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趙國廟堂也是風起雲湧,長平之戰秦國斬殺趙國將士45萬,趙國主力一戰被秦國全部消滅,今後再無稱霸六國的希望。趙國上到朝堂上的君君臣臣,下到平民百姓無不對秦國恨之入骨。


    烈日當頭,趙國宮殿在烈日的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彰顯著趙國曾經的輝煌與強大。然而,如今的趙國已如落日餘暉,漸漸走向衰落。殿內的高高在上的王座雕刻精美,但趙王卻坐得並不安穩。他深知趙國麵臨的危機,而群臣卻束手無策。


    殿內趙國大臣爭論不休,趙王的表情陰晴不定,雖然趙王已經下令羈押嬴政母子,但是趙國君臣對這件事的態度卻走向兩個極端,一部分被仇恨衝昏頭腦的大臣極力建議誅殺嬴政母子,他們的理由主要兩條。


    一是老秦王已死,白起已死,秦國王權交替之間內部定然動蕩不定,此時起大軍攻打秦國定然能將秦軍打的節節敗退。


    二是邯鄲之戰,諸國援趙,證明關東諸國團結一心還是可以戰勝秦國的。此時殺嬴政母子正可以證明趙國出兵抗秦的決心,趙國作為三晉之首振臂一唿,韓魏景從,楚國受秦國欺壓已久定然不會放過這個報仇的機會,此時四國合縱已成,齊燕見大勢已成,定然也會想從中分一杯羹,六國合縱成已,秦國危已。


    而另一部分清醒的臣子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


    一是老秦王、白起雖然已經死了,但是秦國百萬大軍沒有死。雖然秦國王權交替,但是老秦王早就讓下一任秦王安國君參與到秦國國政的處理當中,王權交替不會引起秦國出現大的波動。


    二是長平一戰,趙國陣亡了45萬青壯將士,早已經不是三晉之首,韓國魏國不會聽從趙國的安排,邯鄲之戰就是例證,若無信陵君竊符救趙,邯鄲早已不存。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如果先殺了秦質子,斬斷了自己的退路,秦國再以此為借口,聯合燕國東西兩個方向攻打趙國,韓魏畏於秦國的兵威,且並無出師之名,趙國再無迴天之力,社稷宗廟恐將不存已。


    隻見公族派的代表,趙勝拱手從隊伍中走出,開口道:


    “啟稟大王,臣以為此時萬萬不可殺質祭旗。兩次大戰後,我趙國國力驟降,若我們貿然行動,恐怕會引發兩國大戰。並且,質子乃是秦王之孫,若我們殺了他,秦國必不肯善罷甘休,這對我國不利。”趙勝言辭懇切地說道。


    “大王,臣等也讚同公子勝所言。並不是臣等畏戰,而是目前我國的確實不宜開戰,貿然殺質祭旗不但會將我趙國置於被動,而且會惹惱秦國,同時我趙軍也師出無名啊,大王!還請大王三思!”,布衣派的重臣廉頗也上前拱手說道。


    趙王聽後,沉思片刻,覺得趙勝所言不無道理。他原本就對殺質一事有所猶豫,此刻聽到廉頗也表示讚同,心中的疑慮更甚。


    思索片刻後,趙王還是不甘心這麽好的攻秦機會就這麽錯過,便大手一揮。言道:


    “此事暫且議到此處,先將嬴政趙姬關押在邯鄲獄,日後形勢如若有所變化,我趙國隨機應變!”


    “毛遂何在?”,趙王抬眉問道。


    隻見隊伍中一人快速走了出來,


    “毛遂在此,大王有何事吩咐毛遂?”,毛遂道。


    “這兩日,你便速速趕往韓魏楚三國,力勸三王合縱攻秦”,趙王道


    “是,大王,毛遂這便迴去準備,午後便出發”,毛遂道。


    趙勝聽言,又拱手道:“大王,臣還有一言,請大王諫納”。


    “叔父請言”,趙王道。


    “臣建議,不要羈押嬴政母子,這對我趙國並無好處,反而秦國得知後會給秦國攻打我趙國留下口實。將嬴政母子放歸住處,嚴加看管同樣不影響我趙國隨機應變”,趙勝理性分析道。


    趙王沉思片刻,無奈道:


    “叔父...唉....嬴政母子,你自行處置吧”


    說罷,趙王便宣布散朝了,一場激烈的朝會就此結束,而江川也幸運的活了下來。


    另一邊,那趙偃如一陣狂風般從江川那兒離開後,一路疾馳,毫不停歇地朝著趙姬被關押的那間昏暗而冰冷的牢房奔去。他那眼中閃爍著狠厲的光芒,仿佛要將所有的憤怒與不安都傾瀉在那扇緊閉的牢門之後。


    一踏入牢房,他便如同兇猛的野獸一般,二話不說,抬手便是一頓嚴刑拷打,那皮鞭在空中發出“唿唿”的聲響,每一下抽打在趙姬身上,都仿佛在她的肌膚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痕。在趙偃那狹隘而扭曲的心中,嬴政母子說不定明日就會被押送刑場處死,所以現在對趙姬施以酷刑,不過是想讓她為生下那個所謂的“秦國野狗”付出的一點點代價。


    從趙姬那裏得知嬴政或許已經成功出逃的消息後,那趙偃頓時慌了神,他心急火燎地趕往王宮,一路上不斷地咒罵著嬴政母子。當他氣喘籲籲地站在趙王麵前,急促的說道嬴政已經出逃的消息時,那趙王原本就陰沉的臉色瞬間變得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一般,怒不可遏。一方麵,他怎麽也無法想象,那個一個小小的質子,竟然有能力逃脫他的掌控,這簡直就是對他權威的極大挑戰;另一方麵,他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怎麽也想不到,趙偃這個平日裏看似聽話的兒子,竟敢私自對趙姬動用刑罰,絲毫不考慮趙姬乃是嬴異人的夫人,絲毫不顧及國之大體,這種行為無疑是在蠢之又蠢。


    趙王聞言,當下便如同暴怒的雄獅一般,對著趙偃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那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直刺得趙偃體無完膚。隨後,他更是下令將趙偃禁足在王宮中,讓他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這突如其來的責罰,緊緊地束縛住了趙偃的手腳,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對嬴政的仇恨。寂靜的王宮中,趙偃獨自徘徊著,心中的怨恨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越燒越旺。


    在收到嬴政可能已經逃出邯鄲的消息後,趙王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眾人皆驚慌失措。有人提議派出追兵,務必將嬴政捉迴;也有人認為應當加強邊境防守,以防秦軍來襲。


    趙王思考片刻後,決定先派出一支小隊追尋嬴政的下落,同時下令加強國內的戒備。他深知此次事件的嚴重性,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秦趙之間的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九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九千並收藏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