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研究不僅經費不足,我給你們也發不了什麽福利,甚至有時候還要你們餓肚子。”
“有誰不想幹的,現在還可以退出。”
萬教授大聲說道,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退出的。
宋向上他們過來這裏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會堅定不移地向特高壓線路試驗邁進。
說幹就幹,在萬教授帶領下,他們立刻在現場開始試驗。
這條特高壓試驗階段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兩個,第一個是關於外絕緣試驗,第二個是評估線路對環境影響的試驗。
除此之外,還要開展係統工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大氣過電壓等各個方麵的研究。
沒有人知道,他們這個項目組成了第一個研究特高壓試驗的小組,這條二百米試驗線段是中國特高壓研究的形象工程,是特高壓線路的雛形。
在武漢酷熱的天氣裏,宋向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攀登鐵塔。
宋向上需要爬到六十多米高的鐵塔上記錄數據。
在做外絕緣特性時,需要計算導線間隙,試驗出最優間隙。
導線間隙縮小20厘米,可以減少塔材百分之一,對於一條幾百上千公裏的項目來說,可以節約的塔材,節約的成本,不可估量。
為了測量準確導線間隙和風偏便需要經常爬上去實地測量。
他們有工人可以代替。
但讓工人上去誤差便不可控製,失之毫厘,謬之千裏。
數據是試驗最重要的依據。
於是宋向上他們主動爬六十米高的鐵塔。
對於從小瘦弱恐高的宋向上來說,爬塔不啻於天大的挑戰。
但又不得不爬,因為開展特高壓研究絕大多數都需要在高空采集數據。
為此宋向上專門給宋向海打電話請教經驗。
電話對麵的宋向海哈哈大笑,
“哥,你從小怕高,到房頂都害怕,更別說爬六十多米的鐵塔了,上去還不嚇得尿褲子,迴頭我就告訴阿麗婭姐姐。”
“去去去,我說正經的,你還跟我開玩笑了,告訴你,你和半夏的事兒還不好說呢,要是迴去不找我給你出主意,爸那一關難過。”
宋向上一聽氣的鼻子都歪了,趕緊訓斥宋向海,還專門警告他,
“我爬鐵塔的事兒別告訴阿麗婭。”
“好好好,我教你還不成嗎?誰都怕,怕高是人天生的心理,但恐懼心理完全能克服,記住如果怕的話別往下看,就看你手抓的地方。”
“等穩定住了再往下看,一次怕兩次怕三次怕四次怕,次數多了總有不怕的時候,還有……”
宋向海耐心地教授宋向上爬塔要領,宋向上聽得很認真,一一記下來。
第二天開始爬塔。
真正開始往上爬,宋向上才意識到爬塔是一個多麽有挑戰的工作。
腰酸背痛,胳膊乏力,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正是武漢酷熱的時候,鋼鐵架構被曬得滾燙,即便戴著厚手套抓上去依舊有灼熱感。
宋向上咬緊牙關,克服恐懼,一步步向上爬。
第一天他爬了五米。
第二天他爬了十米。
第三天他爬二十米。
如此累計,宋向上一點一點克服心中恐懼,爬上六十米鐵塔。
就這樣一眾電力行業的專家教授都成了爬塔高手,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
在研究高海拔外絕緣特性時,宋向上他們還要跑到青海和西藏搞試驗。
首先要克服的是高原缺氧問題。
這裏的氧氣不到平原的三分之二,宋向上還好,像其他有的專家教授走路都會東倒西歪,有甚者更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萬教授準備讓高原反應嚴重的人迴去,但大家沒有一個退縮的,吃了點防高反的藥便繼續向目的地前進。
但這僅僅是開始,還有更大的挑戰等待著他們。
研究高海拔地區外絕緣特性時需要調整導線與杆塔之間的距離,每根導線半噸重,先得十幾個人人拉肩扛地抬,然後才能用吊車掛到鐵塔上。
氧氣不足,走路都氣喘籲籲,更何況幹力氣活。
半天抬完一根導線,每個人都累得胸腔火辣辣的,好像被憋住氣快要爆炸一般。
一個個癱在地上,爬都爬不起來。
但是時間不等人,剛休息片刻,他們便又強忍著不適,爬起來繼續工作。
很多數據需要采集,有時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需要不停地調整導線與鐵塔的距離。
他們一個個都成了高原上的苦力,付出巨大的辛苦忙碌著,不僅耗費腦力,更耗費體力,這是高強度的體力活。
後來大家形象總結了特高壓試驗線段的研究工作為三高工作。
高風險、高強度、高溫季節。
高風險,是因為在這裏研究都要爬高壓鐵塔,是一項危險的高空作業;而且是在高電壓上開展研究,十分危險。
高強度,就像在高原上調整導線與鐵塔之間距離一樣,很多工作都是體力活,就算瘦弱的宋向上練了幾天都練成了‘大力士’。
高溫季節,這裏的試驗一般都是在暑熱至十月期間,正是武漢最悶熱的時候,經常汗流浹背,衣服跟水洗的一樣。
就這樣,宋向上在項目裏腳不沾地地忙碌著。
一直到過年他才有假期。
這是95年末,宋向上專門跑到上海,和阿麗婭一起迴家。
這次,宋向海也要帶著林半夏迴去一起過年。
四個年輕人趕到火車站,看到人山人海擁擠的車站排起長長的隊伍。
大家議論紛紛,焦躁不安。
宋向海忍不住抱怨,
“我都提前一個多星期買票,而且是托爺爺在鐵路局上班朋友幫忙,才勘勘買得上票,這火車不知道怎麽了,現在車次比以前少了。”
林半夏卻是知道,解釋道,
“這你不知道嗎?當然是電力短缺了,電力缺口大,火電廠加大馬力發電,需要更多煤炭,煤炭隻在西部有,車皮都騰出來拉煤了,哪有空餘的給人坐。”
“你不知道現在鐵路局的人多牛氣,我在萬源有個同事媳婦兒在鐵路局上班,聽說每年都有各個區領導去他們鐵路局拜訪慰問,就是為了多搞到幾列車皮運煤。”
“他們地位相應水漲船高,沒少得福利,出門基本橫著走。”
“有誰不想幹的,現在還可以退出。”
萬教授大聲說道,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退出的。
宋向上他們過來這裏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會堅定不移地向特高壓線路試驗邁進。
說幹就幹,在萬教授帶領下,他們立刻在現場開始試驗。
這條特高壓試驗階段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兩個,第一個是關於外絕緣試驗,第二個是評估線路對環境影響的試驗。
除此之外,還要開展係統工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大氣過電壓等各個方麵的研究。
沒有人知道,他們這個項目組成了第一個研究特高壓試驗的小組,這條二百米試驗線段是中國特高壓研究的形象工程,是特高壓線路的雛形。
在武漢酷熱的天氣裏,宋向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攀登鐵塔。
宋向上需要爬到六十多米高的鐵塔上記錄數據。
在做外絕緣特性時,需要計算導線間隙,試驗出最優間隙。
導線間隙縮小20厘米,可以減少塔材百分之一,對於一條幾百上千公裏的項目來說,可以節約的塔材,節約的成本,不可估量。
為了測量準確導線間隙和風偏便需要經常爬上去實地測量。
他們有工人可以代替。
但讓工人上去誤差便不可控製,失之毫厘,謬之千裏。
數據是試驗最重要的依據。
於是宋向上他們主動爬六十米高的鐵塔。
對於從小瘦弱恐高的宋向上來說,爬塔不啻於天大的挑戰。
但又不得不爬,因為開展特高壓研究絕大多數都需要在高空采集數據。
為此宋向上專門給宋向海打電話請教經驗。
電話對麵的宋向海哈哈大笑,
“哥,你從小怕高,到房頂都害怕,更別說爬六十多米的鐵塔了,上去還不嚇得尿褲子,迴頭我就告訴阿麗婭姐姐。”
“去去去,我說正經的,你還跟我開玩笑了,告訴你,你和半夏的事兒還不好說呢,要是迴去不找我給你出主意,爸那一關難過。”
宋向上一聽氣的鼻子都歪了,趕緊訓斥宋向海,還專門警告他,
“我爬鐵塔的事兒別告訴阿麗婭。”
“好好好,我教你還不成嗎?誰都怕,怕高是人天生的心理,但恐懼心理完全能克服,記住如果怕的話別往下看,就看你手抓的地方。”
“等穩定住了再往下看,一次怕兩次怕三次怕四次怕,次數多了總有不怕的時候,還有……”
宋向海耐心地教授宋向上爬塔要領,宋向上聽得很認真,一一記下來。
第二天開始爬塔。
真正開始往上爬,宋向上才意識到爬塔是一個多麽有挑戰的工作。
腰酸背痛,胳膊乏力,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正是武漢酷熱的時候,鋼鐵架構被曬得滾燙,即便戴著厚手套抓上去依舊有灼熱感。
宋向上咬緊牙關,克服恐懼,一步步向上爬。
第一天他爬了五米。
第二天他爬了十米。
第三天他爬二十米。
如此累計,宋向上一點一點克服心中恐懼,爬上六十米鐵塔。
就這樣一眾電力行業的專家教授都成了爬塔高手,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
在研究高海拔外絕緣特性時,宋向上他們還要跑到青海和西藏搞試驗。
首先要克服的是高原缺氧問題。
這裏的氧氣不到平原的三分之二,宋向上還好,像其他有的專家教授走路都會東倒西歪,有甚者更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萬教授準備讓高原反應嚴重的人迴去,但大家沒有一個退縮的,吃了點防高反的藥便繼續向目的地前進。
但這僅僅是開始,還有更大的挑戰等待著他們。
研究高海拔地區外絕緣特性時需要調整導線與杆塔之間的距離,每根導線半噸重,先得十幾個人人拉肩扛地抬,然後才能用吊車掛到鐵塔上。
氧氣不足,走路都氣喘籲籲,更何況幹力氣活。
半天抬完一根導線,每個人都累得胸腔火辣辣的,好像被憋住氣快要爆炸一般。
一個個癱在地上,爬都爬不起來。
但是時間不等人,剛休息片刻,他們便又強忍著不適,爬起來繼續工作。
很多數據需要采集,有時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需要不停地調整導線與鐵塔的距離。
他們一個個都成了高原上的苦力,付出巨大的辛苦忙碌著,不僅耗費腦力,更耗費體力,這是高強度的體力活。
後來大家形象總結了特高壓試驗線段的研究工作為三高工作。
高風險、高強度、高溫季節。
高風險,是因為在這裏研究都要爬高壓鐵塔,是一項危險的高空作業;而且是在高電壓上開展研究,十分危險。
高強度,就像在高原上調整導線與鐵塔之間距離一樣,很多工作都是體力活,就算瘦弱的宋向上練了幾天都練成了‘大力士’。
高溫季節,這裏的試驗一般都是在暑熱至十月期間,正是武漢最悶熱的時候,經常汗流浹背,衣服跟水洗的一樣。
就這樣,宋向上在項目裏腳不沾地地忙碌著。
一直到過年他才有假期。
這是95年末,宋向上專門跑到上海,和阿麗婭一起迴家。
這次,宋向海也要帶著林半夏迴去一起過年。
四個年輕人趕到火車站,看到人山人海擁擠的車站排起長長的隊伍。
大家議論紛紛,焦躁不安。
宋向海忍不住抱怨,
“我都提前一個多星期買票,而且是托爺爺在鐵路局上班朋友幫忙,才勘勘買得上票,這火車不知道怎麽了,現在車次比以前少了。”
林半夏卻是知道,解釋道,
“這你不知道嗎?當然是電力短缺了,電力缺口大,火電廠加大馬力發電,需要更多煤炭,煤炭隻在西部有,車皮都騰出來拉煤了,哪有空餘的給人坐。”
“你不知道現在鐵路局的人多牛氣,我在萬源有個同事媳婦兒在鐵路局上班,聽說每年都有各個區領導去他們鐵路局拜訪慰問,就是為了多搞到幾列車皮運煤。”
“他們地位相應水漲船高,沒少得福利,出門基本橫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