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下一步商業計劃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林向安和趙澤一前一後來到學堂。
發生綁架事件後,林秋蘭和王四順商量過後,非要親自接送他上學,不再讓他搭趙澤家的馬車。
林向安明白母親的顧慮,非要親眼看到他才能安心。
這幾天,因為擔心他,父母都沒有顧上鋪子,幸好還有五伯一家和他二姨母子倆在忙,才能正常開業。
家裏的驢車店裏在使用,所以林秋蘭帶著他徒步上學。
林秋蘭目送他進去後,才轉身離開。
一到學堂,同窗們就紛紛笑著和他打招唿,玩的好的幾個人,立馬就圍了過來。
“趙澤早到了,你怎麽才來?”
馮辰湊過來,欣喜地瞧著林向安,“還好你倆平安迴來了!”
“我娘走路送我來的,就比平常花些時間。”
薛文逸也湊了過來,官差尋人的時候,把他爹都驚動了,這才曉得趙家麵子這麽大,能直接讓知縣親自下令找人。
“聽說你倆不見了,大夥可著急了!你倆不見的那天鎮上都鬧翻了,家家戶戶都挨個搜!”
不想讓大家繼續提這件事了,林向安便笑著轉移話題。
“已經過去了,不必再提了。李夫子都講些什麽,你們是不是要給我和趙澤補補學習內容?”
一說到學習的問題,薛文逸就自然的接過話題。
“李夫子才講完《三字經》,馬上就要講《幼學瓊林》,主要讓我們每天溫習和背誦。每日都有抽查,過關了就比較輕鬆,沒過關的被罰抄或者打手板。”
蒙學階段一般讀《千字文》、《三字經》、《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都是些比較簡短,內容淺顯,字數較少的書籍,主要認字和寫字。
有了基礎之後就是音韻訓詁,可以理解為上小學,這時候會選擇《笠翁對韻》、《廣韻》、《爾雅》、《說文解字》等。
選擇的書籍要看夫子,對於學生的要求來定,這個階段主要功課就是切韻、平仄、對仗。
之後學習《孝經》、《大學》、《中庸》,是培養讀書孩童的基礎三觀,也就是灌輸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鋼印。
其中《中庸》精煉,但比較有難度,一般學完《大學》、《論語、《孟子》,再來學習理解會稍容易。
例如:古代以孝治天下,對孝做了條條框框的規定。
以孝的名義治國,借用律法之名來約束道德倫理關係。
林向安能接受對家人的孝,但無法理解對君王的孝,天子被稱為君父,作為一個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人,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
但這想法若被人知道了,會被稱為大逆不道。
《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被稱為四書。
蒙學之後,一般七八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啟蒙就是認字,認完字就是讀書,背誦,溫習,然後再開始講下一本書。
而《論語》《孟子》,進一步深度拓展人生觀和世界觀。
學習的書籍一般按照順序來的。
五經是《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左傳》。
這些是提升認知,以及深度高階世界觀。
其中輔助一些名家解析來給大大家解讀,就相當於現代的參考資料。
當然若是有底蘊的書香門第,還會有長輩曾經的筆記摘錄,可以拿來參考,這也是讀書世家最珍貴的東西。
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把四書五經學完,就非常不易了。
四書五經學完,就可以去嚐試考試。
林向安想起了李夫子之前給大家科普過學習思路,點點頭道謝。
“嗯,謝謝,我和趙澤之後花時間補一補!”
待送走馮辰和薛文逸,趙澤這才能和林向安說話,露出高興地神色。
“向安,我爹說同意了,但有個條件,他沒說。讓我轉達,讓你自己去找他談。”
沒想到趙澤這麽速度,林向安欣慰地笑了,“阿澤,太謝謝你!”
說完這事,李夫子就來講堂了。
見到林向安和趙澤來了學堂,也沒有說什麽,但上課的時候多照顧了二人。
即便幾天沒來學習,林向安很快就能跟上李夫子上課的節奏,但趙澤就蒙圈圈,不過現在他已經認得字了,能讀出來,隻是不太清楚意思罷了。
中午休息時間,宋桐就主動給兩人補習,和以前結巴緊張相比,現在都能給人順暢講解了,那段時間天天當著人練,還是有作用的。
在學堂的所有人,見到他倆迴來,都是很高興的打招唿,但除了吳卓例外。
早上見到他時,又驚又怕,連以前裝裝麵子的招唿都沒打,當時他不知道原因,但傍晚去了一趟趙澤家,他就明白原因了。
趙康平並沒有繞彎子,說收他為徒弟,有三年的考察期,這三年隻教他基本功,其他一律不教。
但要求他第一年每天練一個時辰,後麵兩年每天練兩個時辰,如果能做到,就教他練武。
雖然聽說古代拜師學藝,有師傅要考察徒弟三年,徒弟考察師傅三年的說法。
沒想到他竟然就遇到了!
不過三年而已,他能夠做到的。
“你既然已經同意,就每天和澤兒一起練習,你倆互相督促彼此。所謂的練武,其實是一套發力的技巧鍛煉,日複一日的熟能生巧罷了。”
趙康平突然覺得這個決定很不錯,林向安性子看著就有韌性,能夠約束自己,他能督促趙澤,趙澤也能因為他主動積極,真是兩全其美啊!
“現在不用喊我師傅,喊叔就行。有件事,我要告訴你,那天綁匪其實有兩撥人,一波衝著我兒子來的,一波是衝著你來的。”
林向安怔了一下,他一直以為是衝著趙澤來的,原來還有內幕?
“趙叔,能把完整的事情經過告訴我嗎?”
見林向安感興趣,趙康平玩味地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那天有人故意攔住馬車,攔馬車的是…”
……
從趙家迴來後,林向安就坐在屋裏久久不能平靜,一邊思考,一邊在紙上梳理目前的情況。
吳家竟然想要綁架他,雖然沒有成功,但這心思可夠惡毒的,不衝著薛家,反而拿他這小魚撒氣。
難怪吳卓不敢和他打招唿,也不敢和他對視,擺明了心虛。
盡管綁架被人截胡,但吳家的心思,讓他吃了蒼蠅一樣惡心,趙康平的意思是警告過吳家了,以後不會再找他麻煩了。
明顯是一個不會再插手的態度。
他想報複,但吳家背後有溫家和縣令,他家現在隻是一家小豆腐坊,沒有自己的基本勢力。
與其靠別人,還不如把自己家族慢慢扶持起來。
林家二姨需要娘家安身,趙橋趙遠可以作為自己人,但趙二是個麻煩,要是能解決掉就好了。
大姨和小姨,有家人,心肯定不會在林家,不會一心一意為林家。
而扶持王家起來,需要一個中間人,可以不是他直接出麵,但得和他有密切關係,不能隻有他爹。
若是讓親弟弟跟著他爹姓王,這事會不會合理一些?
豆腐坊還能擴大,招收銷售員,量越大,成本就能降的越低,要是給銷售的人員足夠利潤,市場上的其他豆腐作坊,競爭不過很容易倒閉,這時候去兼並,然後讓雙林鎮隻有他林家一家作坊。
農家要生活富裕,除了種田,還得靠養牲畜。
豆腐坊每日大量的黃豆渣就是最好的飼料,可以選擇喂豬,小姨夫家就有經驗,可以聘請當顧問。
養殖豬,母豬下崽多,而且生命力強悍,而且市場需求大。
豬糞可作為肥料,增加農田的肥沃程度。
豬,不僅可以賣,還能做成醃製品:臘腸和臘肉,方便運輸和儲存,隻要做的味道好,不怕沒有銷路。
若能選擇王家塢開養豬場,各方麵都能帶來利益,未必不會心動。
其次養雞和鴨,尤其是鴨,鴨有鴨絨,可以做成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但凡能填充棉花的,都可以用鴨絨代替。
王家塢目前還沒有秀才,徭役雜稅都無法免除。
隻要雙管齊下,肯定能將王家扶持成為本地大族。
一個地方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大家族起來,就勢必要吃掉其他家族的利益,再這個過程中,將吳家擠下去。
這是林向安想到最穩妥的辦法。
若有機會實際考察王家塢,就更好了。
發生綁架事件後,林秋蘭和王四順商量過後,非要親自接送他上學,不再讓他搭趙澤家的馬車。
林向安明白母親的顧慮,非要親眼看到他才能安心。
這幾天,因為擔心他,父母都沒有顧上鋪子,幸好還有五伯一家和他二姨母子倆在忙,才能正常開業。
家裏的驢車店裏在使用,所以林秋蘭帶著他徒步上學。
林秋蘭目送他進去後,才轉身離開。
一到學堂,同窗們就紛紛笑著和他打招唿,玩的好的幾個人,立馬就圍了過來。
“趙澤早到了,你怎麽才來?”
馮辰湊過來,欣喜地瞧著林向安,“還好你倆平安迴來了!”
“我娘走路送我來的,就比平常花些時間。”
薛文逸也湊了過來,官差尋人的時候,把他爹都驚動了,這才曉得趙家麵子這麽大,能直接讓知縣親自下令找人。
“聽說你倆不見了,大夥可著急了!你倆不見的那天鎮上都鬧翻了,家家戶戶都挨個搜!”
不想讓大家繼續提這件事了,林向安便笑著轉移話題。
“已經過去了,不必再提了。李夫子都講些什麽,你們是不是要給我和趙澤補補學習內容?”
一說到學習的問題,薛文逸就自然的接過話題。
“李夫子才講完《三字經》,馬上就要講《幼學瓊林》,主要讓我們每天溫習和背誦。每日都有抽查,過關了就比較輕鬆,沒過關的被罰抄或者打手板。”
蒙學階段一般讀《千字文》、《三字經》、《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都是些比較簡短,內容淺顯,字數較少的書籍,主要認字和寫字。
有了基礎之後就是音韻訓詁,可以理解為上小學,這時候會選擇《笠翁對韻》、《廣韻》、《爾雅》、《說文解字》等。
選擇的書籍要看夫子,對於學生的要求來定,這個階段主要功課就是切韻、平仄、對仗。
之後學習《孝經》、《大學》、《中庸》,是培養讀書孩童的基礎三觀,也就是灌輸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鋼印。
其中《中庸》精煉,但比較有難度,一般學完《大學》、《論語、《孟子》,再來學習理解會稍容易。
例如:古代以孝治天下,對孝做了條條框框的規定。
以孝的名義治國,借用律法之名來約束道德倫理關係。
林向安能接受對家人的孝,但無法理解對君王的孝,天子被稱為君父,作為一個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人,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
但這想法若被人知道了,會被稱為大逆不道。
《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被稱為四書。
蒙學之後,一般七八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啟蒙就是認字,認完字就是讀書,背誦,溫習,然後再開始講下一本書。
而《論語》《孟子》,進一步深度拓展人生觀和世界觀。
學習的書籍一般按照順序來的。
五經是《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左傳》。
這些是提升認知,以及深度高階世界觀。
其中輔助一些名家解析來給大大家解讀,就相當於現代的參考資料。
當然若是有底蘊的書香門第,還會有長輩曾經的筆記摘錄,可以拿來參考,這也是讀書世家最珍貴的東西。
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把四書五經學完,就非常不易了。
四書五經學完,就可以去嚐試考試。
林向安想起了李夫子之前給大家科普過學習思路,點點頭道謝。
“嗯,謝謝,我和趙澤之後花時間補一補!”
待送走馮辰和薛文逸,趙澤這才能和林向安說話,露出高興地神色。
“向安,我爹說同意了,但有個條件,他沒說。讓我轉達,讓你自己去找他談。”
沒想到趙澤這麽速度,林向安欣慰地笑了,“阿澤,太謝謝你!”
說完這事,李夫子就來講堂了。
見到林向安和趙澤來了學堂,也沒有說什麽,但上課的時候多照顧了二人。
即便幾天沒來學習,林向安很快就能跟上李夫子上課的節奏,但趙澤就蒙圈圈,不過現在他已經認得字了,能讀出來,隻是不太清楚意思罷了。
中午休息時間,宋桐就主動給兩人補習,和以前結巴緊張相比,現在都能給人順暢講解了,那段時間天天當著人練,還是有作用的。
在學堂的所有人,見到他倆迴來,都是很高興的打招唿,但除了吳卓例外。
早上見到他時,又驚又怕,連以前裝裝麵子的招唿都沒打,當時他不知道原因,但傍晚去了一趟趙澤家,他就明白原因了。
趙康平並沒有繞彎子,說收他為徒弟,有三年的考察期,這三年隻教他基本功,其他一律不教。
但要求他第一年每天練一個時辰,後麵兩年每天練兩個時辰,如果能做到,就教他練武。
雖然聽說古代拜師學藝,有師傅要考察徒弟三年,徒弟考察師傅三年的說法。
沒想到他竟然就遇到了!
不過三年而已,他能夠做到的。
“你既然已經同意,就每天和澤兒一起練習,你倆互相督促彼此。所謂的練武,其實是一套發力的技巧鍛煉,日複一日的熟能生巧罷了。”
趙康平突然覺得這個決定很不錯,林向安性子看著就有韌性,能夠約束自己,他能督促趙澤,趙澤也能因為他主動積極,真是兩全其美啊!
“現在不用喊我師傅,喊叔就行。有件事,我要告訴你,那天綁匪其實有兩撥人,一波衝著我兒子來的,一波是衝著你來的。”
林向安怔了一下,他一直以為是衝著趙澤來的,原來還有內幕?
“趙叔,能把完整的事情經過告訴我嗎?”
見林向安感興趣,趙康平玩味地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那天有人故意攔住馬車,攔馬車的是…”
……
從趙家迴來後,林向安就坐在屋裏久久不能平靜,一邊思考,一邊在紙上梳理目前的情況。
吳家竟然想要綁架他,雖然沒有成功,但這心思可夠惡毒的,不衝著薛家,反而拿他這小魚撒氣。
難怪吳卓不敢和他打招唿,也不敢和他對視,擺明了心虛。
盡管綁架被人截胡,但吳家的心思,讓他吃了蒼蠅一樣惡心,趙康平的意思是警告過吳家了,以後不會再找他麻煩了。
明顯是一個不會再插手的態度。
他想報複,但吳家背後有溫家和縣令,他家現在隻是一家小豆腐坊,沒有自己的基本勢力。
與其靠別人,還不如把自己家族慢慢扶持起來。
林家二姨需要娘家安身,趙橋趙遠可以作為自己人,但趙二是個麻煩,要是能解決掉就好了。
大姨和小姨,有家人,心肯定不會在林家,不會一心一意為林家。
而扶持王家起來,需要一個中間人,可以不是他直接出麵,但得和他有密切關係,不能隻有他爹。
若是讓親弟弟跟著他爹姓王,這事會不會合理一些?
豆腐坊還能擴大,招收銷售員,量越大,成本就能降的越低,要是給銷售的人員足夠利潤,市場上的其他豆腐作坊,競爭不過很容易倒閉,這時候去兼並,然後讓雙林鎮隻有他林家一家作坊。
農家要生活富裕,除了種田,還得靠養牲畜。
豆腐坊每日大量的黃豆渣就是最好的飼料,可以選擇喂豬,小姨夫家就有經驗,可以聘請當顧問。
養殖豬,母豬下崽多,而且生命力強悍,而且市場需求大。
豬糞可作為肥料,增加農田的肥沃程度。
豬,不僅可以賣,還能做成醃製品:臘腸和臘肉,方便運輸和儲存,隻要做的味道好,不怕沒有銷路。
若能選擇王家塢開養豬場,各方麵都能帶來利益,未必不會心動。
其次養雞和鴨,尤其是鴨,鴨有鴨絨,可以做成保暖的衣服和被子,但凡能填充棉花的,都可以用鴨絨代替。
王家塢目前還沒有秀才,徭役雜稅都無法免除。
隻要雙管齊下,肯定能將王家扶持成為本地大族。
一個地方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大家族起來,就勢必要吃掉其他家族的利益,再這個過程中,將吳家擠下去。
這是林向安想到最穩妥的辦法。
若有機會實際考察王家塢,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