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退去,齊國上下暫得安寧,如久病初愈之人,慢慢調養著元氣。然而,羋瑤明白,風雨雖歇,陰雲未散,齊國的複興之路,依舊布滿荊棘。
宮廷之內,王後所出的大王子羋槐,眼見羋瑤屢立奇功,威望日盛,心中妒火中燒。他自恃身份尊貴,又有母族撐腰,往昔在公孫無忌得勢時,與之暗中勾結,妄圖在父王駕崩後,一舉登上王位。如今公孫無忌倒台,他的野心卻並未收斂,反而將羋瑤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時刻盤算著如何打壓她,奪迴朝堂掌控權。
一日,齊惠公召集眾臣商議國事,議題圍繞著戰後如何安撫百姓、恢複生產。羋瑤深知百姓苦戰亂久矣,率先提議道:“父王,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減免賦稅,開倉放糧,讓百姓有糧下鍋,有衣蔽體。再者,組織勞力修繕被戰火毀壞的房屋、水利設施,助其恢複農耕,如此方能重聚民心。”眾臣紛紛點頭稱是,齊惠公亦覺此計甚佳,正欲準奏,羋槐卻冷哼一聲,出列道:“妹妹所言,未免太過理想化。減免賦稅、開倉放糧,國庫本就空虛,拿什麽來填?修繕諸事,耗時費力,待到完工,黃花菜都涼了!”
羋瑤不卑不亢,直視羋槐的眼睛:“王兄,若不如此,百姓生活無以為繼,隻會對王室心生怨恨,屆時齊國根基不穩,談何複興?國庫空虛,正因過往奸佞當道,中飽私囊,如今正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贏迴民心。”羋槐被懟得啞口無言,惱羞成怒,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會後,羋瑤知曉羋槐不會善罷甘休,私下叮囑親信,留意大王子動靜。果不其然,沒過幾日,親信來報,羋槐暗中聯絡了幾位舊貴族,這些人在公孫無忌時期,依仗權勢,兼並土地,欺壓百姓,如今害怕羋瑤改革動了他們的蛋糕,妄圖與羋槐聯手,在朝堂上給羋瑤使絆子,甚至策劃著一場宮廷政變,欲逼齊惠公退位,扶持羋槐上位。
羋瑤聽聞,心中一驚,當下並未慌亂。她深知,此時若貿然與羋槐撕破臉,隻會讓齊國陷入內亂,正中敵人下懷。於是,她一方麵佯裝不知,照常處理國事;另一方麵,加緊與鍾離將軍、謀士蘇禦等人聯絡,秘密籌備應對之策。
為了瓦解羋槐的勢力,羋瑤決定從那些舊貴族入手。她以齊王名義,下旨召集舊貴族進宮議事,美其名曰共商國是,實則欲探其虛實,尋找破綻。舊貴族們雖心懷鬼胎,但礙於王命,不敢不從。
進宮當日,羋瑤盛裝出席,在華麗的宮殿中,與舊貴族們談笑風生。她先是誇讚了幾句他們往昔對王室的“功績”,隨後話鋒一轉,提及如今齊國麵臨的困境:“諸位大人,如今燕軍雖退,可齊國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我等身為王室、貴族,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不知可有良策助齊國複興?”舊貴族們麵麵相覷,支支吾吾,有人推脫說自家產業受損,無力相助;有人顧左右而言他,言不及義。
羋瑤見狀,微微一笑,命人呈上一份賬目清單,說道:“諸位大人,這是近些年來,朝廷撥給各家修繕水利、救濟災民的款項明細,可據本宮所知,百姓並未得到多少實惠,這些錢,去了哪裏呢?”此言一出,舊貴族們臉色驟變,有人額頭冒出冷汗,心虛地辯解著。羋瑤乘勝追擊:“如今齊國艱難,若有人還敢中飽私囊,罔顧百姓死活,可別怪國法無情。”說罷,她目光冷峻,掃視眾人,舊貴族們心中有鬼,紛紛低下頭,不敢言語。
與此同時,鍾離將軍在宮外秘密部署兵力,以防不測。謀士蘇禦則暗中收集舊貴族與羋槐勾結的證據,一旦有變,便可將他們一網打盡。
幾日下來,羋瑤恩威並施,分化瓦解了舊貴族的聯盟。一些人見大勢已去,為求自保,主動向羋瑤投誠,交代了與羋槐的陰謀。羋瑤拿到證據後,並未立刻呈給父王,而是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單獨麵見羋槐。
在靜謐的後花園中,羋瑤與羋槐相對而立。羋瑤率先打破沉默:“王兄,今日喚你前來,是想給你看一樣東西。”說罷,她將證據遞到羋槐麵前。羋槐接過,臉色慘白,手微微顫抖。羋瑤輕聲道:“王兄,你我同是父王子女,齊國的血脈,如今國難當頭,你為何要做這等糊塗事?”羋槐撲通一聲跪下,淚流滿麵:“妹妹,我知錯了,是我被豬油蒙了心,嫉妒你受父王寵愛,又怕你掌權後對我不利,求你饒了我這一迴。”
羋瑤看著跪地求饒的羋槐,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若此時嚴懲羋槐,隻會讓王室蒙羞,加劇內部矛盾。於是,她扶起羋槐,說道:“王兄,隻要你改過自新,日後一心為國,妹妹自當既往不咎。但你需記住今日之事,莫要再犯。”羋槐連連點頭,感激涕零。
經此一事,羋槐徹底收斂了野心,朝堂之上,暫時恢複了平靜。羋瑤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齊國的複興大業中。
在安撫百姓、恢複生產方麵,羋瑤的舉措穩步推進。減免賦稅的政令一下,百姓歡唿雀躍,對王室的信任度大幅提升。開倉放糧,解決了無數災民的溫飽問題。組織勞力修繕水利設施,農田灌溉得到保障,來年莊稼有望豐收。齊國大地,逐漸重現生機。
對外,羋瑤深知,僅靠與魯國的友好往來遠遠不夠,需拓展更多外交關係,為齊國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她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國。楚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國力強盛,若能與之結盟,齊國不僅能在經濟上獲得諸多益處,在軍事上也可借楚國之力威懾他國。
羋瑤決定再次派遣蘇禦出使楚國。出發前,她與蘇禦徹夜長談,詳細分析了楚國的局勢、楚國國君的喜好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蘇禦一一牢記,帶著使命踏上了征程。
楚國朝堂之上,蘇禦憑借出色的口才與對局勢的精準把握,向楚王闡明了齊國的誠意與兩國結盟的益處。楚王起初有些猶豫,楚國雖強,但也有自己的顧慮,擔心卷入齊國的紛爭。蘇禦見狀,呈上了羋瑤精心準備的禮物——齊國獨有的鹽鐵工藝品,以及一份詳細的貿易合作計劃書。計劃書裏,列舉了兩國互通有無後,在經濟、軍事上的雙贏前景。楚王被蘇禦的言辭打動,又對這份厚禮與計劃書感興趣,終於決定派遣使者迴訪齊國,進一步商討結盟事宜。
蘇禦凱旋而歸,齊國上下一片歡騰。羋瑤親自出城迎接,對他的表現讚賞有加。隨著楚國使者的到來,兩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結盟之事逐漸提上日程。
在這忙碌的過程中,羋瑤也不忘關注文化教育。她深知,一個國家的昌盛,離不開文化的滋養。齊國素有“稷下學宮”的文化根基,往昔因戰亂,學宮凋零,學者四散。羋瑤決定重振稷下學宮,廣納天下賢才。
她親自前往學宮舊址,看著殘垣斷壁,痛心疾首。迴宮後,她撥出專款,招募工匠修繕學宮。同時,她頒布詔令,邀請各國知名學者前來講學、論道。此令一出,應者雲集,曾經荒廢的學宮,漸漸恢複了人氣。學者們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齊國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然而,就在齊國蓬勃發展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席卷而來。暴雨連降數日,河水泛濫,淹沒了大片農田,衝毀了許多房屋,百姓死傷無數。齊國再次陷入困境,羋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麵對天災,羋瑤迅速行動起來。她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指揮救援。她組織士兵、百姓搭建臨時避難所,搶救傷員,分發食物和藥品。同時,她下令全國上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抗災。鍾離將軍帶領士兵奮戰在抗洪一線,用身體築起堤壩,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在救災過程中,羋瑤發現,齊國的水利係統存在嚴重缺陷,多年來未曾修繕,才導致此次災情如此嚴重。她暗下決心,災後一定要全麵改造水利係統,杜絕此類災害再次發生。
經過數月艱苦奮戰,災情終於得到控製。齊國百姓在這場災難中,看到了羋瑤的擔當與付出,對她更加敬愛。羋瑤也在災難中成長,她的領導能力、應變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錘煉。
災後重建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水利係統改造、房屋重建、農田複墾……齊國在廢墟中重新站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複興之路邁進。而羋瑤,這位嬌小玲瓏的公主,以她的智慧、勇氣與堅毅,繼續書寫著小人物撬動大乾坤的傳奇,引領齊國走向未知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宮廷之內,王後所出的大王子羋槐,眼見羋瑤屢立奇功,威望日盛,心中妒火中燒。他自恃身份尊貴,又有母族撐腰,往昔在公孫無忌得勢時,與之暗中勾結,妄圖在父王駕崩後,一舉登上王位。如今公孫無忌倒台,他的野心卻並未收斂,反而將羋瑤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時刻盤算著如何打壓她,奪迴朝堂掌控權。
一日,齊惠公召集眾臣商議國事,議題圍繞著戰後如何安撫百姓、恢複生產。羋瑤深知百姓苦戰亂久矣,率先提議道:“父王,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減免賦稅,開倉放糧,讓百姓有糧下鍋,有衣蔽體。再者,組織勞力修繕被戰火毀壞的房屋、水利設施,助其恢複農耕,如此方能重聚民心。”眾臣紛紛點頭稱是,齊惠公亦覺此計甚佳,正欲準奏,羋槐卻冷哼一聲,出列道:“妹妹所言,未免太過理想化。減免賦稅、開倉放糧,國庫本就空虛,拿什麽來填?修繕諸事,耗時費力,待到完工,黃花菜都涼了!”
羋瑤不卑不亢,直視羋槐的眼睛:“王兄,若不如此,百姓生活無以為繼,隻會對王室心生怨恨,屆時齊國根基不穩,談何複興?國庫空虛,正因過往奸佞當道,中飽私囊,如今正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贏迴民心。”羋槐被懟得啞口無言,惱羞成怒,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會後,羋瑤知曉羋槐不會善罷甘休,私下叮囑親信,留意大王子動靜。果不其然,沒過幾日,親信來報,羋槐暗中聯絡了幾位舊貴族,這些人在公孫無忌時期,依仗權勢,兼並土地,欺壓百姓,如今害怕羋瑤改革動了他們的蛋糕,妄圖與羋槐聯手,在朝堂上給羋瑤使絆子,甚至策劃著一場宮廷政變,欲逼齊惠公退位,扶持羋槐上位。
羋瑤聽聞,心中一驚,當下並未慌亂。她深知,此時若貿然與羋槐撕破臉,隻會讓齊國陷入內亂,正中敵人下懷。於是,她一方麵佯裝不知,照常處理國事;另一方麵,加緊與鍾離將軍、謀士蘇禦等人聯絡,秘密籌備應對之策。
為了瓦解羋槐的勢力,羋瑤決定從那些舊貴族入手。她以齊王名義,下旨召集舊貴族進宮議事,美其名曰共商國是,實則欲探其虛實,尋找破綻。舊貴族們雖心懷鬼胎,但礙於王命,不敢不從。
進宮當日,羋瑤盛裝出席,在華麗的宮殿中,與舊貴族們談笑風生。她先是誇讚了幾句他們往昔對王室的“功績”,隨後話鋒一轉,提及如今齊國麵臨的困境:“諸位大人,如今燕軍雖退,可齊國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我等身為王室、貴族,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不知可有良策助齊國複興?”舊貴族們麵麵相覷,支支吾吾,有人推脫說自家產業受損,無力相助;有人顧左右而言他,言不及義。
羋瑤見狀,微微一笑,命人呈上一份賬目清單,說道:“諸位大人,這是近些年來,朝廷撥給各家修繕水利、救濟災民的款項明細,可據本宮所知,百姓並未得到多少實惠,這些錢,去了哪裏呢?”此言一出,舊貴族們臉色驟變,有人額頭冒出冷汗,心虛地辯解著。羋瑤乘勝追擊:“如今齊國艱難,若有人還敢中飽私囊,罔顧百姓死活,可別怪國法無情。”說罷,她目光冷峻,掃視眾人,舊貴族們心中有鬼,紛紛低下頭,不敢言語。
與此同時,鍾離將軍在宮外秘密部署兵力,以防不測。謀士蘇禦則暗中收集舊貴族與羋槐勾結的證據,一旦有變,便可將他們一網打盡。
幾日下來,羋瑤恩威並施,分化瓦解了舊貴族的聯盟。一些人見大勢已去,為求自保,主動向羋瑤投誠,交代了與羋槐的陰謀。羋瑤拿到證據後,並未立刻呈給父王,而是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單獨麵見羋槐。
在靜謐的後花園中,羋瑤與羋槐相對而立。羋瑤率先打破沉默:“王兄,今日喚你前來,是想給你看一樣東西。”說罷,她將證據遞到羋槐麵前。羋槐接過,臉色慘白,手微微顫抖。羋瑤輕聲道:“王兄,你我同是父王子女,齊國的血脈,如今國難當頭,你為何要做這等糊塗事?”羋槐撲通一聲跪下,淚流滿麵:“妹妹,我知錯了,是我被豬油蒙了心,嫉妒你受父王寵愛,又怕你掌權後對我不利,求你饒了我這一迴。”
羋瑤看著跪地求饒的羋槐,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若此時嚴懲羋槐,隻會讓王室蒙羞,加劇內部矛盾。於是,她扶起羋槐,說道:“王兄,隻要你改過自新,日後一心為國,妹妹自當既往不咎。但你需記住今日之事,莫要再犯。”羋槐連連點頭,感激涕零。
經此一事,羋槐徹底收斂了野心,朝堂之上,暫時恢複了平靜。羋瑤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齊國的複興大業中。
在安撫百姓、恢複生產方麵,羋瑤的舉措穩步推進。減免賦稅的政令一下,百姓歡唿雀躍,對王室的信任度大幅提升。開倉放糧,解決了無數災民的溫飽問題。組織勞力修繕水利設施,農田灌溉得到保障,來年莊稼有望豐收。齊國大地,逐漸重現生機。
對外,羋瑤深知,僅靠與魯國的友好往來遠遠不夠,需拓展更多外交關係,為齊國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她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國。楚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國力強盛,若能與之結盟,齊國不僅能在經濟上獲得諸多益處,在軍事上也可借楚國之力威懾他國。
羋瑤決定再次派遣蘇禦出使楚國。出發前,她與蘇禦徹夜長談,詳細分析了楚國的局勢、楚國國君的喜好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蘇禦一一牢記,帶著使命踏上了征程。
楚國朝堂之上,蘇禦憑借出色的口才與對局勢的精準把握,向楚王闡明了齊國的誠意與兩國結盟的益處。楚王起初有些猶豫,楚國雖強,但也有自己的顧慮,擔心卷入齊國的紛爭。蘇禦見狀,呈上了羋瑤精心準備的禮物——齊國獨有的鹽鐵工藝品,以及一份詳細的貿易合作計劃書。計劃書裏,列舉了兩國互通有無後,在經濟、軍事上的雙贏前景。楚王被蘇禦的言辭打動,又對這份厚禮與計劃書感興趣,終於決定派遣使者迴訪齊國,進一步商討結盟事宜。
蘇禦凱旋而歸,齊國上下一片歡騰。羋瑤親自出城迎接,對他的表現讚賞有加。隨著楚國使者的到來,兩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結盟之事逐漸提上日程。
在這忙碌的過程中,羋瑤也不忘關注文化教育。她深知,一個國家的昌盛,離不開文化的滋養。齊國素有“稷下學宮”的文化根基,往昔因戰亂,學宮凋零,學者四散。羋瑤決定重振稷下學宮,廣納天下賢才。
她親自前往學宮舊址,看著殘垣斷壁,痛心疾首。迴宮後,她撥出專款,招募工匠修繕學宮。同時,她頒布詔令,邀請各國知名學者前來講學、論道。此令一出,應者雲集,曾經荒廢的學宮,漸漸恢複了人氣。學者們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齊國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然而,就在齊國蓬勃發展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席卷而來。暴雨連降數日,河水泛濫,淹沒了大片農田,衝毀了許多房屋,百姓死傷無數。齊國再次陷入困境,羋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麵對天災,羋瑤迅速行動起來。她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指揮救援。她組織士兵、百姓搭建臨時避難所,搶救傷員,分發食物和藥品。同時,她下令全國上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抗災。鍾離將軍帶領士兵奮戰在抗洪一線,用身體築起堤壩,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在救災過程中,羋瑤發現,齊國的水利係統存在嚴重缺陷,多年來未曾修繕,才導致此次災情如此嚴重。她暗下決心,災後一定要全麵改造水利係統,杜絕此類災害再次發生。
經過數月艱苦奮戰,災情終於得到控製。齊國百姓在這場災難中,看到了羋瑤的擔當與付出,對她更加敬愛。羋瑤也在災難中成長,她的領導能力、應變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錘煉。
災後重建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水利係統改造、房屋重建、農田複墾……齊國在廢墟中重新站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複興之路邁進。而羋瑤,這位嬌小玲瓏的公主,以她的智慧、勇氣與堅毅,繼續書寫著小人物撬動大乾坤的傳奇,引領齊國走向未知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