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甄嬛傳——弘暉(36)
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 作者:短尾泥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將手中的折子遞給了皇阿瑪,臉上掛著淺笑,說:“皇阿瑪,大哥送來了捷報,高句驪已被收迴。不僅如此還在高句驪發現了金、銀、銅等礦產。”
太子也沒想到小小的高句驪便有這麽多好東西。
“真的?太好了!聽到這個消息,朕病都好了。還吃什麽藥。哈哈哈!”
康熙高興得不行,臉上的笑容都沒落下過。
他端過弘暉手中的碗,直接喝下,說:“有這樣的好消息,朕覺得自己的病瞬間就好了。”
“高句驪的血脈人不是什麽好血脈,直接送他們去挖礦。”
康熙覺得直接讓這些人去挖礦就好了,其他事情不用管。
“但,高句驪那邊有很多土地等物,難道就放棄了?”
太子覺得土地乃是民之根本,要是荒廢了,那就可惜了。
“既然如此,那就將土地集中起來讓他們種。以記工分的方式,記錄著他們幹了多少活。到時候按照這個工分來分配就好了。”
弘暉想到了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實行記工分的方式,他覺得這個可以運用到高句驪那邊。
“記工分?怎麽個辦法?”
太子來了興趣,他覺得這個辦法未必不得行。
弘暉就說了自己所知道的記工分的辦法,那就是相對的公平,多勞多得。
“如果其中有懶漢,沒達標,完全可以送到礦區挖礦。”
“要是礦區表現好的人,便可以來種地。”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挖礦比較危險,威脅到了性命。
還會有礦監拿著鞭子監督。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等未來,大清的人口增長,完全可以實行移居政策。”
“不過,這得限製他們的人口數量。”
太子覺得要是太能生了,也不好。
“嗯!此事,保成與大臣們商量個章程出來。”
要增加大清的人口數量,控製高句驪,倭人國的人口數。
弘暉:我已讓倭人國絕育了。你放心吧!
“是!兒臣明白!”
太子現在越來越適應自己的位置了。
主要是因為皇阿瑪放心他,下麵的弟弟也不像之前那麽蹦躂。
*
弘暉繼續學習,也沒在管朝中的事情,反正與他關係不大。
他現在是孩子,還是做孩子的事情。
他在孩子群裏都是孩子王,一群孩子跟著他玩。
“弘暉,你今日又跟我們講什麽故事?”
弘晳麵露好奇之色,有時候他真想敲開弘暉的腦子看看。
這腦子裏裝得東西到底是什麽,怎麽會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這些日子一直跟你們講這個故事,你們聽後,有什麽感覺?”
弘暉將現代史,以小說的形式告訴了弘晳等人。
弘晳想到了因為自鎖後的下場,直接被炮火轟開了國門。
作為當權者,就不該狂妄自大。
應該根據環境、國情等情況,合理調整國家的政策。
“既然當權者知道外麵,早已是日新月異。”
“那麽當權者應該學九叔和十叔他們一樣,遠洋航行,學習文化。”
“取其精華,改進自身。”
“而不是,固步自封,狂妄自大。”
弘晳搖搖頭,他不讚同故事中的當權者這樣做。
弘暉想到了正史中的乾隆帝,他知道外麵的變化嗎?
當然知道了,隻是他依舊閉關鎖國。
現在好了,弘曆根本就沒出生,連老子都死了。
“你說得對!所以皇瑪法比話本中的皇帝更加英明。”
弘暉說完這話後,弘晳便一直看著他,他總覺得這說得是未來的大清。
隻是,他也不對啊!
現在的大清也各方麵都比話本中的要強。
特別是火器,早已革新了幾代了。
*
康熙也聽過了弘暉講故事的事情,剛開始他還覺得不過是孩子間的話本。
結果等他聽到了故事的內容後,他都怔住了。
這不是他在夢境中看到的場景一模一樣嗎?
他叫來了弘暉,問起了這件事。
“弘暉,你那故事是從哪裏聽來的?”
康熙神情複雜不已,太子也站在一旁,擔憂地看著弘暉。
閉關鎖國,禁止海貿,怎麽看都有點像是曾經的大清。
還有騷擾那個國家的藩國,不就像是倭人國?
“有感而發!突然就想到了。”
弘暉眼睛純真無邪,任誰看了都得說他還是個孩子。
“你說了句,寧願多給軍費,也不願用來賠款?”
這句話,康熙看了無數次,他也是讚同的。
隻是,沒想到會從弘暉嘴裏說出來。
“對啊!軍費開銷是強大自己,賠款是用來強大別人。”
弘暉看著康熙一字一句地說,他認為強大軍隊,便是對國家和百姓最好的守護。
“如果,你是那個時期的皇帝,你會怎麽做?”
康熙對乾隆的做法十分不理解。
確實,他也閉關鎖國。
但,知道外麵正在進行日新月異的改變的時候。
他卻依舊自認為天朝上國,簡直是狂妄自大。
“自然是先讓人遠航,少往江南跑,國庫那麽多錢,用來發展軍隊,不行嗎?”
弘暉不服氣,他最不喜歡的皇帝就是乾隆,狂妄自大,還活得久。
為了自己過得瀟灑,還喂養了個貪官。
“也對!隻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這般遠見。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天朝上國。”
康熙心裏清楚乾隆的想法,一是,他不懂什麽叫工業革命。
二是,他也被海外斬殺帝王的事情嚇著了。
三是,他狂妄自大,不知何為謙虛。
“不是的,他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鼠目寸光,坐井觀天。”
“不僅如此,還實行文化禁錮,執行愚民政策。”
“他們認為這樣的百姓更好管理,可是卻沒想到一件事。”
“在文化禁錮的同時也抑製了社會和經濟的進步。”
因為文字獄和愚民政策,大清的識字率不超過1%。
康熙的眼神比較平靜,但他已生氣了,他覺得弘暉在諷刺自己。
太子也沒想到小小的高句驪便有這麽多好東西。
“真的?太好了!聽到這個消息,朕病都好了。還吃什麽藥。哈哈哈!”
康熙高興得不行,臉上的笑容都沒落下過。
他端過弘暉手中的碗,直接喝下,說:“有這樣的好消息,朕覺得自己的病瞬間就好了。”
“高句驪的血脈人不是什麽好血脈,直接送他們去挖礦。”
康熙覺得直接讓這些人去挖礦就好了,其他事情不用管。
“但,高句驪那邊有很多土地等物,難道就放棄了?”
太子覺得土地乃是民之根本,要是荒廢了,那就可惜了。
“既然如此,那就將土地集中起來讓他們種。以記工分的方式,記錄著他們幹了多少活。到時候按照這個工分來分配就好了。”
弘暉想到了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實行記工分的方式,他覺得這個可以運用到高句驪那邊。
“記工分?怎麽個辦法?”
太子來了興趣,他覺得這個辦法未必不得行。
弘暉就說了自己所知道的記工分的辦法,那就是相對的公平,多勞多得。
“如果其中有懶漢,沒達標,完全可以送到礦區挖礦。”
“要是礦區表現好的人,便可以來種地。”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挖礦比較危險,威脅到了性命。
還會有礦監拿著鞭子監督。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等未來,大清的人口增長,完全可以實行移居政策。”
“不過,這得限製他們的人口數量。”
太子覺得要是太能生了,也不好。
“嗯!此事,保成與大臣們商量個章程出來。”
要增加大清的人口數量,控製高句驪,倭人國的人口數。
弘暉:我已讓倭人國絕育了。你放心吧!
“是!兒臣明白!”
太子現在越來越適應自己的位置了。
主要是因為皇阿瑪放心他,下麵的弟弟也不像之前那麽蹦躂。
*
弘暉繼續學習,也沒在管朝中的事情,反正與他關係不大。
他現在是孩子,還是做孩子的事情。
他在孩子群裏都是孩子王,一群孩子跟著他玩。
“弘暉,你今日又跟我們講什麽故事?”
弘晳麵露好奇之色,有時候他真想敲開弘暉的腦子看看。
這腦子裏裝得東西到底是什麽,怎麽會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這些日子一直跟你們講這個故事,你們聽後,有什麽感覺?”
弘暉將現代史,以小說的形式告訴了弘晳等人。
弘晳想到了因為自鎖後的下場,直接被炮火轟開了國門。
作為當權者,就不該狂妄自大。
應該根據環境、國情等情況,合理調整國家的政策。
“既然當權者知道外麵,早已是日新月異。”
“那麽當權者應該學九叔和十叔他們一樣,遠洋航行,學習文化。”
“取其精華,改進自身。”
“而不是,固步自封,狂妄自大。”
弘晳搖搖頭,他不讚同故事中的當權者這樣做。
弘暉想到了正史中的乾隆帝,他知道外麵的變化嗎?
當然知道了,隻是他依舊閉關鎖國。
現在好了,弘曆根本就沒出生,連老子都死了。
“你說得對!所以皇瑪法比話本中的皇帝更加英明。”
弘暉說完這話後,弘晳便一直看著他,他總覺得這說得是未來的大清。
隻是,他也不對啊!
現在的大清也各方麵都比話本中的要強。
特別是火器,早已革新了幾代了。
*
康熙也聽過了弘暉講故事的事情,剛開始他還覺得不過是孩子間的話本。
結果等他聽到了故事的內容後,他都怔住了。
這不是他在夢境中看到的場景一模一樣嗎?
他叫來了弘暉,問起了這件事。
“弘暉,你那故事是從哪裏聽來的?”
康熙神情複雜不已,太子也站在一旁,擔憂地看著弘暉。
閉關鎖國,禁止海貿,怎麽看都有點像是曾經的大清。
還有騷擾那個國家的藩國,不就像是倭人國?
“有感而發!突然就想到了。”
弘暉眼睛純真無邪,任誰看了都得說他還是個孩子。
“你說了句,寧願多給軍費,也不願用來賠款?”
這句話,康熙看了無數次,他也是讚同的。
隻是,沒想到會從弘暉嘴裏說出來。
“對啊!軍費開銷是強大自己,賠款是用來強大別人。”
弘暉看著康熙一字一句地說,他認為強大軍隊,便是對國家和百姓最好的守護。
“如果,你是那個時期的皇帝,你會怎麽做?”
康熙對乾隆的做法十分不理解。
確實,他也閉關鎖國。
但,知道外麵正在進行日新月異的改變的時候。
他卻依舊自認為天朝上國,簡直是狂妄自大。
“自然是先讓人遠航,少往江南跑,國庫那麽多錢,用來發展軍隊,不行嗎?”
弘暉不服氣,他最不喜歡的皇帝就是乾隆,狂妄自大,還活得久。
為了自己過得瀟灑,還喂養了個貪官。
“也對!隻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這般遠見。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天朝上國。”
康熙心裏清楚乾隆的想法,一是,他不懂什麽叫工業革命。
二是,他也被海外斬殺帝王的事情嚇著了。
三是,他狂妄自大,不知何為謙虛。
“不是的,他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鼠目寸光,坐井觀天。”
“不僅如此,還實行文化禁錮,執行愚民政策。”
“他們認為這樣的百姓更好管理,可是卻沒想到一件事。”
“在文化禁錮的同時也抑製了社會和經濟的進步。”
因為文字獄和愚民政策,大清的識字率不超過1%。
康熙的眼神比較平靜,但他已生氣了,他覺得弘暉在諷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