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西域突然興起了一股尋寶的熱潮。”上官渝站在天雲閣的閣樓中,目光越過窗欞,投向遠方。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雨幕中顯得格外遼闊,令人心曠神怡。
葉贇、陸鎮安和夏康也靜靜地站在窗邊,望著窗外飄灑的細雨,神情間透出一絲恍惚,仿佛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和眼前的景致拉入了某種遙遠的思緒之中。
葉贇瞥了一眼紋絲不動的兩位師弟,隻得上前一步,恭敬答道:“迴上官師傅,確實如此。據傳樓蘭古國曾產出一種稀世天蠶絲,此物便是主要原料。“
葉贇的話音剛落,上官師傅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如炬地盯著葉贇:“哦?天蠶絲?那可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千年難得一見。你是從何處得知此消息的?”
葉贇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權衡,他知道這個消息若是傳出去,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但麵對上官師傅那銳利的目光,他知道隱瞞已是無用,便如實答道:“迴師傅,這是我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從一位西域商人的口中得知的。他聲稱自己曾親眼見過那天蠶絲,光澤如月,堅韌無比。”
上官師傅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很好,葉贇,你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天蠶絲若是真能尋得,對我們門派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你們三人,即刻啟程,前往樓蘭古國,務必找到那天蠶絲的下落。”
葉贇心中一緊,他知道這次的任務非同小可,樓蘭古國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尋找天蠶絲無異於大海撈針。但他也明白,這是師傅對他們的信任和考驗,便堅定地點頭應道:“弟子遵命,定不負師傅所托。”
兩位師弟此時也終於迴過神來,連忙上前一步,齊聲道:“弟子願隨師兄一同前往,誓死完成任務!”
上官師傅滿意地點了點頭,揮了揮手:“去吧,路上小心,若有任何發現,立即傳信迴來。”
看著三人領命離去的背影,上官渝的目光微微一閃,隨即轉向書架後方,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先懷夫人,既然來了,何必躲在暗處?”
書架後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先懷夫人略顯尷尬地走了出來,手中的拐杖輕輕點地,發出沉悶的聲響。她抬眼看向上官渝,眉頭微蹙,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上官閣主,此事非同小可。若是被朝廷知曉我們在暗中搜尋北海寒鐵、南疆火玉和西域天蠶絲這三樣寶物,恐怕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她頓了頓,拐杖再次戳了戳地麵,聲音低沉而凝重:“集齊這三樣寶物,表麵上是為了尋找八熾燈以探明金礦所在,但你的弟子——當今聖上,未必會相信這番說辭。他若懷疑你另有圖謀,天雲閣恐怕難逃一劫。”
上官渝聞言,神色依舊平靜,隻是目光深邃了幾分。他緩緩走到窗前,望向遠處連綿的山巒,沉默良久,才低聲說道:“先懷夫人,你所言極是。但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他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天雲閣立世百年,曆經風雨,如今卻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我雖為閣主,卻也難以預料聖上的心思。他若真對天雲閣起了疑心,我們上下幾百人,又該如何自保?”
先懷夫人聽罷,神色複雜地看著他,半晌才歎了口氣:“你的苦心,我明白。但此事風險太大,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你可曾想過,若聖上真的對天雲閣下手,我們該如何應對?”
上官渝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絲堅定:“正因為如此,我才不得不未雨綢繆。北海寒鐵、南疆火玉、西域天蠶絲,這三樣寶物不僅是尋找八熾燈的關鍵,更是我們天雲閣最後的底牌。若能集齊,或許還能為天雲閣爭得一線生機。”
先懷夫人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言。隻望你能謹慎行事,莫要讓天雲閣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上官渝鄭重地點頭:“夫人放心,我自有分寸。”
兩人相視無言,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重的氣息。窗外,夕陽漸沉,天邊的雲霞染上了一層血色,仿佛預示著未來的風雨將至。上官渝收迴目光,心中暗自下定決心:無論前路如何艱險,他都必須護住天雲閣,護住這數百條性命。
趁著隆武帝前來寺廟禮佛的間隙,朱菁菁輕步上前,低聲問道:“皇兄,密偵司曆經艱辛,終於尋得了北海寒鐵。如今西域天蠶絲與南疆火玉尚未到手,不知密偵司該優先追尋哪一樣更為妥當?”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急切,目光中隱隱透出對局勢的關切。
隆武帝手持佛珠,目光沉靜地望向殿外蒼翠的山林,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南疆火玉,乃天地至陽之物,傳聞能鎮邪驅祟,護佑國運。如今北境雖穩,但南方水患頻發,民心浮動,朕以為,當以火玉為先,既可安定南疆,又可助我朝穩固根基。”
朱菁菁微微蹙眉,似有不解:“皇兄,西域天蠶絲亦是稀世珍寶,傳聞其柔韌無比,可織就刀槍不入的寶甲,若能得之,必能大大增強我軍戰力。為何不先取此物?”
隆武帝轉過身來,目光深邃如潭:“菁菁,治國如弈棋,需權衡輕重。天蠶絲雖好,但西域路途遙遠,且各方勢力盤踞,貿然行動恐生變數。而南疆火玉,不僅關乎國運,更與民生息息相關。南方百姓飽受水患之苦,若得火玉鎮之,既可解百姓之困,又可顯我朝仁德,此乃一舉兩得。”
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一絲威嚴:“況且,密偵司雖精銳,但人力有限,若分散行事,恐兩頭皆空。朕意已決,先取南疆火玉,再圖西域天蠶絲。”
朱菁菁聽罷,雖心中仍有疑慮,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低頭應道:“皇兄深謀遠慮,菁菁明白了。”
隆武帝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冷峻:“菁菁,你且安心,待火玉到手,朕自會論功行賞。”
朱菁菁點了點頭,她抬頭望向殿外,天色漸暗,遠處的山巒仿佛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令人看不真切。
葉贇、陸鎮安和夏康也靜靜地站在窗邊,望著窗外飄灑的細雨,神情間透出一絲恍惚,仿佛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和眼前的景致拉入了某種遙遠的思緒之中。
葉贇瞥了一眼紋絲不動的兩位師弟,隻得上前一步,恭敬答道:“迴上官師傅,確實如此。據傳樓蘭古國曾產出一種稀世天蠶絲,此物便是主要原料。“
葉贇的話音剛落,上官師傅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如炬地盯著葉贇:“哦?天蠶絲?那可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千年難得一見。你是從何處得知此消息的?”
葉贇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權衡,他知道這個消息若是傳出去,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但麵對上官師傅那銳利的目光,他知道隱瞞已是無用,便如實答道:“迴師傅,這是我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從一位西域商人的口中得知的。他聲稱自己曾親眼見過那天蠶絲,光澤如月,堅韌無比。”
上官師傅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很好,葉贇,你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天蠶絲若是真能尋得,對我們門派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你們三人,即刻啟程,前往樓蘭古國,務必找到那天蠶絲的下落。”
葉贇心中一緊,他知道這次的任務非同小可,樓蘭古國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尋找天蠶絲無異於大海撈針。但他也明白,這是師傅對他們的信任和考驗,便堅定地點頭應道:“弟子遵命,定不負師傅所托。”
兩位師弟此時也終於迴過神來,連忙上前一步,齊聲道:“弟子願隨師兄一同前往,誓死完成任務!”
上官師傅滿意地點了點頭,揮了揮手:“去吧,路上小心,若有任何發現,立即傳信迴來。”
看著三人領命離去的背影,上官渝的目光微微一閃,隨即轉向書架後方,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先懷夫人,既然來了,何必躲在暗處?”
書架後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先懷夫人略顯尷尬地走了出來,手中的拐杖輕輕點地,發出沉悶的聲響。她抬眼看向上官渝,眉頭微蹙,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上官閣主,此事非同小可。若是被朝廷知曉我們在暗中搜尋北海寒鐵、南疆火玉和西域天蠶絲這三樣寶物,恐怕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她頓了頓,拐杖再次戳了戳地麵,聲音低沉而凝重:“集齊這三樣寶物,表麵上是為了尋找八熾燈以探明金礦所在,但你的弟子——當今聖上,未必會相信這番說辭。他若懷疑你另有圖謀,天雲閣恐怕難逃一劫。”
上官渝聞言,神色依舊平靜,隻是目光深邃了幾分。他緩緩走到窗前,望向遠處連綿的山巒,沉默良久,才低聲說道:“先懷夫人,你所言極是。但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他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天雲閣立世百年,曆經風雨,如今卻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我雖為閣主,卻也難以預料聖上的心思。他若真對天雲閣起了疑心,我們上下幾百人,又該如何自保?”
先懷夫人聽罷,神色複雜地看著他,半晌才歎了口氣:“你的苦心,我明白。但此事風險太大,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你可曾想過,若聖上真的對天雲閣下手,我們該如何應對?”
上官渝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絲堅定:“正因為如此,我才不得不未雨綢繆。北海寒鐵、南疆火玉、西域天蠶絲,這三樣寶物不僅是尋找八熾燈的關鍵,更是我們天雲閣最後的底牌。若能集齊,或許還能為天雲閣爭得一線生機。”
先懷夫人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言。隻望你能謹慎行事,莫要讓天雲閣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上官渝鄭重地點頭:“夫人放心,我自有分寸。”
兩人相視無言,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重的氣息。窗外,夕陽漸沉,天邊的雲霞染上了一層血色,仿佛預示著未來的風雨將至。上官渝收迴目光,心中暗自下定決心:無論前路如何艱險,他都必須護住天雲閣,護住這數百條性命。
趁著隆武帝前來寺廟禮佛的間隙,朱菁菁輕步上前,低聲問道:“皇兄,密偵司曆經艱辛,終於尋得了北海寒鐵。如今西域天蠶絲與南疆火玉尚未到手,不知密偵司該優先追尋哪一樣更為妥當?”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急切,目光中隱隱透出對局勢的關切。
隆武帝手持佛珠,目光沉靜地望向殿外蒼翠的山林,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南疆火玉,乃天地至陽之物,傳聞能鎮邪驅祟,護佑國運。如今北境雖穩,但南方水患頻發,民心浮動,朕以為,當以火玉為先,既可安定南疆,又可助我朝穩固根基。”
朱菁菁微微蹙眉,似有不解:“皇兄,西域天蠶絲亦是稀世珍寶,傳聞其柔韌無比,可織就刀槍不入的寶甲,若能得之,必能大大增強我軍戰力。為何不先取此物?”
隆武帝轉過身來,目光深邃如潭:“菁菁,治國如弈棋,需權衡輕重。天蠶絲雖好,但西域路途遙遠,且各方勢力盤踞,貿然行動恐生變數。而南疆火玉,不僅關乎國運,更與民生息息相關。南方百姓飽受水患之苦,若得火玉鎮之,既可解百姓之困,又可顯我朝仁德,此乃一舉兩得。”
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一絲威嚴:“況且,密偵司雖精銳,但人力有限,若分散行事,恐兩頭皆空。朕意已決,先取南疆火玉,再圖西域天蠶絲。”
朱菁菁聽罷,雖心中仍有疑慮,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低頭應道:“皇兄深謀遠慮,菁菁明白了。”
隆武帝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冷峻:“菁菁,你且安心,待火玉到手,朕自會論功行賞。”
朱菁菁點了點頭,她抬頭望向殿外,天色漸暗,遠處的山巒仿佛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令人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