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我這也有一詩很好。”
童緒也緊跟著來到跟前,遞過去自己手中詩帖。
“周風?”
看到作者名徐孝同再次愣了一下,繼而搖頭一笑。
周風是自己的關門弟子,對於他的詩詞水平,沒人比徐孝同更加熟悉了,看完兩首作品後。
他頗為感慨的說了一句。
“都是極好的佳作,不過田朗的更勝一籌,徐某建議為七響,周風此作就六響吧。”
他都這麽開口了,其他人自然不會有意見。
於是白玲瓏迅速將人叫進來,讓他們馬上謄寫這兩首作品,準備響鼓傳唱。
“郡主,童某聽聞那位叫魚小郎君的才子,似乎是林州人士,為何詩會已經到了此時,還不見他的大作?”
童緒率先忍不住問了出來,他之所以放下許多公務來此擔任評講。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見見,這位魚小郎君到底是何許人也。
對於他的幾首詩詞,童緒十分喜愛。
白玲瓏秀眉一簇,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
“哎,此事我也不知,我費了許多功夫才查到,他有可能是林州人士,其中在平陽的概率最大。
故而才選擇在此處舉辦詩會,他肯定也知道了,但為何沒有參加,確是不太清楚了。”
“以此人詩才若是參加,再加上周風和田朗,必然是一場龍爭虎鬥啊。”
王存言語間也都是可惜之色。
“郡主,童大人,你們方才說的魚小郎君,可是寫出《登高》那神秘之人,他是我平陽人士?”
坐在最下麵的陳豐,突然變的激動起來。
他身為平陽縣令,平陽的文教水平如何對他來說,是朝廷考量他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
魚小郎君的名頭,他也聽過一些,原先他還在想著,為何這次詩會會選在平陽舉辦。
如今一切都通了,安陽郡主她們分明是想借此機會,讓神秘的魚小郎君現身。
自己所轄縣內出現了此種大才子,他也臉上有光,對他仕途同樣大有好處。
“本郡主也不能完全確定,隻是可能性很大……”
白玲瓏輕輕說了句。
就在他們談話之時,船上的文鼓再次響了起來,而且這一迴,直接是六次。
引起了所有人側目,帶著震驚的目光看向永林橋。
“表兄,竟然是六響,您猜此人是誰?”
一艘船上,張賢還有李正等人都在其中,方才他們也都寫了詩遞交上去。
張文引起了一響,另外一首詩沒有動靜,而李正比他要強上不少。
一個三響,一個一響,如此成績其實已經很好了,但李正依舊不滿意。
這場詩會,雖說最後的奪魁者,是按照三首詩詞的文鼓響起總數來評定,但是在所有參賽人的心中。
隻有一次取得文鼓敲響次數最多者,才能算是真正的詩魁。
他最高也就三響,現在人家直接六響,這之間的差距讓李正心中十分苦澀。
甚至是作第三首詞的動力都沒了,更沒有理會張文的詢問。
與此同時,永林橋上已經開始,誦讀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
“上京周風周敬之,詩曰《望北嶽》”
緊接著,伴隨著悠揚的旋律,這首詩的內容也傳入眾人耳中。
“白水橫山繞天成,浩渺飄飄開天峰。
渾虛太清破劍鞘,一氣衝霄化雲龍。
橫眉山月更無難,男兒烈馬踏風波。
玉門風亭卸金甲,同仙一笑水長東。(自作輕噴)”
“周風周敬之?莫不是被譽為北方四大才子,詩畫雙絕的那位?”
“生子當如周敬之,嫁女當當嫁周敬之,此詩聞之真是令人熱血沸騰!無愧能得六響。”
這些女子唱罷之後,許多人都跟著搖頭晃腦的誦讀起來。
繼而臉上滿是佩服和感慨之色,一些人更是心中不忿。
為何這首詩不是自己作出來的?
與這首《登北嶽》一比,他們寫的那些,的確是完全不夠看啊。
“哈哈,周兄,你這首《登北嶽》當真是大氣磅礴,田某以為,古往今來寫北嶽者,可入前五!”
周風他們所在的船中,田朗對此詩也給出了高度評價,但是其臉上沒有半分驚慌之色。
因為對於自己的作品,他也有著充足的信心。
“田兄不要取笑我了,你定然已成竹在胸。”
周風臉上雖然露出笑容,但是有些不自然,或者說有些勉強。
在他看來,自己這首詩起碼也值得七響才是,沒想到最後才六響。
就像你是學霸對自己要求高,別人數學考個一百三開心的都冒泡,你卻因為低於一百四十五而無比自責沒發揮好。
“公子,這首詩又是什麽意思?竟然讓那大鼓響了六次,是不是非常厲害?”
環兒雖然不懂詩詞,但這並不影響她的興致。
之前那些但凡能引起鼓響的作品,李卓都一一為這丫頭作了一番解析。
包括李正和張文他們的作品。
“此詩的確極為不錯,能得六響也在情理之中。
北嶽在我大慶又稱之為龍山,位於白龍關外,當初太祖驅逐韃虜後,就在此山封禪拜天,共有九峰八脈,狀如龍,形如劍。
所以此詩的前麵幾句,便是說了一下此山的情況,氣勢十足。
而後麵兩句,則是形容想要攀登此山難如登天,但男兒就當一往無前,騎烈馬登頂山巔。
玉門風亭位於第一峰頂,傳聞能到此者可見到仙人。
此山南為大慶,北是胡奴草原的地界,故而這位騎烈馬登山巔之人,便是守土衛國的大將軍。
到了玉門風亭後他果真見到了仙人,於是卸下了自己的鎧甲,與這位仙人一起坐下論道。
無論從景還是意境方麵,都是上佳。”
聽完李卓的分析,小丫頭雖然還是一知半解,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公子,您竟然都能聽懂,真厲害!要不然您就寫一首吧,環兒幫您送過去。”
李卓輕笑著搖了搖頭,兀自喝了杯酒。
說了不參加就是不參加,當個看客香的很。
突然,大鼓又被敲響,而且這迴竟然是七響,比剛才周風還要多一次。
“這……”
許多才子文人都愣住了,他們大部分還沉浸在《登北嶽》的意境當中。
還沒緩過神,記錄又被破了?
童緒也緊跟著來到跟前,遞過去自己手中詩帖。
“周風?”
看到作者名徐孝同再次愣了一下,繼而搖頭一笑。
周風是自己的關門弟子,對於他的詩詞水平,沒人比徐孝同更加熟悉了,看完兩首作品後。
他頗為感慨的說了一句。
“都是極好的佳作,不過田朗的更勝一籌,徐某建議為七響,周風此作就六響吧。”
他都這麽開口了,其他人自然不會有意見。
於是白玲瓏迅速將人叫進來,讓他們馬上謄寫這兩首作品,準備響鼓傳唱。
“郡主,童某聽聞那位叫魚小郎君的才子,似乎是林州人士,為何詩會已經到了此時,還不見他的大作?”
童緒率先忍不住問了出來,他之所以放下許多公務來此擔任評講。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見見,這位魚小郎君到底是何許人也。
對於他的幾首詩詞,童緒十分喜愛。
白玲瓏秀眉一簇,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
“哎,此事我也不知,我費了許多功夫才查到,他有可能是林州人士,其中在平陽的概率最大。
故而才選擇在此處舉辦詩會,他肯定也知道了,但為何沒有參加,確是不太清楚了。”
“以此人詩才若是參加,再加上周風和田朗,必然是一場龍爭虎鬥啊。”
王存言語間也都是可惜之色。
“郡主,童大人,你們方才說的魚小郎君,可是寫出《登高》那神秘之人,他是我平陽人士?”
坐在最下麵的陳豐,突然變的激動起來。
他身為平陽縣令,平陽的文教水平如何對他來說,是朝廷考量他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
魚小郎君的名頭,他也聽過一些,原先他還在想著,為何這次詩會會選在平陽舉辦。
如今一切都通了,安陽郡主她們分明是想借此機會,讓神秘的魚小郎君現身。
自己所轄縣內出現了此種大才子,他也臉上有光,對他仕途同樣大有好處。
“本郡主也不能完全確定,隻是可能性很大……”
白玲瓏輕輕說了句。
就在他們談話之時,船上的文鼓再次響了起來,而且這一迴,直接是六次。
引起了所有人側目,帶著震驚的目光看向永林橋。
“表兄,竟然是六響,您猜此人是誰?”
一艘船上,張賢還有李正等人都在其中,方才他們也都寫了詩遞交上去。
張文引起了一響,另外一首詩沒有動靜,而李正比他要強上不少。
一個三響,一個一響,如此成績其實已經很好了,但李正依舊不滿意。
這場詩會,雖說最後的奪魁者,是按照三首詩詞的文鼓響起總數來評定,但是在所有參賽人的心中。
隻有一次取得文鼓敲響次數最多者,才能算是真正的詩魁。
他最高也就三響,現在人家直接六響,這之間的差距讓李正心中十分苦澀。
甚至是作第三首詞的動力都沒了,更沒有理會張文的詢問。
與此同時,永林橋上已經開始,誦讀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
“上京周風周敬之,詩曰《望北嶽》”
緊接著,伴隨著悠揚的旋律,這首詩的內容也傳入眾人耳中。
“白水橫山繞天成,浩渺飄飄開天峰。
渾虛太清破劍鞘,一氣衝霄化雲龍。
橫眉山月更無難,男兒烈馬踏風波。
玉門風亭卸金甲,同仙一笑水長東。(自作輕噴)”
“周風周敬之?莫不是被譽為北方四大才子,詩畫雙絕的那位?”
“生子當如周敬之,嫁女當當嫁周敬之,此詩聞之真是令人熱血沸騰!無愧能得六響。”
這些女子唱罷之後,許多人都跟著搖頭晃腦的誦讀起來。
繼而臉上滿是佩服和感慨之色,一些人更是心中不忿。
為何這首詩不是自己作出來的?
與這首《登北嶽》一比,他們寫的那些,的確是完全不夠看啊。
“哈哈,周兄,你這首《登北嶽》當真是大氣磅礴,田某以為,古往今來寫北嶽者,可入前五!”
周風他們所在的船中,田朗對此詩也給出了高度評價,但是其臉上沒有半分驚慌之色。
因為對於自己的作品,他也有著充足的信心。
“田兄不要取笑我了,你定然已成竹在胸。”
周風臉上雖然露出笑容,但是有些不自然,或者說有些勉強。
在他看來,自己這首詩起碼也值得七響才是,沒想到最後才六響。
就像你是學霸對自己要求高,別人數學考個一百三開心的都冒泡,你卻因為低於一百四十五而無比自責沒發揮好。
“公子,這首詩又是什麽意思?竟然讓那大鼓響了六次,是不是非常厲害?”
環兒雖然不懂詩詞,但這並不影響她的興致。
之前那些但凡能引起鼓響的作品,李卓都一一為這丫頭作了一番解析。
包括李正和張文他們的作品。
“此詩的確極為不錯,能得六響也在情理之中。
北嶽在我大慶又稱之為龍山,位於白龍關外,當初太祖驅逐韃虜後,就在此山封禪拜天,共有九峰八脈,狀如龍,形如劍。
所以此詩的前麵幾句,便是說了一下此山的情況,氣勢十足。
而後麵兩句,則是形容想要攀登此山難如登天,但男兒就當一往無前,騎烈馬登頂山巔。
玉門風亭位於第一峰頂,傳聞能到此者可見到仙人。
此山南為大慶,北是胡奴草原的地界,故而這位騎烈馬登山巔之人,便是守土衛國的大將軍。
到了玉門風亭後他果真見到了仙人,於是卸下了自己的鎧甲,與這位仙人一起坐下論道。
無論從景還是意境方麵,都是上佳。”
聽完李卓的分析,小丫頭雖然還是一知半解,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公子,您竟然都能聽懂,真厲害!要不然您就寫一首吧,環兒幫您送過去。”
李卓輕笑著搖了搖頭,兀自喝了杯酒。
說了不參加就是不參加,當個看客香的很。
突然,大鼓又被敲響,而且這迴竟然是七響,比剛才周風還要多一次。
“這……”
許多才子文人都愣住了,他們大部分還沉浸在《登北嶽》的意境當中。
還沒緩過神,記錄又被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