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元來到了西北桃源縣楊家村。


    半年前,正值盛夏,她的家鄉遭遇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海嘯,整個村子幾息之後麵目全非,黑壓壓的海水猶如剛被地獄釋放出來的魔鬼,爭先恐後得爭奪地盤,張牙舞爪得擴張勢力......


    梁文元就站在山上傻呆呆得看著,望著,沒有任何反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她想砍竹子編筐才上了山,沒想到撿了條命,成了長海村唯一活下來的人。


    但梁文元清楚的記得,她的大哥,堂哥堂嫂,以及三叔等人都不在村子裏......對!還活著......


    -


    一聲鑼響,官差對著災民大聲喊道,“靜一靜!都靜一靜!聽著啊!你們有兩個去處,第一跟著隊伍去西北,那邊正在大範圍開荒,過去了,官府給糧食、分田地還有現成的房子!第二留下來,自己操持一切!聽明白了嗎?去西北的站紅繩子這邊,留下來的站沒有繩子這邊......”


    “留下來的,什麽都不管了唄?”


    “西北?這得多遠啊?”


    “西北有海嗎?咱們還能捕魚嗎?”


    “分田地?是真的嗎?”


    “還有現成的房子呢!”


    災民們亂哄哄你一言我一語得琢磨了半天,終於有人站到了西北那邊,官差見狀,開始了催促,“快點啊!咱們今天就要出發,路途遙遠,耽誤不得!”


    災民們又是一陣沸沸揚揚得議論,漸漸地,紅繩那邊的人越來越多,梁文元一臉麻木得跟著人也站到了紅繩隊伍裏。官差看人差不多了,去留下來的隊伍裏挨個問了一遍,看沒有人決定去西北了,便給西北隊伍裏的每個人發了個饅頭,就組織人群開路,前往西北。


    走到洛陽時,梁文元清醒了過來,在晚上放飯後,嚎啕大哭了一場......


    “哎!哭吧,哭完了就好了!”一直照顧梁文元的麻嬸也抹著眼淚,旁邊幾個挨著的大姑娘小媳婦,也都抹起了眼淚,“哭吧......哭睡著了就好了,明天還要趕路呢,這才走了一半吧?”


    第二天的梁文元重新被灌入了靈魂,不但幫著麻嬸幾人挑擔子,背著為數不多的行李,還主動去找野菜野果,拒絕了坐牛車,一直自己走著,麻嬸欣慰不已,“好孩子!你多吃點,這才幾天啊,就瘦成這樣了......”


    路過長安時,又有一批流民、刑犯加入了隊伍,多達近千人的隊伍根本快不起來,在眾人身上的夏衣有些抵擋不了寒涼時,到了西北第一站--涼州,從南海過來的村民留下了幾戶,與這些人告別後,梁文元自己跟麻嬸一家以及其他幾個相熟的人家商量後,選擇了秦州,因桃源縣開荒不久,就把這些人通通安排去了桃源縣。


    住在桃源縣臨時搭建的民戶房裏,梁文元終於意識到離開了家鄉,離開了海邊,她忍不住又哭了一場,第二天頂著通紅的眼睛,跟麻嬸幾人排隊去了官府做登記,


    “十七了?還沒嫁人?”一官差看了看梁文元遞過來的路引,上下打量了一下,


    “沒有。”其實定好人家了,連聘禮都準備要下了,如果沒有那場海嘯,梁文元這時候已經嫁做人婦了......


    說了有什麽用?人都死絕了......梁文元低著頭,不肯多說一句,官差也不多問,檢查完路引,看梁文元根本沒行李,就分好了要去的地方,


    “那你去楊家村吧!”官差一邊說一邊寫,“你的戶籍就落到楊家村,你拿好了,去領你這一冬天的糧食與冬衣吧。”


    梁文元點點頭,多一個字都不說,接過來官差遞的戶籍,就去糧官那邊,學著別人,在自己的糧食袋子上做了記號,看著幾個民夫抬上了牛車,匆匆穿上冬衣,又喝了一碗官府給的辛辣薑湯後,跟著牛車直奔楊家村。


    出發前看到麻嬸一家,才知道麻嬸要去上坡村,其他幾人分在了下坡村、大樹村以及三裏村,在岔路一一告別後,梁文元跟著楊家村隊伍走了大概兩個時辰,終於到了她的最終目的地--楊家村。


    “來!姑娘們先住長排房子裏,五個人一屋啊!”官差叫來楊村長,把糧食放好,先把未婚的年輕姑娘安排好後,又帶著拖家帶口的走了。


    梁文元還沒來得及跟屋裏其他姑娘說話,向大媒就上門了,“哎呦呦!瞧瞧這一個個的可憐樣哦!”


    可不是,一身破爛,個頂個瘦骨嶙峋,頭發幹枯,臉色黑黃,根本看不出任何姿色......


    但向大媒顯然見多了,隻歎了一聲,就挨個問姑娘們的情況,什麽多大了?定過人家嗎?想找個什麽樣的啊?村裏的漢子可多了,有的挑啊,諸如此類......


    甜言蜜語不要錢似的砸向姑娘們,愣是把這些姑娘們說紅了臉蛋,向大媒更激動了,嘰裏呱啦好一頓白活後,才心滿意足得走了。


    “就……就這麽嫁人嗎?”這屋裏最高的一個姑娘問道,


    “不然呢?不嫁人咱們怎麽活?吃完了這些糧食,官府還會給嗎?沒聽見嗎?隻給成年壯男分田地......”紮著紅頭繩的姑娘說道,


    “我……我想我娘了......”說完就哭了起來,接著五個姑娘紛紛哭了出聲,


    半晌後,大家止了哭泣,擦幹眼淚,找水洗了把臉,高個子姑娘說:“我叫何蓮葉,十六了,你們呢?”


    “我叫陶花,也十六了。”紮紅頭繩的姑娘,


    “我叫劉十一,我十五。”哭著想娘的姑娘,


    “我叫章小麥,我也十六。”唯一一個帶行李的姑娘,


    “我叫梁文元,我十七了。”


    “也不知道咱們會嫁個什麽樣的男人?”陶花最後一個洗了臉,又坐到了炕上。


    “這是什麽?為什麽這麽硬?”梁文元指著屁股底下的炕問道。


    “這是火炕,這邊的冬天太冷了,要是沒有火炕要凍死人的。”章小麥解釋道,“我……老家曾經在遼東,那邊比這邊還冷,所以都有火炕,不知道這邊還有沒有火牆。”


    “你從哪來啊?不認識火炕?”劉十一問道。


    “南海,那邊海嘯了......”梁文元點點頭又低下了頭。


    “南海?!”眾人驚唿,這也太遠了吧?


    “你們呢?”梁文元點點頭,看著其他四個姑娘。


    “我跟小麥一樣,她是遼東,我老家緊挨著山海關。”陶花說道。


    “我老家就在長安旁邊的村裏,遭了蝗災......”劉十一說道。


    “我老家在江南,距離揚州不遠......”何蓮葉說道。


    大家又一次靜悄悄了......都低下了頭,眼見著又要流淚,梁文元出聲,“咱們……做晚飯吧?吃完好好睡一覺,明天咱們也去村裏看看,如何?”


    於是分頭行動,章小麥和陶花找村長用糧食換了個鍋,又換了五副碗筷;梁文元和何蓮葉用糧食跟村民換了點蔬菜、鹽、醬油、醋等;最小的劉十一留下看家,生火,就這樣趁著天色還亮,幾人做了熱熱的疙瘩湯,填飽了肚子,還燒了鍋水,用撿來的破盆簡單洗漱了下,天色也暗了下來,紛紛躺在炕上了......


    “這才十月,就這麽冷了......”梁文元先開口。


    “下了雪還會更冷的!”章小麥說道。


    “別怕,咱們有火炕,這些天咱們多撿幹柴,爭取把這一冬天的撿出來,這樣就不至於冷了......”陶花的聲音。


    “咱們是不是想想辦法,掙點錢?”何蓮葉的聲音。


    “我會繡花,可村裏沒繡樓啊......”劉十一的聲音。


    “你敢去縣城嗎?咱們先在村裏看看?”梁文元的聲音。


    “秋收都結束了吧?村裏瞧著就不富裕,哪裏像是能掙到銀子的樣子?”劉十一嘟囔道。


    “哎!沒想到還是嫁人最靠譜。”章小麥說道,其他幾人也紛紛歎氣。


    “不如......咱們明天也去打聽打聽吧?不能光靠媒婆那張嘴說來說去?咱們什麽都不知道吧?”陶花說道,


    “我覺得可以!反正咱們也沒事做,多打聽總沒壞處吧?”何蓮葉說道,


    “那咱們明天還是分成兩隊,十一……你想跟著哪一隊?”章小麥問道。


    “我、要不咱們還是一起吧?你們說呢?我怕萬一有人......”劉十一說道,


    “那也行,咱們剛到這裏,還是一起行動吧!”陶花說道。


    “也不知道其他幾個長排屋裏的姑娘怎麽樣?”劉十一說道。


    “不管她們,咱們幾個總要先好好的!”章小麥說道。


    你一言我一語不知道聊了多久,能聽到唿唿北風之際,終於沒了聲音,五個姑娘和衣而睡,蓋上了各自的冬衣,明天還要想轍換幾條被子。


    梁文元直挺挺躺著,怕打擾別人也不敢亂動,一會想起滔天海嘯,被淹沒的村莊;一會想起喪命的家人,毫無音訊的三叔哥哥等人;一會又想以後該怎麽辦?不知過了多久,才昏昏入睡......


    從沒睡過火炕的梁文元,第二天醒來渾身酸疼,尤其脖子,都快不會動了,但看其他人都沒什麽事情,她也沒說什麽,在這裏生活下去,總要適應火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心安即吾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眼皮跳啊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眼皮跳啊跳並收藏吾心安即吾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