上心。”
“說起來,這與梁山泊一貫的行事風格有些關係,沒有對各個地方造成大的破壞,殺的人也不夠多,如此朝廷自然就會小覷我們,所以招安之事自然也就不急了。”
燕青聞言,當即緊皺了眉頭來。
這樣的說法,還真是新奇呐。
合著替天行道、為民除害還做錯了是吧。
但細細一想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說法似乎也有些道理。
在這天底下,又有多少強人是像他們梁山泊這樣做事的呢,但這也不該是難以招安的理由啊。
燕青繼而又說道:“可是曹軍師,我們三番兩次的打退了官軍,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視嗎?”
司馬懿微微一笑,平聲應道:“這小規模的賊寇朝廷懶得招安,大規模的賊寇朝廷又不能招安,而燕青兄弟你剛才所說的那些加入禁軍的賊寇,便基本都是規模適中的賊寇。”
“這世上之事本就是這樣,要麽太好要麽太壞,我們在擊退官軍之後,的確是引起了朝廷的重視。”
“但可惜的是,朝廷會對我們梁山泊重視太過,我們一次兩次擊退了官軍,那麽朝廷接下來還會三次、四次的派出更多兵馬來圍剿我們。”
“畢竟我們掃了朝廷的顏麵,這個麵子他們必須要找迴來,否則還有何威嚴掌管全國。”
燕青若有所思的說道:“也正因為出自這樣的考慮,才有了我們此行主動前往東京,尋求招安的機會嗎?”
司馬懿點頭應道:“不錯,就當是我們給朝廷一個台階下了。”
“那曹軍師以為,我們此次招安的機會可大?”
“此次招安必成!”
一聽到必成這兩個字,原本還有些問題的燕青,一下子就什麽也問不出來了。
這語氣實在是顯得太過於堅定了,堅定到他都不敢再多提出疑問。
於是片刻後,燕青道謝、告辭而去。
又與前車的楊再興換迴了位置。
燕青剛一迴到原位,身旁的柴進便出聲問道:“怎麽樣,可向曹軍師問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了?”
燕青微微搖頭道:“算是一半吧。”
“一半?”
柴進顯得有些疑惑,“怎麽個一半法?”
燕青輕聲應道:“曹軍師說此次招安必成。”
“招安必成?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然後我就迴來了。”
“那你剛才怎麽還待了這麽久,都在說什麽了?”
燕青緩緩述說道:“曹軍師說了一些,關於我們梁山泊可能不太正確的招安之路,所以才有得今日。”
柴進一聽,更疑惑了。
什麽叫不太正確的招安之路。
但此時燕青已經閉上了雙眼,不知是在休息,還是在假寐沉思。
柴進見狀,自然不再多問。
還別說,聰明的他一聽到‘招安之路不太正確’這幾個字之後,頓時就聯想到了許多。
對於朝堂諸公的心態,他多多少少是知曉一些的。
若是換個角度來考慮的話,梁山泊的定位也確實是很尷尬,就屬於不
上不下的那種。
他在近段時間裏,一直就覺著哪兒哪兒都不對勁,好似是有什麽問題被他給遺漏了。
可就在這一刻,他忽然就想通了,搞了半天原來是方法不對,走的方向都錯了。
想到這裏,他不禁撇嘴一笑。
心中暗說,
宋江啊宋江,你果真隻是一介胥吏出身。
吳用啊吳用,你果真隻是一介教書先生出身。
你們的眼光,最遠也就那樣了。
而那姓曹的軍師,則是顯得深不可測了。
柴進有想到,看看在什麽合適的時機,與曹軍師深入探討一番。
他的自覺告訴他,曹軍師將來的路,一定能夠走得更遠。
隻是不知道,他們今後會分道揚鑣嗎。
畢竟他柴進能看出來的事情,這個曹軍師定然也能夠看出來。
這個曹懿,未必就看得起宋江與吳用。
如此想著,他的思緒一下子變活躍了起來。
對於如今的梁山泊,他本就沒有半分留戀,這個透明人他早就當夠了。
若非無奈,他又怎會投身於梁山泊,更何況如今的梁山泊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梁山泊了。
話說這五人兩車在路途上,基本都比較順利。
因為有戴宗在前帶路,他曾往返梁山泊與東京多次,對於這條道路實在是太過於熟悉。
在此期間,就連哪裏有上好的酒樓、驛站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這讓其他人可是少了許多麻煩。
在這全程四百餘裏的路上,一行人等悠閑著走,走了也有六七天時間。
這個速度自然是較慢的,至少對於戴宗而言是如此。
用戴宗的話說就是,就這功夫都足夠他來迴跑上兩趟了。
這一日,等他們趕到東京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有一會兒了。
他們從東京新曹門而入,在戴宗的安排下,進入一家安全的酒店入住。
那楊再興早聽說這東京城中有繁華的夜市,就想說去逛逛。
可眾人這一路奔波的,也都沒啥興致,於是隻能決定明晚再去。
晚間。
獨自坐在房間內桌案前的司馬懿。
忽然看到,從窗戶處爬進來一道人影。
待拉近一看,來人不是時遷又是誰呢。
司馬懿對此除了無奈,也就是無奈了,也罷。
他當即問道:“時頭領,事情辦得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