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睡地窩子,好一點的住半地窩子,在挖出的土坑上用木材打起跟帳篷似的牆壁和屋頂,比地窩子強。
現在紅柳灣村很多家都已經住上半地窩子。
再好一點的是坯房,脫土坯建的房子,真正建在地麵上。
阿依罕家建的是半地窩子。
迪麗紮爾早就想把阿依罕比下去,所以這次她一步到位建土坯房,下麵用一米高的紅磚壘上,隨後用土坯建牆主體。
迪麗紮爾情緒很高,她一個人成了脫坯主力,從早忙到晚,幹得熱火朝天,奎尼老漢和老婆子也過來幫女兒忙。
宋建國本來常去場部喝酒,現在也不好意思老不沾家,時不時迴來幫忙。
宋向上一趕到周末也得下場脫坯,就連八歲的宋向海也被迪麗紮爾指揮著和泥。
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建新房忙得熱火朝天,風風火火成了村裏的焦點
迪麗紮爾看著一塊塊土坯脫出,整整齊齊碼在空地上,臉上笑容越來越盛,似乎已經看到自家坯房拔地而起,狠壓旁邊的阿依罕家一頭。
她甚至抽出時間專門去供銷社閑聊天,眉飛色舞向街坊四鄰說著蓋房大業,就是要將阿依罕比下去。
全家齊上陣,幹活速度快得很,沒過幾個月,坯脫好,牆壘起來了,迪麗紮爾甚至一狠心把家門口成人腰粗的胡楊砍倒。
這是奎尼老漢種下給外孫結婚蓋房子用的,今天也被迪麗紮爾砍倒做成大梁。
粗大的胡楊樹做房梁,柔軟的蘆葦當房頂,蓋上小毛驢從幾十公裏外拉迴來的灰瓦,氣派的房子鶴立雞群。
讓迪麗紮爾挺直了腰杆,狠狠揚眉吐氣一把。
她甚至跑到供銷社,買來一掛鞭,嘭嘭放得滿村響。
可是在迪麗紮爾享受街裏街坊恭賀時,阿依罕當天就請來了施工隊,帶來了坯模子,熱火朝天地脫坯。
阿依罕家也要蓋新房,而且還是三間,她當眾宣布了這個決定。
甚至還讓丈夫謝長雲畫出草圖,展示給眾人看。
阿依罕家房蓋得熱火朝天,迪麗紮爾臉上笑容越來越少,即便住上新房,也沒個好臉色。
宋向上心像過山車似的起起伏伏,家裏脫土坯蓋新房,他雖然累得胳膊酸疼,但是一想到能住進新房子,冬暖夏涼,幹燥整潔,他就興奮不已。
甚至都已經計劃好在窗戶邊擺一張書桌,他能在灑滿陽光的書桌上寫作業,能看雲卷雲舒。
以前住地窩子,屋裏經常黑乎乎的,還有飄浮的灰塵,他沒法寫作業,所以比不上阿麗婭。
這迴住上新房,他寫作業一定快,至少能趕上阿麗婭。
可是他憧憬的好日子並沒有過多久。
十幾個泥瓦匠在阿依罕家裏熱火朝天地勞作,迪麗紮爾咽不下這口氣,最終下定決心再蓋房,阿依罕家蓋三間,她要蓋四間,而且也要請施工隊。
為了攢錢蓋房,迪麗紮爾甚至要斷掉丈夫宋建國的酒,兩人大吵一架,宋向上嚇得縮在床上不敢說話,最終迪麗紮爾也沒說服宋建國。
迪麗紮爾轉而將目標集中在一家人的夥食上,每日定量絕對不能超標。
宋向上和宋向海大小夥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飯量一天比一天大,這點飯根本吃不飽,每天餓得肚子咕咕叫。
他們向迪麗紮爾說,可是母親為了攢錢蓋房,變得鐵石心腸,擺擺手將他們打發,讓他們忍忍,說將來蓋新房,住大房子。
住新房好是好,可是肚子吃不飽。
宋向上寧願吃得飽飽的,也不願餓著肚子住新房。
弟弟宋向海每天往外公家裏跑,奎尼老漢心疼外孫,每天換著花樣做飯,讓外孫不僅吃飽還要吃好。
宋向上也跟著蹭了幾天飯,吃得心滿意足,覺得在外公家吃飯是最幸福的事了。
可是一次,他看到外公和外婆喝苞穀糊糊充饑,一個苞穀囊老兩口分著吃,這才意識到外公外婆也不富裕,錢都被母親要走攢著蓋新房,兩個家裏一下子都返了貧。
宋向上不忍心外公外婆餓肚子,後來就不去蹭飯了,他還要求弟弟宋向海也不去。
可是宋向海餓得睡不著,隻要有吃的什麽都顧不上,隔三岔五還去蹭飯。
氣得宋向上想打他,可是宋向上壓根不是調皮搗蛋、生龍活虎的宋向海的對手。
宋向上以理服人,一番說教,把宋向海說急了,小夥子扯著嗓子喊,“哥,我餓,你讓我吃飽,我就不去外公家蹭吃了。”
宋向上啞口無言。
餓肚子的難題擺在了宋向上麵前。
他正發愁時,突然聽到場部大喇叭唿啦啦喊起來。
很多農場職工圍攏到場部,大家準備麻繩,坎土曼、斧頭,收拾工具,跳上拖拉機、馬車、小驢車,趕著向外麵走。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喜悅,仿佛發生了天大的喜事。
父親宋建國也在隊伍裏麵,而且還是領頭人,他坐在拖拉機上手腳並用比畫著,講述著,身材挺拔,臉上布滿風霜的紅柳農場場長葛二雷聽得仔細,不時點頭。
宋向上心頭狂跳,咚咚跑過去抓住拖拉機車幫,手腳並用往上爬。
這種集體活動,別的不說,管飯是必須的,他跟著去至少混個飯飽。
“誰家的娃娃,去去去,快下去。”
有人驅趕,還有人說是宋師傅家的娃娃,拖拉機上的工人不再阻攔,有人伸手將宋向上拉上車。
“你來幹什麽?”宋建國嗬斥了兩句,見兒子不願下車,也就不再理會,繼續向葛二雷介紹。
“五十米一檔,一公裏需要二十棵電杆,以此類推,十五公裏至少需要300棵電杆,直徑怎麽都得二十多公分,要不然不夠結實。”
宋向上豎起耳朵聽得真真切切,很快就聽清事情來龍去脈,距離他們十幾公裏遠的農場是茂盛農場,那裏新建火力發電機。
周圍幾個農場都能跟著沾光,可以用上茂盛農場的電力。
但是從茂盛農場到他們紅柳農場的10千伏線路得自己架設。
農場發展,早已被電力不足嚴重製約,場部每個職工都清楚,每個人都盼星星盼月亮地盼電力來。
有了電,不用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婦女可以在燈下納鞋底,娃娃可以在燈下寫作業。
有了電灌溉效率會更高,聽說茂盛農場早就靠著水泵電機灌溉,每年上繳的糧食都是他們的十幾倍。
有了電,生活都將不一樣。
哪像現在,大家靠著現在的一台100多千瓦的柴油發電機,隻夠場部用的,而且嚴格限製用電。
聽說可以把電引來,大家熱情高漲,主動申請架線路。
現在紅柳灣村很多家都已經住上半地窩子。
再好一點的是坯房,脫土坯建的房子,真正建在地麵上。
阿依罕家建的是半地窩子。
迪麗紮爾早就想把阿依罕比下去,所以這次她一步到位建土坯房,下麵用一米高的紅磚壘上,隨後用土坯建牆主體。
迪麗紮爾情緒很高,她一個人成了脫坯主力,從早忙到晚,幹得熱火朝天,奎尼老漢和老婆子也過來幫女兒忙。
宋建國本來常去場部喝酒,現在也不好意思老不沾家,時不時迴來幫忙。
宋向上一趕到周末也得下場脫坯,就連八歲的宋向海也被迪麗紮爾指揮著和泥。
整個家庭都圍繞著建新房忙得熱火朝天,風風火火成了村裏的焦點
迪麗紮爾看著一塊塊土坯脫出,整整齊齊碼在空地上,臉上笑容越來越盛,似乎已經看到自家坯房拔地而起,狠壓旁邊的阿依罕家一頭。
她甚至抽出時間專門去供銷社閑聊天,眉飛色舞向街坊四鄰說著蓋房大業,就是要將阿依罕比下去。
全家齊上陣,幹活速度快得很,沒過幾個月,坯脫好,牆壘起來了,迪麗紮爾甚至一狠心把家門口成人腰粗的胡楊砍倒。
這是奎尼老漢種下給外孫結婚蓋房子用的,今天也被迪麗紮爾砍倒做成大梁。
粗大的胡楊樹做房梁,柔軟的蘆葦當房頂,蓋上小毛驢從幾十公裏外拉迴來的灰瓦,氣派的房子鶴立雞群。
讓迪麗紮爾挺直了腰杆,狠狠揚眉吐氣一把。
她甚至跑到供銷社,買來一掛鞭,嘭嘭放得滿村響。
可是在迪麗紮爾享受街裏街坊恭賀時,阿依罕當天就請來了施工隊,帶來了坯模子,熱火朝天地脫坯。
阿依罕家也要蓋新房,而且還是三間,她當眾宣布了這個決定。
甚至還讓丈夫謝長雲畫出草圖,展示給眾人看。
阿依罕家房蓋得熱火朝天,迪麗紮爾臉上笑容越來越少,即便住上新房,也沒個好臉色。
宋向上心像過山車似的起起伏伏,家裏脫土坯蓋新房,他雖然累得胳膊酸疼,但是一想到能住進新房子,冬暖夏涼,幹燥整潔,他就興奮不已。
甚至都已經計劃好在窗戶邊擺一張書桌,他能在灑滿陽光的書桌上寫作業,能看雲卷雲舒。
以前住地窩子,屋裏經常黑乎乎的,還有飄浮的灰塵,他沒法寫作業,所以比不上阿麗婭。
這迴住上新房,他寫作業一定快,至少能趕上阿麗婭。
可是他憧憬的好日子並沒有過多久。
十幾個泥瓦匠在阿依罕家裏熱火朝天地勞作,迪麗紮爾咽不下這口氣,最終下定決心再蓋房,阿依罕家蓋三間,她要蓋四間,而且也要請施工隊。
為了攢錢蓋房,迪麗紮爾甚至要斷掉丈夫宋建國的酒,兩人大吵一架,宋向上嚇得縮在床上不敢說話,最終迪麗紮爾也沒說服宋建國。
迪麗紮爾轉而將目標集中在一家人的夥食上,每日定量絕對不能超標。
宋向上和宋向海大小夥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飯量一天比一天大,這點飯根本吃不飽,每天餓得肚子咕咕叫。
他們向迪麗紮爾說,可是母親為了攢錢蓋房,變得鐵石心腸,擺擺手將他們打發,讓他們忍忍,說將來蓋新房,住大房子。
住新房好是好,可是肚子吃不飽。
宋向上寧願吃得飽飽的,也不願餓著肚子住新房。
弟弟宋向海每天往外公家裏跑,奎尼老漢心疼外孫,每天換著花樣做飯,讓外孫不僅吃飽還要吃好。
宋向上也跟著蹭了幾天飯,吃得心滿意足,覺得在外公家吃飯是最幸福的事了。
可是一次,他看到外公和外婆喝苞穀糊糊充饑,一個苞穀囊老兩口分著吃,這才意識到外公外婆也不富裕,錢都被母親要走攢著蓋新房,兩個家裏一下子都返了貧。
宋向上不忍心外公外婆餓肚子,後來就不去蹭飯了,他還要求弟弟宋向海也不去。
可是宋向海餓得睡不著,隻要有吃的什麽都顧不上,隔三岔五還去蹭飯。
氣得宋向上想打他,可是宋向上壓根不是調皮搗蛋、生龍活虎的宋向海的對手。
宋向上以理服人,一番說教,把宋向海說急了,小夥子扯著嗓子喊,“哥,我餓,你讓我吃飽,我就不去外公家蹭吃了。”
宋向上啞口無言。
餓肚子的難題擺在了宋向上麵前。
他正發愁時,突然聽到場部大喇叭唿啦啦喊起來。
很多農場職工圍攏到場部,大家準備麻繩,坎土曼、斧頭,收拾工具,跳上拖拉機、馬車、小驢車,趕著向外麵走。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喜悅,仿佛發生了天大的喜事。
父親宋建國也在隊伍裏麵,而且還是領頭人,他坐在拖拉機上手腳並用比畫著,講述著,身材挺拔,臉上布滿風霜的紅柳農場場長葛二雷聽得仔細,不時點頭。
宋向上心頭狂跳,咚咚跑過去抓住拖拉機車幫,手腳並用往上爬。
這種集體活動,別的不說,管飯是必須的,他跟著去至少混個飯飽。
“誰家的娃娃,去去去,快下去。”
有人驅趕,還有人說是宋師傅家的娃娃,拖拉機上的工人不再阻攔,有人伸手將宋向上拉上車。
“你來幹什麽?”宋建國嗬斥了兩句,見兒子不願下車,也就不再理會,繼續向葛二雷介紹。
“五十米一檔,一公裏需要二十棵電杆,以此類推,十五公裏至少需要300棵電杆,直徑怎麽都得二十多公分,要不然不夠結實。”
宋向上豎起耳朵聽得真真切切,很快就聽清事情來龍去脈,距離他們十幾公裏遠的農場是茂盛農場,那裏新建火力發電機。
周圍幾個農場都能跟著沾光,可以用上茂盛農場的電力。
但是從茂盛農場到他們紅柳農場的10千伏線路得自己架設。
農場發展,早已被電力不足嚴重製約,場部每個職工都清楚,每個人都盼星星盼月亮地盼電力來。
有了電,不用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婦女可以在燈下納鞋底,娃娃可以在燈下寫作業。
有了電灌溉效率會更高,聽說茂盛農場早就靠著水泵電機灌溉,每年上繳的糧食都是他們的十幾倍。
有了電,生活都將不一樣。
哪像現在,大家靠著現在的一台100多千瓦的柴油發電機,隻夠場部用的,而且嚴格限製用電。
聽說可以把電引來,大家熱情高漲,主動申請架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