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司馬懿帶著楊再興上山入夥兒之後,便一直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沒有什麽殺戮,也沒有什麽衝突。


    也是自大聚義以來,他的身影,才逐漸在梁山眾兄弟中出現。


    而在這段時間內,他也才慢慢開始認識了,山中的這些好漢們。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從司馬懿的眼中看來。


    這一群好漢賊寇或許有些本事,但是充其量也就那樣,再厲害也能厲害到哪兒去呢。


    可以一用,但是也都難當大任。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馬懿漸漸發現。


    這些梁山好漢們的成分,好像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還別說,這裏頭還真是有人才。


    首先這當中有不少人,是從朝廷官軍那邊投過來的將領。


    或被陷害,或被俘虜,總之現在都成為了梁山泊頭領。


    其中聲望最大的、個人武力最勇猛的,莫過於梁山泊明麵上的二號人物盧俊義了。


    盧俊義他見過了,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曾經也從軍上過戰場,勢有萬夫不擋之勇,且壯氣淩雲。


    為人又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當得上玉麒麟之名。


    而且剛好就住在他家院落的隔壁。


    這西邊房,盧俊義住第一間院落,他司馬懿住第二間院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邊房的第三間、第四間院落分別住著孔明、孔亮。


    這孔明、孔亮是什麽人,乃是宋江的徒弟。


    論職務,他二人又都是守護中軍步軍驍將,專門負責保護他司馬懿與盧俊義的安全。


    這裏頭可就有些說法了,宋江的徒弟來保護他與盧俊義?


    他也有見過他們孔家兄弟出手,楊再興在這段時間內,已經找遍了山中所有好漢來比武。


    不開玩笑的說,就孔明、孔亮這兩貨的水平,就算再來幾十個,也不是盧俊義與楊再興的對手。


    就這點實力還敢談保護?


    所以這到底是保護,還是監視,還真就不太好說。


    如此看來,這個宋江的小心思還真是不少呐。


    與此同時,隨著與宋江、吳用等人接觸的加深,他也明白。


    這宋江的招安之心,可是強烈得很。


    或者說,他上山的目的,就是為了招安。


    宋江這家夥兒,原本是山東鄆城縣押司,其實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胥吏。


    隻是祖上有些家資,故而在平日裏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廣結好友,漸漸的便在這山東地界有了些名聲,拉攏了不少豪傑好漢。


    再加上為人仁義、又深諳人性之道,所以也就有了眾兄弟們口中的及時雨宋公明哥哥。


    至於宋江怎麽上山來了,也可以說是一個意外,錯殺了他的小娘子閻婆惜。


    但其實也不算是意外,聽說好似是因為這閻婆惜,抓住了宋江私通賊寇的把柄。


    當時身為胥吏的他私通梁山賊寇,本就是犯了大錯。


    故而要麽閻婆惜死,要麽就是他宋江死。


    可即便如此,當時的宋江也沒有想著要上山落草,而是接受了發配。


    最後還是因為在酒後提了一首反詩,而且都被抓住要問斬了,才被梁山泊眾兄弟劫刑場救上了山。


    這裏頭可就有點意思了.......難道說這是宋江的投名狀?


    為了不讓宋江多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司馬懿並沒有與眾好漢們有過多接觸,大多不過點頭之交。


    司馬懿知道,時機還不到,宋江依舊在防著他。


    或者說,宋江在防著任何人。


    但問題不大,他也需要時間,好知道眾好漢們都是些什麽情況。


    隻有知曉了其中情況,才能夠合理定計。


    這一日,宋江又說要舉辦什麽菊花之會。


    要將山上山下所有兄弟們都聚集起來,好好暢喝一番。


    宋江這一張嘴,司馬懿便知道他要幹什麽了。


    很顯然,宋江是想借著菊花之會,向眾兄弟們袒露招安的想法。


    雖然宋江招安之心一直有,也曾與他和吳用交流過數次。


    而如今的宋江也知他曹懿,是有招安之心的,也算是同一條戰線的,宋江對此也是欣慰得很。


    但卻一直沒有向眾兄弟們提起過此事,畢竟山中本是賊寇出身的人也不少,這當中天然就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故而這一次,便是一次淺薄的試探。


    菊花之會前一晚,司馬懿依舊還在房間內忙活著。


    燭火之下,是一張掛在牆上的大宣紙。


    而大宣紙上所寫的不是別的,正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的名字。


    經過這幾個月以來的旁敲側擊,以及楊再興與他人切磋時的閑聊打探,他已經大致弄清楚山中眾好漢們之間的關係了。


    而這張大宣紙上,便是這樣的一張關係圖,也是他這幾個月以來的成果。


    司馬懿首先要做的,便是劃出圈來分出派係。


    是了,正如同上山之前所想的那樣,準確說來這百餘名好漢中也是分有派係的。


    有的關係好,有的是老鄉,有的沾親帶故,有的兄弟情深。


    有的還曾一並出生入死過,這生死之交的關係則更是親密。


    首先人數最多、實力最大的派係,毫無疑問便是宋江的嫡係派。


    這些人幾乎都是因為宋江的直接關係,才上得梁山來的。


    其中宋江的親弟弟宋清暫且不提。


    另外還有死忠花榮、戴宗、李逵。


    昔日同縣為吏的朱仝、雷橫,徒弟孔明、孔亮。


    還有誌同道合的吳用。


    這些人屬於死都要跟著宋江一起死的人,即宋江真正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這些人當中,又延伸了很多力量。


    像是花榮的妹夫秦明,秦明又有個徒弟黃信。


    還有吳用、戴宗、李逵等也皆招有人上山,


    宋江自己另外直招的還有李、扈二莊,清風山,黃門山,對影山等頭領。


    這些都可以說是宋江的核心力量,既赤誠相見、肝膽相照的關係。


    司馬懿看著大宣紙的名字大致數了一下,這一派竟有足足三四十人,幾乎就是整個梁山好漢的半壁江山了。


    以此為依仗,宋江這頭把交椅自是坐得安穩。


    另外從職務的安排來看,宋江對此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宋江的嫡係頭領,牢牢占據騎兵軍隊暫且不說。


    另外梁山泊的所有情報消息、行文走檄、兵符印信、定功賞罰、考算錢糧、基礎建造等職務,也全都是宋江的嫡係頭領。


    司馬懿又怎能不知,隻有真正掌握了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話語權。


    有著如此深沉心思的宋江,昔日卻是一小小胥吏,說來倒也是可惜了,給他當個太守也不為過。


    第二便是以花和尚魯智深為首的派係,姑且稱作為三山派係。


    顧名思義,其中力量分別來自於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等頭領。


    所有頭領加起來大致有十餘人,其實對比起來,也不足宋江那一派係的一半人數。


    可這一派係,卻是對宋江最具有威脅、是宋江最為忌憚的派係。


    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實力足夠強,而這也是司馬懿最為重視的派係。


    在這三山派係中,就有四人的武藝,絲毫不弱於如今的楊再興。


    而這一點在宋江派係中,也不過就兩人,隻有花榮與秦明能拿得住楊再興。


    特別是魯智深與武鬆,這兩個好似出過家的人。


    楊再興對此評價說,此二人感覺沒多厲害,但是任由你拿出多少本事來也贏不了,不管怎麽打也總是要比你厲害一分。


    這倆出家人,著實不簡單。


    司馬懿已然看出,在排名的時候,這三山派係的頭領都遭到了一定的打壓。


    像魯智深這樣的人,屬於是帶著大量資源上山的頭領,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而且自身還有著強大的武力。


    他們這一派的力量上山之後,極大的壯大了梁山泊的實力。


    可即便如此,魯智深的排名也不過才第十三名。


    而在司馬懿看來,按理來說,這魯智深就算排不進前五,也至少應該在前八才對。


    像朱仝、秦明、關勝、唿延灼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排在魯智深的頭上。


    作為旁觀者的司馬懿,對此都不禁有些打抱不平。


    三山派的大頭頭魯智深才第十三名,其他頭領自不必多提。


    但排名歸排名,終究還是虛的。


    像他曹懿排第四,同時又是軍師,但其實在這梁山泊上啥也管不著。


    還有那盧俊義排第二,與宋江同為總頭領,但也並不比他的處境好上多少。


    都屬於既不管事,手下也無人可指揮的那種閑散人員。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看自身究竟掌握了多少力量。


    就像那魯智深,就算是排在第十三名,那也是絕對的步軍頭領,武鬆便是副頭領。


    這一點是宋江想管也管不了的,因為實力就擺在這裏,任誰來也搶不走。


    因為他們手下的小嘍囉們,本就是他們自己帶上山來的,他人又豈能輕鬆奪過。


    司馬懿看到這裏,將這三山派係的人員劃了一個圈,隨後又加劃了一個圈。


    第三個派係,便是來自揭陽鎮的頭領們了。


    分別是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等人。


    相對於宋江派與三山派而言,這一派就顯得鬆散多了。


    若不是硬要分的話,甚至都不能將他們歸於一派。


    而若是要繼續細分下去,這揭陽鎮還可分為兩派。


    是以李俊為首的自成一派,而穆弘、穆春兄弟則是更加向宋江靠攏。


    而這一派的人,姑且稱之為揭陽鎮派,因為他們都來自於此。


    揭陽鎮派的頭領們,掌握著梁山泊的水軍力量。


    實際上,司馬懿並不看重這一派的人。


    他們這些人基本都是純粹的當地地痞出身,身上的江湖氣息很重,還更不用說他們這一派本就不穩固了,比之剛才那兩派可謂是遠有不如。


    可是司馬懿卻是極為看重水軍,因為如今的黃河一帶的水路十分發達,發達到他難以想象。


    在將來若是要在此處幹成什麽大事,就離不開水軍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一口氣將戰船開到東京去,如此又怎可不加重視。


    而這些人又都是伴水而生,水性那是沒的說。


    將來在水戰上,指不定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即便是天賦強如楊再興,終其一生恐怕都難以超越。


    司馬懿對此,微微搖了搖頭,在他們的名字上劃了半個圈,暫且保留。


    不過目前十分確定的是,以李俊為首的那一派,對於朝廷的敵意十分之大。


    而且那一個個的也都是膽大包天,宋江早就說了不可傷及官員性命,以免在招安路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可他們就是不聽,但凡路過官員,說殺就殺,宋江對此都不好說什麽。


    除以上三派之外,還有朝廷的降將派。


    這一派沒什麽好說的,之前都是各個地方的將領,是在被抓、被俘之後上的山。


    他們一個個的基本都屬於孤身上山,沒有什麽資源力量,手下沒有小嘍囉,在山中也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或許他們自身都有一些本事,但在司馬懿的眼中,目前還沒有拉攏的價值,屬於工具類將領。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人的排名都非常之高,幾乎與宋江嫡係頭領平齊。


    論功勞、貢獻、資源、資曆,都不應如此。


    想必這也是宋江的刻意為之,好為接下來的招安做安排。


    因為這一類人,都不可能會反對招安。


    畢竟隻有在朝廷當過差的人,才知道朝廷的好,但凡有機會招安為官,就不會落草為寇。


    如此一來,排在前十二名的人,包括他司馬懿在內,都不會反對招安。


    宋江的第一步,就算基本達成了,可真是煞費苦心。


    另外還有盧俊義的派係。


    其實這一派的好漢都挺不錯,除去盧俊義有著極強的武力之外,楊雄、石秀、燕青等人的實力也都不錯。


    還有那身手輕盈的時遷,他也應當屬於這一派係。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派的人最為和睦,楊再興那小子就最喜歡往他們那邊跑了。


    可問題是,這一派的人,包括盧俊義本人在內,在山中也都沒有什麽話語權。


    而且感覺他們這些人也沒啥野心,屬於是得過且過的那種。


    隻能說,可以好好相處著,無需去拉攏。


    與盧俊義差不多的還有登州派,有孫立、解珍、解寶等人。


    這登州派的人全都沾親帶故,關係穩固,這一點是其他任何派所比不了的。


    不過他們的情況,也和盧俊義派差不多。


    可以好好相處著,也無需去拉攏。


    而且他們上山之前有出賣他人的行為,多多少少有些被其他頭領所孤立。


    這裏的人很多都目無王法,但又極講道義,類似於時遷那般偷雞行為,依舊是他們所不恥的。


    嗯.......應當是遵循心中自我的道義。


    至於還有其他單單個個的頭領暫且不提,暫且稱作為獨行俠吧。


    而司馬懿眼中最後的一個派係,便是被稱作為老資格的元老派了。


    司馬懿在上山之後方才得知。


    原來在宋江上山之前,前麵還有兩任頭領,分別叫王倫與晁蓋。


    而這元老派的人,便是這兩任頭領留下來的嫡係了。


    其實那吳用應該也屬於元老派,畢竟他當初是跟著晁蓋一起上的山。


    但就現在的情況,也怎麽能將他歸於元老派呢,已然是聯係不到一起了。


    而沒有了吳用的元老派,自然也就沒啥搞頭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這當中有一個人,卻是讓司馬懿格外的注意。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有著豹子頭之稱的林衝。


    同時那第一任的梁山頭領王倫,便是這林衝所殺。


    對於這個問題,司馬懿沒什麽好說的。


    因為那王倫犯了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


    既然都已經落草了,就絕不能在排斥其他好漢上山入夥,反而應該四麵拉攏招募更多好漢。


    隻有更多的人合夥抱團在一起,大家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


    這裏頭沒有別的原因,隻為活著,幾乎屬於本能。


    而你這個當頭頭的不去拉攏,那麽下麵的小弟們自然也會看不慣。


    你不去拉攏更多的人,那他們的處境就不夠安全,這怎麽能行呢。


    這個問題是致命的,可以說王倫死得一點也不冤。


    看到林衝這個名字,司馬懿不禁長歎一口氣。


    要說這梁山眾好漢中誰最冤,當屬這林衝莫屬了。


    當初司馬懿在聽到林衝的經曆後,也是止不住的搖頭,一時之間都不知該評價些什麽好了。


    但至少表明,林衝是一名很能忍的人。


    司馬懿很喜歡能忍的人。


    同時他也足夠能打,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浪得虛名。


    在拋開他的個人問題不談,林衝在梁山泊中的位置也是相當特殊。


    林衝當屬元老派頭領自不必多說,同時他還與三山派的魯智深、武鬆等人關係極好。


    實際上不止是三山派,整個梁山泊中的好漢,都得尊稱他一聲林教頭。


    因為他為人確實不錯,也因為他確實夠猛。


    當初若不是他親手殺了王倫,這梁山泊頭領的位置,就應該是他林衝的。


    不過既然是他親手殺的王倫,那麽這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他就不能在坐了。


    甚至就連更進一步都不行,隻能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動。


    否則他的行為就叫篡位,那影響可就大了。


    林衝當時的選擇,可謂是相當明智。


    不過他沒有扶一名他自己可以控製的頭領上去,這就讓司馬懿感到有些可惜了。


    想到這裏,司馬懿用筆在林衝的位置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勾。


    他有意識到,隻要拉攏到了林衝。


    也就代表著,他拉攏到了梁山泊至少三成的力量。


    或許此時就連林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梁山泊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吧。


    又或者說,他的想法就從來沒有走到過這條道路上來。


    這個林衝呐,為人終究還是太規矩了些。


    那麽問題來了,應該如何拉攏到林衝呢。


    想要拉攏他人,首先就要知道他人的需求是什麽。


    現在林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毫無疑問,殺高俅報仇雪恨。


    就因為高俅的陷害,才使得他林衝落到了今日這番田地。


    林衝被迫落草為寇,全拜高俅所賜,這股恨意可謂滔天。


    若是他能夠幫助林衝處置了那高俅,那麽這個潑天大恩,可就夠他林衝還上一輩子的了。


    可如今的高俅乃是當朝太尉,身居朝堂中樞,這個事情怕是不好辦呐。


    但也無妨,我司馬懿會一直惦記著這個高俅。


    高俅可是他打開梁山之路的第一步啊.......


    良久後,司馬懿收起大宣紙,吹滅燭火,上床睡覺。


    翌日。


    忠義堂以賞菊花的名義聚會,一直喝到了黃昏。


    這麽個喝法,他司馬懿都有些頂不住了。


    可就在這時,那宋江突然說要題詞一首,寫完之後又讓人念出來。


    念到一半,司馬懿自是聽明白了。


    這是在借詞袒露出招安的意思呢,可真有他的。


    啪!


    詞還沒念完,司馬懿就聽見有人在大拍桌案。


    隨即一道憤恨的聲音傳來,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怕是冷了兄弟們的心!”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情剛猛的武鬆。


    說拍桌子就拍桌子,想必宋江對此應該也不敢太過嗬斥。


    而這還沒完。


    又見那李逵突的站起,睜圓拐眼。


    隻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當即怒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司馬懿見狀,微微半眯著眼睛。


    想必接下來,是有好戲可看了。


    宋江啊宋江,你又會如何處置這樣的情況呢。


    我司馬懿,可是期待得很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東正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東正傳並收藏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