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養殖情況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迴來,林向安計劃待兩天時間。
除了看望王老爺子和王老太,還準備查看一下養殖情況。
便找來林橋詢問最新的情況。
當初計劃養豬,前前後後花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準備。
最開始和王家族人,多次商量溝通,才達成統一。
為了更安全的養殖豬,便提出可以讓村裏人入股,共同利益才是最穩固的合作。
一個落魄但仍有凝聚控製力的王氏族人,在管理上有先天優勢。
盡管村子有三四百人,但族老有6人,這六人可以說是管理者。
任何重大的事情都要相互商量,沒有人能獨裁。
同時對村裏人有一定的族規約束。
基本上所有大小事,都在村子裏解決,一般不會報官。
鑒於這樣的架構,便給六房自由選擇,可以投入一定的金額,盈利會年終分紅,未盈利,若是想退迴錢的,可全額退出。
若是損失虧本,由林家一力承擔。
若是盈利,每年會拿出一部分錢,支持村裏的族學。
盡可能讓族裏的孩子讀書,最重要是讓有能力的孩子去考科舉,相當於提供助學金。
整個架構更像一家公司,林家是大股東,村裏六位族老是小股東,小股東是由村裏的散戶一起投進去的。
其中還需要養殖的夥計,人員由六房推薦,林家考核篩選。
養豬產生的糞便,堆肥處理後,會分給各房處理。
最終達成一致後,專門寫下了契約書,將後麵的一座山地低價租給了林家使用,一年不到二銀子,這錢最終劃到族學裏。
目前是以半放養的狀態養殖豬,用竹子圈了將近4畝山地,大概是標準足球場麵積的2\/3。
外圍用竹子圍了一圈,在山腳下,蓋了茅草屋豬圈,還蓋了四間土胚房。
兩間留著人住,兩間是倉庫儲備,存放豆渣等吃食或者雜物。
最開始大家抱著半信半疑,但又不虧本的情況下,一房拿了10兩銀子,一共湊了60兩。
而林家拿了將出240兩作為啟動資金。
最開始買的三頭母豬,一頭種豬,豬的繁殖力很快,一次能下10-12頭豬仔,一年可以下2-3窩。
這種專門下崽的豬,比普通豬要貴一些,大概花了30兩銀子。
市麵上收豬的價格大概12-13文錢一斤,一頭豬大概要養一年。
大多在120斤-160斤左右,很少能養到200斤。
養牲畜就怕遇到疫病,所以再多方考察學習之後,林向安讓王四順製定了嚴格的規定。
一、定期清洗豬圈,撒草木灰消毒,搭配中藥煙熏驅蟲。
二、水源要幹淨,直接將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引流進來。
三、嚴格控製人員的出入,不相幹的人一律不準進入,每日進來必須換衣服,才能幹活。
在準備的階段,在劉榮家的豬場裏學習,養的不多,差不多三五十頭。
也是在請教的階段,才知道自家喂的豆渣沒有利用好。
生的豆渣,牲畜吸收的有限,如果煮熟或者發酵,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煮熟需要耗費大量的木材,便選擇了發酵。
多次嚐試調整後,最終選擇了酒糟和豆渣等比例混合發酵。
酒糟是釀酒過程中產生的殘渣,通常被用來和雜草、穀物糠混合堆積發酵,發酵後再喂養牲畜,長的比較好。
在多方的啟發下,林向安讓家裏人用豆渣、酒糟、穀物糠(穀的外殼)磨成的粉,一起攪拌均勻,放入大壇子裏,壓結實,密封保存。
熱的時候7-10天就可以了,天氣冷的時候大概30天,發酵好後,會有淡淡的酒香。
在喂養牲畜中,能夠更好的吸收,長得更肥。
廢棄酒糟的成本非常低,一般也是低價賣掉,直接從周邊幾個小釀酒坊收酒糟。
若是沒有酒糟的情況,會選擇用酒曲來發酵,不過裏麵要加入穀物糠、麩皮等攪拌,比例方麵要把握好。
這是主要飼料,其次會搭配稻草梗、蔬菜葉子、豬草,會根據季節來調整。
曆時一年半之後,養豬場就辦了起來。
目前維持規模在300頭左右。
其中乳豬(0-3月大)60頭,幼豬(3-6月)120頭、成年豬(6-10月)100頭左右。
還有兩頭種豬,和幾隻下崽母豬。
目前由5個夥計,負責看門安全、喂養、打掃、觀察記錄豬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找了鎮上的胡大夫來當獸醫。
古代中醫學和獸醫學都基於陰陽五行學說,並使用類似的診斷方法(望聞問切)和治療手段(如針灸、草藥治療)。
都是哺乳動物,中草藥可以用於人,也能用於動物,所以林向安直接鎖定了胡大夫。
當然最開始胡大夫不願意,除了多給錢,再就美食誘惑,於是半推半就成了家裏的獸醫顧問,每個月會來定期來檢查。
目前養殖總管事交給了林橋,養豬場交給王二雷看大門,負責每日巡邏,檢查安全。
另外四個人,是由其他房主挑選出來的,有責任心和細心的人,若是出問題,是直接能換人的。
也是因為這個理由,村裏人都眼饞,背後都盯著他們的位置,以至於不敢不盡力。
和市麵上同樣的報酬,一天25文,一月一付,不包吃,如果養的特別好,年底會有額外獎勵。
在這裏比較好的是,不用交各種各樣的費用,村裏人也會幫忙維護安全,因為盈利了,他們也有分紅。
其次養了五條土狗,土狗比較忠誠,能看門也能幫忙把牲畜找迴來。
最開始拿著飼料吹口哨找豬,將豬引迴來喂飽,就這樣訓練過幾次後,形成習慣,一吹口哨,豬就會自己迴來。
沒迴來的,就讓土狗幫忙去找。
最開始大房想走關係,想把王和義塞進去,王四順也沒有拒絕,就讓他去弄堆肥,但弄了幾次王和義受不了,臭氣熏天,就鬧著不做了。
堆肥需要將動物糞便、木屑、樹葉、秸稈粉碎、鬆針等混合堆在一起,隔兩三天就要翻一遍,一直翻個六七次,沒有臭味,濕度合適就可以了。
但最開始實在太臭了,王和義受不了,就鬧著要換,經過這一次後,最後再也沒讓大房參與進來。
大房有意見,王四順就讓王老爺子出麵壓製。反正你想要賺錢,那家裏的田全部你們來種,雖然有意見,但也相安無事。
畢竟王老爺子和王老太一致站在了王四順這邊,人家林家讓小兒子跟著他們姓了,已經夠給他們家臉了。
其次族老也是知道的,鬧得太過了,村子的族老也會出麵來管的。
除了看望王老爺子和王老太,還準備查看一下養殖情況。
便找來林橋詢問最新的情況。
當初計劃養豬,前前後後花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準備。
最開始和王家族人,多次商量溝通,才達成統一。
為了更安全的養殖豬,便提出可以讓村裏人入股,共同利益才是最穩固的合作。
一個落魄但仍有凝聚控製力的王氏族人,在管理上有先天優勢。
盡管村子有三四百人,但族老有6人,這六人可以說是管理者。
任何重大的事情都要相互商量,沒有人能獨裁。
同時對村裏人有一定的族規約束。
基本上所有大小事,都在村子裏解決,一般不會報官。
鑒於這樣的架構,便給六房自由選擇,可以投入一定的金額,盈利會年終分紅,未盈利,若是想退迴錢的,可全額退出。
若是損失虧本,由林家一力承擔。
若是盈利,每年會拿出一部分錢,支持村裏的族學。
盡可能讓族裏的孩子讀書,最重要是讓有能力的孩子去考科舉,相當於提供助學金。
整個架構更像一家公司,林家是大股東,村裏六位族老是小股東,小股東是由村裏的散戶一起投進去的。
其中還需要養殖的夥計,人員由六房推薦,林家考核篩選。
養豬產生的糞便,堆肥處理後,會分給各房處理。
最終達成一致後,專門寫下了契約書,將後麵的一座山地低價租給了林家使用,一年不到二銀子,這錢最終劃到族學裏。
目前是以半放養的狀態養殖豬,用竹子圈了將近4畝山地,大概是標準足球場麵積的2\/3。
外圍用竹子圍了一圈,在山腳下,蓋了茅草屋豬圈,還蓋了四間土胚房。
兩間留著人住,兩間是倉庫儲備,存放豆渣等吃食或者雜物。
最開始大家抱著半信半疑,但又不虧本的情況下,一房拿了10兩銀子,一共湊了60兩。
而林家拿了將出240兩作為啟動資金。
最開始買的三頭母豬,一頭種豬,豬的繁殖力很快,一次能下10-12頭豬仔,一年可以下2-3窩。
這種專門下崽的豬,比普通豬要貴一些,大概花了30兩銀子。
市麵上收豬的價格大概12-13文錢一斤,一頭豬大概要養一年。
大多在120斤-160斤左右,很少能養到200斤。
養牲畜就怕遇到疫病,所以再多方考察學習之後,林向安讓王四順製定了嚴格的規定。
一、定期清洗豬圈,撒草木灰消毒,搭配中藥煙熏驅蟲。
二、水源要幹淨,直接將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引流進來。
三、嚴格控製人員的出入,不相幹的人一律不準進入,每日進來必須換衣服,才能幹活。
在準備的階段,在劉榮家的豬場裏學習,養的不多,差不多三五十頭。
也是在請教的階段,才知道自家喂的豆渣沒有利用好。
生的豆渣,牲畜吸收的有限,如果煮熟或者發酵,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煮熟需要耗費大量的木材,便選擇了發酵。
多次嚐試調整後,最終選擇了酒糟和豆渣等比例混合發酵。
酒糟是釀酒過程中產生的殘渣,通常被用來和雜草、穀物糠混合堆積發酵,發酵後再喂養牲畜,長的比較好。
在多方的啟發下,林向安讓家裏人用豆渣、酒糟、穀物糠(穀的外殼)磨成的粉,一起攪拌均勻,放入大壇子裏,壓結實,密封保存。
熱的時候7-10天就可以了,天氣冷的時候大概30天,發酵好後,會有淡淡的酒香。
在喂養牲畜中,能夠更好的吸收,長得更肥。
廢棄酒糟的成本非常低,一般也是低價賣掉,直接從周邊幾個小釀酒坊收酒糟。
若是沒有酒糟的情況,會選擇用酒曲來發酵,不過裏麵要加入穀物糠、麩皮等攪拌,比例方麵要把握好。
這是主要飼料,其次會搭配稻草梗、蔬菜葉子、豬草,會根據季節來調整。
曆時一年半之後,養豬場就辦了起來。
目前維持規模在300頭左右。
其中乳豬(0-3月大)60頭,幼豬(3-6月)120頭、成年豬(6-10月)100頭左右。
還有兩頭種豬,和幾隻下崽母豬。
目前由5個夥計,負責看門安全、喂養、打掃、觀察記錄豬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找了鎮上的胡大夫來當獸醫。
古代中醫學和獸醫學都基於陰陽五行學說,並使用類似的診斷方法(望聞問切)和治療手段(如針灸、草藥治療)。
都是哺乳動物,中草藥可以用於人,也能用於動物,所以林向安直接鎖定了胡大夫。
當然最開始胡大夫不願意,除了多給錢,再就美食誘惑,於是半推半就成了家裏的獸醫顧問,每個月會來定期來檢查。
目前養殖總管事交給了林橋,養豬場交給王二雷看大門,負責每日巡邏,檢查安全。
另外四個人,是由其他房主挑選出來的,有責任心和細心的人,若是出問題,是直接能換人的。
也是因為這個理由,村裏人都眼饞,背後都盯著他們的位置,以至於不敢不盡力。
和市麵上同樣的報酬,一天25文,一月一付,不包吃,如果養的特別好,年底會有額外獎勵。
在這裏比較好的是,不用交各種各樣的費用,村裏人也會幫忙維護安全,因為盈利了,他們也有分紅。
其次養了五條土狗,土狗比較忠誠,能看門也能幫忙把牲畜找迴來。
最開始拿著飼料吹口哨找豬,將豬引迴來喂飽,就這樣訓練過幾次後,形成習慣,一吹口哨,豬就會自己迴來。
沒迴來的,就讓土狗幫忙去找。
最開始大房想走關係,想把王和義塞進去,王四順也沒有拒絕,就讓他去弄堆肥,但弄了幾次王和義受不了,臭氣熏天,就鬧著不做了。
堆肥需要將動物糞便、木屑、樹葉、秸稈粉碎、鬆針等混合堆在一起,隔兩三天就要翻一遍,一直翻個六七次,沒有臭味,濕度合適就可以了。
但最開始實在太臭了,王和義受不了,就鬧著要換,經過這一次後,最後再也沒讓大房參與進來。
大房有意見,王四順就讓王老爺子出麵壓製。反正你想要賺錢,那家裏的田全部你們來種,雖然有意見,但也相安無事。
畢竟王老爺子和王老太一致站在了王四順這邊,人家林家讓小兒子跟著他們姓了,已經夠給他們家臉了。
其次族老也是知道的,鬧得太過了,村子的族老也會出麵來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