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而至,草色迴春,平陽城外人往如織。
一位身材壯碩,作仆人打扮的漢子,駕駛一輛馬車從城中而出。
“少爺,出城了。”
轎簾被掀開一角,麵冠如玉的少年看著外麵的景色,露出一抹微笑。
“阿福,加快些速度,再晚魚都被老龐釣完了。”
“好的少爺,您坐穩了。”
被稱之為阿福的漢子聞言,揚鞭加快了速度。
轎中少年喚作李卓,大慶戶部侍郎李通的第六子,同時也是位從地球穿越而來的曆史經濟學教授。
十六年前,因工作勞累而猝死的李卓,成為李通小妾的腹中胎兒。
母親因生李卓難產而死,自此一個偏房庶子,在李府成長。
李卓自小就展示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一歲可說話,兩歲便能認字,三歲讀誦千字文,五歲便可成詩,天才之名冠絕上京。
直到八歲那年,李卓落入了水中,雖然幸得不死卻是靈性全無,泯然於眾。
十歲之時,李府主母張氏在經過李通同意後,將李卓送到了她娘家,也就是林州平陽張家。
自此已經六年,當初那半大孩子,已成為一翩翩少年郎。
那場落水,正是張氏差人所為,因為李卓的出色威脅到了她兒子的地位,李卓曾將此事和李通提了一嘴,卻遭他一頓毒打。
怒斥他得了失心瘋,汙蔑張氏。
自此,李卓終於明白,在這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自己一個大族庶子若是太出色,母族又無勢力的情況下,隻有死路一條。
於是徹底擺爛,選擇瀟灑肆意的過完一生。
在平陽的六年,李卓的日子過的很滋潤,雖然時常會受到張府那些公子小姐嘲諷,但他們也不敢過分。
畢竟,怎麽說李卓也是李通之子,不僅如此,為了讓李卓變成一個紈絝子弟,張府在銀錢方麵更是給的很足。
李卓也如他們所願,自此廢學,十一二歲便出入勾欄之所,縱情山水徹底放飛自我。
他口中的老龐,是個年逾古稀的老頭,喚作龐振,二人是三年前通過釣魚認識的。
人是群居生物,尤其對李卓而言。
在大慶,能找到一個與他正常交流,且不用擔心秘密被發現之人,簡直難如登天!
老龐學識淵博,見識極廣。
更重要的是,許是上了歲數,對於自己一些“離經叛道”之言,他也可接受,故此日子一久。
二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至交,從國家大事到詩詞歌賦,無一不談,老龐也成了,唯一知道李卓真實才華之人。
平陽城外二十裏外有座小龍山,山中有個池塘喚作望月潭,正是李卓釣魚之所,龐振就住在山中,有時李卓也會在他那留宿。
馬車來到山下,李福很熟練的將漁具抱起,和李卓一同往望月潭走去。
他是李府派來專門照料李卓的仆人,李卓母親昔日為丫鬟時,二人曾以兄妹相稱,故而他對李卓也是極好,說視如己出也不為過。
步行半個時辰左右,一方水潭映入眼簾,已有個老叟坐在旁邊垂釣。
見到他李卓哈哈一笑。
“老龐,即便你提前過來,也是絕釣不過我的。”
龐振聞言轉過頭來,看著李卓氣的一吹胡子。
“哼,小子你別太得意,老夫今日定要讓你心服口服。”
“哦?那今日你我加些彩頭作賭注如何?”
老頭聞言眼睛亮了起來,笑著說。
“如此甚合老夫心意,這樣吧,若是老夫贏了,你便把《將近酒》一文補全了。”
“自是可以,但若你輸了呢?”
李卓在他身旁坐下,看著他問道。
此事要追溯到半個月前,那日他和老龐釣魚之後去他那煮魚喝酒,喝到興起之時李卓便誦讀了此文。
但隻有一半他就“醉”倒了,醒後老頭一直在追問下半部分,李卓沒有告訴他,之後次次見麵他都要提這件事。
龐振冷哼一聲。
“你這小子,心思老夫還不清楚?”
說著,從懷中取出一枚造型精美,通體翠色的玉佩,見到此物李卓眼睛瞬間亮了。
上輩子的李卓最喜歡收集好玉,來到大慶之後也不例外,自從看到此物的第一眼,他就喜歡上了。
可無論怎麽開價,老頭就是不賣給他。
“你若贏了老夫,此玉歸你。”
李卓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好,開始!”
目的達成,李卓馬上拿出漁具,和他一起開始垂釣。
李福搬來一張凳子放在二人中間,又幫他們分別倒了杯茶,中間擺上一盤精致糕點,很自覺的離開了此處。
“李小子,還記得上迴你我所談之事嗎?就是那個可解當下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之策。”
每次二人釣魚之時,都會在一起閑聊。
從一年前開始,就已經從詩詞歌賦,上升到了國家大事方麵。
大慶並非李卓記憶中的任何一朝。
立國至今已有八十餘載,奮三世之餘烈到如今,國家可謂是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文風鼎盛,說是盛世也不為過。
當今皇帝趙景潤,登基已有九年,年號永康。
不過大慶再富強,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個問題是怎麽也避免不了的,便是土地。
如今的大慶,這一現象已經十分嚴重,大量農民被迫將土地賣給當地豪紳,成為佃農。
十天前,二人曾談到了這個問題,當時李卓醉後提了一嘴說自己有良策,這些天來,龐振每天都在思考此事。
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不僅大慶,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多少能人也沒想出解決之法,龐振很想聽聽,李卓有什麽高見。
李卓頭也沒迴,目光緊緊的看著自己的魚漂。
“老龐,你就是個行將就木的老頭,整日關心這些國家大事作甚?”
龐振氣的一吹胡子。
“哼!你這小子,真是奇怪,虧你還能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聖人之言,老夫雖風燭殘年,但身為大慶子民,難道不該關心嗎?”
見到龐振此般,李卓看著他咧嘴一笑,每次和老龐相處,李卓總喜歡拿話逗他,見他吃癟生氣覺著十分有趣。
但每一迴逗完,也會認真解答他的問題,
“好好好,你說的對,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一事,自古恆有,它就如同一個詛咒,曆朝曆代都無法避免。
到一定程度後,農民生活不下去,隻能揭竿而起,往朝因此而覆國者不在少數。
老龐,我曾和你說過,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先徹底的了解它,我且問你,過往諸朝,以及我大慶的田稅都怎麽收取?”
一位身材壯碩,作仆人打扮的漢子,駕駛一輛馬車從城中而出。
“少爺,出城了。”
轎簾被掀開一角,麵冠如玉的少年看著外麵的景色,露出一抹微笑。
“阿福,加快些速度,再晚魚都被老龐釣完了。”
“好的少爺,您坐穩了。”
被稱之為阿福的漢子聞言,揚鞭加快了速度。
轎中少年喚作李卓,大慶戶部侍郎李通的第六子,同時也是位從地球穿越而來的曆史經濟學教授。
十六年前,因工作勞累而猝死的李卓,成為李通小妾的腹中胎兒。
母親因生李卓難產而死,自此一個偏房庶子,在李府成長。
李卓自小就展示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一歲可說話,兩歲便能認字,三歲讀誦千字文,五歲便可成詩,天才之名冠絕上京。
直到八歲那年,李卓落入了水中,雖然幸得不死卻是靈性全無,泯然於眾。
十歲之時,李府主母張氏在經過李通同意後,將李卓送到了她娘家,也就是林州平陽張家。
自此已經六年,當初那半大孩子,已成為一翩翩少年郎。
那場落水,正是張氏差人所為,因為李卓的出色威脅到了她兒子的地位,李卓曾將此事和李通提了一嘴,卻遭他一頓毒打。
怒斥他得了失心瘋,汙蔑張氏。
自此,李卓終於明白,在這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自己一個大族庶子若是太出色,母族又無勢力的情況下,隻有死路一條。
於是徹底擺爛,選擇瀟灑肆意的過完一生。
在平陽的六年,李卓的日子過的很滋潤,雖然時常會受到張府那些公子小姐嘲諷,但他們也不敢過分。
畢竟,怎麽說李卓也是李通之子,不僅如此,為了讓李卓變成一個紈絝子弟,張府在銀錢方麵更是給的很足。
李卓也如他們所願,自此廢學,十一二歲便出入勾欄之所,縱情山水徹底放飛自我。
他口中的老龐,是個年逾古稀的老頭,喚作龐振,二人是三年前通過釣魚認識的。
人是群居生物,尤其對李卓而言。
在大慶,能找到一個與他正常交流,且不用擔心秘密被發現之人,簡直難如登天!
老龐學識淵博,見識極廣。
更重要的是,許是上了歲數,對於自己一些“離經叛道”之言,他也可接受,故此日子一久。
二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至交,從國家大事到詩詞歌賦,無一不談,老龐也成了,唯一知道李卓真實才華之人。
平陽城外二十裏外有座小龍山,山中有個池塘喚作望月潭,正是李卓釣魚之所,龐振就住在山中,有時李卓也會在他那留宿。
馬車來到山下,李福很熟練的將漁具抱起,和李卓一同往望月潭走去。
他是李府派來專門照料李卓的仆人,李卓母親昔日為丫鬟時,二人曾以兄妹相稱,故而他對李卓也是極好,說視如己出也不為過。
步行半個時辰左右,一方水潭映入眼簾,已有個老叟坐在旁邊垂釣。
見到他李卓哈哈一笑。
“老龐,即便你提前過來,也是絕釣不過我的。”
龐振聞言轉過頭來,看著李卓氣的一吹胡子。
“哼,小子你別太得意,老夫今日定要讓你心服口服。”
“哦?那今日你我加些彩頭作賭注如何?”
老頭聞言眼睛亮了起來,笑著說。
“如此甚合老夫心意,這樣吧,若是老夫贏了,你便把《將近酒》一文補全了。”
“自是可以,但若你輸了呢?”
李卓在他身旁坐下,看著他問道。
此事要追溯到半個月前,那日他和老龐釣魚之後去他那煮魚喝酒,喝到興起之時李卓便誦讀了此文。
但隻有一半他就“醉”倒了,醒後老頭一直在追問下半部分,李卓沒有告訴他,之後次次見麵他都要提這件事。
龐振冷哼一聲。
“你這小子,心思老夫還不清楚?”
說著,從懷中取出一枚造型精美,通體翠色的玉佩,見到此物李卓眼睛瞬間亮了。
上輩子的李卓最喜歡收集好玉,來到大慶之後也不例外,自從看到此物的第一眼,他就喜歡上了。
可無論怎麽開價,老頭就是不賣給他。
“你若贏了老夫,此玉歸你。”
李卓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好,開始!”
目的達成,李卓馬上拿出漁具,和他一起開始垂釣。
李福搬來一張凳子放在二人中間,又幫他們分別倒了杯茶,中間擺上一盤精致糕點,很自覺的離開了此處。
“李小子,還記得上迴你我所談之事嗎?就是那個可解當下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之策。”
每次二人釣魚之時,都會在一起閑聊。
從一年前開始,就已經從詩詞歌賦,上升到了國家大事方麵。
大慶並非李卓記憶中的任何一朝。
立國至今已有八十餘載,奮三世之餘烈到如今,國家可謂是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文風鼎盛,說是盛世也不為過。
當今皇帝趙景潤,登基已有九年,年號永康。
不過大慶再富強,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個問題是怎麽也避免不了的,便是土地。
如今的大慶,這一現象已經十分嚴重,大量農民被迫將土地賣給當地豪紳,成為佃農。
十天前,二人曾談到了這個問題,當時李卓醉後提了一嘴說自己有良策,這些天來,龐振每天都在思考此事。
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不僅大慶,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多少能人也沒想出解決之法,龐振很想聽聽,李卓有什麽高見。
李卓頭也沒迴,目光緊緊的看著自己的魚漂。
“老龐,你就是個行將就木的老頭,整日關心這些國家大事作甚?”
龐振氣的一吹胡子。
“哼!你這小子,真是奇怪,虧你還能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聖人之言,老夫雖風燭殘年,但身為大慶子民,難道不該關心嗎?”
見到龐振此般,李卓看著他咧嘴一笑,每次和老龐相處,李卓總喜歡拿話逗他,見他吃癟生氣覺著十分有趣。
但每一迴逗完,也會認真解答他的問題,
“好好好,你說的對,官僚豪紳土地兼並一事,自古恆有,它就如同一個詛咒,曆朝曆代都無法避免。
到一定程度後,農民生活不下去,隻能揭竿而起,往朝因此而覆國者不在少數。
老龐,我曾和你說過,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先徹底的了解它,我且問你,過往諸朝,以及我大慶的田稅都怎麽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