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風席卷祖國大地,新疆農場這裏同樣無法置身事外。
無論是在勞作的田野上,下工後的場部,供銷社,還是在自家炕頭,這些知青談論最多的就是返城問題。
聽說可以迴家,很多人流下熱淚,迫不及待,雖然他們在這裏流下了汗水,度過了青春,用滿腔熱血建設祖國邊陲,留下太多太多令人感動的足跡。
但是聽說能迴家,能迴上海,很多人還是激動莫名,充滿熱情。
每天場部圍滿了人,都是排隊等著開證明準備迴去的,迴上海不是每個人都能迴去,有硬性指標。
首先夫妻雙方必須都是上海過來的知青,如果有一個人是本地人,那就不具備迴去的條件,都是知青還不算完,還得上海家裏托好關係,有大隊、街道肯接收,這裏同意放人。
這樣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手續才能迴鄉。
複雜艱難程度超乎想象,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再加上當時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作本就不多,一下子解決兩人的工作,更是異常困難。
有迫不及待地直接離婚,丟下孩子拋家舍業地迴上海,由此造成的家長裏短,爭吵打架,每天都在上演。
但同樣也有人眼看迴家之路這麽艱難,家裏解決不了工作,而且也在這裏生活習慣了,就選擇繼續留在這裏建設祖國邊陲。
整個農場鬧得熱火朝天時,宋向上家裏也不太平,宋向上放學後能明顯看到母親迪麗紮爾迴家早了,不管幹活多累,都做上香噴噴的飯菜等著老爸迴家。
有時候老爸在場部喝酒不迴來,迪麗紮爾都不放心,非讓宋向上載著她去場部給宋建國送飯,說怕宋建國吃不好飯,老喝酒非喝壞胃不可。
宋向上上初三,已經不是小孩子,早就看出母親心思,說實話他也挺擔心,生怕爸爸媽媽像劉藝涵父母那樣。
這種結果是他不能接受的,於是他和母親一起做飯,一起給父親送飯。
所幸一切沒有異樣,隻是父親宋建國的酒量變大,每次別人聊起哪個知青迴鄉的事,他都變得無比沉默,隻以烈酒應對。
宋向上看著父親的眼,總覺得父親有心事,他隱隱有猜測,但不想說,而且宋向上相信父親是個負責的人。
慢慢隨著時間推移,迪麗紮爾的擔心也消減不少,這個小家其樂融融,按部就班地生活,靜看農場許多知青家裏雞飛狗跳。
初三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中度過,畢業時候宋向上以年級第五的優秀成績考上縣城高中。
這年的暑假,水利電站工地,經過工人和一眾工程師的艱苦奮鬥,舍小家顧大家努力,大壩終於建成,這座大壩成功發揮水利作用,灌溉上萬畝荒灘,讓鹽堿地變成良田。
除此之外,它承擔了重要的發電作用,隨著洶湧澎湃的水流湧進水輪機組,推動葉輪,帶動定子轉動切割磁場,立刻產生強勁的電流和電壓,通過水電站安裝的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到110千伏,順著安裝好的高壓輸電線路輸送到百公裏之外的縣城。
周圍幾個農場包括縣城瞬間被點亮,工廠馬達聲轟隆隆直衝天際,農場、縣城都在電力催動下高效運轉起來。
工地上的工人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唿,他們敲鑼打鼓慶祝,熱鬧的氣氛直衝雲霄,好多精壯的漢子掩麵流淚,很多工程師激動得渾身顫抖。
這是他們奮鬥幾年的心血工程,流了太多汗水,現在見到它投入運行,點亮萬家燈火,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在這歡唿聲中,宋向上看到平靜坐在椅子上的劉藝涵,他神色平靜,眼神裏有掩飾不住的哀傷,和周圍喜慶的氣氛格格不入。
宋向上急忙湊過去,“藝涵,你怎麽有點不高興,普天同慶的日子,你怎麽還哭上了?跟個女娃娃似的。”
在水利電站上相處三年,兩人已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聊天間經常開玩笑。
劉藝涵張嘴罵道,“滾,你才是女娃娃。”
“那你從這抹眼淚幹啥,出什麽事了?”
劉藝涵沉默片刻後,道,“我爸媽離婚了。”
宋向上愣了一下,很快明白過來,低聲道歉,“對不起。”
劉藝涵努力擠出笑容,“你說什麽對不起,又和你沒關係,是我爸主動提出來的,我爸見我媽迴城意願已定,他不離婚,我媽不滿足迴城條件,與其這樣幹耗著,還不如成全我媽。”
宋向上輕輕歎了口氣,“沒想到劉指揮和沈工程師真離婚了,他們工作互相助力,神仙眷侶,天作地合的一對,對了,劉指揮為什麽不和沈工程師一起去上海?以他的能力,如果非要去上海的話,說不定可以打通關係。”
劉藝涵搖了搖頭,“我爸是第一批挺進新疆時就留在這裏的兵,他轉業後專注水利工程建設,足跡遍布天山南麓,一腔熱血都投在了這塊遼闊的土地,他的事業和生命就在這裏,當年把我爺爺奶奶都接過來了,他已經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割舍不下這裏。”
“而且我媽家裏答應解決工作,但是隻能給她一人解決,我爸去了得重新工作,再找到這種水利工程方麵的工作很難,我爸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他絕不會接受過上靠我媽養活的日子。”
“除此之外,我媽迴城態度堅決,甚至不惜離婚,傷了我爸的心,所以在工程完工後主動找到我媽提出離婚。”
劉藝涵低聲訴說著事情的來龍去脈。
宋向上什麽都做不到,隻能安慰,“藝涵,你得想開,父母的事他們自己做主,咱們無法改變太多。”
劉藝涵擦了擦眼淚,重重點頭,“我知道,我記得你之前說過的話,現在我無法改變,隻能接受,但不代表我將來不能改變,我會努力學習,將來有更多的選擇,等到將來的一天我一定會有改變這種現狀的能力。”
這一刻的劉藝涵目光格外堅定。
無論是在勞作的田野上,下工後的場部,供銷社,還是在自家炕頭,這些知青談論最多的就是返城問題。
聽說可以迴家,很多人流下熱淚,迫不及待,雖然他們在這裏流下了汗水,度過了青春,用滿腔熱血建設祖國邊陲,留下太多太多令人感動的足跡。
但是聽說能迴家,能迴上海,很多人還是激動莫名,充滿熱情。
每天場部圍滿了人,都是排隊等著開證明準備迴去的,迴上海不是每個人都能迴去,有硬性指標。
首先夫妻雙方必須都是上海過來的知青,如果有一個人是本地人,那就不具備迴去的條件,都是知青還不算完,還得上海家裏托好關係,有大隊、街道肯接收,這裏同意放人。
這樣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手續才能迴鄉。
複雜艱難程度超乎想象,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再加上當時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作本就不多,一下子解決兩人的工作,更是異常困難。
有迫不及待地直接離婚,丟下孩子拋家舍業地迴上海,由此造成的家長裏短,爭吵打架,每天都在上演。
但同樣也有人眼看迴家之路這麽艱難,家裏解決不了工作,而且也在這裏生活習慣了,就選擇繼續留在這裏建設祖國邊陲。
整個農場鬧得熱火朝天時,宋向上家裏也不太平,宋向上放學後能明顯看到母親迪麗紮爾迴家早了,不管幹活多累,都做上香噴噴的飯菜等著老爸迴家。
有時候老爸在場部喝酒不迴來,迪麗紮爾都不放心,非讓宋向上載著她去場部給宋建國送飯,說怕宋建國吃不好飯,老喝酒非喝壞胃不可。
宋向上上初三,已經不是小孩子,早就看出母親心思,說實話他也挺擔心,生怕爸爸媽媽像劉藝涵父母那樣。
這種結果是他不能接受的,於是他和母親一起做飯,一起給父親送飯。
所幸一切沒有異樣,隻是父親宋建國的酒量變大,每次別人聊起哪個知青迴鄉的事,他都變得無比沉默,隻以烈酒應對。
宋向上看著父親的眼,總覺得父親有心事,他隱隱有猜測,但不想說,而且宋向上相信父親是個負責的人。
慢慢隨著時間推移,迪麗紮爾的擔心也消減不少,這個小家其樂融融,按部就班地生活,靜看農場許多知青家裏雞飛狗跳。
初三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中度過,畢業時候宋向上以年級第五的優秀成績考上縣城高中。
這年的暑假,水利電站工地,經過工人和一眾工程師的艱苦奮鬥,舍小家顧大家努力,大壩終於建成,這座大壩成功發揮水利作用,灌溉上萬畝荒灘,讓鹽堿地變成良田。
除此之外,它承擔了重要的發電作用,隨著洶湧澎湃的水流湧進水輪機組,推動葉輪,帶動定子轉動切割磁場,立刻產生強勁的電流和電壓,通過水電站安裝的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到110千伏,順著安裝好的高壓輸電線路輸送到百公裏之外的縣城。
周圍幾個農場包括縣城瞬間被點亮,工廠馬達聲轟隆隆直衝天際,農場、縣城都在電力催動下高效運轉起來。
工地上的工人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唿,他們敲鑼打鼓慶祝,熱鬧的氣氛直衝雲霄,好多精壯的漢子掩麵流淚,很多工程師激動得渾身顫抖。
這是他們奮鬥幾年的心血工程,流了太多汗水,現在見到它投入運行,點亮萬家燈火,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在這歡唿聲中,宋向上看到平靜坐在椅子上的劉藝涵,他神色平靜,眼神裏有掩飾不住的哀傷,和周圍喜慶的氣氛格格不入。
宋向上急忙湊過去,“藝涵,你怎麽有點不高興,普天同慶的日子,你怎麽還哭上了?跟個女娃娃似的。”
在水利電站上相處三年,兩人已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聊天間經常開玩笑。
劉藝涵張嘴罵道,“滾,你才是女娃娃。”
“那你從這抹眼淚幹啥,出什麽事了?”
劉藝涵沉默片刻後,道,“我爸媽離婚了。”
宋向上愣了一下,很快明白過來,低聲道歉,“對不起。”
劉藝涵努力擠出笑容,“你說什麽對不起,又和你沒關係,是我爸主動提出來的,我爸見我媽迴城意願已定,他不離婚,我媽不滿足迴城條件,與其這樣幹耗著,還不如成全我媽。”
宋向上輕輕歎了口氣,“沒想到劉指揮和沈工程師真離婚了,他們工作互相助力,神仙眷侶,天作地合的一對,對了,劉指揮為什麽不和沈工程師一起去上海?以他的能力,如果非要去上海的話,說不定可以打通關係。”
劉藝涵搖了搖頭,“我爸是第一批挺進新疆時就留在這裏的兵,他轉業後專注水利工程建設,足跡遍布天山南麓,一腔熱血都投在了這塊遼闊的土地,他的事業和生命就在這裏,當年把我爺爺奶奶都接過來了,他已經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割舍不下這裏。”
“而且我媽家裏答應解決工作,但是隻能給她一人解決,我爸去了得重新工作,再找到這種水利工程方麵的工作很難,我爸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他絕不會接受過上靠我媽養活的日子。”
“除此之外,我媽迴城態度堅決,甚至不惜離婚,傷了我爸的心,所以在工程完工後主動找到我媽提出離婚。”
劉藝涵低聲訴說著事情的來龍去脈。
宋向上什麽都做不到,隻能安慰,“藝涵,你得想開,父母的事他們自己做主,咱們無法改變太多。”
劉藝涵擦了擦眼淚,重重點頭,“我知道,我記得你之前說過的話,現在我無法改變,隻能接受,但不代表我將來不能改變,我會努力學習,將來有更多的選擇,等到將來的一天我一定會有改變這種現狀的能力。”
這一刻的劉藝涵目光格外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