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牛車
都迴到58年了,我還不能躺平 作者:烤鴨不用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易立東收拾好要帶的東西之後,背上麻袋又開始重新出發了。
這次就沒有剛才那麽輕鬆了,隻是半袋子玉米麵就得三四十斤了,再加上這麽多零零散散的東西,肯定沒有剛才隻是一個挎包那麽輕鬆了。
現在的路也不是水泥路,隻是用於方便社員生產生活而開辟的土路,再加上路上有馬車牛車來來迴迴壓得一道道的溝,雖然說是冬天不算泥濘,但是也因為天冷的原因凍得路上疙疙瘩瘩的,並不好走。
背著布袋沒走幾分鍾就已經感覺到累了。
看來這具身體還是需要鍛煉,按理說這點重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能是早上沒有吃飯的原因,他肯定不能承認是自己的身體菜,不過要是像小龍那個體格就好了,此時易立東心裏嫉妒的想到。
想起來王小龍上次扛著那麽大的兩條魚都沒有一點累的感覺,易立東就覺得他不是正常人,就這體格子還是這幾年吃不飽吃不好的情況都這樣了,要是每天好吃好喝的,那不得起飛啊,從這易立東覺得天賦異稟這個詞還是很有道理的。
“前麵的人讓一下,讓一下”在易立東艱難的背著麻袋向前走的時候,後麵傳來了一個聲音,他一聽是牛車的聲音。
易立東趕緊向著邊上躲,因為現在都是牲口拉車,不像後世開車可以人為的操控,牲口這東西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時候主人也不一定能看得住,要是在路上被頂一下或者撞一下,那才是沒地方哭呢!隻能自己認倒黴。
易立東在邊上一看確實是牛車自己沒有聽錯,現在的牛車或者馬車都要在牲口上放一個鈴鐺,相當於汽車“喇叭”。
農村下地幹活或出村趕集時,由於沒有別交通工具,就連自行車都很少,一個大隊可能有一輛吧。
因而坐牛車、驢車外出是很普遍的,隻要出行路上總會遇到一些走路或玩耍的小孩,老遠就能聽到牛脖子上的鈴鐺響聲,因而還沒離近時就早已躲開避讓!
所以說,牛脖子上的鈴鐺,其實就相當於汽車“喇叭”,隻不過在路上會一直響個不停,這樣可以讓路人及時避讓。
以免驚著路人和牛,畢竟牛體型大傷著人不是小事!
另一方麵就是為了趕走草叢中的小動物。
牛雖然體型很大,卻非常膽小、怕驚嚇、而且容易高度緊張後橫衝直撞,並惹出一些事端!
由於過去一到夏秋野草生長旺季,就會下地幹活時將牛拴在河溝邊吃草,這時草叢中有蛇、青蛙或其他動物出沒時,很容易驚嚇到牛而發瘋似的亂跑!
但如果牛脖子上掛了一串鈴鐺後,草叢中有動物時會因聽到鈴鐺聲而主動躲閃,這樣就不會輕易嚇到牛!
另外,如果牛受到驚嚇掙開了韁繩,因為牛脖子上掛有鈴鐺,也很容易聽到鈴鐺聲確定跑離的方位,並迅速找迴!
另一個用途是用於防止牛被盜竊。在夜間,牛鈴鐺會持續地發出聲響。
如果鈴鐺的聲音出現異常,比如突然的亂響,這會提醒主人可能有異常情況發生,從而及時檢查牛是否安全,防止牛被偷走。
因為村裏修院牆的農戶很少,而家庭好一些的農戶會以木柴圍成一個簡易柵欄圍牆或者修一些土院牆,但院門處仍是簡易拚湊木門為主,外人很容易進入!
由於晚上主要將牛拴在房屋前麵的牛棚裏,一旦外人闖入時很容易牽走,但因為牛脖子上有鈴鐺,這樣晚上就會因連續鈴鐺聲而容易察覺避免被盜或受意外驚嚇跑離丟失!
現在的牛可不是說偷走吃掉,現在的牛可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沒有人舍得殺掉吃肉,除非是殘的病的,隻是有的小隊或者飼養牛的農戶養的牛死了或者丟了,因為是大隊的資產為了避免處罰,真的有可能鋌而走險去別的村子或者大隊去牽牛。
不過這個年代土地是生產隊集體集中耕種收割,農村經濟也是集體經濟,農戶沒有耕牛,都是大隊指定的人來養牛,用來拉車和耕地,而且這種人的工分也是最高的,在農村被稱為車把式,所以丟牛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有個鈴鐺還是好的。
車把式在農村屬於技術類的職業。
一般誰家用一下車什麽的都會找他,一般都不會空手,這也是隱形的福利,所以在農村還是比較吃香的。
不過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牛病了或者脹氣之類病的要提前發現,提前報告。
要是造成生產隊的重大損失也是要擔責任的,因為現在大隊沒有什麽財產,最大的資產就是這些牲口和車,所以這還是比較重要的,都是要熟識牲口習性的人才能養,不熟悉的想養隊裏也不會同意的。
大部分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來養,一方麵是有經驗,另一方麵是年紀大的人穩重,作為車把式在隊裏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爺們,哪個大隊的?這是幹啥去了”在易立東迴頭看的時候聽到有人問道。
抬頭一看是車把式再問自己。
“易家村的,我這是要迴家的”易立東看了一眼車上迴答道。
看車上主要是看看有什麽東西,看看能不能搭個車什麽的,這在農村很常見,即使不認識的人或者不是一個村的遇到了一般都會讓搭個車的。
因為農村不象城裏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一般農村人出不了多遠的,一般不認識一說大人都認識,或者就是有親戚,別不信,真的在農村的親戚很多你都不認識,一般有個共同的親戚都能算親戚,再加上村裏有嫁的有娶的,所以一般都能論上關係。
這也是和易立東搭話的原因,一般車把式隻要趕著車,車上隻要不是東西太多,一般都會把人捎上一段。
如果車上是東西太多太重的話,你就是本村的都捎不了,主要是現在的牲口太稀罕了,車把式心疼牲口,自己都走著以此來減輕重量,別說是在帶個人了。
這也是易立東先看車上有沒有東西。
現在的人寧願自己受累也不要牲口太累,因為全隊都指著牲口犁地耕種呢!說實話現在牛的待遇比人好。
“易家村的,你不認識我嗎?”那個車把式一聽易家村的就把車停下了。
易立東一聽這是認識啊,抬頭仔細一看,還是沒看出來,主要是他帶著皮帽子加上圍巾,不是熟悉的人誰能認識啊。
這次就沒有剛才那麽輕鬆了,隻是半袋子玉米麵就得三四十斤了,再加上這麽多零零散散的東西,肯定沒有剛才隻是一個挎包那麽輕鬆了。
現在的路也不是水泥路,隻是用於方便社員生產生活而開辟的土路,再加上路上有馬車牛車來來迴迴壓得一道道的溝,雖然說是冬天不算泥濘,但是也因為天冷的原因凍得路上疙疙瘩瘩的,並不好走。
背著布袋沒走幾分鍾就已經感覺到累了。
看來這具身體還是需要鍛煉,按理說這點重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能是早上沒有吃飯的原因,他肯定不能承認是自己的身體菜,不過要是像小龍那個體格就好了,此時易立東心裏嫉妒的想到。
想起來王小龍上次扛著那麽大的兩條魚都沒有一點累的感覺,易立東就覺得他不是正常人,就這體格子還是這幾年吃不飽吃不好的情況都這樣了,要是每天好吃好喝的,那不得起飛啊,從這易立東覺得天賦異稟這個詞還是很有道理的。
“前麵的人讓一下,讓一下”在易立東艱難的背著麻袋向前走的時候,後麵傳來了一個聲音,他一聽是牛車的聲音。
易立東趕緊向著邊上躲,因為現在都是牲口拉車,不像後世開車可以人為的操控,牲口這東西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時候主人也不一定能看得住,要是在路上被頂一下或者撞一下,那才是沒地方哭呢!隻能自己認倒黴。
易立東在邊上一看確實是牛車自己沒有聽錯,現在的牛車或者馬車都要在牲口上放一個鈴鐺,相當於汽車“喇叭”。
農村下地幹活或出村趕集時,由於沒有別交通工具,就連自行車都很少,一個大隊可能有一輛吧。
因而坐牛車、驢車外出是很普遍的,隻要出行路上總會遇到一些走路或玩耍的小孩,老遠就能聽到牛脖子上的鈴鐺響聲,因而還沒離近時就早已躲開避讓!
所以說,牛脖子上的鈴鐺,其實就相當於汽車“喇叭”,隻不過在路上會一直響個不停,這樣可以讓路人及時避讓。
以免驚著路人和牛,畢竟牛體型大傷著人不是小事!
另一方麵就是為了趕走草叢中的小動物。
牛雖然體型很大,卻非常膽小、怕驚嚇、而且容易高度緊張後橫衝直撞,並惹出一些事端!
由於過去一到夏秋野草生長旺季,就會下地幹活時將牛拴在河溝邊吃草,這時草叢中有蛇、青蛙或其他動物出沒時,很容易驚嚇到牛而發瘋似的亂跑!
但如果牛脖子上掛了一串鈴鐺後,草叢中有動物時會因聽到鈴鐺聲而主動躲閃,這樣就不會輕易嚇到牛!
另外,如果牛受到驚嚇掙開了韁繩,因為牛脖子上掛有鈴鐺,也很容易聽到鈴鐺聲確定跑離的方位,並迅速找迴!
另一個用途是用於防止牛被盜竊。在夜間,牛鈴鐺會持續地發出聲響。
如果鈴鐺的聲音出現異常,比如突然的亂響,這會提醒主人可能有異常情況發生,從而及時檢查牛是否安全,防止牛被偷走。
因為村裏修院牆的農戶很少,而家庭好一些的農戶會以木柴圍成一個簡易柵欄圍牆或者修一些土院牆,但院門處仍是簡易拚湊木門為主,外人很容易進入!
由於晚上主要將牛拴在房屋前麵的牛棚裏,一旦外人闖入時很容易牽走,但因為牛脖子上有鈴鐺,這樣晚上就會因連續鈴鐺聲而容易察覺避免被盜或受意外驚嚇跑離丟失!
現在的牛可不是說偷走吃掉,現在的牛可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沒有人舍得殺掉吃肉,除非是殘的病的,隻是有的小隊或者飼養牛的農戶養的牛死了或者丟了,因為是大隊的資產為了避免處罰,真的有可能鋌而走險去別的村子或者大隊去牽牛。
不過這個年代土地是生產隊集體集中耕種收割,農村經濟也是集體經濟,農戶沒有耕牛,都是大隊指定的人來養牛,用來拉車和耕地,而且這種人的工分也是最高的,在農村被稱為車把式,所以丟牛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有個鈴鐺還是好的。
車把式在農村屬於技術類的職業。
一般誰家用一下車什麽的都會找他,一般都不會空手,這也是隱形的福利,所以在農村還是比較吃香的。
不過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牛病了或者脹氣之類病的要提前發現,提前報告。
要是造成生產隊的重大損失也是要擔責任的,因為現在大隊沒有什麽財產,最大的資產就是這些牲口和車,所以這還是比較重要的,都是要熟識牲口習性的人才能養,不熟悉的想養隊裏也不會同意的。
大部分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來養,一方麵是有經驗,另一方麵是年紀大的人穩重,作為車把式在隊裏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爺們,哪個大隊的?這是幹啥去了”在易立東迴頭看的時候聽到有人問道。
抬頭一看是車把式再問自己。
“易家村的,我這是要迴家的”易立東看了一眼車上迴答道。
看車上主要是看看有什麽東西,看看能不能搭個車什麽的,這在農村很常見,即使不認識的人或者不是一個村的遇到了一般都會讓搭個車的。
因為農村不象城裏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一般農村人出不了多遠的,一般不認識一說大人都認識,或者就是有親戚,別不信,真的在農村的親戚很多你都不認識,一般有個共同的親戚都能算親戚,再加上村裏有嫁的有娶的,所以一般都能論上關係。
這也是和易立東搭話的原因,一般車把式隻要趕著車,車上隻要不是東西太多,一般都會把人捎上一段。
如果車上是東西太多太重的話,你就是本村的都捎不了,主要是現在的牲口太稀罕了,車把式心疼牲口,自己都走著以此來減輕重量,別說是在帶個人了。
這也是易立東先看車上有沒有東西。
現在的人寧願自己受累也不要牲口太累,因為全隊都指著牲口犁地耕種呢!說實話現在牛的待遇比人好。
“易家村的,你不認識我嗎?”那個車把式一聽易家村的就把車停下了。
易立東一聽這是認識啊,抬頭仔細一看,還是沒看出來,主要是他帶著皮帽子加上圍巾,不是熟悉的人誰能認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