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飲食傳承
當現代老男人遇到古代落魄小直男 作者:犬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避免製造無端焦慮讓幾個小家夥跟著自己擔憂,劉恆辰隻能先講此事按住不提,但他還是未雨綢繆的逮著機會就去翻醫書,想看看有沒有對症的情況,也好早點防備著
連著三天都沒啥收獲,他也隻能作罷,然後更加用心的講飯菜做的精細些,免得老四有個好歹。
今兒已經是正月二十了。
天氣開始迴暖,雪在前天便沒有再下過,連著兩三日的大太陽將地上積雪都給融化掉,樹上的枝杈也開始冒出嫩芽。
一片生機盎然之色就展現在劉恆辰麵前。
李鴻武此時也早就起床,在院中耍起了劍,他在家裏這些時日也憋壞了。
劉恆辰看了看路況便道
“哥,我今天去出攤了,你要跟我一起去嗎?” “你去吧,我想去山上轉轉,你帶著老三老四一起。”
李鴻武挽了個劍花,將木劍收起,接過劉恆辰遞來的汗巾抹了一把臉。這一通劍招舞下來他心情暢快不少。
“那我去做早飯了,你趕緊去換身衣裳,現在天還沒熱起來呢,大清早就把自己折騰一身汗。”
弟弟的嘮叨很悅耳,他咧起嘴笑道
“末將從命!” 劉恆辰翻了個白眼,鑽進廚房去了。
今天早飯劉恆辰做的很豐盛,去年家裏擴建的時候他就買了個大石磨放著,昨天就泡好了黃豆,這會兒正讓毅耳幫他磨漿。待會就煮豆漿喝。
昨晚吃罷飯幾個人都有些無聊,劉恆辰便擀了餛飩皮,讓三個人幫著他包餛飩。這會兒小灶煮著餛飩,大灶他要拿來炸油條。
油條他還是第一次做,不免有些緊張,揉好的麵團已經醒發好了,先是在案板上抹一層油,取下一小塊麵團抻成長條,隨後再依樣做一個差不多大小的,兩兩相疊,再用筷子摁在一起。
試了試油溫,劉恆辰將這胚子滑進油鍋,滋啦聲暴起,不一會這麵團就變成了劉恆辰熟悉的形狀。
“唿!還好,也不是很難嘛!”
劉恆辰興奮的將油條撈出來瀝幹淨油,等稍微冷卻後咬上一口。
“唔!!唔!”
油條這裏也有的賣,叫做油炸檜,不光是名字不一樣,味道和形狀都有些差別,不過他也認出來那就是油條,劉恆辰在出攤待客前偷閑買過兩家的嚐了,都不太符合他以前吃的味道,這幾天心裏老惦記著這口,就看了菜譜有樣學樣的試著做了一下。
嘴裏此時就是這個熟悉的味道,劉恆辰成功的複刻出了前世吃過的口味。
他一鼓作氣,將揉好的麵團都炸好瀝油,便出去看豆子磨得怎麽樣了。
“毅耳~辛苦了,歇一會兒吧。”
劉恆辰叫停了任勞任怨的小驢子,大力的揉了揉他的小腦袋,毅耳打著響鼻晃了晃腦袋拱了劉恆辰一下。
“別鬧,等會兒給你喝豆漿。你先迴窩裏吧。”
毅耳甩了下尾巴,聽話的轉頭進了自己平日逮著的驢舍,劉恆辰喊來了李鴻武當苦力,將裝著豆漿的木桶提進廚房。
奶黃色的豆漿傾桶而下,隨著灶火的加熱,一股濃烈的豆香味飄出了廚房,引來了兩隻睡眼惺忪的饞蟲。
“二哥又在做什麽,好香的味道。”
李麟霄揉著眼睛還不忘嗅著空氣裏彌漫的香味,隨後便瞧見鍋裏滿是黃澄澄的汁水。
“豆漿,你們學堂早上不做這個嗎?” “一般都是粥,醬菜和饅頭,這個我還是頭一次見...”
劉恆辰心下了然,解釋道
“這個就是用黃豆磨的豆漿,那些豆腐便是用這個做的。”
“這汁子怎麽做成豆腐...弟弟莫不是在逗我”
李鴻武也不禁好奇起來。劉恆辰無語的斜睨了他一眼繼續解釋著
“用酸水或者鹽鹵汁點腦就會讓這豆漿凝成咱們吃過的水豆腐(豆腐腦),在用模具進行壓製成型那就是豆腐了。”
“竟然如此奇妙!這真的不是變戲法麽...”
“咱們上千年的飲食文化變化多端,無窮無盡,這豆腐隻能是冰山一角而已,都是先人們的功勞罷了,我隻是學些皮毛而已。
以前看各地的菜譜,上麵還描述著古往今來各地的飲食習慣大相徑庭,就比如咱們這裏多吃麵食,江南各地則是愛吃米糧,沿海那邊兒還會吃生魚呢,而且每個地方的風俗也不一樣,比如去年咱們清明吃的青團就是江南那邊盛行的點心,咱們應該是在西北地區,清明更應該吃饊子才對。”
豆漿在鍋裏咕嚕咕嚕冒著泡,劉恆辰趁機給他們講起了飲食文化的小知識,這些他以前就很愛看,得了菜譜之後更是對這些事情熟記於心,正愁沒辦法分享呢,這不就來了機會麽。
李鴻武幾人聽得目瞪口呆,完全沒料到這吃上麵的文章竟這般大。
“還有呢!二哥再多講些!那饊子又是何物!” 李麟霄是最喜歡聽這些東西的。
“饊子便是跟這油炸檜一樣是麵食炸物,這與當地飲食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先前說北方多食麵類,所以習俗上的吃食就是麵類為主,而青團是用江米所製,所以你明白了不?”
李麟霄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詩經上看到的一段話。
“二哥,這《詩經.小雅》中曾寫過‘飲禦諸友,炰鱉膾鯉’,這膾鯉就是生鯉魚片對嗎?”
“對,沒錯,那邊吃這生魚肉,春天佐以小蔥,秋季則是芥辣,這芥辣就是我以前給你們吃過的山根。”
劉恆辰點了點頭,看來老三並沒有將書都讀到肚子裏,還是能融會貫通的,至於他怎麽知道的,自然也是看菜譜學來的,他肯定沒那個能耐熟讀四書五經,隻能看些菜譜上麵寫的雜記,不然的話他就早就去考功名了。
鍋裏的豆漿在劉恆辰繪聲繪色的講這些小知識時已經煮好了,他盛起一碗沒有放糖,遞給李鴻武,這裏麵四個人就他不怕燙,先讓他試試。
李鴻武接過豆漿,輕輕嘬了一口,豆香味兒在嘴裏四溢,很是甜美。
“好喝,感覺不用加糖就夠甜了。”
這是劉恆辰再拿起一個油條給他
“試試用這油條,也就是油炸檜,蘸著豆漿吃~”
這是他前世最愛的搭配之一,還是那句話。
鹹配甜,美味賽過活神仙。
連著三天都沒啥收獲,他也隻能作罷,然後更加用心的講飯菜做的精細些,免得老四有個好歹。
今兒已經是正月二十了。
天氣開始迴暖,雪在前天便沒有再下過,連著兩三日的大太陽將地上積雪都給融化掉,樹上的枝杈也開始冒出嫩芽。
一片生機盎然之色就展現在劉恆辰麵前。
李鴻武此時也早就起床,在院中耍起了劍,他在家裏這些時日也憋壞了。
劉恆辰看了看路況便道
“哥,我今天去出攤了,你要跟我一起去嗎?” “你去吧,我想去山上轉轉,你帶著老三老四一起。”
李鴻武挽了個劍花,將木劍收起,接過劉恆辰遞來的汗巾抹了一把臉。這一通劍招舞下來他心情暢快不少。
“那我去做早飯了,你趕緊去換身衣裳,現在天還沒熱起來呢,大清早就把自己折騰一身汗。”
弟弟的嘮叨很悅耳,他咧起嘴笑道
“末將從命!” 劉恆辰翻了個白眼,鑽進廚房去了。
今天早飯劉恆辰做的很豐盛,去年家裏擴建的時候他就買了個大石磨放著,昨天就泡好了黃豆,這會兒正讓毅耳幫他磨漿。待會就煮豆漿喝。
昨晚吃罷飯幾個人都有些無聊,劉恆辰便擀了餛飩皮,讓三個人幫著他包餛飩。這會兒小灶煮著餛飩,大灶他要拿來炸油條。
油條他還是第一次做,不免有些緊張,揉好的麵團已經醒發好了,先是在案板上抹一層油,取下一小塊麵團抻成長條,隨後再依樣做一個差不多大小的,兩兩相疊,再用筷子摁在一起。
試了試油溫,劉恆辰將這胚子滑進油鍋,滋啦聲暴起,不一會這麵團就變成了劉恆辰熟悉的形狀。
“唿!還好,也不是很難嘛!”
劉恆辰興奮的將油條撈出來瀝幹淨油,等稍微冷卻後咬上一口。
“唔!!唔!”
油條這裏也有的賣,叫做油炸檜,不光是名字不一樣,味道和形狀都有些差別,不過他也認出來那就是油條,劉恆辰在出攤待客前偷閑買過兩家的嚐了,都不太符合他以前吃的味道,這幾天心裏老惦記著這口,就看了菜譜有樣學樣的試著做了一下。
嘴裏此時就是這個熟悉的味道,劉恆辰成功的複刻出了前世吃過的口味。
他一鼓作氣,將揉好的麵團都炸好瀝油,便出去看豆子磨得怎麽樣了。
“毅耳~辛苦了,歇一會兒吧。”
劉恆辰叫停了任勞任怨的小驢子,大力的揉了揉他的小腦袋,毅耳打著響鼻晃了晃腦袋拱了劉恆辰一下。
“別鬧,等會兒給你喝豆漿。你先迴窩裏吧。”
毅耳甩了下尾巴,聽話的轉頭進了自己平日逮著的驢舍,劉恆辰喊來了李鴻武當苦力,將裝著豆漿的木桶提進廚房。
奶黃色的豆漿傾桶而下,隨著灶火的加熱,一股濃烈的豆香味飄出了廚房,引來了兩隻睡眼惺忪的饞蟲。
“二哥又在做什麽,好香的味道。”
李麟霄揉著眼睛還不忘嗅著空氣裏彌漫的香味,隨後便瞧見鍋裏滿是黃澄澄的汁水。
“豆漿,你們學堂早上不做這個嗎?” “一般都是粥,醬菜和饅頭,這個我還是頭一次見...”
劉恆辰心下了然,解釋道
“這個就是用黃豆磨的豆漿,那些豆腐便是用這個做的。”
“這汁子怎麽做成豆腐...弟弟莫不是在逗我”
李鴻武也不禁好奇起來。劉恆辰無語的斜睨了他一眼繼續解釋著
“用酸水或者鹽鹵汁點腦就會讓這豆漿凝成咱們吃過的水豆腐(豆腐腦),在用模具進行壓製成型那就是豆腐了。”
“竟然如此奇妙!這真的不是變戲法麽...”
“咱們上千年的飲食文化變化多端,無窮無盡,這豆腐隻能是冰山一角而已,都是先人們的功勞罷了,我隻是學些皮毛而已。
以前看各地的菜譜,上麵還描述著古往今來各地的飲食習慣大相徑庭,就比如咱們這裏多吃麵食,江南各地則是愛吃米糧,沿海那邊兒還會吃生魚呢,而且每個地方的風俗也不一樣,比如去年咱們清明吃的青團就是江南那邊盛行的點心,咱們應該是在西北地區,清明更應該吃饊子才對。”
豆漿在鍋裏咕嚕咕嚕冒著泡,劉恆辰趁機給他們講起了飲食文化的小知識,這些他以前就很愛看,得了菜譜之後更是對這些事情熟記於心,正愁沒辦法分享呢,這不就來了機會麽。
李鴻武幾人聽得目瞪口呆,完全沒料到這吃上麵的文章竟這般大。
“還有呢!二哥再多講些!那饊子又是何物!” 李麟霄是最喜歡聽這些東西的。
“饊子便是跟這油炸檜一樣是麵食炸物,這與當地飲食習慣是息息相關的,先前說北方多食麵類,所以習俗上的吃食就是麵類為主,而青團是用江米所製,所以你明白了不?”
李麟霄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詩經上看到的一段話。
“二哥,這《詩經.小雅》中曾寫過‘飲禦諸友,炰鱉膾鯉’,這膾鯉就是生鯉魚片對嗎?”
“對,沒錯,那邊吃這生魚肉,春天佐以小蔥,秋季則是芥辣,這芥辣就是我以前給你們吃過的山根。”
劉恆辰點了點頭,看來老三並沒有將書都讀到肚子裏,還是能融會貫通的,至於他怎麽知道的,自然也是看菜譜學來的,他肯定沒那個能耐熟讀四書五經,隻能看些菜譜上麵寫的雜記,不然的話他就早就去考功名了。
鍋裏的豆漿在劉恆辰繪聲繪色的講這些小知識時已經煮好了,他盛起一碗沒有放糖,遞給李鴻武,這裏麵四個人就他不怕燙,先讓他試試。
李鴻武接過豆漿,輕輕嘬了一口,豆香味兒在嘴裏四溢,很是甜美。
“好喝,感覺不用加糖就夠甜了。”
這是劉恆辰再拿起一個油條給他
“試試用這油條,也就是油炸檜,蘸著豆漿吃~”
這是他前世最愛的搭配之一,還是那句話。
鹹配甜,美味賽過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