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秉燭夜談
當現代老男人遇到古代落魄小直男 作者:犬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自己展露廚藝這件事,劉恆辰有些後悔,他老毛病犯了,看到要炸廚房的就在麵前,下意識的接過手。
那會兒完全沒考慮自己裝失憶又裝聾作啞,卻暴露會做飯這件事會有什麽後果。
*算了,不想這些,大不了就被趕出去而已。反正我也沒打算多待。
不愧是小孩子,倆肉丸被揉了一會哼唧聲就停下了,安詳的就像是睡著了似的。他這才慢慢起身,打量起這間屋子。
房子雖然是土坯砌的,收拾的倒也整潔。進門走幾步擺了一張四四方方的木桌,四邊各是一張長板凳,應該這裏就是堂屋。
正對麵的牆上掛著少年打獵所用的弓和一把木劍。有個略大的櫃子,看上去頗為老舊。
進堂屋拐到左手邊就是臥房,用簡單的竹簾子掩著,剛才被劉恆辰撈起來用一根麻繩係上去了。
裏麵從左往右砌了一張土炕床,從下往上依次是稻草、草席、碎布,再是一整塊兒的棉布被單。
被褥裏麵填的是蘆花,床頭櫃裏還有兩床已經褪色的的薄被,以及一些褪色的粗麻衣物。
衣物被褥都很幹淨,收的也很規整,床上的被褥也有很清淡的皂角香味。
炕的對麵就是一張書桌,上麵簡單擺了幾張很粗糙的紙和炭筆,還有幾本用線串起來的書籍,一盞油燈。
正對著書桌的也是一扇窗,是推開然後拿木棍頂著的那種樣式。
看的出來這戶人家雖然過的略清貧,但衣食住都有保證,還不忘落下教育,並不是普通農戶會有的意識。
桌上的書本是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讀物,劉恆辰以前也讀過抄過。
還有一些詩集和兵法。
*看來真是莫名其妙到古代了,那聽不懂他說的話也就不奇怪。畢竟古代說話的調子和現代不同。
*等會看看能不能讓他讀書給我聽,三字經我是認識的,也能根據文字推斷這個字怎麽讀。就這樣學幾天應該就能聽懂了他們的話了。
*還得確認一下朝代,有棉花製品,那應該是明朝之後了。
劉恆辰略微擬了下計劃,就去尋了少年,把他拉到堂屋桌前,用手指沾水寫道。
“現在是哪一年”
“宣仁二年”
*宣仁二年,沒印象...好像曆史書上沒見過明朝什麽皇帝用過宣仁的
他緊緊盯著桌上的文字,腦子裏在飛快搜索自己僅有的那點曆史知識。
*宣仁二年,看來這個皇帝才登基沒多久。
“當今天子是誰啊 你知道嗎”
少年麵色變的略沉重,思考了一下還是蘸水迴答了劉恆辰的話
“當今聖上是先帝第五子 趙延勇”
*難道猜錯了?是宋代?可宋代也沒有宣仁年號啊,趙匡胤那世世代代裏好像也沒有叫趙延勇的。還有棉花,這到底是哪...
劉恆辰沒打算繼續追問,他感覺到身邊人的低氣壓,思索片刻決定轉移話題,把水漬擦掉又寫上
“你叫啥啊”
“李鴻武”
即便隻是用手指書寫,這幾個字也顯得龍飛鳳舞,氣勢恢宏。
李鴻武緊接著也在桌上寫下
“你呢 可還記得自己名諱”
“劉恆辰”
江皋腐草今何幸,亦與恆星拱北辰
恆辰,恆,長久也,辰,星塵也。亦是日,月,星。
劉恆辰原本並不叫劉恆辰,是他自己給自己改的,他媽媽和以前的同學並不知道這件事,還以為他叫先前的名字。
他不想跟自己那個所謂的爸爸有什麽牽扯,除了血緣與這個姓氏以外,他不想留下任何跟他相關的痕跡在自己身上。
所以便在二十歲入職當社畜時,告訴同事他叫劉恆辰,身份證上的名字是沒來得及更換的,也無人質疑,從二十歲以後,他在外人麵前便是叫這個名兒。
除了那張身份證和媽媽家裏放著的戶口簿,還記錄著他的過去。
“好名字 日後我便喚你為恆辰兄如何”
“這咋好意思 說不定你比我大呢 請問你幾歲啊”
“如今我十三”
“那我可能要叫你一聲哥哥 我才十歲 對了 今天是幾月幾日”
先前他就確定,這副身體正是十歲的樣子,跟記憶中十歲生日照上的樣子如出一轍。
不過自己穿來的時候是九月五號,如今過了一天應該是九月六,是他的生日當天,他也想確定一下即便是穿越,日期會不會有變化。
“九月初六 為何要問這個”
“依稀記得生辰在這幾天 你說起初六我就想起來了 就是今天”
“今日是生辰那你也是夠慘的”
劉恆辰覺得這家夥嘴巴挺毒的。
不過好在,日期上沒有偏差,那看來自己是作為十歲的樣子重生且穿越了,太詭異了。
“你可能想起家人在何處”
“我記不得了 應是沒了吧”
劉恆辰還沒完全確信這是不是一場比較真實的夢,畢竟所有的一切都太過詭異,自己死而複生,又出現在了古代的深山中。
但眼下不管是不是夢,自己的生死都在李鴻武的一念之間,先保住命再來求證其他事情,裝成淒慘的孤兒啞巴是最好的打算。
“對了李大哥 我感覺我的耳朵好些了 你可以念這本三字經給我聽嗎 我小時候讀過這本書 可能對我恢複記憶有幫助”
一段話吭哧吭哧的寫完,劉恆辰故作鎮定的觀察李鴻武的神色。
他不知道瞞不瞞得過麵前的少年。
李鴻武心裏躊躇了一陣。這個小啞巴似乎對他們毫無敵意,雖然冷不丁出現在自己平日經常出沒的山林裏很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他還說自己舉目無親。那個神態和情緒不像是說謊。
李鴻武不知道的是,劉恆辰這句沒有家的確沒有在說謊,自從他父母離異後他的人生裏似乎就沒有家這個概念
每每迴去看望自己媽媽也是略待幾天就迴工作的城市,他甚至都沒有在一座城市長久居住超過三年的。經常到處漂泊
雖然和媽媽關係好,那也是他不願媽媽擔心,在他媽媽遇到現在的對象之後,他就基本不再去打擾他們的生活了。
隻是偶爾送些禮物,或者打電話讓她別擔心,自己過得很好。
所以,他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生來死去都會是一個人。
這句沒了親人,是撒謊,卻也是他內心最真實想法。
李鴻武端詳著小啞巴,怎麽看都覺得隻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子模樣,眼神雖然沒什麽神采卻也幹淨純粹。
甚至感覺還有些憨傻。
若是那邊派來尋他的探子,自己一路上已經露出過很多破綻,早就可以逃跑匯報。
若是死士,年歲不可能這麽小,且身上毫無舊日傷疤,舉手投足間還透著羸弱。
他見過爹爹身邊的死士,眼神空洞,隻聽命行事,仿佛一個木偶一般,不會跟這小啞巴一樣神態鮮活。
自己已經在這裏改名換姓住了近一年之久,當時李叔也做下了很多功夫來製造他們母子四人的死訊。
加之自己一直低調行事。
若那邊真起疑心,必不可能放任自己在此處蟄伏,先前也未曾遇到過任何那邊派來的人。
思即此,李鴻武也稍稍放下一些警惕,把心思收迴。
“你讀過書嗎”
看到李鴻武問的是這句,劉恆辰稍微放下心來迴道
“應該學過 我拿大哥桌上的三字經看了點 發現很眼熟 也能懂意思”
“嗯 那你耳與頭還痛麽”
“已經好多了”
劉恆辰也沒打算一直裝聾作啞,既然這人問起,他便借坡下驢,剛好李鴻武也問起三字經,他正好趁此機會讓他讀一下,自己也好適應適應這裏的語言,免得過些日子自己還聽不懂別人說的話,那就生活非常困難了。
“李大哥可否讀一讀三字經我聽聽 我想借此看看耳力恢複的如何了”
李鴻武看了桌上的文字,沒有多想便去臥房拿出三字經輕緩的給劉恆辰念了起來。劉恆辰時不時在桌上寫著疑惑,二人就這麽交流了起來。
期間劉恆辰大概了解下李鴻武家裏的情況。
他的兩個弟弟大的叫李麟霄,五歲。小的叫李嵐峰,三歲。平時對外就是大寶二寶的叫。
平日裏就是自己上山獵一些野物迴來。算是個獵戶,沒有種田,靠山賞飯,偶爾會有村裏的長輩送一些吃食衣物。
雖然劉恆辰還想打聽一下李鴻武在這裏住了多久,為什麽家中沒有大人,為什麽隻吃鹽水兔肉。
但他還是按下心中好奇,打算慢慢來。畢竟在這裏人生地不熟,惹惱了這家夥,被趕出說不定就被賣到哪家當奴隸了。
天漸漸變暗,李鴻武也點起了一盞油燈,溫暖的火光灑在他棱角分明的臉頰上。
那會兒完全沒考慮自己裝失憶又裝聾作啞,卻暴露會做飯這件事會有什麽後果。
*算了,不想這些,大不了就被趕出去而已。反正我也沒打算多待。
不愧是小孩子,倆肉丸被揉了一會哼唧聲就停下了,安詳的就像是睡著了似的。他這才慢慢起身,打量起這間屋子。
房子雖然是土坯砌的,收拾的倒也整潔。進門走幾步擺了一張四四方方的木桌,四邊各是一張長板凳,應該這裏就是堂屋。
正對麵的牆上掛著少年打獵所用的弓和一把木劍。有個略大的櫃子,看上去頗為老舊。
進堂屋拐到左手邊就是臥房,用簡單的竹簾子掩著,剛才被劉恆辰撈起來用一根麻繩係上去了。
裏麵從左往右砌了一張土炕床,從下往上依次是稻草、草席、碎布,再是一整塊兒的棉布被單。
被褥裏麵填的是蘆花,床頭櫃裏還有兩床已經褪色的的薄被,以及一些褪色的粗麻衣物。
衣物被褥都很幹淨,收的也很規整,床上的被褥也有很清淡的皂角香味。
炕的對麵就是一張書桌,上麵簡單擺了幾張很粗糙的紙和炭筆,還有幾本用線串起來的書籍,一盞油燈。
正對著書桌的也是一扇窗,是推開然後拿木棍頂著的那種樣式。
看的出來這戶人家雖然過的略清貧,但衣食住都有保證,還不忘落下教育,並不是普通農戶會有的意識。
桌上的書本是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讀物,劉恆辰以前也讀過抄過。
還有一些詩集和兵法。
*看來真是莫名其妙到古代了,那聽不懂他說的話也就不奇怪。畢竟古代說話的調子和現代不同。
*等會看看能不能讓他讀書給我聽,三字經我是認識的,也能根據文字推斷這個字怎麽讀。就這樣學幾天應該就能聽懂了他們的話了。
*還得確認一下朝代,有棉花製品,那應該是明朝之後了。
劉恆辰略微擬了下計劃,就去尋了少年,把他拉到堂屋桌前,用手指沾水寫道。
“現在是哪一年”
“宣仁二年”
*宣仁二年,沒印象...好像曆史書上沒見過明朝什麽皇帝用過宣仁的
他緊緊盯著桌上的文字,腦子裏在飛快搜索自己僅有的那點曆史知識。
*宣仁二年,看來這個皇帝才登基沒多久。
“當今天子是誰啊 你知道嗎”
少年麵色變的略沉重,思考了一下還是蘸水迴答了劉恆辰的話
“當今聖上是先帝第五子 趙延勇”
*難道猜錯了?是宋代?可宋代也沒有宣仁年號啊,趙匡胤那世世代代裏好像也沒有叫趙延勇的。還有棉花,這到底是哪...
劉恆辰沒打算繼續追問,他感覺到身邊人的低氣壓,思索片刻決定轉移話題,把水漬擦掉又寫上
“你叫啥啊”
“李鴻武”
即便隻是用手指書寫,這幾個字也顯得龍飛鳳舞,氣勢恢宏。
李鴻武緊接著也在桌上寫下
“你呢 可還記得自己名諱”
“劉恆辰”
江皋腐草今何幸,亦與恆星拱北辰
恆辰,恆,長久也,辰,星塵也。亦是日,月,星。
劉恆辰原本並不叫劉恆辰,是他自己給自己改的,他媽媽和以前的同學並不知道這件事,還以為他叫先前的名字。
他不想跟自己那個所謂的爸爸有什麽牽扯,除了血緣與這個姓氏以外,他不想留下任何跟他相關的痕跡在自己身上。
所以便在二十歲入職當社畜時,告訴同事他叫劉恆辰,身份證上的名字是沒來得及更換的,也無人質疑,從二十歲以後,他在外人麵前便是叫這個名兒。
除了那張身份證和媽媽家裏放著的戶口簿,還記錄著他的過去。
“好名字 日後我便喚你為恆辰兄如何”
“這咋好意思 說不定你比我大呢 請問你幾歲啊”
“如今我十三”
“那我可能要叫你一聲哥哥 我才十歲 對了 今天是幾月幾日”
先前他就確定,這副身體正是十歲的樣子,跟記憶中十歲生日照上的樣子如出一轍。
不過自己穿來的時候是九月五號,如今過了一天應該是九月六,是他的生日當天,他也想確定一下即便是穿越,日期會不會有變化。
“九月初六 為何要問這個”
“依稀記得生辰在這幾天 你說起初六我就想起來了 就是今天”
“今日是生辰那你也是夠慘的”
劉恆辰覺得這家夥嘴巴挺毒的。
不過好在,日期上沒有偏差,那看來自己是作為十歲的樣子重生且穿越了,太詭異了。
“你可能想起家人在何處”
“我記不得了 應是沒了吧”
劉恆辰還沒完全確信這是不是一場比較真實的夢,畢竟所有的一切都太過詭異,自己死而複生,又出現在了古代的深山中。
但眼下不管是不是夢,自己的生死都在李鴻武的一念之間,先保住命再來求證其他事情,裝成淒慘的孤兒啞巴是最好的打算。
“對了李大哥 我感覺我的耳朵好些了 你可以念這本三字經給我聽嗎 我小時候讀過這本書 可能對我恢複記憶有幫助”
一段話吭哧吭哧的寫完,劉恆辰故作鎮定的觀察李鴻武的神色。
他不知道瞞不瞞得過麵前的少年。
李鴻武心裏躊躇了一陣。這個小啞巴似乎對他們毫無敵意,雖然冷不丁出現在自己平日經常出沒的山林裏很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他還說自己舉目無親。那個神態和情緒不像是說謊。
李鴻武不知道的是,劉恆辰這句沒有家的確沒有在說謊,自從他父母離異後他的人生裏似乎就沒有家這個概念
每每迴去看望自己媽媽也是略待幾天就迴工作的城市,他甚至都沒有在一座城市長久居住超過三年的。經常到處漂泊
雖然和媽媽關係好,那也是他不願媽媽擔心,在他媽媽遇到現在的對象之後,他就基本不再去打擾他們的生活了。
隻是偶爾送些禮物,或者打電話讓她別擔心,自己過得很好。
所以,他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生來死去都會是一個人。
這句沒了親人,是撒謊,卻也是他內心最真實想法。
李鴻武端詳著小啞巴,怎麽看都覺得隻是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子模樣,眼神雖然沒什麽神采卻也幹淨純粹。
甚至感覺還有些憨傻。
若是那邊派來尋他的探子,自己一路上已經露出過很多破綻,早就可以逃跑匯報。
若是死士,年歲不可能這麽小,且身上毫無舊日傷疤,舉手投足間還透著羸弱。
他見過爹爹身邊的死士,眼神空洞,隻聽命行事,仿佛一個木偶一般,不會跟這小啞巴一樣神態鮮活。
自己已經在這裏改名換姓住了近一年之久,當時李叔也做下了很多功夫來製造他們母子四人的死訊。
加之自己一直低調行事。
若那邊真起疑心,必不可能放任自己在此處蟄伏,先前也未曾遇到過任何那邊派來的人。
思即此,李鴻武也稍稍放下一些警惕,把心思收迴。
“你讀過書嗎”
看到李鴻武問的是這句,劉恆辰稍微放下心來迴道
“應該學過 我拿大哥桌上的三字經看了點 發現很眼熟 也能懂意思”
“嗯 那你耳與頭還痛麽”
“已經好多了”
劉恆辰也沒打算一直裝聾作啞,既然這人問起,他便借坡下驢,剛好李鴻武也問起三字經,他正好趁此機會讓他讀一下,自己也好適應適應這裏的語言,免得過些日子自己還聽不懂別人說的話,那就生活非常困難了。
“李大哥可否讀一讀三字經我聽聽 我想借此看看耳力恢複的如何了”
李鴻武看了桌上的文字,沒有多想便去臥房拿出三字經輕緩的給劉恆辰念了起來。劉恆辰時不時在桌上寫著疑惑,二人就這麽交流了起來。
期間劉恆辰大概了解下李鴻武家裏的情況。
他的兩個弟弟大的叫李麟霄,五歲。小的叫李嵐峰,三歲。平時對外就是大寶二寶的叫。
平日裏就是自己上山獵一些野物迴來。算是個獵戶,沒有種田,靠山賞飯,偶爾會有村裏的長輩送一些吃食衣物。
雖然劉恆辰還想打聽一下李鴻武在這裏住了多久,為什麽家中沒有大人,為什麽隻吃鹽水兔肉。
但他還是按下心中好奇,打算慢慢來。畢竟在這裏人生地不熟,惹惱了這家夥,被趕出說不定就被賣到哪家當奴隸了。
天漸漸變暗,李鴻武也點起了一盞油燈,溫暖的火光灑在他棱角分明的臉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