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從熬糖漿賺生活費,到為了學英文背外文文獻,再到父親改他誌願,他來武漢求學。
事無巨細,宋向上全都一五一十告訴了謝長雲,謝長雲臉帶微笑,細心傾聽。
他在外麵奔波這麽長時間早已身心俱疲,但聽到宋向上說起這些年求學的趣事依舊感到開心不已,精神頭十足。
最後更是拍著宋向上肩膀感慨道,“向上,你的這番經曆真應了你的名字,努力向上,無論前途如何,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都努力把它做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實現別人不敢想的目標。”
“這才是精彩人生,有意義的人生,不虛度每一份光陰,珍惜每一份時光。”
“更巧的是你學的方向竟然和老師的一樣,而且機緣巧合相隔數千公裏,咱們在這裏再次相遇,這真是天大的緣分。”
“老師,您最近怎麽樣?”
宋向上關心的問道。
謝長雲也沒有任何隱瞞將當初的事告訴了宋向上,“我因為運動的原因分配到新疆勞動,後來隨著政策鬆動,我就去了烏市生活,再加上最近國家電力飛速發展,研究電壓等級日益迫切,國家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那些有經驗被分配到各處的專家。”
“我機緣巧合來到這裏,和全國各地的專家一直在這裏開展電壓等級研究,噢,對了,還時不時出國考察,了解國外最新動向。”
“謝老師,您能研究您喜歡的方向,是一件幸福的事兒,我知道您很喜歡電力係統,要不然也不會在新疆那裏留那麽多書。”
宋向上恭維道,隨後話音一轉,將心中那個激動忐忑的問題旁敲側擊問了出來,
“對了謝老師,阿麗婭最近怎麽樣了?好久沒聽到她的消息了,她現在是不是也在念大學?”
詢問阿麗婭的消息,宋向上的心都提了起來,耳朵高高豎起,生怕錯過一絲一毫。
從見到謝長運的那一刻,阿麗婭的形象在大腦中愈發清晰,宋向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見到阿麗婭,了解到她哪怕一點的消息。
“對,她是在上大學,在上海上學,不過這閨女可不安生,在學校多次請長假,跟著她叔叔來迴跑。”
“她叔叔是做風電的,你小時候也見過,在我們家門後麵豎起的大風車,風力發電,她叔叔在一家風力發電公司當經理,她經常跟著她叔叔跑業務。”
“她媽現在住在上海,本來說的是陪讀,但這丫頭來迴跑,可苦了她媽一個人。”
“你也知道我在武漢這裏研究,有時候忙起來什麽都顧不上,有點愧對那母女倆。”
謝長雲說起妻子和女兒,既溫柔又愧疚,總感覺自己陪伴少了,但是為了電力事業,他又不得不這樣做。
說著說著謝長雲竟然給自己找起借口,
“向上,其實我研究的方向對阿麗婭,還有她叔叔的發展都有好處。”
“你也知道中國風力最富集的地區是三北地區,像新疆啊,內蒙啊,東北了,風力發展隻能在這些地方大展拳腳,隨著風機相繼上馬,那些地方發發出的電,在本地是遠遠消納不完的,”
“而中國的經濟中心在上海深圳這些沿海發達城市,這裏用電需求大,是中國的負荷中心,但卻沒有像新疆內蒙東北這些地方寶貴的電力資源。”
“當前流行的主要方式,遠距離運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特高壓遠距離輸電,將煤電還有風電從新疆內蒙東北這些地區直接轉化為電力,通過特高壓線路大通道跨越數千裏輸送到東部沿海這些負荷中心。”
“實現電從遠方來,火電風電水電從空中走的偉大能源和資源配置。”
“所以你看到了吧,我做的事對他們將來發展很有幫助,如果沒有這個特高壓發展,建不成特高壓線路,他們風電壓根就沒有發展前途。”
謝長雲自豪而驕傲地說道。
宋向上壓根就沒心思聽他說什麽特高壓發展,說什麽風電遠距離輸送,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阿麗婭,想的都是那個美麗的女孩,小心翼翼探話道,
“謝老師,阿麗婭既然一直在研究風電,那麽將來是不是也要從事這一行業?你說風電在三北地區發展,那阿麗婭將來在哪工作呢?是不是迴家?”
“不一定迴家,雖然風機在三北地區裝機,但是研發和世界接軌還需要在大城市,比如上海,將來在上海發展也挺好。”
“將來的事誰能說的準,這丫頭主意正著呢,我可做不了她的主。”
謝長雲說著臉上閃爍著幸福溫柔的光。
宋向上將謝長雲的話都記在心底,雖然沒有打聽到太多阿麗婭的消息,但知道她在哪上學,現在幹什麽,足夠令宋向上欣喜若狂了。
兩人聊了一會兒,見謝長雲連連打哈欠,臉上的疲態再也掩飾不住,宋向上主動結束聊天,將謝長雲送到宿舍休息。
長時間的在外考察奔波,這些專家都太累了,一放到床上便已鼾聲如雷。
宋向上安頓好謝長雲,迴到研究所繼續翻譯,但今天他的效率大打折扣,時不時的走神,腦中總是出現阿麗婭的倩影,古靈精怪,美麗異常。
以前他隻能想象,存在於腦海深處,隨著時間流轉逐漸淡化,但今天虛無縹緲的想象突然變得有跡可循。
謝長雲的出現,讓阿麗婭一下子跳到眼前,逐步變得清晰而真實。
第二天宋向上就沒辦法走神了,歇了一天的專家團立刻迫不及待的和期盼已久的各位專家分享經驗,把他們了解到的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帶了迴來。
但是了解推進成果的過程令人感到氣憤。
“我們在美國特邀研究所進行考察時,在進入科研基地觀摩之前,那些人專門對我們進行搜身檢查,這簡直就是侮辱人格;在參觀他們特高壓相關設備時一律禁止我們拍照,當時有人拿起相機,還沒舉起來就遭到那些美國佬的嗬斥,簡直就跟嗬斥奴隸一樣。”
“美國佬神氣什麽,雖然他們起步比較早,研究特高壓已經幾十年了,但依舊在試驗階段,絕緣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如果上升到特高壓對絕緣的考驗非常大,他們曾經提出過強化陶瓷強化絕緣,但是這隻是一個猜想,在實踐上很難實現,這個可以作為咱們的一個研究方向嚐試,但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找方向。”
事無巨細,宋向上全都一五一十告訴了謝長雲,謝長雲臉帶微笑,細心傾聽。
他在外麵奔波這麽長時間早已身心俱疲,但聽到宋向上說起這些年求學的趣事依舊感到開心不已,精神頭十足。
最後更是拍著宋向上肩膀感慨道,“向上,你的這番經曆真應了你的名字,努力向上,無論前途如何,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都努力把它做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實現別人不敢想的目標。”
“這才是精彩人生,有意義的人生,不虛度每一份光陰,珍惜每一份時光。”
“更巧的是你學的方向竟然和老師的一樣,而且機緣巧合相隔數千公裏,咱們在這裏再次相遇,這真是天大的緣分。”
“老師,您最近怎麽樣?”
宋向上關心的問道。
謝長雲也沒有任何隱瞞將當初的事告訴了宋向上,“我因為運動的原因分配到新疆勞動,後來隨著政策鬆動,我就去了烏市生活,再加上最近國家電力飛速發展,研究電壓等級日益迫切,國家相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那些有經驗被分配到各處的專家。”
“我機緣巧合來到這裏,和全國各地的專家一直在這裏開展電壓等級研究,噢,對了,還時不時出國考察,了解國外最新動向。”
“謝老師,您能研究您喜歡的方向,是一件幸福的事兒,我知道您很喜歡電力係統,要不然也不會在新疆那裏留那麽多書。”
宋向上恭維道,隨後話音一轉,將心中那個激動忐忑的問題旁敲側擊問了出來,
“對了謝老師,阿麗婭最近怎麽樣了?好久沒聽到她的消息了,她現在是不是也在念大學?”
詢問阿麗婭的消息,宋向上的心都提了起來,耳朵高高豎起,生怕錯過一絲一毫。
從見到謝長運的那一刻,阿麗婭的形象在大腦中愈發清晰,宋向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渴望見到阿麗婭,了解到她哪怕一點的消息。
“對,她是在上大學,在上海上學,不過這閨女可不安生,在學校多次請長假,跟著她叔叔來迴跑。”
“她叔叔是做風電的,你小時候也見過,在我們家門後麵豎起的大風車,風力發電,她叔叔在一家風力發電公司當經理,她經常跟著她叔叔跑業務。”
“她媽現在住在上海,本來說的是陪讀,但這丫頭來迴跑,可苦了她媽一個人。”
“你也知道我在武漢這裏研究,有時候忙起來什麽都顧不上,有點愧對那母女倆。”
謝長雲說起妻子和女兒,既溫柔又愧疚,總感覺自己陪伴少了,但是為了電力事業,他又不得不這樣做。
說著說著謝長雲竟然給自己找起借口,
“向上,其實我研究的方向對阿麗婭,還有她叔叔的發展都有好處。”
“你也知道中國風力最富集的地區是三北地區,像新疆啊,內蒙啊,東北了,風力發展隻能在這些地方大展拳腳,隨著風機相繼上馬,那些地方發發出的電,在本地是遠遠消納不完的,”
“而中國的經濟中心在上海深圳這些沿海發達城市,這裏用電需求大,是中國的負荷中心,但卻沒有像新疆內蒙東北這些地方寶貴的電力資源。”
“當前流行的主要方式,遠距離運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特高壓遠距離輸電,將煤電還有風電從新疆內蒙東北這些地區直接轉化為電力,通過特高壓線路大通道跨越數千裏輸送到東部沿海這些負荷中心。”
“實現電從遠方來,火電風電水電從空中走的偉大能源和資源配置。”
“所以你看到了吧,我做的事對他們將來發展很有幫助,如果沒有這個特高壓發展,建不成特高壓線路,他們風電壓根就沒有發展前途。”
謝長雲自豪而驕傲地說道。
宋向上壓根就沒心思聽他說什麽特高壓發展,說什麽風電遠距離輸送,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阿麗婭,想的都是那個美麗的女孩,小心翼翼探話道,
“謝老師,阿麗婭既然一直在研究風電,那麽將來是不是也要從事這一行業?你說風電在三北地區發展,那阿麗婭將來在哪工作呢?是不是迴家?”
“不一定迴家,雖然風機在三北地區裝機,但是研發和世界接軌還需要在大城市,比如上海,將來在上海發展也挺好。”
“將來的事誰能說的準,這丫頭主意正著呢,我可做不了她的主。”
謝長雲說著臉上閃爍著幸福溫柔的光。
宋向上將謝長雲的話都記在心底,雖然沒有打聽到太多阿麗婭的消息,但知道她在哪上學,現在幹什麽,足夠令宋向上欣喜若狂了。
兩人聊了一會兒,見謝長雲連連打哈欠,臉上的疲態再也掩飾不住,宋向上主動結束聊天,將謝長雲送到宿舍休息。
長時間的在外考察奔波,這些專家都太累了,一放到床上便已鼾聲如雷。
宋向上安頓好謝長雲,迴到研究所繼續翻譯,但今天他的效率大打折扣,時不時的走神,腦中總是出現阿麗婭的倩影,古靈精怪,美麗異常。
以前他隻能想象,存在於腦海深處,隨著時間流轉逐漸淡化,但今天虛無縹緲的想象突然變得有跡可循。
謝長雲的出現,讓阿麗婭一下子跳到眼前,逐步變得清晰而真實。
第二天宋向上就沒辦法走神了,歇了一天的專家團立刻迫不及待的和期盼已久的各位專家分享經驗,把他們了解到的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帶了迴來。
但是了解推進成果的過程令人感到氣憤。
“我們在美國特邀研究所進行考察時,在進入科研基地觀摩之前,那些人專門對我們進行搜身檢查,這簡直就是侮辱人格;在參觀他們特高壓相關設備時一律禁止我們拍照,當時有人拿起相機,還沒舉起來就遭到那些美國佬的嗬斥,簡直就跟嗬斥奴隸一樣。”
“美國佬神氣什麽,雖然他們起步比較早,研究特高壓已經幾十年了,但依舊在試驗階段,絕緣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如果上升到特高壓對絕緣的考驗非常大,他們曾經提出過強化陶瓷強化絕緣,但是這隻是一個猜想,在實踐上很難實現,這個可以作為咱們的一個研究方向嚐試,但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