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書院院長徐孝同,四海書院院長喚作崔開。


    這崔開可不得了,被譽為當今仕林的第一大儒,他學究天際,無數文人仕子做夢都想拜入其門下。


    其身份地位高的離譜,就連朝廷的皇帝對他也是禮待有加,老龐竟然認識他?


    “怎麽了,老夫就不配認識他嗎”


    龐振聽到此話有些不爽。


    “配,您老是高配頂配絕配,分別之際,老龐,能否迴答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問題。


    你此前究竟是做什麽的?你絕不是一個普通老頭。”


    龐振撫了撫自己胡須,笑道。


    “先帝時期老夫曾在朝為官,此前則是一名教書夫子。”


    “當官的?我就說嘛,方便問下幾品不?你可還有什麽門生故吏?到時我要是遇到麻煩,好方便扯你的大旗。”


    李卓本是戲言一說,誰知龐振竟當真了。


    “哦?嗬嗬,老夫還以為你小子多厲害呢,的確還有些門生故吏在朝為官,至於幾品嘛,不低於三品。”


    李卓有些鄙視的對他撇了撇嘴。


    “什麽叫不低於三品?三品就三品唄,說那麽玄乎,以為我會笑話你?看不出你這老小子,曾經也是個朝廷大員。


    還有,我方才和你開玩笑的,別到時候一說龐振,人家說“誰啊,不認識”,那時豈不尷尬?”


    “混賬!你竟敢看不起老夫?”


    “你這老頭這麽大年紀,怎麽脾氣一點就爆?今後要切記放平心態,這樣也能多活幾年。


    好了,今夜我是在你這睡了。”


    說完轉頭看向龐德。


    “德叔,晚飯做好了沒?再慢一些我喝水都喝飽了。”


    “哈哈哈,卓少爺稍等,已經做好了,隻是不知你們要來,我再去做一些。”


    這一晚李卓和龐振都喝醉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李卓才醒來。


    環兒已經打好洗臉水什麽的端了進來,伺候李卓洗漱更衣。


    出來之時,龐振在院子中睡在躺椅上曬太陽。


    “老龐,我今日便要走了。”


    龐振沒有答話,隻是緩緩睜開雙眼,用手遮擋了一下刺眼的日光。


    “能不能別搞這麽多離愁,行吧,我也送你一個禮物。”


    說著李卓轉身迴到屋中,讓環兒幫忙研墨,思索片刻後開始揮毫。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摘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寫完後,李卓將這首詩拿給了龐振。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正適合他們此時的情景。


    龐振十分酷愛詩詞,見此立馬坐起身子,一字一字的誦讀起來。


    讀完之後他哈哈大笑,起身站起。


    “好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子鋒,老夫枉活七十多載,這心性與你還是無法相比啊。


    你說的對,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老夫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將你栓在平陽。


    隻歎而今已是風燭殘年,殘破老軀無法遠行,若是再年輕個二三十歲,老夫定要與你同遊大慶,想來定是天下第一妙事。”


    “你能想清楚最好,這首詩便贈給你了,老龐,咱們後會有期。”


    “我送送你。”


    李卓和老龐走在前麵,環兒他們跟在後麵,今日老龐行走的速度格外慢。


    半個時辰就可出山的腳程,硬是被他走了將近一個時辰。


    李福和環兒先上了馬車,李卓來到老龐跟前。


    “老頭,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好好練練你的釣魚技術,希望下次迴來你能贏我一次。”


    老頭氣的一吹胡子。


    “哼!說的好似老夫沒有勝過你。”


    “哈哈,總之我是贏多輸少,老頭,好好保重身體,我走了。”


    說完拍了拍龐振的肩膀,起身上了馬車,龐振的身體顫抖了一下,幸虧一旁的龐德眼疾手快,及時將他扶住。


    看著馬車漸漸遠去,龐振站在原地久久不願離開。


    “老爺,卓少爺已經走遠了,迴家吧。”


    龐振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許久才緩緩睜開。


    “將老夫的麒袍準備好,明日出發上京!”


    龐德聞言一驚,連忙拱手應下。


    龐振的麒袍,當今天下隻此一件,乃是趙景潤的爺爺慶文帝禦賜,天下之人更喜歡稱其為帝師袍。


    他已經九年沒有穿過,上一迴還是趙景潤登基之時。


    很顯然,這一次趙景潤隻怕是要倒黴了。


    李卓並不知這些,平陽縣隸屬於林州,而林州則是淝陽省的一個州。


    林州乃淝陽最南之地。


    所以從平陽出發,需要穿過隔壁的泗平縣,繼續往南就出了淝陽地界,進入了豐昌省。


    豐昌省南邊有一處巨大的落雲山脈,此山為大慶南北交界,穿過它就到了大慶的南方。


    按照李卓的估計,最起碼需要一個月左右,畢竟他又不是著急趕路,肯定是一路走一路玩。


    李卓在小龍山埋了大概三萬兩銀子,這次他隻取出了五千兩。


    不然銀子太多趕路也不方便,大慶可沒有銀票什麽的。


    泗平縣李卓倒是去過兩迴,感覺那裏還不如平陽發達。


    這五千兩銀子,足夠他們主仆三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反正他隨時都可賺取。


    李卓對大慶有一點很滿意,便是朝廷對匪患的打擊。


    慶朝剛剛建立那幾年,因為受前朝戰亂的影響,全國各地到處都盤踞著山寨土匪。


    其中有一些還算有些道義,但更多的則是為了錢財無所不用其極的惡匪,周圍的村子,過往客商行人時常會被他們洗劫。


    而且他們往往會做出趕盡殺絕的事情來。


    大慶朝廷自然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故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在剿匪。


    到如今的永康年間,這種情況幾乎已經完全消失,甚至有些地方的衙門,還巴不得有一夥這樣的人。


    如此一來剿匪成功,也是大功一件。


    此刻他們行走在通往泗平的官道上,按照他們的速度,兩天差不多才可抵達泗平城。


    大慶官道也稱驛道,是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戰時用於轉輸軍用糧草物資、傳遞軍令軍情等等。


    各個地方的官道,都要定期派人保養維護,尋常百姓也是可以走的。


    不過在一些節點需要繳納一點費用,如遇到有公務在身的送信官,或者是官府的人時要及時讓開道路,保持順暢即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慶逍遙貴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三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三歸並收藏大慶逍遙貴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