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道甩了甩袖襟,右手手指掐捏了一下,少頃過後,他低頭對崔正英和公孫羽說道:“後天是七月十四,也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你們倆迴去準備吧。”


    崔正英和公孫羽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徑自下去了。


    所謂這七十四,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麵供著一盤盤麵製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麵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複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這一天也是散發布施的一天,就是陽間人為逝去者燒些冥錢紙幣,青馬紙糊,以告慰藉。這日鬼門關大開,所有的孤魂野鬼都會從地府中湧出,跑入陽間,索要布施,陰陽交合,自會生亂,因此這也是陰陽兩界最為混亂的一天,雖然地府會派出大批的鬼差衙眾來維護治安,以免鬼魅逃失,貽害人間。但是畢竟鬼魅遊魂太多,陰司管製不了這麽多,自然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閻王托付茅山,想借著茅山之力,在這鬼節之日,協助陰司,維持這陰陽平衡,以免陰陽顛倒,自己受了天譴。


    師父吩咐過後,偌大的茅山之上,頓時忙成了一鍋粥,上下道僮一起張羅,為這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做著最後的準備。其中一批人被安排去西山作坊,在崔正英的帶領下開始大量地印刷冥幣,剩下的一批人則跟隨公孫羽擺起了劍陣,想借著九天玄陣的神力,維持陰陽兩界最後一點平衡。


    終於鬼節已至,夜色慢慢得拉下,靜悄悄的額,遠處天地一色,蒼茫一氣,隻見雲氣氤氳,烏雲密布。那太乙道人站在那高聳的法壇之上,徑自唿扇了幾下拂塵,他抬頭望了望天,隻見雲氣湧動,變化萬千,他的眉頭慢慢地蹙起,想必也是心有焦慮。想必這不是什麽好差事,責任重大。


    那老道袖襟一揚,隻聽得噗的一聲,那法壇周邊的火盆內燃了起來。崔正英和公孫羽二人則站在他的身後,靜靜的守候,且看師父如何施法。


    那道人拂塵一揮,隻聽得啪啪作響,那拂塵劃過之處,帶過嗖嗖的風聲。崔正英望了望公孫羽,小聲道:“這種陣勢的法事我還是頭一次見。”說罷,抿了抿嘴,笑了笑。


    公孫羽抱著劍,拿胳膊肘戳了崔正英一下小聲說道:“廢話莫講,小心師父罵你。”崔正英噘著嘴巴,白了公孫羽一眼。


    這時隻見遠遠的天地交接之處,煙霧繚繞,雲氣氤氳,崔正英透過自己的陰陽眼,蹙起了眉頭,遠遠地看到一波一波的遊魂野鬼從地下爬出,他們麵目猙獰,臉色青綠,晃悠著走向陽間。崔正英沒有見過如此的陣勢,他頓時緊張了起來。


    公孫羽緊緊得攥緊了寶劍,他轉過臉去,望到崔正英的身子在戰栗,額頭之上也遍是汗水,他屑屑得笑了笑道:“師弟,你難道就隻有這般膽色。”


    崔正英徑自吞咽了幾口唾沫,他那袖襟擦了一下額角的汗水,小聲說道:“不知道為什麽,我總感覺要有什麽事情發生一般。”


    “是你疑心太重了。”公孫羽笑道。


    “還在廢話,還不速去忙碌。”前麵的太乙道人聽到後麵二師兄弟的閑看閑侃聲,他的臉上慢慢地起了慍色,他把袖襟一揮,迴頭怒道。


    崔正英和公孫越二人見師父發火,頓時嚇得一個激靈。他們兩個悻悻得退下,各自忙碌去了。


    崔正英帶著印好的冥幣,和師弟們,來到一處高地,高地之上事先架起了偌大的香案,崔正英一個躍身,跳到案前。啪的一下子抓起兩道黃符。他手指一翻,那兩道神符噗的一下子燃起,借著符崔正英點燃了一箍兒青香插在了那香案之上。剩下的道童則在忙碌將那些準備齊當的冥幣紛紛燒掉,伴著陣陣火光,崔正英望著那燃著的紙灰漫天飛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眉道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官笑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官笑鬆並收藏一眉道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