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2月6日,國民黨不甘心在大陸的失敗,於是派遣飛機轟炸大上海,楊樹浦發電廠更是轟炸的重點對象,國民黨號稱要讓上海八百萬人民在黑暗中過年。”


    “當時你奶奶是楊樹浦發電廠的工程師,為了盡快恢複電力供應,她堅持在一線和工人一起緊急搶修被炸毀的線路設備,沒想到國民黨的飛機去而複返,投下炸彈,炸斷廠房大梁,掉下來正好砸中你奶奶,你奶奶就這樣去世了,爺爺這條胳膊也被砸斷,後來截肢了。”


    宋淩峰撫摸了一下空蕩蕩的袖管,眼神中閃動著傷感的淚花,他追憶起當年的往事,


    “你奶奶當年可是廠花,是大學生,她苦讀電力工程相關方麵知識,取得優異成績來到楊樹浦發電廠工作,在她的倡導下,組建了工人中的研究團隊,攻克並掌握一項項屬於咱們的技術。”


    宋向海探過頭道,“爺爺,奶奶真厲害,那當年您是怎麽追上我奶奶的?”


    宋建國氣得拍宋向海腦袋,“爸,您別聽這混小子瞎說,小小年紀不學好,在學校三天兩頭談對象,真是皮癢癢了。”


    “宋向海,還敢問你爺爺,看我不打死你。”


    宋淩峰製止道,“老打孩子幹什麽?小孩子活潑好,都像你死氣沉沉的不好,你一聲不吭就去新疆,二十年才迴來,說小海叛逆,根源在你。”


    宋淩峰訓斥宋建國一番後,說起自己的故事,“當時我是工人的優秀代表,經驗豐富,你奶奶搞理論研究需要很多實際數據,她經常請教我,有時候研究出來的一些猜想需要我去操作實踐,慢慢我們就走到一起了。”


    “當時追你奶奶的人很多,都能排到黃浦江裏,最後還是你爺爺勝出。”


    說起往事,宋淩峰又驕傲又溫柔,淚水模糊了雙眼,他趕緊背過臉去,擦幹淚水,擠出笑容道,


    “向海,你年紀還小,以學習為主,等長大了再搞對象,現在是新中國,婚姻自由,自然不看什麽家庭背景,但同樣自己越優秀遇到的另一半也就越優秀,互相助力,互相扶持向前才是最完美的。”


    宋淩峰順勢教育宋向海婚戀觀,宋向海忙不迭點頭答應。


    他們繼續參觀,碰到正在改造設備的車間時。


    宋向上詢問道,“爺爺,楊樹浦發電廠這麽大,這些年是不是逐步增加發電能力,要不然怎麽能滿足上海逐年增長的用電需求?”


    宋淩峰道,“向上,你說得沒錯,雖然楊樹浦發電廠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但相比上海增長的電力需求,還是遠遠不夠的,又在外麵修建許多新興的發電廠,規模都不小。”


    “上海越來越繁華,寸土寸金,想在裏麵占位置建電廠不容易,而且現在發電燒煤需要大量煤炭,發電廠建設的位置必須交通方便,楊樹浦發電廠煤炭一部分是靠海路運輸,想參考這種模式,可是黃埔江邊沒位置,建到上海裏麵,交通又不便,運煤是大問題。”


    宋向上插話道,“爺爺,還有一個問題,汙染,這兩個大煙囪冷卻塔每天都在冒黑煙,煤灰到處都是,周圍的百姓生活都被影響了。”


    宋淩峰這下真驚訝了,“向上,沒想到你懂這麽多,汙染很嚴重,我們也收到很多周圍市民的投訴,減少汙染,減少排放也是廠子研究的一項技術。”


    宋向上忙道,“爺爺,靠技術減少汙染排放很困難,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國外發達國家發展了這麽多年,都沒有解決這些汙染的有效措施,咱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的方法就是將發電廠建到遠離居民區的地方。”


    宋向上眼中閃爍著光芒,“換句話說,就是讓電源點遠離用電區,靠輸電送來遠方的電力,這樣無論是汙染,還是煤炭運輸都可以輕易解決。”


    宋淩峰徹底不淡定了,摸著孫子的頭震驚道,“向上,你怎麽懂這麽多?這話根本不像一個孩子說的,這些都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電力專家才有的見解。”


    宋向上道,“爺爺,我上學的老師是電力方麵專家,給我留了不少書籍,我平常沒事時候看看,從上麵看到的。”


    宋淩峰露出恍然之色,笑著用下巴摩挲宋向上的腦袋,“乖孫兒,我們的向上將來也是電力係統專家。”


    大家說笑著來到發電廠辦公室,宋淩峰辦退休手續,辦公室好多人都驚動了,大家十分不舍,都希望宋淩峰能常迴來看看,等走出門,這些人還送出老遠。


    宋淩峰忍不住濕了眼眶,看著周圍的磚瓦草木、設備線路,盡是不舍,他一輩子奉獻在這裏,現在到離開的時候,總有太多的不舍和別離傷痛。


    離開時,宋淩峰心情沉重,宋向上他們沒說話,大家步行來到發電廠門口,宋淩峰最後看了一眼撇去所有悲傷,振作精神道,


    “又不是生離死別,怕什麽,誰都有這一天,我還有更重要的事做。”


    宋建國好奇道,“爸,聽說您又找新工作了,您剛退休怎麽不歇兩天,非這麽拚幹什麽?”


    宋淩峰搖頭,“建國,爸可不是一個能歇著的人,這人最怕無所事事,天天歇著,那樣非早死不可。爸的新工作和向上說的有關係。”


    宋淩峰看著宋向上笑道,“就是向上說的為上海的電力輸送建設添磚加瓦。”


    見幾人一臉疑惑,宋淩峰賣起關子,將幾人帶到一家茶飲店,喝著茶才說起工作的事,


    “改革開放後,上海經濟發展迎來爆發式增長,大大小小企業、工廠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用電量更是飛速攀升,光靠著楊樹浦發電廠增加的那些發電能力供電,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在周圍建設發電廠也力有不逮。”


    “上麵準備將一千公裏外的電力輸送到上海,以滿足上海的電力需求。”


    宋建國幾人瞪大了眼,“一千公裏外的電力輸送到這裏?”


    他們知道一二百公裏輸電,在新疆那的縣城,正在建設220千伏輸電網絡,滿足周邊十幾個縣的用電,但也隻是一二百公裏,再高再高也就是三四百公裏而已,再遠不是不行,但那種代價是故障頻發,電網解列崩潰,所有工廠設備燒毀,所以不同的電壓等級有嚴格的輸送距離和容量限製。


    “對!”宋淩峰點頭,“這項工程就是葛洲壩—上海±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特高壓獨步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原第一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原第一範並收藏特高壓獨步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