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爺,我打算我那二十畝都種小麥了!”東子嚼著花生米說道,“沒幾個月,六妹又該生了,我怕我惦記太多事情,忙活不過來了,再耽誤了地裏的活計。”
“也好!那你二畝水田,都種上稻米吧,稻米放到庫房,一點別賣!小麥留夠一兩年的,你還能賣掉點糧食,換銀子。”楊二田絮絮叨叨說的很是仔細。
東子頭一年挑大梁單獨過日子,他寧願讓孩子嫌他囉嗦,也不能囑咐不到位。
“阿爺說的是,我也這麽想。”東子點點頭。
“爹,咱那四十畝,就二十畝小麥,二十畝玉米吧!”楊平順仔細琢磨了下。
他覺得這樣最合適,小麥需要集中收割,到時候大不了找幾個短工,日夜不停忙活幾天也就是了;而玉米是相對來說,方便收割,隻要有勁掰下玉米棒子就行了。
至於留在地裏的麥稈、玉米稈,就讓雙胞胎慢慢往家運就行了。
九月份大海就要辦喜酒,秋收當然是越快忙活完越好啊!
楊二田聽完後,琢磨了下,“不種點花生了?花生價格可不低啊,再者說,榨的花生油滋味也好!”
“那就在咱菜園種一壟吧?夠過年的時候,過花生油的癮就行,咋樣?”楊平順指了下菜園子。
楊二田順著看了眼,點點頭,沒意見了。他也覺得沒什麽比大海辦喜酒更重要的事情了。
做好決定後,楊家的男人們,琢磨著今年事情多,伺候糧食上,可能不如往年精細了,索性澆兩遍糞肥吧!
於是楊家成了楊家村最早澆糞肥的一家,其他的人家也不躲懶了,紛紛也準備澆糞肥,或犁地了。
村裏人都紛紛議論,這楊二田家的日子咋就這麽美呢?不但第一家要蓋磚瓦房了,還是第一家娶了縣城的閨女!
也就是這時,有人忽然想起來,大海出生時,時婆子說的話,老春嬸尖酸刻薄,“不說當官嗎?當啥官?不就是走走鏢嗎?連個童生都沒考過!”
楊三嬸嗬嗬直笑,“瞧你這酸勁,你讓你孫子也去考啊!怕是連筆都不會拿吧!”
現在楊三嬸的孫子如何不提,孫女可是附近十裏八村的香餑餑!因為幾個孫女手都挺巧,繡活很拿得出手!楊三嬸臉上有光,在大媽團裏很有底氣。
“要我說啊,咱還是想想咱自己的孫子吧!天天盯著人家幹嘛?這些年大姑娘是多了起來,可真要挑個不錯的人家,容易嗎?哪有功夫盯著別人啊!”楊七家的說道,她三個兒子,就兩個孫子,當然要好好挑一挑。
“說的是啊!你們聽說沒!楊老三把二閨女說給大樹村的鄭家了!”楊二虎家的說道,“還是堂姐妹嫁堂兄弟呢!你們咱們的孫子咋就沒這福氣?一口氣兩個孫媳婦呢!”
“那楊二田家的小芳呢?多大了,該說婆家了吧?”老春嬸被噎了兩句,重新加入了話題。
“小芳會做飯,還認字!這麽好的閨女,人家還不精挑細選個人家?”楊溪頭家的說道,她那個病秧子孫子早幾年成了親,現在剛有喜信。
“呦!四嫂,過來說說話啊!”楊平家的看到了楊四嬸,連忙打招唿。
自打楊四嬸成了媒婆,尤其頻繁往來縣城後,楊四嬸自覺比這些老友有見識多了,有些不怎麽跟她們說話了……可這些老友家家都有孫子或孫女,少不得麻煩楊四嬸啊。
楊四嬸笑了笑,“下迴吧,三嫂!走,我有話說。”
楊四嬸是來給劉十一的大兒子說媒的,“三嫂,你咋想?這沒看上人老劉家,百裏村的趙家呢?”
當初百裏村的趙家看上了大海,著急忙慌得找了楊四嬸,結果楊四嬸沒把這門親事說成,趙家便賴上了楊四嬸,要是不給他家閨女說成一樁好親事,那就把楊四嬸騙媒的事情宣傳出去。
楊四嬸為了自己的好名聲,跑斷腿得幫趙家大閨女找婆家。這不劉十一的大兒子跟著他爹跑了趟大樹村沒瞧上劉家閨女,就想著要不就把趙家閨女塞給妯娌的孫子吧。
“四嬸,這趙家是個啥情況啊?”劉十一連忙問道。
“我不要趙家!”
楊四嬸還沒說話呢,劉十一的大兒子忽然出聲!
“哪有你說話的份!幹活去!”劉十一瞪了眼兒子。
“娘!我知道趙家,去百裏村買魚的時候,他們說過,這家人看上的大海,結果大海跟那什麽家定了親!”
楊三嬸聽完孫子的話,一臉怒氣去看妯娌,劉十一也帶著一臉不情願。
怎麽?人家不要的,塞來我家了?
楊四嬸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你們聽我說,我當初啊……”
楊四嬸仔仔細細解釋了一番,再聽到趙家會養魚,有個小魚塘時,劉十一的心思活泛了……
晚上跟丈夫商量一番後,第二天丈夫便強行押著兒子,打著去百裏村買魚的由頭,去看看趙家閨女如何!
可能真的是春天到了吧!何蓮葉家也傳來了好消息,他的兒子跟百裏村的杜家說定了,三月二十去下聘!
於是,梁文元幾人紛紛來到何蓮葉家。
陶花見到梁文元,還翻了個白眼,大樹村的鄭家,她打聽清楚了,是老實種田的人家,除了會種地,這家人就啥也不會了,還不如袁棉花家呢!
二閨女還每天興高采烈得等人家來下聘!陶花就氣得要死!尤其每次見到楊四嬸,恨不能拉著楊四嬸到自己家裏住下……
怎麽就不能嫁到縣城裏去呢?
梁文元跟沒事人似的,按照她們幾個之間的慣例,給何蓮葉送了二十個雞蛋,還有幾個糖包,“是過年的時候包的,下聘的時候,給幫忙的人甜甜嘴吧!”
何蓮葉笑眯眯得接過四份雞蛋,招唿四人吃了幾塊紅棗糕,才紛紛散去。
而劉十一也終於鬆口氣,她那倔驢大兒子見到趙家閨女後,終於鬆口,瞧上了,讓爹娘快去談下聘吧!
劉十一:……
“謔!咱這村裏可真夠熱鬧的啊!”楊二田直到天快黑了才進了家門,聽了滿滿一肚子的婚喪嫁娶……
“可不是,趁著還沒春播,能相看的趕緊相看,能下聘的趕緊下聘,不然春播都不踏實啊!”楊平順唿嚕嚕吃完紅薯大米稀飯,抱起了小月,拍著哄睡,讓其他人繼續吃。
“我聽說,縣太爺又要修官道了?”東子看小月睡著了,壓低了聲音。
“是有這麽說的,官道也停了幾年了,該修一修了!修好了,往來商隊,鏢隊啥的,才更多啊!”楊二田聲音也不大。
“哎,修官道多累人啊……”六妹憂心忡忡,這迴怕是東子要去了。
“咱這縣太爺還不錯,來咱這有幾年了吧?也沒出點什麽幺蛾子,應該沒啥大問題。”楊二田也想到了六妹所想,抬頭去看東子,又看看六妹的肚子,這會他是真的盼著六妹生男娃了……
“應該沒事,我聽縣城裏的員外們說過,咱們的縣太爺雖然不曾種過地,但很聽勸,當初家家戶戶挑水抗旱的時候,就是下麵的倉大使勸他,這才補上了隻修一個月官道的政令。”
秦先生捋了捋胡子,他對這位縣太爺印象還不錯,這不怕犯錯,就怕錯了不改,還不聽勸!桃源縣也就是近幾年,才有了個下縣的樣子,隻要這位縣太爺不亂來,就沒大問題。
“好些年,沒派過修河堤,修大壩這樣的徭役了,那才苦呢!”楊二田直搖頭,“還有抓壯丁去當兵,真的是去一個村,哭一個村啊……”
楊二田不知道杜甫的《兵車行》,不然直接就背了。
【車琳琳,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秦先生點點頭,“沒錯,老頭子也覺得,最苦的就是抓壯丁了,幾乎就沒有活下來的可能性啊……家裏呢,【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地裏沒糧食,餓死的、逃荒的就全都出來了……死裏逃生掙下一條命,盼著下一代能過幾天好日子了,又【生男埋沒隨百草】啊!”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注1】
一時間整個灶房都安靜了下來,還是楊二田打破了沉默,“嗐!別想那些!沒幾天就該春播了,咱的種子準備好了嗎?”
家裏有逃荒過來的,還是別說那些傷心事了!
“爹,放心吧!我跟六妹,早早就準備好了!”梁文元笑嗬嗬得。
可能真的是放下了找家人的心事,梁文元對於苦難的記憶,已經印象模糊了,她現在覺得最要緊的事,就是大海的婚事了!
其他的未知的還沒到來的,犯不著現在就擔心,家裏裏說說話而已,說完掀過拉倒。
東子則不同,他到楊家村的時候雖然十二了,但他在這裏分了田地,娶了媳婦,早就把楊家村當成了家!而且,他很確定,他的家都沒了……
“也好!那你二畝水田,都種上稻米吧,稻米放到庫房,一點別賣!小麥留夠一兩年的,你還能賣掉點糧食,換銀子。”楊二田絮絮叨叨說的很是仔細。
東子頭一年挑大梁單獨過日子,他寧願讓孩子嫌他囉嗦,也不能囑咐不到位。
“阿爺說的是,我也這麽想。”東子點點頭。
“爹,咱那四十畝,就二十畝小麥,二十畝玉米吧!”楊平順仔細琢磨了下。
他覺得這樣最合適,小麥需要集中收割,到時候大不了找幾個短工,日夜不停忙活幾天也就是了;而玉米是相對來說,方便收割,隻要有勁掰下玉米棒子就行了。
至於留在地裏的麥稈、玉米稈,就讓雙胞胎慢慢往家運就行了。
九月份大海就要辦喜酒,秋收當然是越快忙活完越好啊!
楊二田聽完後,琢磨了下,“不種點花生了?花生價格可不低啊,再者說,榨的花生油滋味也好!”
“那就在咱菜園種一壟吧?夠過年的時候,過花生油的癮就行,咋樣?”楊平順指了下菜園子。
楊二田順著看了眼,點點頭,沒意見了。他也覺得沒什麽比大海辦喜酒更重要的事情了。
做好決定後,楊家的男人們,琢磨著今年事情多,伺候糧食上,可能不如往年精細了,索性澆兩遍糞肥吧!
於是楊家成了楊家村最早澆糞肥的一家,其他的人家也不躲懶了,紛紛也準備澆糞肥,或犁地了。
村裏人都紛紛議論,這楊二田家的日子咋就這麽美呢?不但第一家要蓋磚瓦房了,還是第一家娶了縣城的閨女!
也就是這時,有人忽然想起來,大海出生時,時婆子說的話,老春嬸尖酸刻薄,“不說當官嗎?當啥官?不就是走走鏢嗎?連個童生都沒考過!”
楊三嬸嗬嗬直笑,“瞧你這酸勁,你讓你孫子也去考啊!怕是連筆都不會拿吧!”
現在楊三嬸的孫子如何不提,孫女可是附近十裏八村的香餑餑!因為幾個孫女手都挺巧,繡活很拿得出手!楊三嬸臉上有光,在大媽團裏很有底氣。
“要我說啊,咱還是想想咱自己的孫子吧!天天盯著人家幹嘛?這些年大姑娘是多了起來,可真要挑個不錯的人家,容易嗎?哪有功夫盯著別人啊!”楊七家的說道,她三個兒子,就兩個孫子,當然要好好挑一挑。
“說的是啊!你們聽說沒!楊老三把二閨女說給大樹村的鄭家了!”楊二虎家的說道,“還是堂姐妹嫁堂兄弟呢!你們咱們的孫子咋就沒這福氣?一口氣兩個孫媳婦呢!”
“那楊二田家的小芳呢?多大了,該說婆家了吧?”老春嬸被噎了兩句,重新加入了話題。
“小芳會做飯,還認字!這麽好的閨女,人家還不精挑細選個人家?”楊溪頭家的說道,她那個病秧子孫子早幾年成了親,現在剛有喜信。
“呦!四嫂,過來說說話啊!”楊平家的看到了楊四嬸,連忙打招唿。
自打楊四嬸成了媒婆,尤其頻繁往來縣城後,楊四嬸自覺比這些老友有見識多了,有些不怎麽跟她們說話了……可這些老友家家都有孫子或孫女,少不得麻煩楊四嬸啊。
楊四嬸笑了笑,“下迴吧,三嫂!走,我有話說。”
楊四嬸是來給劉十一的大兒子說媒的,“三嫂,你咋想?這沒看上人老劉家,百裏村的趙家呢?”
當初百裏村的趙家看上了大海,著急忙慌得找了楊四嬸,結果楊四嬸沒把這門親事說成,趙家便賴上了楊四嬸,要是不給他家閨女說成一樁好親事,那就把楊四嬸騙媒的事情宣傳出去。
楊四嬸為了自己的好名聲,跑斷腿得幫趙家大閨女找婆家。這不劉十一的大兒子跟著他爹跑了趟大樹村沒瞧上劉家閨女,就想著要不就把趙家閨女塞給妯娌的孫子吧。
“四嬸,這趙家是個啥情況啊?”劉十一連忙問道。
“我不要趙家!”
楊四嬸還沒說話呢,劉十一的大兒子忽然出聲!
“哪有你說話的份!幹活去!”劉十一瞪了眼兒子。
“娘!我知道趙家,去百裏村買魚的時候,他們說過,這家人看上的大海,結果大海跟那什麽家定了親!”
楊三嬸聽完孫子的話,一臉怒氣去看妯娌,劉十一也帶著一臉不情願。
怎麽?人家不要的,塞來我家了?
楊四嬸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你們聽我說,我當初啊……”
楊四嬸仔仔細細解釋了一番,再聽到趙家會養魚,有個小魚塘時,劉十一的心思活泛了……
晚上跟丈夫商量一番後,第二天丈夫便強行押著兒子,打著去百裏村買魚的由頭,去看看趙家閨女如何!
可能真的是春天到了吧!何蓮葉家也傳來了好消息,他的兒子跟百裏村的杜家說定了,三月二十去下聘!
於是,梁文元幾人紛紛來到何蓮葉家。
陶花見到梁文元,還翻了個白眼,大樹村的鄭家,她打聽清楚了,是老實種田的人家,除了會種地,這家人就啥也不會了,還不如袁棉花家呢!
二閨女還每天興高采烈得等人家來下聘!陶花就氣得要死!尤其每次見到楊四嬸,恨不能拉著楊四嬸到自己家裏住下……
怎麽就不能嫁到縣城裏去呢?
梁文元跟沒事人似的,按照她們幾個之間的慣例,給何蓮葉送了二十個雞蛋,還有幾個糖包,“是過年的時候包的,下聘的時候,給幫忙的人甜甜嘴吧!”
何蓮葉笑眯眯得接過四份雞蛋,招唿四人吃了幾塊紅棗糕,才紛紛散去。
而劉十一也終於鬆口氣,她那倔驢大兒子見到趙家閨女後,終於鬆口,瞧上了,讓爹娘快去談下聘吧!
劉十一:……
“謔!咱這村裏可真夠熱鬧的啊!”楊二田直到天快黑了才進了家門,聽了滿滿一肚子的婚喪嫁娶……
“可不是,趁著還沒春播,能相看的趕緊相看,能下聘的趕緊下聘,不然春播都不踏實啊!”楊平順唿嚕嚕吃完紅薯大米稀飯,抱起了小月,拍著哄睡,讓其他人繼續吃。
“我聽說,縣太爺又要修官道了?”東子看小月睡著了,壓低了聲音。
“是有這麽說的,官道也停了幾年了,該修一修了!修好了,往來商隊,鏢隊啥的,才更多啊!”楊二田聲音也不大。
“哎,修官道多累人啊……”六妹憂心忡忡,這迴怕是東子要去了。
“咱這縣太爺還不錯,來咱這有幾年了吧?也沒出點什麽幺蛾子,應該沒啥大問題。”楊二田也想到了六妹所想,抬頭去看東子,又看看六妹的肚子,這會他是真的盼著六妹生男娃了……
“應該沒事,我聽縣城裏的員外們說過,咱們的縣太爺雖然不曾種過地,但很聽勸,當初家家戶戶挑水抗旱的時候,就是下麵的倉大使勸他,這才補上了隻修一個月官道的政令。”
秦先生捋了捋胡子,他對這位縣太爺印象還不錯,這不怕犯錯,就怕錯了不改,還不聽勸!桃源縣也就是近幾年,才有了個下縣的樣子,隻要這位縣太爺不亂來,就沒大問題。
“好些年,沒派過修河堤,修大壩這樣的徭役了,那才苦呢!”楊二田直搖頭,“還有抓壯丁去當兵,真的是去一個村,哭一個村啊……”
楊二田不知道杜甫的《兵車行》,不然直接就背了。
【車琳琳,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秦先生點點頭,“沒錯,老頭子也覺得,最苦的就是抓壯丁了,幾乎就沒有活下來的可能性啊……家裏呢,【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地裏沒糧食,餓死的、逃荒的就全都出來了……死裏逃生掙下一條命,盼著下一代能過幾天好日子了,又【生男埋沒隨百草】啊!”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注1】
一時間整個灶房都安靜了下來,還是楊二田打破了沉默,“嗐!別想那些!沒幾天就該春播了,咱的種子準備好了嗎?”
家裏有逃荒過來的,還是別說那些傷心事了!
“爹,放心吧!我跟六妹,早早就準備好了!”梁文元笑嗬嗬得。
可能真的是放下了找家人的心事,梁文元對於苦難的記憶,已經印象模糊了,她現在覺得最要緊的事,就是大海的婚事了!
其他的未知的還沒到來的,犯不著現在就擔心,家裏裏說說話而已,說完掀過拉倒。
東子則不同,他到楊家村的時候雖然十二了,但他在這裏分了田地,娶了媳婦,早就把楊家村當成了家!而且,他很確定,他的家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