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元武二十五年。


    烏程縣,雙林鎮。


    人聲鼎沸的港口,大大小小的船隻停靠在岸邊,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外地來的大商船。


    這個新建好的港口,現在是周邊最熱鬧的地方。


    近些年才陸續有各種商船路過,在此停留暫歇。


    來往人流量漸多,周圍自然聚集形成了大鎮。


    港口不遠處,也衍生出了繁榮的集市。


    琳琅滿目的商鋪小販,叫賣吆喝聲不絕於耳,非常熱鬧。


    其中一處攤位,圍了不少人,正等著買林家豆腐。


    林家豆腐在這一帶小有名氣,豆腐都是熱氣騰騰的,清爽可口,很受街坊們歡迎。


    原先是一對夫妻出攤,近期卻是父子倆,一大一小叫賣。


    大人切熱豆腐,而小孩收銅板。


    不過這小孩才五歲,叫林向安,人怪機靈的,有條不紊的收錢,分毫不差。


    林向安踩在木凳上,小小的身子才冒出櫃台,伸長手接過顧客給的銅板,數好後,就讓他老爹王四順切豆腐,裝到別人帶過來的碗裏。


    要是沒帶碗的,就多收一文,當作抵押,下次可拿來換。


    有顧客買豆腐,還會要一些熱鹵水。


    林家豆腐攤,三文一斤豆腐。


    王四順手穩,一刀切下去,就是一斤多點,常來的都知道他家切的實在。


    “爹,這位大娘要兩塊,收了六文錢!”


    “好嘞,稍等,馬上切好!”


    小孩子幫忙的樣子,頗讓人好奇。


    “老板,你這兒子可真機靈!有模有樣的,收錢都沒算錯呢!”


    “是啊,像個小大人,聰明嘞!”


    有個常客笑著說道,“這孩子最近常來,嘴又甜。上次來買好幾塊豆腐,多掏了兩文錢。這孩子數完錢,立馬退給我了。還別說,這小子算錢比大人還快!”


    王四順是上門女婿,兒子沒跟他姓,但聽到有人誇兒子,心裏也是美美的。


    跟他一樣,從小機靈嘞!不過嘴上還是很謙虛,笑道。


    “哪裏,也就是簡單。這孩子玩性大,在家閑不住,也就疼她娘月份大了,才在這收錢!”


    一群人笑著誇讚孩子孝順啊!


    林向安翻了個白眼,對老爹這種明貶暗褒的炫耀很無語。


    正值仲夏,天氣慢慢熱起來,林向安剛滿五歲。


    他娘懷了快九個月,但肚子看起來特別大,他就主動提出來,讓娘在家待著休養,他幫忙來賣豆腐。


    原本他娘擔心太小,結果林向安弄的有模有樣,這才放心。


    之所以這麽懂事,是因為林向安是胎穿的。


    內在實際是一個三十歲的現代成年人。


    上輩子他剛升初中,和爸媽一起去旅遊,結果路上遇到車禍。


    當時父母為了保護他而去世,之後在親戚家長大。


    考上大學後,先休學去當兵。


    退役迴來,繼續讀大學,心理和精神上都已經成熟很多。


    大學期間,將新生的軍訓服低價收入,然後轉手便宜賣給工地的人,賺差價。


    除了本校,還去其他學校收,雖然跑的辛苦,但也賺了一筆。


    後續作為本金,認準了一些市場,再加上同學間的信息判斷,投資生意,資產逐漸累積起來。


    三十歲不到,事業蒸蒸日上。


    就在越來越好時,一次開車路過十字路口,碰到一小車司機發瘋亂撞人。


    那時人行道上有一群孩子,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臉,他不忍心,就直接開車去阻攔。


    幸運的是孩子們救下了,但他一命嗚唿了。


    等再睜眼時,就穿到了古代,成了一個小嬰兒。


    讓林向安意外的是,這輩子的父母和上輩子的爸媽長的很像。


    上輩子爸媽對他特別好,甚至用生命保護了他。


    難過又遺憾,當兵也是父親的願望。


    原本以為不會再見,但沒想到今生有幸遇到相似的兩人。


    對他來說也是一場緣分,同時也是恩賜。


    ......


    “大娘,您的豆腐拿好,慢走!歡迎下次再來!”


    林向安淺笑著朝人喊道,特別的熱情。


    集市正值熱鬧,鄰居家的張大娘,穿過人流擠過來,臉上帶著一絲著急。


    “哎呦,林家的,你媳婦要生了!林嫂子讓我來喊你,你趕緊迴家去!”


    王四順心裏一驚,手上停頓片刻。


    明明今早出門還沒有絲毫動靜,這才不到半天,就要生了?


    “張大娘,怎麽這麽突然?”


    “聽林嫂子說,早上不小心絆了一跤,穩婆已經請過去了,你這邊趕緊迴家去看看吧!”


    豆腐攤前,擠得滿滿的人,張大娘露出羨慕的眼神,心裏感歎生意真好。隨後想到生意好,但人丁不旺,也是白搭。


    算上王四順這個上門女婿,整個林家就四口人。


    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孕婦,一個五歲孩子,就王四順一個勞動力。


    集市人來人往,對孕婦不太好,不然林家也不會讓小孩子來賣豆腐。


    不過話已傳到,張大娘也要買菜了,家裏還要燒飯呢。


    “張嬸,謝謝您!來這塊豆腐您拿迴去燉了吃!”


    心裏著急,但王四順用碗裝了一大塊豆腐遞給張大娘。


    稍微推搡了一下,張大娘就笑著接了過去。


    “那我就收下了,家裏那口子要迴來吃飯,我就先去買菜了,有事就打聲招唿啊!”


    張大娘客氣說著,然後笑吟吟地提著籃子就走了。


    豆腐攤還得收尾,不能直接甩手。


    王四順趕忙朝大夥賠笑解釋,“各位街坊鄰居,多謝大家照顧生意,今日家裏有急事,豆腐就不賣了!趕明兒大家再來買。”


    常來買的倒沒說什麽,但有些特意從別處來買的,就不太樂意了。


    “老板,我們都等到這裏了!就給切一塊吧!”


    “就是,我們大老遠來的,聽說這林家豆腐味道好!”


    “我們就要一塊,很快就好了!”


    ......


    七嘴八舌,堵著不動。


    這會正是趕集高峰,想把豆腐攤推迴去,怕是也不容易。


    別說王四順急了,林向安心裏也著急。


    在現代生孩子都有危險,更何況是古代,但他畢竟人小,除了擔心也幫不上忙。


    簡單判斷後,林向安就對王四順說道。


    “爹,您先趕迴去,看看娘的情況,豆腐攤我來看著!”


    王四順猶豫片刻,無奈同意了。


    雖然林向安才五歲,可從小是個靠譜的孩子。


    因為心疼娘親肚子大,怕累著她,便主動跟著來賣豆腐。


    剛開始大家也就笑笑,沒多想。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孩子弄的有模有樣。


    尤其是算賬,比他還利索。


    “兒子,攤子就交給你了!人多,你慢慢來,要是有不懂的,你問問隔壁叔嬸!你人小搬不上來,就讓李叔幫忙。晚點,讓你小姨過來幫忙。”


    攤位周邊都是認識的,王四順和旁邊攤主打了個招唿,讓他們幫忙照顧一二,便要往迴趕。


    林向安趕緊出聲提醒。


    “爹,您迴去時,記得把胡大夫喊過去!”


    雖然有穩婆,但找個大夫過去才保險啊!


    這位胡大夫,醫術不錯,很有醫德,很受街坊鄰居的尊重。


    “好,我這就去把胡大夫請迴家。”


    “各位,小兒留在這裏,他手生,大家多擔待一點。要是缺斤少兩了,後麵再來跟我說,補給大家。麻煩大家別為難我家小兒。”


    走之前,王四順還不忘讓大家多諒解林向安,說完後,這才急匆匆地走了。


    “來來來,大家排隊,一個一個來,我給你們切豆腐!”


    “等不急的可以先去逛逛,等會再來。”


    “不要著急!不要亂!”


    林向安大氣一揮,大聲喊道,麵對一群大人圍著,絲毫不膽怯。


    “哎呦,這小子不得了啊!”


    “膽子夠大的呢!”


    一群人笑嗬嗬的看著他,雖然慢了些,但好歹有趣,便耐心等著。


    甚至後來有人催,還幫林向安解圍。


    林向安忙的臉都紅了,小手弄得紅紅的,胳膊也有些酸,忙起來反而沒時間亂想。


    人陸陸續續少了,這才鬆了一口氣。


    身子太小了,幹起活來費勁。


    太陽升到正中,林冬香才匆匆趕過來,氣喘籲籲的。


    “小豆子,趕快迴家!你娘.....”


    話說一半,就開始咳起來,把林向安給急死了!


    “我娘怎麽了?”


    *


    備注:


    1文錢,大約2塊錢


    1斤是十六兩,大約600克。


    有人留言,我就特別解釋一下:


    男的入贅,子女喊人的稱唿,我查到的是和嫁娶差不多,稱唿是按照血緣關係叫,並不是按照姓氏來叫人。


    中國版圖太大,各地叫法都有差異。


    我看很多人糾結奶奶和外婆的稱唿,被提醒多了,最終我還是改迴了奶奶。


    設定林家沒有延續香火的男子,這才找的男主爹入贅。男主爹家裏有四個兒子,上麵三個成親生孩子,家裏很擁擠,以及沒啥錢,而男主爹一直在外賺錢補貼家裏,正好看上男主的娘,多方權衡後才入贅的。


    本文架空的,不用帶入朝代各種限製哈~~


    科舉製度起源於隋唐,完善在宋朝,鼎盛規範在明清,不同時代要求是不同的。


    在明朝早期之前科考人員有很多限製,但發展到明清後期條件放寬很多,主要是低等賤籍不能考,其他限製倒是少了。


    這裏選擇的是科舉完善鼎盛的時期。


    另外設定的鎮是屬於江南一帶的大鎮,過往的商船很多,就聚集了很多人,不要總提鎮很小,即便現在,也有大鎮和小鎮的區分啊!


    縣城也屬於附郭縣,就相當於府城這樣規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