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鄉試前的歲試和科試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新的提督學政巡考的時間定下來,今年歲試的時間定了下來。
縣學生員之間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畢竟歲試的考試結果,是關於生員等級,更是關於秀才維持功名的生死關。
對一些想要升等級的生員,無疑是非常好的機會,畢竟三年才一次。
對林向安而言,這場考試是關於廩生的資格,非常重要。
趙澤送來的曆年考題,讓林向安更好的刷題,遇到不理解的,便主動去請教周教諭或者徐山長。
基本每天把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每日都是學到深夜才睡去。
原本還鬆弛的段昊初見林向安如此用功學習,也被感染到了,比以前更努力的學習了。
一位提督學政,任期三年,在任期內需要巡迴各府、州,主持歲試和科試。
每府設一個主考場,集中考核該府下轄各縣的生員。
縣內不設考場,主要是提督學政任期有限,無法逐縣考核,集中至府州可節省時間。
考場會設置在學宮的明倫堂或者考棚。
歲試是全部生員都需要提前報名,領取考牌參加的。
考試流程和之前差不多,都有嚴格的搜身防夾帶,考生需按號入座,考卷需要填寫姓名、籍貫、三代履曆。
一天內考完,通常黎明入場,日暮交卷。
是以四書五經為主,兼考策論、試貼詩等。
由學政親自批閱,按照六等黜陡法評定等級,一等生為廩生,二等附增生,三等為增生,三等以下的秀才有懲罰。
比如:四等會被撲責(打手心、罰跪等),五等會降級,六等會被革去功名。
隻有歲考前兩等的人,才可以參加科試。
科試資格,除了成績外,還要廩生作保,將申請提交給教諭,再由提督學政審核歲試成績及品行後,方可參加。
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
考試流程和歲考差不多,科試成績又分四等,隻有前兩等者可獲得鄉試資格。
後兩等的生員,可參加“錄遺”,也就是補考,但名額有限,通過的也可以去參加鄉試。
科試的考試內容,要比歲試難度更高,且增加對時務的考查。
湖州府這邊的歲試定在四月,在考試前兩天,林向安才和同窗前往府城。
考前需要準備:生員證明、廩保結狀、考牌。
生員證明,不管是在縣學,還是未入讀縣學的生員,都需要通過縣學教諭報備,提交姓名所有生員,即便不在縣學就讀的,都需要提前向縣學教諭報備,提交姓名,籍貫,三代履曆等信息,由教諭匯總名單上報學政。
同時需要兩名廩生作保,簽署結狀,證明身份。
而考牌,由縣學教諭發放,標明考生姓名、籍貫、座位號,並加蓋學政官印。
考試當日需攜帶考牌,無牌者不得入場。
湖州府管轄的六縣一州,登記在冊的秀才將近快五百人。
是由縣衙派遣差役護送生員赴考。
同時差役會留在府城協助考場治安。
這一次林向安跟著縣學同窗一起的,沒有帶人跟著。
有了之前的經驗,歲試考試還算輕車熟路。
比如這次的歲試內容,和縣學月考類似,唯一的差別,就是考試需要嚴格驗身,防止作弊。
和之前縣府院試考試不同,在歲試期間,各縣的生員會得到各地縣衙的資助,會提供食宿。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考完了。
三天後,考試的結果就會出來。
由學政審閱,批注等級。
原先的提督學政李正清已經迴京,如今是京城重新安排的一位提督學政宋道衡,今年是他任職的第一年。
浙江省共11府,1州(屬縣),75縣。
提督學政會在省城待得時間長一些,一般杭州府的歲試最先安排。
其次才會安排各府城的歲試。
目前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已經安排了歲試。
這三個地方,是浙江省的文化重地,相對來說文化水平較高。
當宋道衡批閱考生答題卷時,明顯發現湖州府這次歲試成績,普遍還不錯。
宋道衡是新任職浙江省的提督學政。
在來之前,去拜訪過李正清,兩人多次一起聊到浙江省的教育問題,大體對各府的教育差異有所了解。
但這次宋道衡在批閱湖州府歲試的考卷時,發現了一個令他意外的現象。
不僅僅是個別拔尖的學子,而是大部分考生的答卷都表現得很優秀。
這個成績顯然超過了他對湖州府的預期,甚至隱隱有趕上紹興府、寧波府的趨勢。
他們的考卷質量,堪比紹興府和寧波府的佼佼者。
宋道衡感到有些困惑,因為湖州府一直以來的學術聲譽,似乎並沒有達到這種突出的成績。
他不禁再次翻閱湖州府以往的歲試情況,終於發現,今年的成績顯得尤為突出。
宋道衡對這個結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深入了解,結果發現優秀的考生,多是出自烏程縣的生員。
難道有什麽教育變革?
經過一番打探,宋道衡發現,烏程縣的縣學這一年采取了一些不同的舉措,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學報的出現。
學報不僅限於本縣學子,而是影響了周圍縣城的士子,很多人從學報中得到了啟發。
宋道衡對學報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他指派下人去打聽,甚至命人把幾份學報帶到自己麵前。
待他翻開學報,看到裏麵對科舉考試的討論與分析時,心中一陣驚訝。
每期的學報都會匯聚各類考試資訊,講解考試策略,甚至提供答題技巧和學術觀點。
這些內容不僅是對學術的深入探討,還涉及如何應對考試中的難點和應試技巧,非常務實,堪稱一部“備考寶典”。
連他看完學報,都有所收獲,可想而知,其他學子了。
宋道衡甚至覺得,這份學報的內容,比他自己在備考時所用的策略和思路還要精深。
這種開闊視野、理性分析的做法,顯然讓學子們的思維不再局限於死記硬背的應試模式。
而是開始注重思考和理解,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這學報幫助學子們在備考過程中擴展思維,讓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深度,注重知識的內在聯係與理解。
他一直倡導學術要有深度,考試不單單是為了“應試”,更要關注知識的傳遞和思想的交流。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文化變革的背景,他決定親自邀請烏程縣的縣學周教諭前來,聽聽這個變革背後的緣由。
縣學生員之間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畢竟歲試的考試結果,是關於生員等級,更是關於秀才維持功名的生死關。
對一些想要升等級的生員,無疑是非常好的機會,畢竟三年才一次。
對林向安而言,這場考試是關於廩生的資格,非常重要。
趙澤送來的曆年考題,讓林向安更好的刷題,遇到不理解的,便主動去請教周教諭或者徐山長。
基本每天把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每日都是學到深夜才睡去。
原本還鬆弛的段昊初見林向安如此用功學習,也被感染到了,比以前更努力的學習了。
一位提督學政,任期三年,在任期內需要巡迴各府、州,主持歲試和科試。
每府設一個主考場,集中考核該府下轄各縣的生員。
縣內不設考場,主要是提督學政任期有限,無法逐縣考核,集中至府州可節省時間。
考場會設置在學宮的明倫堂或者考棚。
歲試是全部生員都需要提前報名,領取考牌參加的。
考試流程和之前差不多,都有嚴格的搜身防夾帶,考生需按號入座,考卷需要填寫姓名、籍貫、三代履曆。
一天內考完,通常黎明入場,日暮交卷。
是以四書五經為主,兼考策論、試貼詩等。
由學政親自批閱,按照六等黜陡法評定等級,一等生為廩生,二等附增生,三等為增生,三等以下的秀才有懲罰。
比如:四等會被撲責(打手心、罰跪等),五等會降級,六等會被革去功名。
隻有歲考前兩等的人,才可以參加科試。
科試資格,除了成績外,還要廩生作保,將申請提交給教諭,再由提督學政審核歲試成績及品行後,方可參加。
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
考試流程和歲考差不多,科試成績又分四等,隻有前兩等者可獲得鄉試資格。
後兩等的生員,可參加“錄遺”,也就是補考,但名額有限,通過的也可以去參加鄉試。
科試的考試內容,要比歲試難度更高,且增加對時務的考查。
湖州府這邊的歲試定在四月,在考試前兩天,林向安才和同窗前往府城。
考前需要準備:生員證明、廩保結狀、考牌。
生員證明,不管是在縣學,還是未入讀縣學的生員,都需要通過縣學教諭報備,提交姓名所有生員,即便不在縣學就讀的,都需要提前向縣學教諭報備,提交姓名,籍貫,三代履曆等信息,由教諭匯總名單上報學政。
同時需要兩名廩生作保,簽署結狀,證明身份。
而考牌,由縣學教諭發放,標明考生姓名、籍貫、座位號,並加蓋學政官印。
考試當日需攜帶考牌,無牌者不得入場。
湖州府管轄的六縣一州,登記在冊的秀才將近快五百人。
是由縣衙派遣差役護送生員赴考。
同時差役會留在府城協助考場治安。
這一次林向安跟著縣學同窗一起的,沒有帶人跟著。
有了之前的經驗,歲試考試還算輕車熟路。
比如這次的歲試內容,和縣學月考類似,唯一的差別,就是考試需要嚴格驗身,防止作弊。
和之前縣府院試考試不同,在歲試期間,各縣的生員會得到各地縣衙的資助,會提供食宿。
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考完了。
三天後,考試的結果就會出來。
由學政審閱,批注等級。
原先的提督學政李正清已經迴京,如今是京城重新安排的一位提督學政宋道衡,今年是他任職的第一年。
浙江省共11府,1州(屬縣),75縣。
提督學政會在省城待得時間長一些,一般杭州府的歲試最先安排。
其次才會安排各府城的歲試。
目前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已經安排了歲試。
這三個地方,是浙江省的文化重地,相對來說文化水平較高。
當宋道衡批閱考生答題卷時,明顯發現湖州府這次歲試成績,普遍還不錯。
宋道衡是新任職浙江省的提督學政。
在來之前,去拜訪過李正清,兩人多次一起聊到浙江省的教育問題,大體對各府的教育差異有所了解。
但這次宋道衡在批閱湖州府歲試的考卷時,發現了一個令他意外的現象。
不僅僅是個別拔尖的學子,而是大部分考生的答卷都表現得很優秀。
這個成績顯然超過了他對湖州府的預期,甚至隱隱有趕上紹興府、寧波府的趨勢。
他們的考卷質量,堪比紹興府和寧波府的佼佼者。
宋道衡感到有些困惑,因為湖州府一直以來的學術聲譽,似乎並沒有達到這種突出的成績。
他不禁再次翻閱湖州府以往的歲試情況,終於發現,今年的成績顯得尤為突出。
宋道衡對這個結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深入了解,結果發現優秀的考生,多是出自烏程縣的生員。
難道有什麽教育變革?
經過一番打探,宋道衡發現,烏程縣的縣學這一年采取了一些不同的舉措,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學報的出現。
學報不僅限於本縣學子,而是影響了周圍縣城的士子,很多人從學報中得到了啟發。
宋道衡對學報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他指派下人去打聽,甚至命人把幾份學報帶到自己麵前。
待他翻開學報,看到裏麵對科舉考試的討論與分析時,心中一陣驚訝。
每期的學報都會匯聚各類考試資訊,講解考試策略,甚至提供答題技巧和學術觀點。
這些內容不僅是對學術的深入探討,還涉及如何應對考試中的難點和應試技巧,非常務實,堪稱一部“備考寶典”。
連他看完學報,都有所收獲,可想而知,其他學子了。
宋道衡甚至覺得,這份學報的內容,比他自己在備考時所用的策略和思路還要精深。
這種開闊視野、理性分析的做法,顯然讓學子們的思維不再局限於死記硬背的應試模式。
而是開始注重思考和理解,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這學報幫助學子們在備考過程中擴展思維,讓他們的學習更加有深度,注重知識的內在聯係與理解。
他一直倡導學術要有深度,考試不單單是為了“應試”,更要關注知識的傳遞和思想的交流。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文化變革的背景,他決定親自邀請烏程縣的縣學周教諭前來,聽聽這個變革背後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