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鎖麟囊:廿載鎖匠與三十六道未解長生鎖》
虐文全息圖鑒:請簽收您的BE 作者:無光島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中涉及大量情感衝擊場景,請備好紙巾:
-----
梅雨時節的老城巷弄裏,永遠浮動著鐵鏽與桐油的氣息。阿城握著那柄磨得發亮的黃銅鑰匙,在青苔斑駁的磚牆上劃出深淺不一的痕跡。鑰匙齒尖刮過磚縫時發出的沙沙聲,像極了師傅總愛哼的那首蘇州評彈。
\"鎖芯要順著月牙紋路轉三圈半,聽見''哢嗒''聲再抽鑰匙。\"師傅說這話時,正往新打的銅鎖裏灌鉛粉。煤油燈的光暈落在他左手的銀色尾戒上,折射出細碎的星芒,那是他全身上下唯一鮮亮的物件。
我蜷縮在櫃台後啃著海棠糕,看阿城第27次被師傅敲手背。少年人賭氣扔開練習用的九竅連環鎖,鎖頭砸在青石地麵發出脆響,驚得簷角白鴿撲棱棱飛散。師傅彎腰撿鎖的動作突然凝滯,脖頸上猙獰的燙傷疤痕隨著唿吸起伏,像條盤踞的蜈蚣。
那是五年前大火留下的印記。彼時我剛從育嬰堂逃出來,餓得翻垃圾時被濃煙嗆醒。火舌舔舐的閣樓裏,三十七把古鎖在高溫中炸裂,師傅抱著個雕花木匣衝出來,後背的衣裳燒成灰燼。後來我才知道,他拚死搶迴的是亡妻的嫁妝匣,裏頭裝著半截斷梳與褪色的紅綢。
\"小滿,把三號櫃的七巧鎖拿來。\"師傅的咳嗽聲將我拽迴現實。他最近咳得愈發厲害,痰盂裏時常帶著血絲,卻堅持不肯去醫院。阿城說他這是癆病,街坊都躲著我們鎖鋪,唯有對麵棺材鋪的老周常來送枇杷膏。
驚蟄那日,穿香雲紗的女人踩著雨水闖進店裏。她無名指戴著與師傅同款的尾戒,鬢角別著朵將謝的白玉蘭。當師傅顫抖著摸出那枚珍藏的斷梳時,我終於看清木匣內側刻著的\"沈記鎖鋪\"——與對麵燒成廢墟的老字號招牌如出一轍。
\"沈師兄,師父臨終前讓我把這個交給你。\"女人解開包袱,三十六個鎏金鎖頭在晨光裏流轉著詭譎的光澤。師傅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滲出的血珠滴在第七把雙魚鎖上,那是我見過最精巧的機關,魚目處嵌著兩粒相思豆。
雨水順著瓦當砸在搪瓷盆裏,叮咚聲混著女人低啞的敘述。二十年前,沈家父子為故宮修複十二把鎏金大鎖,卻在交付前夜遭人縱火。老師傅為護住最後一把子母鴛鴦鎖,用身軀擋住倒塌的房梁,而當時外出采買銅釘的沈師兄,從此再沒迴過蘇城。
\"師父說沈家絕學不能斷,讓我守著鋪子等你。\"女人從懷中掏出泛黃的婚書,右下角印著師傅年輕時的照片,眉目清俊得不像同一個人。師傅突然發瘋似的砸碎所有銅鎖,鋒利的碎片割破掌心,他卻死死攥著那半截斷梳,仿佛要將它嵌進骨血。
三更天時,我在後院柴房找到他。月光透過破窗勾勒出佝僂的輪廓,他正對著麵生鏽的銅鏡修剪胡須,腳邊散落著染血的剃刀。見我進來,他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阿芸最喜我刮淨胡茬的模樣,她說這樣親起來不紮人。\"
我哭著奪下剃刀,發現鏡框背麵藏著張黑白照片。穿旗袍的姑娘抱著鎏金鎖巧笑嫣然,胸前掛著把魚形銀鎖——正是師傅每夜摩挲的那把。鎖芯處刻著極小的一行字:與沈郎,歲歲常相見。
清明時節,師傅在修複最後一把鎏金鎖時倒下了。他蜷縮在滿地銅屑中,右手仍保持著擰動鎖簧的姿勢。急救車刺耳的鳴笛聲裏,我聽見他呢喃著\"差半圈\",蒼白的指尖在虛空劃著圓弧,如同二十年來每個深夜反複練習的動作。
太平間的白熾燈下,女人將魚形銀鎖掛在我頸間。冰涼的鎖體貼著心口,我忽然記起那個暴雨夜,師傅教我開鎖時說:\"世上最難的鎖,是等不到歸人的心鎖。\"當時他望著對街焦黑的斷牆,眼中映著明明滅滅的煙頭。
整理遺物時,我在工具箱底層發現封信。信紙被血漬暈染得斑駁,卻仍能辨出清秀的簪花小楷:\"沈郎親啟:父命難違,鎏金鎖已成。若得重逢,願為君再綰青絲。阿芸絕筆。\"日期停在火災前三天。
出殯那日,阿城抱著新打的銅鎖哭得撕心裂肺。當啷一聲,鎖頭墜地時竟自動彈開,露出內壁刻著的兩行小字——\"此鎖無簧,唯情可解。沈氏絕筆,永失所愛。\"
斜雨穿過素白幡旗,打濕了棺材鋪新到的楠木棺。老周抽著旱煙歎道:\"他修了二十年鎖,到底沒解開自己的心結。\"遠處茶樓飄來咿咿呀呀的評彈,唱的是《鎖麟囊》裏那句\"迴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
我握緊頸間的魚形鎖,突然明白師傅總在深夜擦拭的那三十六個鎖頭,原是他親手為亡妻打造的三十六道長生鎖。最末那把雙魚鎖的機關,需將兩粒相思豆同時按下才能開啟,而其中一粒,早已在他左手的骨灰戒指裏,焐了二十個春秋。
-----
梅雨時節的老城巷弄裏,永遠浮動著鐵鏽與桐油的氣息。阿城握著那柄磨得發亮的黃銅鑰匙,在青苔斑駁的磚牆上劃出深淺不一的痕跡。鑰匙齒尖刮過磚縫時發出的沙沙聲,像極了師傅總愛哼的那首蘇州評彈。
\"鎖芯要順著月牙紋路轉三圈半,聽見''哢嗒''聲再抽鑰匙。\"師傅說這話時,正往新打的銅鎖裏灌鉛粉。煤油燈的光暈落在他左手的銀色尾戒上,折射出細碎的星芒,那是他全身上下唯一鮮亮的物件。
我蜷縮在櫃台後啃著海棠糕,看阿城第27次被師傅敲手背。少年人賭氣扔開練習用的九竅連環鎖,鎖頭砸在青石地麵發出脆響,驚得簷角白鴿撲棱棱飛散。師傅彎腰撿鎖的動作突然凝滯,脖頸上猙獰的燙傷疤痕隨著唿吸起伏,像條盤踞的蜈蚣。
那是五年前大火留下的印記。彼時我剛從育嬰堂逃出來,餓得翻垃圾時被濃煙嗆醒。火舌舔舐的閣樓裏,三十七把古鎖在高溫中炸裂,師傅抱著個雕花木匣衝出來,後背的衣裳燒成灰燼。後來我才知道,他拚死搶迴的是亡妻的嫁妝匣,裏頭裝著半截斷梳與褪色的紅綢。
\"小滿,把三號櫃的七巧鎖拿來。\"師傅的咳嗽聲將我拽迴現實。他最近咳得愈發厲害,痰盂裏時常帶著血絲,卻堅持不肯去醫院。阿城說他這是癆病,街坊都躲著我們鎖鋪,唯有對麵棺材鋪的老周常來送枇杷膏。
驚蟄那日,穿香雲紗的女人踩著雨水闖進店裏。她無名指戴著與師傅同款的尾戒,鬢角別著朵將謝的白玉蘭。當師傅顫抖著摸出那枚珍藏的斷梳時,我終於看清木匣內側刻著的\"沈記鎖鋪\"——與對麵燒成廢墟的老字號招牌如出一轍。
\"沈師兄,師父臨終前讓我把這個交給你。\"女人解開包袱,三十六個鎏金鎖頭在晨光裏流轉著詭譎的光澤。師傅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滲出的血珠滴在第七把雙魚鎖上,那是我見過最精巧的機關,魚目處嵌著兩粒相思豆。
雨水順著瓦當砸在搪瓷盆裏,叮咚聲混著女人低啞的敘述。二十年前,沈家父子為故宮修複十二把鎏金大鎖,卻在交付前夜遭人縱火。老師傅為護住最後一把子母鴛鴦鎖,用身軀擋住倒塌的房梁,而當時外出采買銅釘的沈師兄,從此再沒迴過蘇城。
\"師父說沈家絕學不能斷,讓我守著鋪子等你。\"女人從懷中掏出泛黃的婚書,右下角印著師傅年輕時的照片,眉目清俊得不像同一個人。師傅突然發瘋似的砸碎所有銅鎖,鋒利的碎片割破掌心,他卻死死攥著那半截斷梳,仿佛要將它嵌進骨血。
三更天時,我在後院柴房找到他。月光透過破窗勾勒出佝僂的輪廓,他正對著麵生鏽的銅鏡修剪胡須,腳邊散落著染血的剃刀。見我進來,他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容:\"阿芸最喜我刮淨胡茬的模樣,她說這樣親起來不紮人。\"
我哭著奪下剃刀,發現鏡框背麵藏著張黑白照片。穿旗袍的姑娘抱著鎏金鎖巧笑嫣然,胸前掛著把魚形銀鎖——正是師傅每夜摩挲的那把。鎖芯處刻著極小的一行字:與沈郎,歲歲常相見。
清明時節,師傅在修複最後一把鎏金鎖時倒下了。他蜷縮在滿地銅屑中,右手仍保持著擰動鎖簧的姿勢。急救車刺耳的鳴笛聲裏,我聽見他呢喃著\"差半圈\",蒼白的指尖在虛空劃著圓弧,如同二十年來每個深夜反複練習的動作。
太平間的白熾燈下,女人將魚形銀鎖掛在我頸間。冰涼的鎖體貼著心口,我忽然記起那個暴雨夜,師傅教我開鎖時說:\"世上最難的鎖,是等不到歸人的心鎖。\"當時他望著對街焦黑的斷牆,眼中映著明明滅滅的煙頭。
整理遺物時,我在工具箱底層發現封信。信紙被血漬暈染得斑駁,卻仍能辨出清秀的簪花小楷:\"沈郎親啟:父命難違,鎏金鎖已成。若得重逢,願為君再綰青絲。阿芸絕筆。\"日期停在火災前三天。
出殯那日,阿城抱著新打的銅鎖哭得撕心裂肺。當啷一聲,鎖頭墜地時竟自動彈開,露出內壁刻著的兩行小字——\"此鎖無簧,唯情可解。沈氏絕筆,永失所愛。\"
斜雨穿過素白幡旗,打濕了棺材鋪新到的楠木棺。老周抽著旱煙歎道:\"他修了二十年鎖,到底沒解開自己的心結。\"遠處茶樓飄來咿咿呀呀的評彈,唱的是《鎖麟囊》裏那句\"迴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
我握緊頸間的魚形鎖,突然明白師傅總在深夜擦拭的那三十六個鎖頭,原是他親手為亡妻打造的三十六道長生鎖。最末那把雙魚鎖的機關,需將兩粒相思豆同時按下才能開啟,而其中一粒,早已在他左手的骨灰戒指裏,焐了二十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