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梁山泊唯一的路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再興說完,堂房內便陷入了一陣沉默。
司馬懿一口幹了杯中茶水,看向楊再興沉聲說道:“再興,知道我是怎麽想的嗎?”
楊再興擦了擦有些濕潤的眼角,抬起頭向大哥,輕輕搖了搖頭。
司馬懿看了看空無一人的門外,輕聲說道:“此梁山泊,再也沒有壯大下去的可能了。”
楊再興一臉疑惑的問道:“大哥,這是為什麽,小弟看著這裏不是挺好的嗎?”
“那戴宗在路上不是也常說,這梁山泊可是聚集了上百名好漢,還有數萬兵馬,就連附近州縣都管製不得,為何就不能繼續壯大了呢,日後完全可以攻城拔寨的呀。”
司馬懿輕輕搖了搖頭,歎聲說道:“此梁山泊,是成也梁山泊,敗也梁山泊啊.......”
“這整個梁山占地並不大,也不過一縣城那麽大而已,雖說是四麵環水,易守難攻,饒是幾十萬大軍來攻也難以建功,但同時也難以有往外擴張的實力。”
“梁山泊本身無法自給自足,一應供給皆靠下山掠奪,短期或許沒有問題,但長此以往下去,光是吃食問題都會成為大患。”
“啊?”
楊再興一臉詫異,他倒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複雜的問題,他也不想去考慮這些令他頭疼的問題。
繼而不解的問道:“那大哥以為,這梁山泊下一步應該怎麽辦?”
“招安。”
“招安?”
楊再興此時眼皮眨得飛快,嘴角也在不停顫抖。
“怎麽能是招安呢........能不能不招安,這般昏暗無能的朝廷,招安又有什麽意義?”
司馬懿緩緩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楊再興的肩膀,輕聲說道:
“再興呐,招安並不是我們的目的,這隻是我們達到目的的手段,以及必須經過的道路。”
“再興你要相信為兄,將來有一天,我們定能改天換地,像再興你這般的悲事,也將不再出現。”
“嗯!”
楊再興重重點頭應道:“再興都聽大哥的,大哥是大才,是再興平生所遇到過的最厲害的人。”
或許剛開始看著大哥不顯山不露水的,隻是心腸好幫他賣了墓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深深感受到了大哥的厲害。
楊再興在問道:“那大哥,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司馬懿悄聲說道:“至少從目前看來,這裏的一切都還算是平穩,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等待。”
“但光是等待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默默積攢力量。”
司馬懿隨即語氣一轉,極為輕鬆的說道:“不過此事急不得,需要慢慢來,你且記在心上,但也無需太過在意,一切適中就好。”
“我聽說此梁山泊中好漢極多,武藝高強、槍法精妙者也不在少數。”
“再興你還年少,武藝也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沒事的時候,就可在山中找些高手來切磋武藝。”
“這對於再興你來說,也是難得的機會.......”
楊再興重重點頭應道:“是,大哥,小弟知道該怎麽做了。”
“好了,天色有些晚了,早些休息吧。”
“大哥也早些休息。”
........
........
晚間,司馬懿在洗漱之後,本準備在房間內設下陷阱。
在想了想還是算了,這不太合適。
近些時日,一路奔波,他都睡得較晚。
這突然說可以早些睡了,他還有些不太習慣。
於是又披上衣服,點燃燭火,準備在書櫃上找些書來看。
實際上,他一直都想看看關於曆史的書籍,他有些想知道他的司馬氏究竟是如何亡的。
師兒與昭兒他們到底有沒有選擇篡位。
畢竟他的司馬氏都已經走上了權力的巔峰,所以在史書上定然是有記載的。
隻可惜一路走來,一直都較為匆忙,又不太順利。
且所處的位置也沒有書籍,故而一直都耽誤了。
這一日不知道,心裏頭就有些發癢。
不過這一時之間,他也不知該從何找起。
但是很快,他看到了一本名為《三國誌》的書籍。
翻開一看,一卷,魏書,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出也。
司馬懿揉了揉眼睛,他用了小半個時辰,看完了這卷一武帝紀。
這武帝不是別人,正是他曾經視為榜樣的曹操,上麵較為詳細的記錄了他的一生。
司馬懿接著往下翻了翻目錄,隻見下麵還有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
三少帝紀?
意思是,在曹魏在出了三名少帝之後,便亡國了嗎,所以最後終究還是走上了篡位的道路嗎。
司馬懿搖了搖頭,算了,剩下的還是等日後再來慢慢看了。
接下來幾日對他而言,可是有的忙了。
不管之前如何如何,但如今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在當下。
不過這公孫勝倒也妙哉,竟然在屋子裏放了《三國誌》這樣的書籍。
司馬懿放迴書籍,躺迴床上,吹滅了燭火,緩緩閉上了雙眼。
此時他的腦海中,也不禁浮現出了,今日在堂屋內用食時給楊再興所說的話。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招安二字。
招安麽......
他有想到,這應當是梁山泊今後唯一的出路,此處確實是沒有發展的空間,他對楊再興說的也是實話。
畢竟這裏距離東京也太近了,根本就不符合造反的要素。
隻要宋廷那麽對他們重視起來,那麽最終的結局不是滅亡,就是充當流寇。
別的不說,就算是困也將這梁山泊給困死了。
而他也隱隱感覺到,那宋江與吳用應該也有類似的想法,此二人也並非一般賊首,他們是有一定眼光。
但問題是,像他們這樣的賊寇若是被朝廷招安的話,其待遇與下場也可想而知。
若他是朝堂上的大臣,定然會想到先拿他們到戰場上去當炮灰。
等他們實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將這些好漢頭領們打散開來,從而一個一個的慢慢解決掉。
而這,便是梁山泊眾好漢未來的結局。
一定會是這樣的,因為這就是朝廷對待賊寇的正常做法,換了誰都一樣。
就算是他司馬懿也不例外,他可太了解朝廷的情況了。
細節或有不同,但大致應當不會差。
所以他司馬懿,接下來應當如何麵對這些呢........
司馬懿一口幹了杯中茶水,看向楊再興沉聲說道:“再興,知道我是怎麽想的嗎?”
楊再興擦了擦有些濕潤的眼角,抬起頭向大哥,輕輕搖了搖頭。
司馬懿看了看空無一人的門外,輕聲說道:“此梁山泊,再也沒有壯大下去的可能了。”
楊再興一臉疑惑的問道:“大哥,這是為什麽,小弟看著這裏不是挺好的嗎?”
“那戴宗在路上不是也常說,這梁山泊可是聚集了上百名好漢,還有數萬兵馬,就連附近州縣都管製不得,為何就不能繼續壯大了呢,日後完全可以攻城拔寨的呀。”
司馬懿輕輕搖了搖頭,歎聲說道:“此梁山泊,是成也梁山泊,敗也梁山泊啊.......”
“這整個梁山占地並不大,也不過一縣城那麽大而已,雖說是四麵環水,易守難攻,饒是幾十萬大軍來攻也難以建功,但同時也難以有往外擴張的實力。”
“梁山泊本身無法自給自足,一應供給皆靠下山掠奪,短期或許沒有問題,但長此以往下去,光是吃食問題都會成為大患。”
“啊?”
楊再興一臉詫異,他倒也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複雜的問題,他也不想去考慮這些令他頭疼的問題。
繼而不解的問道:“那大哥以為,這梁山泊下一步應該怎麽辦?”
“招安。”
“招安?”
楊再興此時眼皮眨得飛快,嘴角也在不停顫抖。
“怎麽能是招安呢........能不能不招安,這般昏暗無能的朝廷,招安又有什麽意義?”
司馬懿緩緩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楊再興的肩膀,輕聲說道:
“再興呐,招安並不是我們的目的,這隻是我們達到目的的手段,以及必須經過的道路。”
“再興你要相信為兄,將來有一天,我們定能改天換地,像再興你這般的悲事,也將不再出現。”
“嗯!”
楊再興重重點頭應道:“再興都聽大哥的,大哥是大才,是再興平生所遇到過的最厲害的人。”
或許剛開始看著大哥不顯山不露水的,隻是心腸好幫他賣了墓地。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深深感受到了大哥的厲害。
楊再興在問道:“那大哥,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司馬懿悄聲說道:“至少從目前看來,這裏的一切都還算是平穩,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等待。”
“但光是等待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默默積攢力量。”
司馬懿隨即語氣一轉,極為輕鬆的說道:“不過此事急不得,需要慢慢來,你且記在心上,但也無需太過在意,一切適中就好。”
“我聽說此梁山泊中好漢極多,武藝高強、槍法精妙者也不在少數。”
“再興你還年少,武藝也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沒事的時候,就可在山中找些高手來切磋武藝。”
“這對於再興你來說,也是難得的機會.......”
楊再興重重點頭應道:“是,大哥,小弟知道該怎麽做了。”
“好了,天色有些晚了,早些休息吧。”
“大哥也早些休息。”
........
........
晚間,司馬懿在洗漱之後,本準備在房間內設下陷阱。
在想了想還是算了,這不太合適。
近些時日,一路奔波,他都睡得較晚。
這突然說可以早些睡了,他還有些不太習慣。
於是又披上衣服,點燃燭火,準備在書櫃上找些書來看。
實際上,他一直都想看看關於曆史的書籍,他有些想知道他的司馬氏究竟是如何亡的。
師兒與昭兒他們到底有沒有選擇篡位。
畢竟他的司馬氏都已經走上了權力的巔峰,所以在史書上定然是有記載的。
隻可惜一路走來,一直都較為匆忙,又不太順利。
且所處的位置也沒有書籍,故而一直都耽誤了。
這一日不知道,心裏頭就有些發癢。
不過這一時之間,他也不知該從何找起。
但是很快,他看到了一本名為《三國誌》的書籍。
翻開一看,一卷,魏書,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出也。
司馬懿揉了揉眼睛,他用了小半個時辰,看完了這卷一武帝紀。
這武帝不是別人,正是他曾經視為榜樣的曹操,上麵較為詳細的記錄了他的一生。
司馬懿接著往下翻了翻目錄,隻見下麵還有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
三少帝紀?
意思是,在曹魏在出了三名少帝之後,便亡國了嗎,所以最後終究還是走上了篡位的道路嗎。
司馬懿搖了搖頭,算了,剩下的還是等日後再來慢慢看了。
接下來幾日對他而言,可是有的忙了。
不管之前如何如何,但如今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在當下。
不過這公孫勝倒也妙哉,竟然在屋子裏放了《三國誌》這樣的書籍。
司馬懿放迴書籍,躺迴床上,吹滅了燭火,緩緩閉上了雙眼。
此時他的腦海中,也不禁浮現出了,今日在堂屋內用食時給楊再興所說的話。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招安二字。
招安麽......
他有想到,這應當是梁山泊今後唯一的出路,此處確實是沒有發展的空間,他對楊再興說的也是實話。
畢竟這裏距離東京也太近了,根本就不符合造反的要素。
隻要宋廷那麽對他們重視起來,那麽最終的結局不是滅亡,就是充當流寇。
別的不說,就算是困也將這梁山泊給困死了。
而他也隱隱感覺到,那宋江與吳用應該也有類似的想法,此二人也並非一般賊首,他們是有一定眼光。
但問題是,像他們這樣的賊寇若是被朝廷招安的話,其待遇與下場也可想而知。
若他是朝堂上的大臣,定然會想到先拿他們到戰場上去當炮灰。
等他們實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將這些好漢頭領們打散開來,從而一個一個的慢慢解決掉。
而這,便是梁山泊眾好漢未來的結局。
一定會是這樣的,因為這就是朝廷對待賊寇的正常做法,換了誰都一樣。
就算是他司馬懿也不例外,他可太了解朝廷的情況了。
細節或有不同,但大致應當不會差。
所以他司馬懿,接下來應當如何麵對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