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嬴政親征
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 作者:東九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數月在橑楊的休整後,秦國大軍再次踏上了征程,目標直指邯鄲。在此期間,源源不斷的秦軍將如同潮水一般的趙國流民運往秦國腹地。
據粗略統計,這些被轉運的人口總數已將近三十萬之眾!其規模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正當秦國大軍拔營出征之際,仍有一波又一波的流民如洪流般不斷湧向橑楊。麵對如此洶湧的人潮,姬昊無奈之下隻得留下數千名將士駐守橑楊城,專門處理流民相關事宜。
這支士氣高昂的秦國大軍一路挺進,所經之處幾乎未遭遇任何成規模的有效抵抗。他們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勢不可擋地向著邯鄲城疾馳而去。
終於,姬昊率領著他的雄師勁旅順利抵達了邯鄲城下。當他放眼望去,隻見邯鄲城頭之上赫然站立著一名身著華服、氣質非凡的男子。姬昊定睛細看,心中不禁暗自一驚——此人竟是趙王趙偃!
見此情景,姬昊毫無畏懼之色,反而縱馬向前行進數步,然後運足中氣,高聲唿喊起來:“趙王!今日我大秦百萬雄師已然兵臨城下,你若識時務,速速開城投降,尚可保全城中無辜百姓的性命與安寧;否則,待我軍攻破城池之日,便是城破人亡之時!”
趙偃雙手叉腰,穩穩地站立在高高的城頭之上,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響徹雲霄:“姬昊啊姬昊,休要如此張狂!邯鄲城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又豈會被你輕易攻破?我趙國的子民們個個英勇無畏,絕非那貪生怕死之徒!”
姬昊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就在此時,隻見樊於期大步流星地上前一步,抱拳稟報道:“將軍,何必與這等狂妄之人多費唇舌?依末將之見,咱們不如直接下令攻城,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然而,姬昊卻是輕輕地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凝重之色。因為他心裏很清楚,眼前這座邯鄲城作為趙國國都,必定堅固異常,如果強行進攻,秦軍必然會徒遭很多損失。
再說現在也沒必要強攻,邯鄲城已經是囊中之物,困就能困死它,何必徒耗將士性命。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姬昊果斷地調轉馬頭,率領著一眾將士緩緩撤迴了營地。
迴到營帳之中,姬昊立即奮筆疾書,將邯鄲城目前的詳細情況以及自己對局勢的分析判斷一一寫了下來,送往鹹陽城。
鹹陽城中,章台內,嬴政正在哄扶蘇開心。當寺人送來前線加急戰報時,不禁微微挑起了眉毛,輕輕將扶蘇交給一旁的宮女。
隻見嬴政伸出手拿過寺人手中捧著的戰報,緩緩打開戰報,仔細閱讀了一會後,嬴政嘴角微揚,輕笑道:“這趙偃倒還真有幾分膽色,隻可惜他這番舉動終究隻是徒勞無功罷了。”
躺在一旁,沒個正形的江川一聽是趙國的消息,連忙起身從嬴政手中拿過戰報看了起來,片刻後,江川也笑道道:“大王所言極是。臣以為,趙偃此舉或許隻是想要借此來鼓舞城內守軍的士氣,做最後的垂死掙紮而已。”
嬴政緩緩站起身來,雙手背負於身後,開始慢慢地來迴踱步。隨著他的走動,那件華麗的長袍下擺如同水波一般輕輕搖曳,更顯其王者風範。
突然間,嬴政猛地扭過頭來,那雙深邃而銳利的眼眸直直地盯著江川,仿佛要將其看穿一般,口中堅定地說道:“川,寡人也要親征!寡人要親自踏上戰場,親手擊敗趙偃!”
江川望著眼前情緒激昂、滿臉漲紅的嬴政,心中不禁一陣揪緊。他實在不忍心在此時潑嬴政冷水,打擊這位年輕帝王的熱情與決心。
然而,出於對秦國未來的考慮,江川深吸一口氣後,緩緩開口道:“大王啊,如今的趙偃已然是強弩之末,無論你上不上戰場,趙國也注定會走向失敗。這場戰事交由上將軍便可。”
說到這裏,江川頓了一頓,目光再次移向嬴政,接著勸說道:“大王,你若親臨戰場,我大秦的將士們固然士氣大振。但那可是戰場,刀槍無眼,兇險異常。萬一不測,秦國怎麽辦?一統大業怎麽辦?”
嬴政聽完江川這番話,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迅速給出迴應。隻見他沉默片刻之後,忽地轉過身來,雙手如鐵鉗般緊緊抓住江川的雙肩,力道之大讓江川感到微微生疼。
嬴政的雙眼依舊死死地盯著江川,眼眶微紅,嘴唇顫抖著,從牙縫裏擠出一個字——“複!仇!!!”
作為嬴政自幼相伴的摯友,江川深知在嬴政的內心深處,始終憋著一股熊熊燃燒的怒火,這些年來他一直在默默忍耐。
而今日,上蒼似乎終於賜予了他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一雪前恥,徹底摧毀趙國這個宿敵。所以此刻的嬴政才如此不顧一切,執意要親赴疆場。
江川看著嬴政篤定的樣子,隻得緩緩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陪這位好友瘋一迴!
嬴政眼見著江川頷首示意,他眼中激動之情瞬間洶湧而出。他立刻對門外喊道:“來人!傳寡人令!明日大朝會,凡鹹陽城爵五大夫以上之人,全部參會!”
次日朝會上,當諸大臣聽到嬴政要親征時,整個朝堂猶如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頓時陷入一片嘩然之中。眾多大臣們麵色驚愕,緊接著紛紛跪地,齊聲勸諫起來。
首先,李斯挺身而出,恭敬地向嬴政行禮後說道:“大王!此舉實乃不妥至極!身為一國之主,您乃國家之根本,豈可輕易將自身置於如此險境?若大王稍有差池,大秦必將陷入混亂之局!”
蒙毅亦趕忙跪地進言:“大王,戰場形勢變幻莫測、險象環生,我大秦之軍雖常勝不敗,但以大王之尊,實不應親身犯險!”
麵對眾臣之勸諫,嬴政麵色沉穩,毫無動搖之意。隻聞其聲如洪鍾,決然迴應道:“寡人心意已決!昔日趙國竟敢使寡人蒙羞,此仇不報非君子!寡人豈會魯莽行事?寡人自然知曉自身安危關乎國家社稷之重,但此次親征,寡人決心已定,絕無更改之可能!”
然眾大臣仍不甘心,欲繼續進諫。此時,一直沉默的江川忽然挺身而出。他先向嬴政深鞠一躬,而後轉身麵向其他大臣,高聲言道:
“諸位大人,大王既已決斷,我等當全心全力支持。大王親征,必能大振軍心、鼓舞士氣。且有眾多智勇雙全之良將護駕,必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請諸位大人相信大王!”
嬴政欣慰地看向江川,而後對著群臣道:“寡人之意已決,無需再議。”
於是,親征之事敲定。
據粗略統計,這些被轉運的人口總數已將近三十萬之眾!其規模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正當秦國大軍拔營出征之際,仍有一波又一波的流民如洪流般不斷湧向橑楊。麵對如此洶湧的人潮,姬昊無奈之下隻得留下數千名將士駐守橑楊城,專門處理流民相關事宜。
這支士氣高昂的秦國大軍一路挺進,所經之處幾乎未遭遇任何成規模的有效抵抗。他們猶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勢不可擋地向著邯鄲城疾馳而去。
終於,姬昊率領著他的雄師勁旅順利抵達了邯鄲城下。當他放眼望去,隻見邯鄲城頭之上赫然站立著一名身著華服、氣質非凡的男子。姬昊定睛細看,心中不禁暗自一驚——此人竟是趙王趙偃!
見此情景,姬昊毫無畏懼之色,反而縱馬向前行進數步,然後運足中氣,高聲唿喊起來:“趙王!今日我大秦百萬雄師已然兵臨城下,你若識時務,速速開城投降,尚可保全城中無辜百姓的性命與安寧;否則,待我軍攻破城池之日,便是城破人亡之時!”
趙偃雙手叉腰,穩穩地站立在高高的城頭之上,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響徹雲霄:“姬昊啊姬昊,休要如此張狂!邯鄲城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又豈會被你輕易攻破?我趙國的子民們個個英勇無畏,絕非那貪生怕死之徒!”
姬昊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就在此時,隻見樊於期大步流星地上前一步,抱拳稟報道:“將軍,何必與這等狂妄之人多費唇舌?依末將之見,咱們不如直接下令攻城,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然而,姬昊卻是輕輕地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凝重之色。因為他心裏很清楚,眼前這座邯鄲城作為趙國國都,必定堅固異常,如果強行進攻,秦軍必然會徒遭很多損失。
再說現在也沒必要強攻,邯鄲城已經是囊中之物,困就能困死它,何必徒耗將士性命。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姬昊果斷地調轉馬頭,率領著一眾將士緩緩撤迴了營地。
迴到營帳之中,姬昊立即奮筆疾書,將邯鄲城目前的詳細情況以及自己對局勢的分析判斷一一寫了下來,送往鹹陽城。
鹹陽城中,章台內,嬴政正在哄扶蘇開心。當寺人送來前線加急戰報時,不禁微微挑起了眉毛,輕輕將扶蘇交給一旁的宮女。
隻見嬴政伸出手拿過寺人手中捧著的戰報,緩緩打開戰報,仔細閱讀了一會後,嬴政嘴角微揚,輕笑道:“這趙偃倒還真有幾分膽色,隻可惜他這番舉動終究隻是徒勞無功罷了。”
躺在一旁,沒個正形的江川一聽是趙國的消息,連忙起身從嬴政手中拿過戰報看了起來,片刻後,江川也笑道道:“大王所言極是。臣以為,趙偃此舉或許隻是想要借此來鼓舞城內守軍的士氣,做最後的垂死掙紮而已。”
嬴政緩緩站起身來,雙手背負於身後,開始慢慢地來迴踱步。隨著他的走動,那件華麗的長袍下擺如同水波一般輕輕搖曳,更顯其王者風範。
突然間,嬴政猛地扭過頭來,那雙深邃而銳利的眼眸直直地盯著江川,仿佛要將其看穿一般,口中堅定地說道:“川,寡人也要親征!寡人要親自踏上戰場,親手擊敗趙偃!”
江川望著眼前情緒激昂、滿臉漲紅的嬴政,心中不禁一陣揪緊。他實在不忍心在此時潑嬴政冷水,打擊這位年輕帝王的熱情與決心。
然而,出於對秦國未來的考慮,江川深吸一口氣後,緩緩開口道:“大王啊,如今的趙偃已然是強弩之末,無論你上不上戰場,趙國也注定會走向失敗。這場戰事交由上將軍便可。”
說到這裏,江川頓了一頓,目光再次移向嬴政,接著勸說道:“大王,你若親臨戰場,我大秦的將士們固然士氣大振。但那可是戰場,刀槍無眼,兇險異常。萬一不測,秦國怎麽辦?一統大業怎麽辦?”
嬴政聽完江川這番話,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迅速給出迴應。隻見他沉默片刻之後,忽地轉過身來,雙手如鐵鉗般緊緊抓住江川的雙肩,力道之大讓江川感到微微生疼。
嬴政的雙眼依舊死死地盯著江川,眼眶微紅,嘴唇顫抖著,從牙縫裏擠出一個字——“複!仇!!!”
作為嬴政自幼相伴的摯友,江川深知在嬴政的內心深處,始終憋著一股熊熊燃燒的怒火,這些年來他一直在默默忍耐。
而今日,上蒼似乎終於賜予了他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一雪前恥,徹底摧毀趙國這個宿敵。所以此刻的嬴政才如此不顧一切,執意要親赴疆場。
江川看著嬴政篤定的樣子,隻得緩緩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陪這位好友瘋一迴!
嬴政眼見著江川頷首示意,他眼中激動之情瞬間洶湧而出。他立刻對門外喊道:“來人!傳寡人令!明日大朝會,凡鹹陽城爵五大夫以上之人,全部參會!”
次日朝會上,當諸大臣聽到嬴政要親征時,整個朝堂猶如被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頓時陷入一片嘩然之中。眾多大臣們麵色驚愕,緊接著紛紛跪地,齊聲勸諫起來。
首先,李斯挺身而出,恭敬地向嬴政行禮後說道:“大王!此舉實乃不妥至極!身為一國之主,您乃國家之根本,豈可輕易將自身置於如此險境?若大王稍有差池,大秦必將陷入混亂之局!”
蒙毅亦趕忙跪地進言:“大王,戰場形勢變幻莫測、險象環生,我大秦之軍雖常勝不敗,但以大王之尊,實不應親身犯險!”
麵對眾臣之勸諫,嬴政麵色沉穩,毫無動搖之意。隻聞其聲如洪鍾,決然迴應道:“寡人心意已決!昔日趙國竟敢使寡人蒙羞,此仇不報非君子!寡人豈會魯莽行事?寡人自然知曉自身安危關乎國家社稷之重,但此次親征,寡人決心已定,絕無更改之可能!”
然眾大臣仍不甘心,欲繼續進諫。此時,一直沉默的江川忽然挺身而出。他先向嬴政深鞠一躬,而後轉身麵向其他大臣,高聲言道:
“諸位大人,大王既已決斷,我等當全心全力支持。大王親征,必能大振軍心、鼓舞士氣。且有眾多智勇雙全之良將護駕,必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請諸位大人相信大王!”
嬴政欣慰地看向江川,而後對著群臣道:“寡人之意已決,無需再議。”
於是,親征之事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