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噩耗,林老太哭的肝腸寸斷,後悔沒能攔住女兒。


    林秋蘭傷心自責,但又強忍著痛苦,和王四順過去看看情況。


    原本不想帶趙橋和趙遠去,畢竟燒死的,屍體太嚇人了,免得孩子見了痛苦,還不如大人先去善後,再讓孩子去。


    但趙橋一定要去,讓趙遠留在家裏看著林老太和弟弟妹妹。


    見這孩子這麽固執,夫妻倆就讓他一起了。


    沒有讓人通知林冬香,她剛剛懷上孩子,得避諱這些事。


    路上告訴了大姐林春花,又叫上了李山。


    等到趙家時,屋子燒成黑漆漆一片,破敗不堪,空氣中還殘留著燒焦的氣味。


    兩具燒焦的屍體,已經辨認不出樣子,用草席子裹著,擺在燒毀的屋子前麵的空地上。


    村裏人避諱這種不吉利的死法,都躲得遠遠的。


    趙家覺得晦氣,想著隨便找個地埋了,但趙二和林夏枝還有兩兒子,於是想讓他們來收屍。


    擺出一副不想管的樣子。


    兩姐妹被趙家的態度,氣的要死,沒見過這麽決定的家人。


    趙橋見狀,心裏一陣悲涼,隻能跪下來求助於林秋蘭。


    “三姨,求您幫忙安葬一下我爹娘,欠下的恩情,我兄弟倆一輩子來償還。”


    說完就使勁給林秋蘭磕頭,額頭都磕破了皮。


    林秋蘭趕忙把他扶起來,心疼道,“說什麽求不求,你放心,三姨會幫忙好好安葬的。”


    整個過程,趙橋都沒有哭,在林家的幫助下,他帶著弟弟安葬了爹娘。


    不過他把爹娘分開了安葬,讓趙二葬在了趙家墳地,把他娘單獨安葬在其他地方。


    至於原因他並沒有說,直到事情結束後,他帶著弟弟,當著趙家村裏所有人的麵,在村長的見證下,和趙家徹底斷了親,從此不再相幹。


    之後趙橋私下裏跪在林老太和林秋蘭麵前,解釋了他為什麽分開安葬爹娘的原因,以及他娘離開前說的話。


    “外婆,三姨,我娘當日走的時候,隻說很快就迴來。我也以為她會像之前一樣,去去就迴了。這些年,娘在趙家過得很不好,心裏恨著趙家,都是我們兄弟倆拖累了她。”


    聽到這話林秋蘭也想起了林夏枝走之前,朝她說了一些話。


    讓她幫忙照看一下兩個孩子,要是做的不對的地方,就盡管打罵,還說謝謝林家的不嫌棄,這才有個容身之處。


    她還說,不想給林家添麻煩的,最近趙二來找她,說得了些銀子,她覺得奇怪,想去弄清楚,也想看看趙二是不是真要迴頭過日子。


    當時她覺得二姐想法太天真,勸了半天,攔不住。


    沒想到迴去幾天,竟成了生離死別。


    她們到趙家時,別人說是半夜起火,等發現,已經變成一片火海了。


    幸好房子與房子之間有點距離,這才沒燒到其他屋子。


    “阿橋,你娘走之前還說了什麽?有沒有什麽奇怪的表現?”


    林秋蘭將趙橋扶了起來,讓他站著。


    趙橋迴憶了片刻,眼眶泛紅帶著哭腔說道,“讓我好好照顧弟弟,她曾說恨趙家,會想辦法帶著我們兄弟倆脫離趙家。有機會你們同意了,就讓我和弟弟改姓林,叫我們兄弟倆一輩子報答林家的恩情。”


    又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林老太心裏難受不已,但聽到趙橋的話,眼淚又流了下來。


    她可憐的女兒啊,苦了一輩子,年紀輕輕就走了。


    “那天娘說爹有點奇怪,怎麽平白無故就有了錢?娘怕爹又有目的,說她去打探一下情況,免得爹又惹是生非。當時我想跟著一起去,娘不讓。”


    “娘生前無法離開趙家,我想讓娘走後,離開趙家,不想讓爹和娘葬在一起。”


    對於林夏枝的痛苦,趙橋比趙遠要懂得更多,這些年除了爹以外,爺、奶、大伯母都對娘不好,後來有了趙遠,娘為了保護兩孩子,性子就要強起來了。


    林夏枝走的那天,還和他說外婆和三姨好心收留,但不能讓爹打擾林家。


    表弟林向安要讀書,若因為爹連累了林家名聲怎麽辦?


    已經因為爹惹了一次事了,三姨一家姑且還能好心收留他們。


    爹把家裏的錢和田都敗完了,還倒欠林家的錢。


    沒過幾天就莫名其妙拿出一些銀錢,怕裏麵有問題。


    娘家好心收留,她不能隻顧自己安危,不考慮林家名聲。


    “娘說爹要是再惹事,這次就把爹的腿打折了,不讓他折騰了。說很快就迴來的,叮囑我這期間照顧好弟弟,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事。”


    林老太失聲痛哭,“我可憐的女兒啊!怎麽就這樣走了呢!”


    林秋蘭紅了眼眶,林夏枝走的時候,還和她討論要多弄幾樣豆花的作料小菜,有好幾次客人提出別的口味,說咱們可以弄一弄,結果竟然成了空話。


    這樣看來,林夏枝離開前,並沒有想和趙二同歸於盡,怎麽就起火了呢?


    “三姨,您若不嫌棄,就讓我和阿遠改姓林,我給林家打下手,讓阿遠給向安當書童。”


    “阿橋,你和阿遠是二姐的孩子,若是你們願意入林家,便隨林家姓,至於阿遠書童的事,以後再說。”


    即便不當書童,林向安也再教幾個孩子認字,他們也是林家的孫子。


    但當書童,就相當於自願當了家裏下人。


    至於改姓,到時候花點錢,到縣裏找人幫忙改一下就好了。


    ......


    當天夜裏,林秋蘭想了很多,二姐的死,讓她想起了林向安曾經說過的話。


    林家人少,勢單力薄,生意稍微好些,就會被有心人盯上。


    這次還好有王四順和他兄弟幫忙跑前跑後,才順利安葬了二姐。


    如果林家人多勢眾,二姐根本就不會過得這麽辛苦,趙家的人也不敢這麽隨便欺負她。


    林家現在有了林向安、林橋、林遠三個子孫。


    若為了長遠考慮,讓小兒子跟著王四順姓,也不是不行。


    畢竟這些年,王四順入贅林家,受到各種流言蜚語,但依舊對林家盡心盡責。


    當一切都想通了,也就不執著於孩子的姓氏了,不管姓什麽,都是她林家的孩子。


    之後就拿著曾經林向安和她說的理由,去和林老太溝通。


    如果林夏枝沒有死,這事怕是不容易同意。


    林老太經曆過戰亂,逃荒,兒子去世,丈夫去世,女兒去世,這些起起落落,足以讓她明白宗族的重要性。


    “罷了,既然你和向安有這想法,那就這樣吧!還有向安已經讀書了,就不要再叫他小名了。”


    本是親人間喊顯得親密,但孩子大了,又讀書了,若被人聽了去總是不太好。


    “知道了,娘!”


    等商量好了之後,林秋蘭才找林向安談話。


    這段時間操心的事多,最終還是麻煩趙家幫忙接送上學。


    畢竟每天要去趙家學武,偶爾累的直接睡在了趙家,已經這樣了,林秋蘭就慢慢釋懷了。


    當天散學迴來,林秋蘭就叫住了林向安,母子倆單獨談話。


    “安兒!”


    突然被叫安兒,林向安一臉詫異,“娘,你怎麽不叫我小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