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看是很普通的一碗白色的食物,但有淡淡的奶香味。


    薛老爺子嚐了一口,淡淡的甜味,軟嫩柔滑,不禁點點頭,露出感興趣的神情。


    “這是什麽?”


    “這是雙皮奶,說是用牛奶和雞蛋做成的,還能搭配其他吃食一起吃。”


    即便見多識廣的薛老爺子,還是第一次聽說雙皮奶,不過聽說杭州一帶有些高端鋪子會拿牛奶製成乳製品,沒成想在雙林鎮這小地方也有。


    “哪裏找來的?”


    薛文逸見老爺子感興趣,勾起嘴角淺笑,迴道。


    “是我一位同窗朋友家做的。”


    “文逸,你既然帶迴來給我嚐,想來是有什麽想法,說說看。”


    “既然爹問了,那我正好有事想請教爹。您之前不是想重尋一家新的豆腐商家嗎?可找到合適的?”


    說到這個薛老爺子大笑,今天馮老頭在翠雲樓請客,正好他也過去坐了坐,席間給他介紹一家豆腐店,說是馮辰找來的,味道還蠻好的,比他家常用的豆腐更細膩些。


    正好,因為管事找他有事,他說迴頭細談,讓馮老頭幫忙介紹一下。


    一提到這個他就高興啊!


    “你馮叔給我介紹了一家,很快就能解決了。”


    ......


    敢情兜兜轉轉還是迴到原點,他推薦時幹嘛不聽呢?弄得他和同窗間相處都有點尷尬。


    忍住想罵人的衝動,薛文逸麵無表情地問他,“爹,你知道馮叔推薦的是哪家鋪子的豆腐?”


    “還不知道,明天去問問。”


    “爹,你不用問了,我告訴你,就是我上次推薦的林家豆腐,也是他家做出來的雙皮奶!”


    薛老爺有些錯愕,忍不住皺皺眉,“不是說他家豆腐一般嗎?價格談不下來嗎?我想著你跟我說是認識的,雖然不太關心,但也給你個麵子,但管事說價格一直談不攏,而且豆腐還不如現在的。”


    “爹,你知道馮家為什麽買林家豆腐嗎?馮辰之前學習不好,就請教這位朋友,人家教他學習,而且他學進去了。我這朋友家裏開了鋪子,但沒有和我們提。是私下裏另一個朋友說的,於是馮辰就讓家裏上門,特意去訂的豆腐。”


    “我想著給您解憂,才提到這事。但我這邊聽說人家和翠雲樓談價格是給了最優價,最後卻被告知東家覺得價格貴,不要了,這樣的理由迴絕了。”


    “爹,我想問問,您說的,為什麽和我聽到的是兩碼事?”


    精明的薛老爺子瞬間明白,自己被人耍了,馮老頭不可能亂說,那麽問題隻能出在酒樓的管事身上。


    “行了,這事我知道了,你別管了。”


    既然目的達成,薛文逸就起身告辭,走的時候將蓋碗帶走,畢竟是要還的。


    ......


    除了小夥伴們吃掉的雙皮奶,剩下的分給了家裏人吃,畢竟五伯還沒有吃過,其他人也隻吃了幾口,正好一人一碗還有多的。


    後天就要賣了,肯定得買些蓋碗迴來,林向安和他爹商量好後,就迴屋睡覺了。


    雙皮奶一經上市,就賣的很快,尤其是限量後,更是供不應求。


    但林向安沒讓家裏多做,就限量,讓人產生一種錯覺。


    那天馮辰帶迴去孝敬給了他娘,馮夫人很喜歡吃,一次舉辦閨房聚會,就特意讓人買了些來,至此在閨閣小姐中受歡迎起來。


    隻是每日限量,得早早讓家裏下人來排隊購買。


    半個月的時間,林家豆腐坊的生意漸漸走向了正軌。


    期間翠雲樓的管事特意上門道歉,並且誠心誠意要合作,林向安讓他爹故意晾一晾那人。


    那人急的要死,告爹爹求奶奶,讓他爹高抬貴手,就賣豆腐吧。


    早先隻有求人買,如今還有人求著賣,真是活久見!


    最後管事被換了,重新來了一個人,特別客氣的和他爹談單子,而且還沒有壓價,和馮家一個價格。


    在這呆了半個月,他五伯王三平在送貨的時候,明白少買和多買價格的差異,便詢問王四順,能不能從這裏低價進貨,自己拿出去賣?這樣賺個差價。


    當王四順把這事告訴林向安的時候,林向安這才想起來代理商的模式。


    “爹,五伯真是有想法,我原先還記得這事,但後來事多,都忘記了。”


    在古代,大多數人基本上一輩子呆一個地方,偶爾出個遠門就是去鎮上或者縣城。


    沒有互聯網,無法打破區域界限買東西,隻能在周邊買。


    那麽分不同區域去賣,不用開店鋪,就簡單的小攤販,串街走巷叫賣,這樣林氏豆腐就能覆蓋全鎮了,以後還能覆蓋其他地方。


    辦法就是招代理商,手把手教怎麽賣豆腐?而且賣不完,可以當天把豆腐退迴來,換新的豆腐,退迴來的豆腐就做成鹵豆幹或者豆腐乳。


    沒有壓貨成本,隻有進貨成本,賣出去賺到的就是自己的,而且還有人帶,這不就給有想法的人提供機會嗎?


    “咱們可以找零售賣,之前我就想讓橋表哥自己學會了,去集市上賣,但他現在小,還無法獨立。那邊少了咱家,那兩家豆腐生意變好了。可以找一些想賣的人,比如:進50斤豆腐,咱們給他切好,他就拿出去賣,成本就2文錢一斤,他賣完自己還能賺50文,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


    王四順聽完兒子的解釋,瞬間理解這個思路。


    他當初不想種田,就出來找活計,都是重活。後來得人幫忙,這才找到稍微輕鬆的活。若當初要是有這樣的買賣,他肯定會去試一試的,反正成本也不高。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可以這樣做。那怎麽教他們賣?”


    “首先定位,他要在哪裏賣?如果兩個人重疊,那肯定有衝突,所以盡量在不同的區域。比如咱們鎮上,我們這邊是北麵,但東麵、南麵、西麵,我們過不去,他們可以過去,一個一個製定計劃,咱們不是誰來都行,還要篩選人。”


    這就是普遍的廠商和代理商的模式,就這樣將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但古代每個地方土豪鄉紳盤踞,打開一個市場,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得通過裏麵的熟人運作,才能慢慢鋪開。


    也不用那麽遠,先把鎮上和村裏覆蓋,到時候再去縣裏。


    “得先弄一個樣式出來,後麵直接參照。五伯既然提出來了,他是想讓五伯母來弄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柒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柒柒並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