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熱鬧的慶功宴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差不多申時,林向安父子倆才返迴,準備過幾天再來的時候,再提一下王芹的親事問題。
在迴去的路上,去了一趟兩個姑媽家,提了後麵在王家這邊舉辦的慶功宴,讓她們到時候去吃席。
兩個姑媽沒想到王四順還帶著兒子親自來,紛紛驚喜。
對於林向安就是繞點路,但對於兩個姑媽來說,是給麵子,在婆家的地位也會有影響,外人看了羨慕不已。
沒有待太久,這才往迴趕。
在和王四順討論安排的桌數問題時,突然想起來忘記給他師傅一家發請帖了。
人家來不來是其次,但請不請就是他的禮節問題了。
一到家,林向安趕緊寫了請帖,讓林遠請隔壁的鏢師,多給了些銀子,快馬加急幫忙送去杭州。
快的話,差不多第二日下午就能送到。
雖然時間緊,若是要參加,也能趕得上。
當天夜裏,林向安去找了林秋蘭,將王芹的事和她說了一下。
林秋蘭也想起了王芹,感歎地了一下,“那丫頭,我倒是見過幾麵,模樣性子都還不錯。”
怕林秋蘭有別的心思,林向安趕緊多提了兩句。
“娘,阿橋去鄉裏,常和三伯母、芹姐打交道的,但我問過他有沒有自己看中的,但他說沒有,您可別多想了。”
“我知道,就是想到周兒了,我今日去你大姨家,才知道他被退親了!”
林向安納悶,大表哥李周都19歲,在17歲時定的親,沒多久遇到家裏老人去世,守孝耽擱了一年,原本去年該成親,但不知道為何拖到了現在。
“怎麽迴事?”
都退婚好幾個月了,林春花一直沒有跟林秋蘭提過這事,關鍵李周還在林家酒肆做夥計,也沒有說起過這事。
要不是她去了,問起李周何時成親,林春花這才解釋的。
說那女方家裏談好了聘禮,兩家都快談好了,但後麵突然改了口,不管不顧要退親。
李家很生氣,上門去理論,結果這才知道,這姑娘被縣裏的一大戶人家看上了,嫌棄李家窮,這才退親。
林秋蘭淡淡地說道,“原先定的姑娘,被縣裏一個大戶人家看上了,他們家嫌棄李家,當人家的小妾去了。”
“娘,我記得大表哥在咱家酒肆做活計吧?”
“今年年初來的,這孩子踏實勤快,就是性子有點木訥,我想著王芹還不錯,要不說給周兒?”
李周也算知根知底,考慮了片刻,林向安覺得先讓兩人有個自然接觸,會好一些。
他原本就打算把林橋帶到縣裏,正好要找人接替林橋手裏的活。
已經在酒肆做過一段時間的活計,想來有經驗,再讓他爹和林橋待一段時間,差不多就能上手了,唯一問題,就是他不識字,得讓林橋多花些精力教一下。
“娘,你看這樣行嗎?我日後要帶走阿橋,讓大表哥接阿橋的活計,這樣也能和芹姐有見麵的機會,讓他們先自己見一見,兩人若是自己相中,再介紹也來的急。”
關鍵這樣很自然,大表哥跟著他們家,隻要他好好做事,林家定然不會虧待他的。
“這樣也行,晚點我跟你爹說,讓他帶帶周兒,大姐那邊著急,這事若能定下也好。”
母子倆便這事定下了,又聊了一些其他事,等王四順進屋,林向安這才離開,迴屋休息。
......
慶功宴當日,林家早早的起來,安排各種細節。
因為是在酒肆宴請,提前布置了一下,門口早已高掛彩燈,紅綢束起。
林家酒肆大門上,貼著喜慶的賀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懸掛的紅燈籠隨風輕晃,讓人看著格外喜慶。
林向安早早地來到酒肆門口候著,準備接待貴客。
有的街坊鄰居來的比較早,就讓酒肆的小二幫忙把人引進去,讓他們湊一桌,先吃瓜子、炒豆子等著。
正午時分,馮辰、薛文逸、宋桐陸陸續續來了,之後楊輝、孫文石也到了,將他們引到樓上,讓幾人自己在上麵雅間隨意聊會。
林向安便又下樓了,讓林向安意外的是,溫伯傑竟然代替溫家前來。
雖然沒有過多交集,但來者是客,林向安還是笑著迎他進來。
將人帶到樓上,和馮辰他們待一起,畢竟都是讀書人,坐在一起有話聊。
之後來的縣學同窗,直接讓夥計將人帶樓上雅間。
原本是想將林冬香、林春花兩家安排在樓上,但他們知道要來貴客,就不上去,就坐在了下麵。
李夫子帶著吳小山前來,手裏還提著賀禮,林向安趕緊迎上去。
剛說兩句話,隻見好幾輛馬車,都停在酒肆門口。
第一輛馬車,有個身穿藍色長衫的少年,先從馬車上下來,緊接著劉知縣就下來了,長須飄然,神采奕奕。
林向安和李夫子兩人趕緊迎過去,異口同聲喊道,“劉大人!”
這時人群有人驚唿是知縣大人,酒肆裏的街坊鄰居聽到這話,紛紛站起來,準備給知縣行作揖禮。
除非是在縣衙或者知縣外出辦正事,老百姓才需要給知縣下跪。
見驚擾了大家,劉知縣趕忙示意,“今日是林賢侄慶功宴,喜慶的日子,這些禮節就免了。”
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謝過劉知縣。
身邊的下人,將知縣備的禮送給林向安,向知縣表達了感謝,接過遞給了林橋。
“林賢侄,賀喜!”
笑聲朗朗,一腳踏入酒肆內,讚不絕口,“你中了小三元,這可是縣裏的榮耀。日後鄉試、會試若再有佳音,定為我烏程縣揚眉吐氣!”
“多謝縣尊大人關愛,晚生愧不敢當。”
劉知縣注意到旁邊的李夫子,看著有些麵熟,但一時想不起名字,疑惑地問道。
“這位是?”
“迴大人,在下李修竹。”
聽到這個名字,劉知縣立馬有些印象了,縣裏的廩生。
當年李修竹考上秀才沒多久,劉知縣來這邊任職,見過幾次,但沒怎麽打交道,名字倒是記得。
當年李修竹頗有才名,隻是後來就淡出大家的視線。
“你說名字,我倒是想起來了。”
林向安笑著說道,“李夫子是我的授業恩師,去縣學前,我一直跟著他學習。”
“難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秀才當年的才華,老夫有所耳聞,你教了個好學生。”
見幾人站著不走,劉知縣旁邊的藍衣少年有些無奈,便催促道。
“爹,咱們別堵在門口了,進去聊!”
林向安笑著趕忙開口,“這倒是我的失禮,劉大人,劉公子,李夫子,裏麵請。”
在迴去的路上,去了一趟兩個姑媽家,提了後麵在王家這邊舉辦的慶功宴,讓她們到時候去吃席。
兩個姑媽沒想到王四順還帶著兒子親自來,紛紛驚喜。
對於林向安就是繞點路,但對於兩個姑媽來說,是給麵子,在婆家的地位也會有影響,外人看了羨慕不已。
沒有待太久,這才往迴趕。
在和王四順討論安排的桌數問題時,突然想起來忘記給他師傅一家發請帖了。
人家來不來是其次,但請不請就是他的禮節問題了。
一到家,林向安趕緊寫了請帖,讓林遠請隔壁的鏢師,多給了些銀子,快馬加急幫忙送去杭州。
快的話,差不多第二日下午就能送到。
雖然時間緊,若是要參加,也能趕得上。
當天夜裏,林向安去找了林秋蘭,將王芹的事和她說了一下。
林秋蘭也想起了王芹,感歎地了一下,“那丫頭,我倒是見過幾麵,模樣性子都還不錯。”
怕林秋蘭有別的心思,林向安趕緊多提了兩句。
“娘,阿橋去鄉裏,常和三伯母、芹姐打交道的,但我問過他有沒有自己看中的,但他說沒有,您可別多想了。”
“我知道,就是想到周兒了,我今日去你大姨家,才知道他被退親了!”
林向安納悶,大表哥李周都19歲,在17歲時定的親,沒多久遇到家裏老人去世,守孝耽擱了一年,原本去年該成親,但不知道為何拖到了現在。
“怎麽迴事?”
都退婚好幾個月了,林春花一直沒有跟林秋蘭提過這事,關鍵李周還在林家酒肆做夥計,也沒有說起過這事。
要不是她去了,問起李周何時成親,林春花這才解釋的。
說那女方家裏談好了聘禮,兩家都快談好了,但後麵突然改了口,不管不顧要退親。
李家很生氣,上門去理論,結果這才知道,這姑娘被縣裏的一大戶人家看上了,嫌棄李家窮,這才退親。
林秋蘭淡淡地說道,“原先定的姑娘,被縣裏一個大戶人家看上了,他們家嫌棄李家,當人家的小妾去了。”
“娘,我記得大表哥在咱家酒肆做活計吧?”
“今年年初來的,這孩子踏實勤快,就是性子有點木訥,我想著王芹還不錯,要不說給周兒?”
李周也算知根知底,考慮了片刻,林向安覺得先讓兩人有個自然接觸,會好一些。
他原本就打算把林橋帶到縣裏,正好要找人接替林橋手裏的活。
已經在酒肆做過一段時間的活計,想來有經驗,再讓他爹和林橋待一段時間,差不多就能上手了,唯一問題,就是他不識字,得讓林橋多花些精力教一下。
“娘,你看這樣行嗎?我日後要帶走阿橋,讓大表哥接阿橋的活計,這樣也能和芹姐有見麵的機會,讓他們先自己見一見,兩人若是自己相中,再介紹也來的急。”
關鍵這樣很自然,大表哥跟著他們家,隻要他好好做事,林家定然不會虧待他的。
“這樣也行,晚點我跟你爹說,讓他帶帶周兒,大姐那邊著急,這事若能定下也好。”
母子倆便這事定下了,又聊了一些其他事,等王四順進屋,林向安這才離開,迴屋休息。
......
慶功宴當日,林家早早的起來,安排各種細節。
因為是在酒肆宴請,提前布置了一下,門口早已高掛彩燈,紅綢束起。
林家酒肆大門上,貼著喜慶的賀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懸掛的紅燈籠隨風輕晃,讓人看著格外喜慶。
林向安早早地來到酒肆門口候著,準備接待貴客。
有的街坊鄰居來的比較早,就讓酒肆的小二幫忙把人引進去,讓他們湊一桌,先吃瓜子、炒豆子等著。
正午時分,馮辰、薛文逸、宋桐陸陸續續來了,之後楊輝、孫文石也到了,將他們引到樓上,讓幾人自己在上麵雅間隨意聊會。
林向安便又下樓了,讓林向安意外的是,溫伯傑竟然代替溫家前來。
雖然沒有過多交集,但來者是客,林向安還是笑著迎他進來。
將人帶到樓上,和馮辰他們待一起,畢竟都是讀書人,坐在一起有話聊。
之後來的縣學同窗,直接讓夥計將人帶樓上雅間。
原本是想將林冬香、林春花兩家安排在樓上,但他們知道要來貴客,就不上去,就坐在了下麵。
李夫子帶著吳小山前來,手裏還提著賀禮,林向安趕緊迎上去。
剛說兩句話,隻見好幾輛馬車,都停在酒肆門口。
第一輛馬車,有個身穿藍色長衫的少年,先從馬車上下來,緊接著劉知縣就下來了,長須飄然,神采奕奕。
林向安和李夫子兩人趕緊迎過去,異口同聲喊道,“劉大人!”
這時人群有人驚唿是知縣大人,酒肆裏的街坊鄰居聽到這話,紛紛站起來,準備給知縣行作揖禮。
除非是在縣衙或者知縣外出辦正事,老百姓才需要給知縣下跪。
見驚擾了大家,劉知縣趕忙示意,“今日是林賢侄慶功宴,喜慶的日子,這些禮節就免了。”
其他人聽到這話,紛紛謝過劉知縣。
身邊的下人,將知縣備的禮送給林向安,向知縣表達了感謝,接過遞給了林橋。
“林賢侄,賀喜!”
笑聲朗朗,一腳踏入酒肆內,讚不絕口,“你中了小三元,這可是縣裏的榮耀。日後鄉試、會試若再有佳音,定為我烏程縣揚眉吐氣!”
“多謝縣尊大人關愛,晚生愧不敢當。”
劉知縣注意到旁邊的李夫子,看著有些麵熟,但一時想不起名字,疑惑地問道。
“這位是?”
“迴大人,在下李修竹。”
聽到這個名字,劉知縣立馬有些印象了,縣裏的廩生。
當年李修竹考上秀才沒多久,劉知縣來這邊任職,見過幾次,但沒怎麽打交道,名字倒是記得。
當年李修竹頗有才名,隻是後來就淡出大家的視線。
“你說名字,我倒是想起來了。”
林向安笑著說道,“李夫子是我的授業恩師,去縣學前,我一直跟著他學習。”
“難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秀才當年的才華,老夫有所耳聞,你教了個好學生。”
見幾人站著不走,劉知縣旁邊的藍衣少年有些無奈,便催促道。
“爹,咱們別堵在門口了,進去聊!”
林向安笑著趕忙開口,“這倒是我的失禮,劉大人,劉公子,李夫子,裏麵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