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屋頂喝酒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天傍晚,離開村子的時候,送走了各位親戚,林家的人也告辭,迴去鎮上。
王老爺子和王老太老兩口親自送他們一家出村口,林向安兄妹三人,陪著老兩口在前麵慢慢走著。
王家兄弟媳婦也跟在後麵,陪著林秋蘭和王四順說話。
走過村裏的路,各家各戶紛紛給他們打招唿,有的也跟著送林家。
而林遠、林橋各拉著一匹馬車,先行走到前麵,正在村口等著。
見人越來越多了,林向安便開口製止了大家的送行。
“爺,奶,就送到這裏,二老日後得空了,就到鎮上或縣裏,小住幾日,到時候孫子招待你們,四處逛逛。”
王老爺子看著林向安,心裏充滿了期待,“好。你迴去後,仍要好好讀書,我等著你的好消息!”
“您放心,大家的叮囑,我會放在心上,定不敢忘。”
隨後又朝後麵的鄉親們,揚聲說道,“鄉親們,就送到這裏,多謝大家送我們一家,感激不盡。”
“林秀才,多謝林家仁慈,好生招待了大家,日後定要高中舉人!”
“是啊,我們定會乞求老天保佑林家的!”
“林秀才,日後再來啊!”
樸實的言語,寄托著人們的感激,以及美好的祝福。
“多謝大家了。”
林向安說完給大家作了一揖,以表達自己心底的感謝。
王老爺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上馬車。
一家人分開乘坐兩輛馬車,車廂內多了一些鄉親們送的新鮮蔬菜和山貨。
林秋蘭帶著兩小的,上了前麵的馬車,林向安和王四順上了後麵的那輛,林向安掀開車簾,朝著王老爺子的方向揮手。
其他人紛紛離開,但王老爺子和王老太一直目送他們離開,直到看不到馬車身影了,才轉身迴去。
迴去的路上,村裏人都熱情地朝老兩口打招唿。
今天,王老爺子上揚的嘴角就沒有放下來過,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幾歲,連王老太也被這份好心情影響了。
王三平一家迴來了,並沒有急著走,準備住兩口再迴鎮上。
雖然送走了小兒子一家,但因為家裏其他人都在,倒也沒冷清。
.......
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林老太見大家迴來,一臉開心,忙著去廚房燒熱水,讓大家洗澡去去汗。
林秋蘭將馬車上的東西拿下來,蔬菜有點多,分了一部分出來,準備明日拿去劉家,給林冬香他們也嚐嚐。
隨後便去給林老太幫忙。
待家裏人洗漱,睡下後,林向安從房間裏出來,取了一壺酒,去敲了林橋的房門。
林橋正要脫衣服躺下,沒想到林向安來找他。
林向安靠著門上,晃了晃手裏的酒壺,歪著頭笑道,“阿橋,陪我到前院說會話,我有點事想和你說。”
“好。”
林橋提了一個燈籠,跟著林向安穿過垂花門,拐進東南角的院子裏。
林向安從角落裏拿出梯子,朝林橋調皮地笑道,“咱倆去屋頂喝酒賞月。”
林橋遲疑片刻,“會不會太危險?還是就到下麵。”
“我從小就翻牆爬樹,還習武了,放心,不會有危險的,這邊的屋頂相對平一些。”
說完就單手爬上梯子,站穩後,慢慢走到屋頂上,青瓦上尚餘白日的餘溫。
夜色如墨,微風拂過瓦脊,帶來陣陣涼意。
林向安不拘小節,直接盤腿而坐,將長衫的腰帶鬆開。
朝林橋晃了晃手中的酒壺,模樣看起來頗灑脫。
見他這樣,林橋無奈一笑,將燈籠放到地上,隨後一旁攀上來,腳下瓦片微響,環顧四周,慢慢坐下來。
“你倒是會挑地方。”
“換個高處,看得遠些。”
林向安從衣袖口袋裏,掏出兩隻酒杯,遞了一個過去,淺笑中眼眸深邃如夜。
兩人並肩坐下,酒香彌漫在夜風裏。
林橋接過酒杯,仰頭一飲,抬眼望向星空,繁星如塵,明月如盤。
隨意地開口,“你有什麽話要跟我說嗎?”
以他對林向安的了解,不是一個隨心任性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叫他出來。
林向安怔了片刻,隨後輕輕晃動手中的酒壺,低頭望著杯中浮動的月影,低沉地開口,“果然瞞不住你。”
側頭看他一眼,林橋舉杯碰了碰林向安的酒杯。
“你在大家都睡了,才來找我,定不是一般的事。不必繞彎子,就直說吧!”
林向安哂笑,相處久了,彼此的習慣倒是心知肚明,細心之人很容易覺察不同。
仰頭飲盡杯中酒,林向安將酒杯輕輕倒扣在瓦片上,神情很寧靜。
“阿橋,你還記得你娘的樣子嗎?”
“記得,記憶中我娘很能幹,做事利索,常和人爭執,嗓門很大,她很少笑,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卻總是護著我們兄弟倆。有好吃的,就偷偷留給我們倆,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
林夏枝去世的第一年,林橋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
他白日裝作無事一樣,夜深人靜時,他看著弟弟的睡顏,無聲地落淚。
盡管在林家,都對他們很好,但每次看到林秋蘭關心孩子的樣子,就讓他想起了林夏枝。
那種內心的羨慕又失落,常湧上心頭。
他想到了娘的話,要照顧好弟弟,要還林家的錢,這兩個信念支持著他。
後來時間久了,心中的傷漸漸變淡了,習慣了。
喝酒後,心情也鬆弛下來,林橋淡淡地說道。
“向安,我小時候,很羨慕你,甚至嫉妒過你。
嫉妒你有三姨和三姨父這樣好的父母,能夠衣食無憂,能夠讀書。
當我有這種想法時,我很自責,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這樣?明明你們對我們兄弟倆這麽好。
直到有一天,你和阿澤聊天,我聽到你說:每個人心裏都有陽光的一麵,也有陰暗的一麵,這是正常的,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接受,一點點釋懷,讓自己想法改變,而不是傷害別人。
從那時起,我放下了曾經陰暗的心理,我們兄弟倆比我娘要幸運,我想娘要看到現在我們的樣子,定能安息。”
從來沒有聽過林橋說過這樣的話,但林向安寄人籬下過,是懂那個心理的。
看著別人一家團圓,和睦相處,就想到自己的悲慘處境,羨慕嫉妒會像發芽的種子,在心底裏長出來。
那種自卑感讓人窒息,常常又無能為力。
隻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在學習中得到了喘息,在這個過程中又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
人成長的過程,經曆的所有事,都是在一步步完善自己。
“阿橋,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件事。”
林向安停頓片刻,沒有再拐彎抹角,直接說道,“二姨死於非命,不是意外。”
王老爺子和王老太老兩口親自送他們一家出村口,林向安兄妹三人,陪著老兩口在前麵慢慢走著。
王家兄弟媳婦也跟在後麵,陪著林秋蘭和王四順說話。
走過村裏的路,各家各戶紛紛給他們打招唿,有的也跟著送林家。
而林遠、林橋各拉著一匹馬車,先行走到前麵,正在村口等著。
見人越來越多了,林向安便開口製止了大家的送行。
“爺,奶,就送到這裏,二老日後得空了,就到鎮上或縣裏,小住幾日,到時候孫子招待你們,四處逛逛。”
王老爺子看著林向安,心裏充滿了期待,“好。你迴去後,仍要好好讀書,我等著你的好消息!”
“您放心,大家的叮囑,我會放在心上,定不敢忘。”
隨後又朝後麵的鄉親們,揚聲說道,“鄉親們,就送到這裏,多謝大家送我們一家,感激不盡。”
“林秀才,多謝林家仁慈,好生招待了大家,日後定要高中舉人!”
“是啊,我們定會乞求老天保佑林家的!”
“林秀才,日後再來啊!”
樸實的言語,寄托著人們的感激,以及美好的祝福。
“多謝大家了。”
林向安說完給大家作了一揖,以表達自己心底的感謝。
王老爺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上馬車。
一家人分開乘坐兩輛馬車,車廂內多了一些鄉親們送的新鮮蔬菜和山貨。
林秋蘭帶著兩小的,上了前麵的馬車,林向安和王四順上了後麵的那輛,林向安掀開車簾,朝著王老爺子的方向揮手。
其他人紛紛離開,但王老爺子和王老太一直目送他們離開,直到看不到馬車身影了,才轉身迴去。
迴去的路上,村裏人都熱情地朝老兩口打招唿。
今天,王老爺子上揚的嘴角就沒有放下來過,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幾歲,連王老太也被這份好心情影響了。
王三平一家迴來了,並沒有急著走,準備住兩口再迴鎮上。
雖然送走了小兒子一家,但因為家裏其他人都在,倒也沒冷清。
.......
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林老太見大家迴來,一臉開心,忙著去廚房燒熱水,讓大家洗澡去去汗。
林秋蘭將馬車上的東西拿下來,蔬菜有點多,分了一部分出來,準備明日拿去劉家,給林冬香他們也嚐嚐。
隨後便去給林老太幫忙。
待家裏人洗漱,睡下後,林向安從房間裏出來,取了一壺酒,去敲了林橋的房門。
林橋正要脫衣服躺下,沒想到林向安來找他。
林向安靠著門上,晃了晃手裏的酒壺,歪著頭笑道,“阿橋,陪我到前院說會話,我有點事想和你說。”
“好。”
林橋提了一個燈籠,跟著林向安穿過垂花門,拐進東南角的院子裏。
林向安從角落裏拿出梯子,朝林橋調皮地笑道,“咱倆去屋頂喝酒賞月。”
林橋遲疑片刻,“會不會太危險?還是就到下麵。”
“我從小就翻牆爬樹,還習武了,放心,不會有危險的,這邊的屋頂相對平一些。”
說完就單手爬上梯子,站穩後,慢慢走到屋頂上,青瓦上尚餘白日的餘溫。
夜色如墨,微風拂過瓦脊,帶來陣陣涼意。
林向安不拘小節,直接盤腿而坐,將長衫的腰帶鬆開。
朝林橋晃了晃手中的酒壺,模樣看起來頗灑脫。
見他這樣,林橋無奈一笑,將燈籠放到地上,隨後一旁攀上來,腳下瓦片微響,環顧四周,慢慢坐下來。
“你倒是會挑地方。”
“換個高處,看得遠些。”
林向安從衣袖口袋裏,掏出兩隻酒杯,遞了一個過去,淺笑中眼眸深邃如夜。
兩人並肩坐下,酒香彌漫在夜風裏。
林橋接過酒杯,仰頭一飲,抬眼望向星空,繁星如塵,明月如盤。
隨意地開口,“你有什麽話要跟我說嗎?”
以他對林向安的了解,不是一個隨心任性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叫他出來。
林向安怔了片刻,隨後輕輕晃動手中的酒壺,低頭望著杯中浮動的月影,低沉地開口,“果然瞞不住你。”
側頭看他一眼,林橋舉杯碰了碰林向安的酒杯。
“你在大家都睡了,才來找我,定不是一般的事。不必繞彎子,就直說吧!”
林向安哂笑,相處久了,彼此的習慣倒是心知肚明,細心之人很容易覺察不同。
仰頭飲盡杯中酒,林向安將酒杯輕輕倒扣在瓦片上,神情很寧靜。
“阿橋,你還記得你娘的樣子嗎?”
“記得,記憶中我娘很能幹,做事利索,常和人爭執,嗓門很大,她很少笑,會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卻總是護著我們兄弟倆。有好吃的,就偷偷留給我們倆,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
林夏枝去世的第一年,林橋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
他白日裝作無事一樣,夜深人靜時,他看著弟弟的睡顏,無聲地落淚。
盡管在林家,都對他們很好,但每次看到林秋蘭關心孩子的樣子,就讓他想起了林夏枝。
那種內心的羨慕又失落,常湧上心頭。
他想到了娘的話,要照顧好弟弟,要還林家的錢,這兩個信念支持著他。
後來時間久了,心中的傷漸漸變淡了,習慣了。
喝酒後,心情也鬆弛下來,林橋淡淡地說道。
“向安,我小時候,很羨慕你,甚至嫉妒過你。
嫉妒你有三姨和三姨父這樣好的父母,能夠衣食無憂,能夠讀書。
當我有這種想法時,我很自責,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這樣?明明你們對我們兄弟倆這麽好。
直到有一天,你和阿澤聊天,我聽到你說:每個人心裏都有陽光的一麵,也有陰暗的一麵,這是正常的,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接受,一點點釋懷,讓自己想法改變,而不是傷害別人。
從那時起,我放下了曾經陰暗的心理,我們兄弟倆比我娘要幸運,我想娘要看到現在我們的樣子,定能安息。”
從來沒有聽過林橋說過這樣的話,但林向安寄人籬下過,是懂那個心理的。
看著別人一家團圓,和睦相處,就想到自己的悲慘處境,羨慕嫉妒會像發芽的種子,在心底裏長出來。
那種自卑感讓人窒息,常常又無能為力。
隻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在學習中得到了喘息,在這個過程中又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
人成長的過程,經曆的所有事,都是在一步步完善自己。
“阿橋,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件事。”
林向安停頓片刻,沒有再拐彎抹角,直接說道,“二姨死於非命,不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