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幹旱,全村的井裏的水都變少,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澆地就能解決的事情,你阿爺還能想明白,問題是水!孩子,是水!”楊二田的語氣沉甸甸得。


    大海一愣,這幾年他忙於認字練武,對農家的事情確實疏忽不少,楊二田這麽一說,他才反應了過來,抬頭看看爹娘,又看看秦先生都是一臉凝重,輕聲問道,“先生,咱們......這就不能修個都江堰嗎?”


    秦先生抬了頭,眼裏亮了一下,“大海,你先生我不曾學過水利,這個問題,我也一知半解,但我知道的是,想要第二個都江堰,要有蜀中平原、岷江還要有個魚嘴,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咱們這的水係並不發達,不然為何沒有船運?能不能再修建都江堰,就需要你去找到答案了!”


    大海徹底沉默了,他還記得小時候的那八個字:金剛怒目,菩薩低眉,他問過先生好幾遍了,但先生每次都說,要讓他自己去找到答案!其實認字幾年後,他大概明白了這八個字的含義。


    金剛之所以怒目,是心有恐懼,做事留有餘地,抱有敬畏之心;


    菩薩之所以低眉,是慈悲憐憫,做人心地善良,心懷天下之誌。


    他也知道了這是跟佛家相關,但他還是不明白,恐懼與慈悲如何同在?敬畏與善良有什麽關係?這些問題還沒整明白,先生又交給一道修水利的大題目......大海覺得自己的嘴真快!解決眼前的問題,不是更重要嗎?


    秦先生卻笑嗬嗬得看著大海,他想他的眼光不錯,這孩子雖然不曾執著科舉,但頭腦靈活,在鏢局也如魚得水,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他覺得是時候讓大海出去遊曆一番了!


    全家人看著師徒倆的機鋒,都不大明白啥意思,唯二能懂點意思的東子跟六妹都沒說話......楊平順在這一刻忽然感覺到,他這十四歲的大兒子,已經走在了自己的前麵,距離他撐起家門的時候,不遠了。


    他既欣慰又高興,同時也有烈士暮年的滄桑之感,就著一口饅頭,咽下了這些亂七八糟的心情,才開口道,“快吃吧!全家等你帶師兄弟迴來澆地!”


    一時間氣氛又熱鬧了起來,庫房還有餘糧,哪怕真的幹旱了,起碼一兩年內是不缺糧食的!


    大海帶著一道修水利的大題目,去了府城,東子盼著六妹順利生產,楊平順收拾著調皮搗蛋的雙胞胎,楊家村則盼著下雨......


    何蓮葉一家也剛吃完飯,就在她第三個孩子出生後不久,他們家分了家,前幾年跟丈夫帶著兒子,兩個女兒在村東頭蓋了房子搬走了。分家後的何蓮葉終於感受到了什麽叫過日子,什麽叫全家勁往一處使,再也沒有妯娌的勾心鬥角、嬉笑吵罵,更沒有婆婆的磋磨折騰,一家五口,總算是迎來了遲到的安穩和諧......


    就連她的丈夫都幡然醒悟,終於理解了為何當初何蓮葉會陰沉消極,會冷漠對自己......能算計了人,但算計不了心,算計得了今天,算計不了明天!各人自有造化啊!兩口子反而越過越好,何蓮葉臉上的淒苦之色終於褪去......今年家裏從楊家買了頭牛犢,雖然又把家底折騰光了,但全家依然高興!


    章小麥也過得不錯,他們家是楊家村第二個分家的,後來索性搬去跟何蓮葉當了鄰居,她是真的怕了陶花,想離陶花遠遠地,既然陶花搬去了村西頭,那她就去村東頭!章小麥帶著一子一女,學著何蓮葉,也把日子慢慢過起來了,但他們一家跟婆家關係還不錯,每到農忙時還有家裏人還幫忙,隻除了陶花一家......


    楊鐵壺分這個家,就好像是為了專門把陶花一家分開似的,雖然其他人住的分散了,但一大家子還是常來常往,逢年過節依舊還在一起,陶花一家六口成了另類!章小麥、何蓮葉、劉十一、梁文元四個人聚齊,每每說起陶花,大家都搖頭......


    曾經何蓮葉無立錐之地,跟大家斷了來往;現在陶花因為兒子,性子大變跟大家斷了來往......


    其實,陶花在三個女兒後,也生了個兒子,但此時已經分家......也不知道她後不後悔?月子還沒做完就幹活了,全都指望三個閨女,不說別人,他丈夫頭一個不答應!婆家人也沒一個去幫幫忙,能在她生孩子時看一眼,送點東西已經很給麵子了,老鐵嬸都說,吃了苦頭才知道疼!


    陶花仿佛顧不上這麽多,生了兒子自覺腰杆很硬,一有時間就抱著兒子在村裏四處遊逛,對家裏的三個女兒,非打即罵,從不給好臉色,若是丈夫在,還收斂一些,她仿佛在這個死胡同裏出不來了,越走越深......村裏人都說,等著瞧吧!早晚有一天,她還要賣閨女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


    劉十一看完了陶花全部的熱鬧,隻剩下麻木!她也把他的兩個兒子塞去了楊家讀書認字,可倆孩子屁股上長針似的根本坐不住......前後四個孩子都送去了,堅持最久的就是大女兒,一共坐了一個月!劉十一為此氣了好幾年,連帶著那份攀比之心都被減弱了......


    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學不進去,她能怎麽辦?之後看到何蓮葉跟章小麥分家後的滋潤日子也起了心思,但自己婆婆太難對付,折騰了好幾年,孩子孩子沒學成,家家沒分成,劉十一竟是一身疲憊!覺得這麽多年,一事無成,都忙活了些什麽啊?


    六叔六子父子倆的木匠活算是打出了名聲,這幾年就算不去各個村子裏,也能接到不少活計,六妹還嫁在了家門口,六叔一家竟是後來居上,成了楊家村最讓人羨慕的所在......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打聽,六叔啥時候娶孫媳婦?


    楊家村現在多了豆腐坊、油坊,甚至還多了個雜貨鋪,幾年的婚喪嫁娶,楊家村已經是桃源縣下屬最大的一個村了,就連經常出門走人情的梁文元,也無法叫得上每家的名字了。


    村東頭的大集也漸漸成為十裏八村最大的集市,連隔壁新桃鎮集市都比不過......


    就在楊家村準備挑水澆地時,桃源縣新換了個縣令,該縣令為人如何不知道,但農戶都知道,這位老爺肯定沒種過地!不然怎麽會這時候要組織壯丁去修官道?


    官道什麽時候不能修?糧食不澆水,那是真沒糧食啊!一時間整個桃源縣的各個村子怨聲載道,可也無計可施,按照吩咐,隻能每家出一個去修官道了......


    楊家本來是想楊平順自己去的,但被楊二田攔下了,服徭役曆來都是苦差,還沒有工錢,他歲數大了,遭點罪也就遭點罪,兒子還正當年,是全家的指望,又攔下了想偷摸出門的東子,他媳婦快要生了......楊二田在某天天光不亮的時候,離開了家,跟著村裏的壯丁一起去修官道了!


    也不知縣令老爺是良心發現,還是有人給縣令老爺上了課,壯丁們走了沒幾天,就宣布說,就修一個月的官道,之後就能迴家挑水澆地了!眾人鬆口氣,楊平順實在不放心老爹,天天趕著牛車帶著飯去看,時間一長,連官差都發現了,楊二田被嚇得不輕,死活不肯讓兒子再來......


    得罪不起啊!也就是這時候,楊二田突然萌生了讓大海去考科舉的念頭!如果自己的孫子是讀書人,哪怕是個秀才,自己還用吃這份苦受這種罪嗎?


    一家人忙活著澆了地,楊二田也如期歸家,除了變瘦之外,楊二田還覺得自己真的是上了年紀,已經五十知天命了啊!睡了一天,狠狠吃了幾頓後,跟著家裏人就又忙活起來了,也可能是天助自助者吧,很賞光的下了一場雨,雖然有些小,但已經能解燃眉之急了,最起碼今年的莊稼不會絕收了!


    村裏人都鬆口氣,這才有心思說媳婦嫁閨女,東家長西家短......也就是這時候,老春嬸幾人聽到了向大媒倒黴的事情。


    “沒聽說嗎?她給咱新來的縣太爺兒子做媒,結果這位大少爺看上了什麽主簿的女兒,她卻人家說了什麽典史的女兒,這一弄反,直到洞房掀了蓋頭大少爺才發現不對!還能不倒黴?”楊三嬸嚼著黃瓜,唾沫橫飛......


    她不滿意兒媳劉十一很久了,先是折騰她四個孩子讀書,把家裏其他幾個媳婦也整的心思浮動,結果呢?全家那麽多孩子,就沒一個愛讀書的!這也就罷了,為了兒孫的前途,她還能忍,可鬧分家呢?還一鬧好幾年,自己那個兒子也是個軟蛋!劉十一說什麽就是什麽,屁都不放一個!


    她跟劉十一鬥了這麽多年,已經知彼知己了,誰也奈何不了誰,滿腹怨氣在知道向大媒倒黴時,終於有了發泄之處,所以就屬楊三嬸說的痛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心安即吾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眼皮跳啊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眼皮跳啊跳並收藏吾心安即吾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