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司馬懿眼中的梁山各派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自司馬懿帶著楊再興上山入夥兒之後,便一直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沒有什麽殺戮,也沒有什麽衝突。
也是自大聚義以來,他的身影,才逐漸在梁山眾兄弟中出現。
而在這段時間內,他也才慢慢開始認識了,山中的這些好漢們。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從司馬懿的眼中看來。
這一群好漢賊寇或許有些本事,但是充其量也就那樣,再厲害也能厲害到哪兒去呢。
可以一用,但是也都難當大任。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懿漸漸發現。
這些梁山好漢們的成分,好像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還別說,這裏頭還真是有人才。
首先這當中有不少人,是從朝廷官軍那邊投過來的將領。
或被陷害,或被俘虜,總之現在都成為了梁山泊頭領。
其中聲望最大的、個人武力最勇猛的,莫過於梁山泊明麵上的二號人物盧俊義了。
盧俊義他見過了,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曾經也從軍上過戰場,勢有萬夫不擋之勇,且壯氣淩雲。
為人又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當得上玉麒麟之名。
而且剛好就住在他家院落的隔壁。
這西邊房,盧俊義住第一間院落,他司馬懿住第二間院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邊房的第三間、第四間院落分別住著孔明、孔亮。
這孔明、孔亮是什麽人,乃是宋江的徒弟。
論職務,他二人又都是守護中軍步軍驍將,專門負責保護他司馬懿與盧俊義的安全。
這裏頭可就有些說法了,宋江的徒弟來保護他與盧俊義?
他也有見過他們孔家兄弟出手,楊再興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找遍了山中所有好漢來比武。
不開玩笑的說,就孔明、孔亮這兩貨的水平,就算再來幾十個,也不是盧俊義與楊再興的對手。
就這點實力還敢談保護?
所以這到底是保護,還是監視,還真就不太好說。
如此看來,這個宋江的小心思還真是不少呐。
與此同時,隨著與宋江、吳用等人接觸的加深,他也明白。
這宋江的招安之心,可是強烈得很。
或者說,他上山的目的,就是為了招安。
宋江這家夥兒,原本是山東鄆城縣押司,其實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胥吏。
隻是祖上有些家資,故而在平日裏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廣結好友,漸漸的便在這山東地界有了些名聲,拉攏了不少豪傑好漢。
再加上為人仁義、又深諳人性之道,所以也就有了眾兄弟們口中的及時雨宋公明哥哥。
至於宋江怎麽上山來了,也可以說是一個意外,錯殺了他的小娘子閻婆惜。
但其實也不算是意外,聽說好似是因為這閻婆惜,抓住了宋江私通賊寇的把柄。
當時身為胥吏的他私通梁山賊寇,本就是犯了大錯。
故而要麽閻婆惜死,要麽就是他宋江死。
可即便如此,當時的宋江也沒有想著要上山落草,而是接受了發配。
最後還是因為在酒後提了一首反詩,而且都被抓住要問斬了,才被梁山泊眾兄弟劫刑場救上了山。
這裏頭可就有點意思了.......難道說這是宋江的投名狀?
為了不讓宋江多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司馬懿並沒有與眾好漢們有過多接觸,大多不過點頭之交。
司馬懿知道,時機還不到,宋江依舊在防著他。
或者說,宋江在防著任何人。
但問題不大,他也需要時間,好知道眾好漢們都是些什麽情況。
隻有知曉了其中情況,才能夠合理定計。
這一日,宋江又說要舉辦什麽菊花之會。
要將山上山下所有兄弟們都聚集起來,好好暢喝一番。
宋江這一張嘴,司馬懿便知道他要幹什麽了。
很顯然,宋江是想借著菊花之會,向眾兄弟們袒露招安的想法。
雖然宋江招安之心一直有,也曾與他和吳用交流過數次。
而如今的宋江也知他曹懿,是有招安之心的,也算是同一條戰線的,宋江對此也是欣慰得很。
但卻一直沒有向眾兄弟們提起過此事,畢竟山中本是賊寇出身的人也不少,這當中天然就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故而這一次,便是一次淺薄的試探。
菊花之會前一晚,司馬懿依舊還在房間內忙活著。
燭火之下,是一張掛在牆上的大宣紙。
而大宣紙上所寫的不是別的,正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的名字。
經過這幾個月以來的旁敲側擊,以及楊再興與他人切磋時的閑聊打探,他已經大致弄清楚山中眾好漢們之間的關係了。
而這張大宣紙上,便是這樣的一張關係圖,也是他這幾個月以來的成果。
司馬懿首先要做的,便是劃出圈來分出派係。
是了,正如同上山之前所想的那樣,準確說來這百餘名好漢中也是分有派係的。
有的關係好,有的是老鄉,有的沾親帶故,有的兄弟情深。
有的還曾一並出生入死過,這生死之交的關係則更是親密。
首先人數最多、實力最大的派係,毫無疑問便是宋江的嫡係派。
這些人幾乎都是因為宋江的直接關係,才上得梁山來的。
其中宋江的親弟弟宋清暫且不提。
另外還有死忠花榮、戴宗、李逵。
昔日同縣為吏的朱仝、雷橫,徒弟孔明、孔亮。
還有誌同道合的吳用。
這些人屬於死都要跟著宋江一起死的人,即宋江真正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這些人當中,又延伸了很多力量。
像是花榮的妹夫秦明,秦明又有個徒弟黃信。
還有吳用、戴宗、李逵等也皆招有人上山,
宋江自己另外直招的還有李、扈二莊,清風山,黃門山,對影山等頭領。
這些都可以說是宋江的核心力量,既赤誠相見、肝膽相照的關係。
司馬懿看著大宣紙的名字大致數了一下,這一派竟有足足三四十人,幾乎就是整個梁山好漢的半壁江山了。
以此為依仗,宋江這頭把交椅自是坐得安穩。
另外從職務的安排來看,宋江對此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宋江的嫡係頭領,牢牢占據騎兵軍隊暫且不說。
另外梁山泊的所有情報消息、行文走檄、兵符印信、定功賞罰、考算錢糧、基礎建造等職務,也全都是宋江的嫡係頭領。
司馬懿又怎能不知,隻有真正掌握了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話語權。
有著如此深沉心思的宋江,昔日卻是一小小胥吏,說來倒也是可惜了,給他當個太守也不為過。
第二便是以花和尚魯智深為首的派係,姑且稱作為三山派係。
顧名思義,其中力量分別來自於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等頭領。
所有頭領加起來大致有十餘人,其實對比起來,也不足宋江那一派係的一半人數。
可這一派係,卻是對宋江最具有威脅、是宋江最為忌憚的派係。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實力足夠強,而這也是司馬懿最為重視的派係。
在這三山派係中,就有四人的武藝,絲毫不弱於如今的楊再興。
而這一點在宋江派係中,也不過就兩人,隻有花榮與秦明能拿得住楊再興。
特別是魯智深與武鬆,這兩個好似出過家的人。
楊再興對此評價說,此二人感覺沒多厲害,但是任由你拿出多少本事來也贏不了,不管怎麽打也總是要比你厲害一分。
這倆出家人,著實不簡單。
司馬懿已然看出,在排名的時候,這三山派係的頭領都遭到了一定的打壓。
像魯智深這樣的人,屬於是帶著大量資源上山的頭領,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而且自身還有著強大的武力。
他們這一派的力量上山之後,極大的壯大了梁山泊的實力。
可即便如此,魯智深的排名也不過才第十三名。
而在司馬懿看來,按理來說,這魯智深就算排不進前五,也至少應該在前八才對。
像朱仝、秦明、關勝、唿延灼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排在魯智深的頭上。
作為旁觀者的司馬懿,對此都不禁有些打抱不平。
三山派的大頭頭魯智深才第十三名,其他頭領自不必多提。
但排名歸排名,終究還是虛的。
像他曹懿排第四,同時又是軍師,但其實在這梁山泊上啥也管不著。
還有那盧俊義排第二,與宋江同為總頭領,但也並不比他的處境好上多少。
都屬於既不管事,手下也無人可指揮的那種閑散人員。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看自身究竟掌握了多少力量。
就像那魯智深,就算是排在第十三名,那也是絕對的步軍頭領,武鬆便是副頭領。
這一點是宋江想管也管不了的,因為實力就擺在這裏,任誰來也搶不走。
因為他們手下的小嘍囉們,本就是他們自己帶上山來的,他人又豈能輕鬆奪過。
司馬懿看到這裏,將這三山派係的人員劃了一個圈,隨後又加劃了一個圈。
第三個派係,便是來自揭陽鎮的頭領們了。
分別是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等人。
相對於宋江派與三山派而言,這一派就顯得鬆散多了。
若不是硬要分的話,甚至都不能將他們歸於一派。
而若是要繼續細分下去,這揭陽鎮還可分為兩派。
是以李俊為首的自成一派,而穆弘、穆春兄弟則是更加向宋江靠攏。
而這一派的人,姑且稱之為揭陽鎮派,因為他們都來自於此。
揭陽鎮派的頭領們,掌握著梁山泊的水軍力量。
實際上,司馬懿並不看重這一派的人。
他們這些人基本都是純粹的當地地痞出身,身上的江湖氣息很重,還更不用說他們這一派本就不穩固了,比之剛才那兩派可謂是遠有不如。
可是司馬懿卻是極為看重水軍,因為如今的黃河一帶的水路十分發達,發達到他難以想象。
在將來若是要在此處幹成什麽大事,就離不開水軍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一口氣將戰船開到東京去,如此又怎可不加重視。
而這些人又都是伴水而生,水性那是沒的說。
將來在水戰上,指不定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即便是天賦強如楊再興,終其一生恐怕都難以超越。
司馬懿對此,微微搖了搖頭,在他們的名字上劃了半個圈,暫且保留。
不過目前十分確定的是,以李俊為首的那一派,對於朝廷的敵意十分之大。
而且那一個個的也都是膽大包天,宋江早就說了不可傷及官員性命,以免在招安路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可他們就是不聽,但凡路過官員,說殺就殺,宋江對此都不好說什麽。
除以上三派之外,還有朝廷的降將派。
這一派沒什麽好說的,之前都是各個地方的將領,是在被抓、被俘之後上的山。
他們一個個的基本都屬於孤身上山,沒有什麽資源力量,手下沒有小嘍囉,在山中也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或許他們自身都有一些本事,但在司馬懿的眼中,目前還沒有拉攏的價值,屬於工具類將領。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人的排名都非常之高,幾乎與宋江嫡係頭領平齊。
論功勞、貢獻、資源、資曆,都不應如此。
想必這也是宋江的刻意為之,好為接下來的招安做安排。
因為這一類人,都不可能會反對招安。
畢竟隻有在朝廷當過差的人,才知道朝廷的好,但凡有機會招安為官,就不會落草為寇。
如此一來,排在前十二名的人,包括他司馬懿在內,都不會反對招安。
宋江的第一步,就算基本達成了,可真是煞費苦心。
另外還有盧俊義的派係。
其實這一派的好漢都挺不錯,除去盧俊義有著極強的武力之外,楊雄、石秀、燕青等人的實力也都不錯。
還有那身手輕盈的時遷,他也應當屬於這一派係。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派的人最為和睦,楊再興那小子就最喜歡往他們那邊跑了。
可問題是,這一派的人,包括盧俊義本人在內,在山中也都沒有什麽話語權。
而且感覺他們這些人也沒啥野心,屬於是得過且過的那種。
隻能說,可以好好相處著,無需去拉攏。
與盧俊義差不多的還有登州派,有孫立、解珍、解寶等人。
這登州派的人全都沾親帶故,關係穩固,這一點是其他任何派所比不了的。
不過他們的情況,也和盧俊義派差不多。
可以好好相處著,也無需去拉攏。
而且他們上山之前有出賣他人的行為,多多少少有些被其他頭領所孤立。
這裏的人很多都目無王法,但又極講道義,類似於時遷那般偷雞行為,依舊是他們所不恥的。
嗯.......應當是遵循心中自我的道義。
至於還有其他單單個個的頭領暫且不提,暫且稱作為獨行俠吧。
而司馬懿眼中最後的一個派係,便是被稱作為老資格的元老派了。
司馬懿在上山之後方才得知。
原來在宋江上山之前,前麵還有兩任頭領,分別叫王倫與晁蓋。
而這元老派的人,便是這兩任頭領留下來的嫡係了。
其實那吳用應該也屬於元老派,畢竟他當初是跟著晁蓋一起上的山。
但就現在的情況,也怎麽能將他歸於元老派呢,已然是聯係不到一起了。
而沒有了吳用的元老派,自然也就沒啥搞頭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這當中有一個人,卻是讓司馬懿格外的注意。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有著豹子頭之稱的林衝。
同時那第一任的梁山頭領王倫,便是這林衝所殺。
對於這個問題,司馬懿沒什麽好說的。
因為那王倫犯了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
既然都已經落草了,就絕不能在排斥其他好漢上山入夥,反而應該四麵拉攏招募更多好漢。
隻有更多的人合夥抱團在一起,大家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這裏頭沒有別的原因,隻為活著,幾乎屬於本能。
而你這個當頭頭的不去拉攏,那麽下麵的小弟們自然也會看不慣。
你不去拉攏更多的人,那他們的處境就不夠安全,這怎麽能行呢。
這個問題是致命的,可以說王倫死得一點也不冤。
看到林衝這個名字,司馬懿不禁長歎一口氣。
要說這梁山眾好漢中誰最冤,當屬這林衝莫屬了。
當初司馬懿在聽到林衝的經曆後,也是止不住的搖頭,一時之間都不知該評價些什麽好了。
但至少表明,林衝是一名很能忍的人。
司馬懿很喜歡能忍的人。
同時他也足夠能打,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浪得虛名。
在拋開他的個人問題不談,林衝在梁山泊中的位置也是相當特殊。
林衝當屬元老派頭領自不必多說,同時他還與三山派的魯智深、武鬆等人關係極好。
實際上不止是三山派,整個梁山泊中的好漢,都得尊稱他一聲林教頭。
因為他為人確實不錯,也因為他確實夠猛。
當初若不是他親手殺了王倫,這梁山泊頭領的位置,就應該是他林衝的。
不過既然是他親手殺的王倫,那麽這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他就不能在坐了。
甚至就連更進一步都不行,隻能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動。
否則他的行為就叫篡位,那影響可就大了。
林衝當時的選擇,可謂是相當明智。
不過他沒有扶一名他自己可以控製的頭領上去,這就讓司馬懿感到有些可惜了。
想到這裏,司馬懿用筆在林衝的位置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勾。
他有意識到,隻要拉攏到了林衝。
也就代表著,他拉攏到了梁山泊至少三成的力量。
或許此時就連林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梁山泊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吧。
又或者說,他的想法就從來沒有走到過這條道路上來。
這個林衝呐,為人終究還是太規矩了些。
那麽問題來了,應該如何拉攏到林衝呢。
想要拉攏他人,首先就要知道他人的需求是什麽。
現在林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毫無疑問,殺高俅報仇雪恨。
就因為高俅的陷害,才使得他林衝落到了今日這番田地。
林衝被迫落草為寇,全拜高俅所賜,這股恨意可謂滔天。
若是他能夠幫助林衝處置了那高俅,那麽這個潑天大恩,可就夠他林衝還上一輩子的了。
可如今的高俅乃是當朝太尉,身居朝堂中樞,這個事情怕是不好辦呐。
但也無妨,我司馬懿會一直惦記著這個高俅。
高俅可是他打開梁山之路的第一步啊.......
良久後,司馬懿收起大宣紙,吹滅燭火,上床睡覺。
翌日。
忠義堂以賞菊花的名義聚會,一直喝到了黃昏。
這麽個喝法,他司馬懿都有些頂不住了。
可就在這時,那宋江突然說要題詞一首,寫完之後又讓人念出來。
念到一半,司馬懿自是聽明白了。
這是在借詞袒露出招安的意思呢,可真有他的。
啪!
詞還沒念完,司馬懿就聽見有人在大拍桌案。
隨即一道憤恨的聲音傳來,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怕是冷了兄弟們的心!”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情剛猛的武鬆。
說拍桌子就拍桌子,想必宋江對此應該也不敢太過嗬斥。
而這還沒完。
又見那李逵突的站起,睜圓拐眼。
隻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當即怒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司馬懿見狀,微微半眯著眼睛。
想必接下來,是有好戲可看了。
宋江啊宋江,你又會如何處置這樣的情況呢。
我司馬懿,可是期待得很啊。
沒有什麽殺戮,也沒有什麽衝突。
也是自大聚義以來,他的身影,才逐漸在梁山眾兄弟中出現。
而在這段時間內,他也才慢慢開始認識了,山中的這些好漢們。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從司馬懿的眼中看來。
這一群好漢賊寇或許有些本事,但是充其量也就那樣,再厲害也能厲害到哪兒去呢。
可以一用,但是也都難當大任。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懿漸漸發現。
這些梁山好漢們的成分,好像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還別說,這裏頭還真是有人才。
首先這當中有不少人,是從朝廷官軍那邊投過來的將領。
或被陷害,或被俘虜,總之現在都成為了梁山泊頭領。
其中聲望最大的、個人武力最勇猛的,莫過於梁山泊明麵上的二號人物盧俊義了。
盧俊義他見過了,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曾經也從軍上過戰場,勢有萬夫不擋之勇,且壯氣淩雲。
為人又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當得上玉麒麟之名。
而且剛好就住在他家院落的隔壁。
這西邊房,盧俊義住第一間院落,他司馬懿住第二間院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邊房的第三間、第四間院落分別住著孔明、孔亮。
這孔明、孔亮是什麽人,乃是宋江的徒弟。
論職務,他二人又都是守護中軍步軍驍將,專門負責保護他司馬懿與盧俊義的安全。
這裏頭可就有些說法了,宋江的徒弟來保護他與盧俊義?
他也有見過他們孔家兄弟出手,楊再興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找遍了山中所有好漢來比武。
不開玩笑的說,就孔明、孔亮這兩貨的水平,就算再來幾十個,也不是盧俊義與楊再興的對手。
就這點實力還敢談保護?
所以這到底是保護,還是監視,還真就不太好說。
如此看來,這個宋江的小心思還真是不少呐。
與此同時,隨著與宋江、吳用等人接觸的加深,他也明白。
這宋江的招安之心,可是強烈得很。
或者說,他上山的目的,就是為了招安。
宋江這家夥兒,原本是山東鄆城縣押司,其實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胥吏。
隻是祖上有些家資,故而在平日裏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廣結好友,漸漸的便在這山東地界有了些名聲,拉攏了不少豪傑好漢。
再加上為人仁義、又深諳人性之道,所以也就有了眾兄弟們口中的及時雨宋公明哥哥。
至於宋江怎麽上山來了,也可以說是一個意外,錯殺了他的小娘子閻婆惜。
但其實也不算是意外,聽說好似是因為這閻婆惜,抓住了宋江私通賊寇的把柄。
當時身為胥吏的他私通梁山賊寇,本就是犯了大錯。
故而要麽閻婆惜死,要麽就是他宋江死。
可即便如此,當時的宋江也沒有想著要上山落草,而是接受了發配。
最後還是因為在酒後提了一首反詩,而且都被抓住要問斬了,才被梁山泊眾兄弟劫刑場救上了山。
這裏頭可就有點意思了.......難道說這是宋江的投名狀?
為了不讓宋江多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司馬懿並沒有與眾好漢們有過多接觸,大多不過點頭之交。
司馬懿知道,時機還不到,宋江依舊在防著他。
或者說,宋江在防著任何人。
但問題不大,他也需要時間,好知道眾好漢們都是些什麽情況。
隻有知曉了其中情況,才能夠合理定計。
這一日,宋江又說要舉辦什麽菊花之會。
要將山上山下所有兄弟們都聚集起來,好好暢喝一番。
宋江這一張嘴,司馬懿便知道他要幹什麽了。
很顯然,宋江是想借著菊花之會,向眾兄弟們袒露招安的想法。
雖然宋江招安之心一直有,也曾與他和吳用交流過數次。
而如今的宋江也知他曹懿,是有招安之心的,也算是同一條戰線的,宋江對此也是欣慰得很。
但卻一直沒有向眾兄弟們提起過此事,畢竟山中本是賊寇出身的人也不少,這當中天然就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故而這一次,便是一次淺薄的試探。
菊花之會前一晚,司馬懿依舊還在房間內忙活著。
燭火之下,是一張掛在牆上的大宣紙。
而大宣紙上所寫的不是別的,正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的名字。
經過這幾個月以來的旁敲側擊,以及楊再興與他人切磋時的閑聊打探,他已經大致弄清楚山中眾好漢們之間的關係了。
而這張大宣紙上,便是這樣的一張關係圖,也是他這幾個月以來的成果。
司馬懿首先要做的,便是劃出圈來分出派係。
是了,正如同上山之前所想的那樣,準確說來這百餘名好漢中也是分有派係的。
有的關係好,有的是老鄉,有的沾親帶故,有的兄弟情深。
有的還曾一並出生入死過,這生死之交的關係則更是親密。
首先人數最多、實力最大的派係,毫無疑問便是宋江的嫡係派。
這些人幾乎都是因為宋江的直接關係,才上得梁山來的。
其中宋江的親弟弟宋清暫且不提。
另外還有死忠花榮、戴宗、李逵。
昔日同縣為吏的朱仝、雷橫,徒弟孔明、孔亮。
還有誌同道合的吳用。
這些人屬於死都要跟著宋江一起死的人,即宋江真正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這些人當中,又延伸了很多力量。
像是花榮的妹夫秦明,秦明又有個徒弟黃信。
還有吳用、戴宗、李逵等也皆招有人上山,
宋江自己另外直招的還有李、扈二莊,清風山,黃門山,對影山等頭領。
這些都可以說是宋江的核心力量,既赤誠相見、肝膽相照的關係。
司馬懿看著大宣紙的名字大致數了一下,這一派竟有足足三四十人,幾乎就是整個梁山好漢的半壁江山了。
以此為依仗,宋江這頭把交椅自是坐得安穩。
另外從職務的安排來看,宋江對此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宋江的嫡係頭領,牢牢占據騎兵軍隊暫且不說。
另外梁山泊的所有情報消息、行文走檄、兵符印信、定功賞罰、考算錢糧、基礎建造等職務,也全都是宋江的嫡係頭領。
司馬懿又怎能不知,隻有真正掌握了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話語權。
有著如此深沉心思的宋江,昔日卻是一小小胥吏,說來倒也是可惜了,給他當個太守也不為過。
第二便是以花和尚魯智深為首的派係,姑且稱作為三山派係。
顧名思義,其中力量分別來自於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等頭領。
所有頭領加起來大致有十餘人,其實對比起來,也不足宋江那一派係的一半人數。
可這一派係,卻是對宋江最具有威脅、是宋江最為忌憚的派係。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實力足夠強,而這也是司馬懿最為重視的派係。
在這三山派係中,就有四人的武藝,絲毫不弱於如今的楊再興。
而這一點在宋江派係中,也不過就兩人,隻有花榮與秦明能拿得住楊再興。
特別是魯智深與武鬆,這兩個好似出過家的人。
楊再興對此評價說,此二人感覺沒多厲害,但是任由你拿出多少本事來也贏不了,不管怎麽打也總是要比你厲害一分。
這倆出家人,著實不簡單。
司馬懿已然看出,在排名的時候,這三山派係的頭領都遭到了一定的打壓。
像魯智深這樣的人,屬於是帶著大量資源上山的頭領,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而且自身還有著強大的武力。
他們這一派的力量上山之後,極大的壯大了梁山泊的實力。
可即便如此,魯智深的排名也不過才第十三名。
而在司馬懿看來,按理來說,這魯智深就算排不進前五,也至少應該在前八才對。
像朱仝、秦明、關勝、唿延灼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排在魯智深的頭上。
作為旁觀者的司馬懿,對此都不禁有些打抱不平。
三山派的大頭頭魯智深才第十三名,其他頭領自不必多提。
但排名歸排名,終究還是虛的。
像他曹懿排第四,同時又是軍師,但其實在這梁山泊上啥也管不著。
還有那盧俊義排第二,與宋江同為總頭領,但也並不比他的處境好上多少。
都屬於既不管事,手下也無人可指揮的那種閑散人員。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看自身究竟掌握了多少力量。
就像那魯智深,就算是排在第十三名,那也是絕對的步軍頭領,武鬆便是副頭領。
這一點是宋江想管也管不了的,因為實力就擺在這裏,任誰來也搶不走。
因為他們手下的小嘍囉們,本就是他們自己帶上山來的,他人又豈能輕鬆奪過。
司馬懿看到這裏,將這三山派係的人員劃了一個圈,隨後又加劃了一個圈。
第三個派係,便是來自揭陽鎮的頭領們了。
分別是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等人。
相對於宋江派與三山派而言,這一派就顯得鬆散多了。
若不是硬要分的話,甚至都不能將他們歸於一派。
而若是要繼續細分下去,這揭陽鎮還可分為兩派。
是以李俊為首的自成一派,而穆弘、穆春兄弟則是更加向宋江靠攏。
而這一派的人,姑且稱之為揭陽鎮派,因為他們都來自於此。
揭陽鎮派的頭領們,掌握著梁山泊的水軍力量。
實際上,司馬懿並不看重這一派的人。
他們這些人基本都是純粹的當地地痞出身,身上的江湖氣息很重,還更不用說他們這一派本就不穩固了,比之剛才那兩派可謂是遠有不如。
可是司馬懿卻是極為看重水軍,因為如今的黃河一帶的水路十分發達,發達到他難以想象。
在將來若是要在此處幹成什麽大事,就離不開水軍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一口氣將戰船開到東京去,如此又怎可不加重視。
而這些人又都是伴水而生,水性那是沒的說。
將來在水戰上,指不定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即便是天賦強如楊再興,終其一生恐怕都難以超越。
司馬懿對此,微微搖了搖頭,在他們的名字上劃了半個圈,暫且保留。
不過目前十分確定的是,以李俊為首的那一派,對於朝廷的敵意十分之大。
而且那一個個的也都是膽大包天,宋江早就說了不可傷及官員性命,以免在招安路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可他們就是不聽,但凡路過官員,說殺就殺,宋江對此都不好說什麽。
除以上三派之外,還有朝廷的降將派。
這一派沒什麽好說的,之前都是各個地方的將領,是在被抓、被俘之後上的山。
他們一個個的基本都屬於孤身上山,沒有什麽資源力量,手下沒有小嘍囉,在山中也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或許他們自身都有一些本事,但在司馬懿的眼中,目前還沒有拉攏的價值,屬於工具類將領。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人的排名都非常之高,幾乎與宋江嫡係頭領平齊。
論功勞、貢獻、資源、資曆,都不應如此。
想必這也是宋江的刻意為之,好為接下來的招安做安排。
因為這一類人,都不可能會反對招安。
畢竟隻有在朝廷當過差的人,才知道朝廷的好,但凡有機會招安為官,就不會落草為寇。
如此一來,排在前十二名的人,包括他司馬懿在內,都不會反對招安。
宋江的第一步,就算基本達成了,可真是煞費苦心。
另外還有盧俊義的派係。
其實這一派的好漢都挺不錯,除去盧俊義有著極強的武力之外,楊雄、石秀、燕青等人的實力也都不錯。
還有那身手輕盈的時遷,他也應當屬於這一派係。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派的人最為和睦,楊再興那小子就最喜歡往他們那邊跑了。
可問題是,這一派的人,包括盧俊義本人在內,在山中也都沒有什麽話語權。
而且感覺他們這些人也沒啥野心,屬於是得過且過的那種。
隻能說,可以好好相處著,無需去拉攏。
與盧俊義差不多的還有登州派,有孫立、解珍、解寶等人。
這登州派的人全都沾親帶故,關係穩固,這一點是其他任何派所比不了的。
不過他們的情況,也和盧俊義派差不多。
可以好好相處著,也無需去拉攏。
而且他們上山之前有出賣他人的行為,多多少少有些被其他頭領所孤立。
這裏的人很多都目無王法,但又極講道義,類似於時遷那般偷雞行為,依舊是他們所不恥的。
嗯.......應當是遵循心中自我的道義。
至於還有其他單單個個的頭領暫且不提,暫且稱作為獨行俠吧。
而司馬懿眼中最後的一個派係,便是被稱作為老資格的元老派了。
司馬懿在上山之後方才得知。
原來在宋江上山之前,前麵還有兩任頭領,分別叫王倫與晁蓋。
而這元老派的人,便是這兩任頭領留下來的嫡係了。
其實那吳用應該也屬於元老派,畢竟他當初是跟著晁蓋一起上的山。
但就現在的情況,也怎麽能將他歸於元老派呢,已然是聯係不到一起了。
而沒有了吳用的元老派,自然也就沒啥搞頭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這當中有一個人,卻是讓司馬懿格外的注意。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有著豹子頭之稱的林衝。
同時那第一任的梁山頭領王倫,便是這林衝所殺。
對於這個問題,司馬懿沒什麽好說的。
因為那王倫犯了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
既然都已經落草了,就絕不能在排斥其他好漢上山入夥,反而應該四麵拉攏招募更多好漢。
隻有更多的人合夥抱團在一起,大家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這裏頭沒有別的原因,隻為活著,幾乎屬於本能。
而你這個當頭頭的不去拉攏,那麽下麵的小弟們自然也會看不慣。
你不去拉攏更多的人,那他們的處境就不夠安全,這怎麽能行呢。
這個問題是致命的,可以說王倫死得一點也不冤。
看到林衝這個名字,司馬懿不禁長歎一口氣。
要說這梁山眾好漢中誰最冤,當屬這林衝莫屬了。
當初司馬懿在聽到林衝的經曆後,也是止不住的搖頭,一時之間都不知該評價些什麽好了。
但至少表明,林衝是一名很能忍的人。
司馬懿很喜歡能忍的人。
同時他也足夠能打,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浪得虛名。
在拋開他的個人問題不談,林衝在梁山泊中的位置也是相當特殊。
林衝當屬元老派頭領自不必多說,同時他還與三山派的魯智深、武鬆等人關係極好。
實際上不止是三山派,整個梁山泊中的好漢,都得尊稱他一聲林教頭。
因為他為人確實不錯,也因為他確實夠猛。
當初若不是他親手殺了王倫,這梁山泊頭領的位置,就應該是他林衝的。
不過既然是他親手殺的王倫,那麽這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他就不能在坐了。
甚至就連更進一步都不行,隻能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動。
否則他的行為就叫篡位,那影響可就大了。
林衝當時的選擇,可謂是相當明智。
不過他沒有扶一名他自己可以控製的頭領上去,這就讓司馬懿感到有些可惜了。
想到這裏,司馬懿用筆在林衝的位置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勾。
他有意識到,隻要拉攏到了林衝。
也就代表著,他拉攏到了梁山泊至少三成的力量。
或許此時就連林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梁山泊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吧。
又或者說,他的想法就從來沒有走到過這條道路上來。
這個林衝呐,為人終究還是太規矩了些。
那麽問題來了,應該如何拉攏到林衝呢。
想要拉攏他人,首先就要知道他人的需求是什麽。
現在林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毫無疑問,殺高俅報仇雪恨。
就因為高俅的陷害,才使得他林衝落到了今日這番田地。
林衝被迫落草為寇,全拜高俅所賜,這股恨意可謂滔天。
若是他能夠幫助林衝處置了那高俅,那麽這個潑天大恩,可就夠他林衝還上一輩子的了。
可如今的高俅乃是當朝太尉,身居朝堂中樞,這個事情怕是不好辦呐。
但也無妨,我司馬懿會一直惦記著這個高俅。
高俅可是他打開梁山之路的第一步啊.......
良久後,司馬懿收起大宣紙,吹滅燭火,上床睡覺。
翌日。
忠義堂以賞菊花的名義聚會,一直喝到了黃昏。
這麽個喝法,他司馬懿都有些頂不住了。
可就在這時,那宋江突然說要題詞一首,寫完之後又讓人念出來。
念到一半,司馬懿自是聽明白了。
這是在借詞袒露出招安的意思呢,可真有他的。
啪!
詞還沒念完,司馬懿就聽見有人在大拍桌案。
隨即一道憤恨的聲音傳來,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怕是冷了兄弟們的心!”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情剛猛的武鬆。
說拍桌子就拍桌子,想必宋江對此應該也不敢太過嗬斥。
而這還沒完。
又見那李逵突的站起,睜圓拐眼。
隻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當即怒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司馬懿見狀,微微半眯著眼睛。
想必接下來,是有好戲可看了。
宋江啊宋江,你又會如何處置這樣的情況呢。
我司馬懿,可是期待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