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縣試(下)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 作者:百柒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鼓聲響起,第一場縣試正式開始。
考題是寫在一塊牌子上的,由衙役舉著牌子繞場一圈,供考生查看題目。
第一場是正試,待看到題目,製義兩篇,試貼詩一題。
第一道製義題目: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林向安看到這題,心裏一樂,還真被押中了。
當時打聽到知縣特別愛讀《論語》,平日喜歡和人探討做人做事,做官還算不錯,喜歡講大道理。
於是他們就摘了幾個做人做事的語錄,當作試題來練習。
這還真碰上,該不該說他們幾人運氣好?
估計有了這題,幾個人也能沉穩地答題。
這題出自《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意思是:孔子詢問學生的願望。子路說,希望將車馬和皮袍與朋友共用,把它們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希望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問老師的願望是什麽呢?孔子說,使老人能享受安樂,使朋友能夠信任我,使年輕人能夠懷念我。
三人誌向不同,但也體現性格差異,以及境界和格局不同,反映到做人做事。
製義答題有格式規定,不少於200字,不能超過700字。
盡管寫過類似的文,但林向安還是準備在空白紙上打草稿,檢查沒問題了再謄寫。
畢竟字跡要工整整齊,還不能汙點。
麻煩一點,但安全。
稍作思考後,林向安就開始破題:“聖人之誌,使萬物各得其所,此天地之氣象也......”
寫完修修改改,高度集中注意力寫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來了個衙役,進入到考場,在考生答題紙的末尾上蓋印。
幸好當時在草稿紙上寫,不然弄個汙點,就得重新寫了。
考生答題寫完後,就可以交卷。
得湊夠50人為一組,由知縣親自去取下考棚印方才可離場。
林向安一氣嗬成謄寫完,又檢查了一遍,沒有問題。
這時才鬆了一口氣,發現天色已經下午了,暖和很多。
感到肚子餓了,看著細碎冰冷的吃食,沒啥食欲。
反正寫完了,餓會也沒事,到時候出去再吃點熱的。
直接提前交卷了,但不能出去,得在考棚等著人數湊夠五十。
終於又等待了大概一炷香的時間,人數夠了,終於可以出去了。
估摸可能到了申時,才有序的出來五十人,第一波出來的被稱為放頭牌。
後麵的出來被稱為放次牌,還有放三牌,以此類推,直到放末牌。
站在外麵的人,紛紛望了過去,有的人直接過來,有的人失望的移開眼神。
“向安!這裏!”
林遠站在外圍,手裏提著一個雙層木提盒,驚喜地朝林向安招招手。
“我給你們準備了薑湯,趕緊趁熱喝。”
在考生沒有出來之前,林遠來迴了好幾趟,就為了讓林向安出來能喝一口熱的。
林遠接過他的考籃,將薑湯拿出來遞給林向安。
一碗熱薑湯喝下去,林向安瞬間覺得身體舒服了。
他還要在這裏等人,便詢問林遠,“有沒有吃的?我肚子餓了。”
林遠從第二層提盒裏拿出一盤點心,這還是他以防萬一放的。
“這夠嗎?不夠我迴去再給你拿點。”
墊了兩口,林向安就不想吃了。
“不用拿了,你迴去多弄幾碗熱薑湯,一會我同窗他們就出來了。”
估計都冷的夠嗆,喝點薑湯能舒服點。
沒多久,吳卓出來了,臉色蒼白,見到林向安出來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被家裏的下人接走了。
薛文逸、楊輝和溫伯傑前後出來的,應該是湊到一組了。
“薛文逸、楊輝,這裏!”
林向安朝兩人揮手,大聲喊道,周邊的人瞬間看了過來。
溫伯傑也望了過來,和林向安眼神對視,朝林向安輕輕點頭,便被家裏人接走了。
兩人走了過來。
“你倆喝碗熱薑湯,暖和一下!”
薛文逸臉色有點蒼白,接碗時差點沒拿住碗,幸好林向眼明手快,這才沒灑出來,喂著他喝了兩口。
“哎呦,總算活過來了,我那個地方背陰,手都凍沒知覺了!”
楊輝到好一點,一口氣喝完了,感歎地說道。
“我那離茅廁近,一股味道,不過幸好以前在家挑過糞,倒也能還能忍受。”
“我比你倆好一點,就是肚子餓。”
最後鼓聲響起,到了交卷時間。
然後宋桐和馮辰片刻後就出來了,在門口碰到之前挑釁馮辰的兩個人。
那兩人也不知道沒考好,還是憋著火,馮辰不小心撞著了,起了口角爭執。
林向安想著不妙,正要去幫忙,結果衙役直接吼了兩嗓子,這才散去。
薛文逸擔心地看著馮辰,“阿辰,沒事吧?”
馮辰一臉輕鬆,心情還不錯,“沒事,我覺得考得不錯,那兩人一看就沒考好,活該!”
宋桐本來有點緊張,但進去看到熟悉的題目,這才平靜下來,答題很順利,要不是之前林向安提醒鍛煉身體,他這次肯定扛不住。
見兩人麵色平靜,林向安也沒多問,就給兩人一人一碗薑茶。
“你們家裏人也來接了,直接迴去,之前練習的事,不要對任何人說,也不要和人對答案。三天後,自然會放榜,第一輪過了,才能參加第二場初覆試。”
林向安覺得還是提前叮囑一下,免得引來別人閑話。
見幾個人點頭,不再多言,各自迴家。
考試由知縣批閱。
簡單來說,這一輪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背誦能力。
三天後,會出榜,50人一組,按照座位號排榜。
成績以逆時針圓形的方式排榜,被稱為圓案。
在這個名單上的人,才開始第二場初覆考。
以此類推,直到第五場末覆考。
每一場結束後,再進入考場時,人數越來越少。
幸運的是,或許是第一輪好的發揮,大家都留了下來。
縣試差不多曆時半個月才落下帷幕,等三天後,就發放成績,這被稱為長案,和現代學校排名榜單順序一樣。
隻不過縣試第一名被稱為案首,前十名被稱為前拔。
放榜的那天,林向安和楊輝早早跑去看榜單,結果已經圍了一大圈學子。
“這第一名是誰啊?”
考題是寫在一塊牌子上的,由衙役舉著牌子繞場一圈,供考生查看題目。
第一場是正試,待看到題目,製義兩篇,試貼詩一題。
第一道製義題目: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林向安看到這題,心裏一樂,還真被押中了。
當時打聽到知縣特別愛讀《論語》,平日喜歡和人探討做人做事,做官還算不錯,喜歡講大道理。
於是他們就摘了幾個做人做事的語錄,當作試題來練習。
這還真碰上,該不該說他們幾人運氣好?
估計有了這題,幾個人也能沉穩地答題。
這題出自《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意思是:孔子詢問學生的願望。子路說,希望將車馬和皮袍與朋友共用,把它們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希望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
子路問老師的願望是什麽呢?孔子說,使老人能享受安樂,使朋友能夠信任我,使年輕人能夠懷念我。
三人誌向不同,但也體現性格差異,以及境界和格局不同,反映到做人做事。
製義答題有格式規定,不少於200字,不能超過700字。
盡管寫過類似的文,但林向安還是準備在空白紙上打草稿,檢查沒問題了再謄寫。
畢竟字跡要工整整齊,還不能汙點。
麻煩一點,但安全。
稍作思考後,林向安就開始破題:“聖人之誌,使萬物各得其所,此天地之氣象也......”
寫完修修改改,高度集中注意力寫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來了個衙役,進入到考場,在考生答題紙的末尾上蓋印。
幸好當時在草稿紙上寫,不然弄個汙點,就得重新寫了。
考生答題寫完後,就可以交卷。
得湊夠50人為一組,由知縣親自去取下考棚印方才可離場。
林向安一氣嗬成謄寫完,又檢查了一遍,沒有問題。
這時才鬆了一口氣,發現天色已經下午了,暖和很多。
感到肚子餓了,看著細碎冰冷的吃食,沒啥食欲。
反正寫完了,餓會也沒事,到時候出去再吃點熱的。
直接提前交卷了,但不能出去,得在考棚等著人數湊夠五十。
終於又等待了大概一炷香的時間,人數夠了,終於可以出去了。
估摸可能到了申時,才有序的出來五十人,第一波出來的被稱為放頭牌。
後麵的出來被稱為放次牌,還有放三牌,以此類推,直到放末牌。
站在外麵的人,紛紛望了過去,有的人直接過來,有的人失望的移開眼神。
“向安!這裏!”
林遠站在外圍,手裏提著一個雙層木提盒,驚喜地朝林向安招招手。
“我給你們準備了薑湯,趕緊趁熱喝。”
在考生沒有出來之前,林遠來迴了好幾趟,就為了讓林向安出來能喝一口熱的。
林遠接過他的考籃,將薑湯拿出來遞給林向安。
一碗熱薑湯喝下去,林向安瞬間覺得身體舒服了。
他還要在這裏等人,便詢問林遠,“有沒有吃的?我肚子餓了。”
林遠從第二層提盒裏拿出一盤點心,這還是他以防萬一放的。
“這夠嗎?不夠我迴去再給你拿點。”
墊了兩口,林向安就不想吃了。
“不用拿了,你迴去多弄幾碗熱薑湯,一會我同窗他們就出來了。”
估計都冷的夠嗆,喝點薑湯能舒服點。
沒多久,吳卓出來了,臉色蒼白,見到林向安出來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被家裏的下人接走了。
薛文逸、楊輝和溫伯傑前後出來的,應該是湊到一組了。
“薛文逸、楊輝,這裏!”
林向安朝兩人揮手,大聲喊道,周邊的人瞬間看了過來。
溫伯傑也望了過來,和林向安眼神對視,朝林向安輕輕點頭,便被家裏人接走了。
兩人走了過來。
“你倆喝碗熱薑湯,暖和一下!”
薛文逸臉色有點蒼白,接碗時差點沒拿住碗,幸好林向眼明手快,這才沒灑出來,喂著他喝了兩口。
“哎呦,總算活過來了,我那個地方背陰,手都凍沒知覺了!”
楊輝到好一點,一口氣喝完了,感歎地說道。
“我那離茅廁近,一股味道,不過幸好以前在家挑過糞,倒也能還能忍受。”
“我比你倆好一點,就是肚子餓。”
最後鼓聲響起,到了交卷時間。
然後宋桐和馮辰片刻後就出來了,在門口碰到之前挑釁馮辰的兩個人。
那兩人也不知道沒考好,還是憋著火,馮辰不小心撞著了,起了口角爭執。
林向安想著不妙,正要去幫忙,結果衙役直接吼了兩嗓子,這才散去。
薛文逸擔心地看著馮辰,“阿辰,沒事吧?”
馮辰一臉輕鬆,心情還不錯,“沒事,我覺得考得不錯,那兩人一看就沒考好,活該!”
宋桐本來有點緊張,但進去看到熟悉的題目,這才平靜下來,答題很順利,要不是之前林向安提醒鍛煉身體,他這次肯定扛不住。
見兩人麵色平靜,林向安也沒多問,就給兩人一人一碗薑茶。
“你們家裏人也來接了,直接迴去,之前練習的事,不要對任何人說,也不要和人對答案。三天後,自然會放榜,第一輪過了,才能參加第二場初覆試。”
林向安覺得還是提前叮囑一下,免得引來別人閑話。
見幾個人點頭,不再多言,各自迴家。
考試由知縣批閱。
簡單來說,這一輪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背誦能力。
三天後,會出榜,50人一組,按照座位號排榜。
成績以逆時針圓形的方式排榜,被稱為圓案。
在這個名單上的人,才開始第二場初覆考。
以此類推,直到第五場末覆考。
每一場結束後,再進入考場時,人數越來越少。
幸運的是,或許是第一輪好的發揮,大家都留了下來。
縣試差不多曆時半個月才落下帷幕,等三天後,就發放成績,這被稱為長案,和現代學校排名榜單順序一樣。
隻不過縣試第一名被稱為案首,前十名被稱為前拔。
放榜的那天,林向安和楊輝早早跑去看榜單,結果已經圍了一大圈學子。
“這第一名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