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兄弟沐浴(二)
當現代老男人遇到古代落魄小直男 作者:犬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裏洗頭,都是用皂角,但是劉恆辰覺得單用這個不太夠。
所以第一次在這裏正兒八經沐浴之後,看了醫書,按著方子采了些草藥配著皂角搗碎煮湯,那幾日陰雨天中間找了一晚沐浴,隻給兩個弟弟和自己用了,沒給李鴻武用。
本想著等會洗完拿給他的,沒想到李鴻武自己個兒進來了。
李鴻武的頭發如墨般,透著年輕人的生命力。
很難想象古代這種條件發質養的這麽好。雖說近一周沒有洗頭了,還東跑西跑,可也沒顯得很髒很油。
劉恆辰抹好皂角水,輕輕從發尾搓到發根,然後開始給李鴻武頭部按摩。
李鴻武以前倒是被伺候過,但也隻是端茶倒水,或者布菜穿衣之類的事情。
而且自小他家男子都不會被嬌養,他也不大習慣有丫鬟或者小廝碰自己,今天這還是頭一遭。
劉恆辰明顯感覺李鴻武腦殼兒往自己手上湊了湊,活脫脫就跟自己以前養的狗一樣。他知道李鴻武這是舒坦了。
他給自己按習慣了,知道哪裏最讓人放鬆,哪裏最需要放鬆。
有些穴位稍稍施力,有些地方輕輕用手指帶過,李鴻武身上已經徹底放鬆下來,身子骨越來越軟。
然後就從浴桶的座板上溜下去,一屁股坐到桶底。
還差點磕到後腦勺,還好劉恆辰眼疾手快托了一把。
“噗嗤”
劉恆辰一下子沒忍住,發出一聲嗤笑。
李鴻武趕緊站起身,要轉頭給劉恆辰腦殼來一下,劉恆辰看著麵前的屁股蛋子,趁著李鴻武沒轉身,趕緊擋住眼說道
“大哥,你快坐下!”
“還笑不笑”
李鴻武帶著威脅的口吻說道
“錯了錯了,哥你坐下!!”
“嗯,這還差不多”
李鴻武這迴學乖了,兩個手抓著浴桶邊,腿伸直,哼哼唧唧的享受起自己二弟的服務。
把頭發上的皂角水衝幹淨,劉恆辰覺得此地不宜久留,趕緊出聲跟李鴻武告辭
“大哥,頭發你便自己絞幹吧,我先迴屋了”
李鴻武沒說話,先是側過身然後伸出手摸了摸劉恆辰的頭,隨後道
“今日辛苦你了,弟弟,我許久沒這般愜意的時候了”
李鴻武這話讓劉恆辰心裏一暖,但隨後他說出的話讓劉恆辰心情急轉直下。
“不過,嘿嘿,頭發弟弟等會幫我擦吧~”
“大哥你無恥”
劉恆辰抗議。
“大哥自是無恥的。行了,你先迴吧,別著涼了”
劉恆辰的抗議並沒有效。
他欲哭無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劉恆辰剛把晚上的解毒湯熬上,然後就見李鴻武洗完出來。
“大哥先進去吧,我待會兒還要給你上藥”
“嗯”
拿著搗碎的草藥進了臥房,李鴻武今天在教李嵐峰讀三字經,但是他那個姿勢實在有點像個地痞,反翹著二郎腿,散著頭發,手裏拿的仿佛不是書,而是什麽骰盅。
“大哥,別這樣坐著,當心老了腰疼”
30歲的打工人,身上啥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病。
什麽腰椎間盤突出,偏頭痛。那真的是什麽都能招唿上去。
好不容易恢複了出廠設置,劉恆辰格外在意這些所謂的“養生”之道。連帶著對李鴻武他們也略上心。
“......二弟怎的這麽婆媽”
“? 那大哥你自便,我以後不管就是了”
“哥哥錯了,好弟弟,來幫哥哥擦頭發”
劉恆辰真覺得李鴻武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一天不挨罵心裏不痛快。總要抬一下杠才滿意。
拿棉布輕輕攥幹頭發,然後又取了草藥給李鴻武擦上,今天還多買了些紗布在家裏備著,剪了一些給李鴻武纏上。
“大哥,小四若是去學堂念書,是要學什麽書啊”
“哦,童蒙都是《三字經》《千字文》這類的書籍,這些家中都有,像老三開蒙過的,就得學四書五經了”
老父親剛操心完這邊的傷患,就又開始著手兩個小崽的教育問題。
“哦,我瞧見家中好像沒有這些”
“是,先前銀兩不太夠,所以便沒有買,這些等把老三老四送去學堂再說吧,先讓老三練字,他天資不錯,學的快”
“大哥,那我呢”
“咱們小四自然也是聰明的,剛才大哥教你念得可記住了?”
“那是自然!” “那你給大哥背來聽聽”
“人之初............教之道,貴以專”
李鴻武迴頭揚起一邊唇角對著劉恆辰笑了笑 _,-
“怎樣,我教的不錯吧”
“大哥...這隻是背書,你又沒教四弟這些的含義”
“我隻是還沒教到此處罷了!”
換了好一些的燈油,又多加了一盞燈,今日夜晚的臥房比平常更亮堂一些,兄弟四個在床榻上嬉笑打鬧,平淡的一天在李鴻武疲累的唿嚕聲中結束了。
翌日
今天劉恆辰的計劃是先帶著兩個弟弟去村裏找玩伴,然後下午便去弄葛根粉。
早上他特地做了點棗泥雞蛋糕準備拿來賄賂弟弟們的潛在玩伴。
李鴻武則是上山打獵。
昨天劉恆辰買了兩個黃牛皮做的水壺,量大結實,就是略貴,一錢一個。
兩壺灌滿了薄荷煮的水,一個人上山,三人去村裏,就此別過。
村子裏有像現代廣場一樣的地段,有一棵一看就知道有個百年曆史的銀杏樹,樹周圍鋪了一些青石板。周圍放了一些比較平滑的石塊,上麵坐著一些年歲特別大的老人家在曬太陽。
也有些女子三兩成群,從家裏帶上凳子聚在一起聊天縫衣裳,看顧孩子。
有一條明顯格外寬的土路蔓延出去,走上一些一刻鍾應就是大樹村的村口,村口有個不太大的石碑,上麵用行書刻著大樹村幾個字。
看樣子是有些年頭了的。
大樹村的名字就是以這棵銀杏樹而來的。從這棵樹為中心,蔓延出各家各戶,直到劉恆辰現在住的李家院子,便是離這棵銀杏樹最遠的一戶了。
劉恆辰先前也不大了解這裏的事情。
不過他昨天又去了一趟鎮上的那家春雨書肆,找到了現在朝代的大概地圖,明確了自己處在地圖裏中原偏西北一帶。
上次那個小夥計今天不在,坐店的是掌櫃打扮三十來歲的男子。
也是虧得書肆沒太多客人,這才讓劉恆辰撈了個好,聽了點背景故事。
所以第一次在這裏正兒八經沐浴之後,看了醫書,按著方子采了些草藥配著皂角搗碎煮湯,那幾日陰雨天中間找了一晚沐浴,隻給兩個弟弟和自己用了,沒給李鴻武用。
本想著等會洗完拿給他的,沒想到李鴻武自己個兒進來了。
李鴻武的頭發如墨般,透著年輕人的生命力。
很難想象古代這種條件發質養的這麽好。雖說近一周沒有洗頭了,還東跑西跑,可也沒顯得很髒很油。
劉恆辰抹好皂角水,輕輕從發尾搓到發根,然後開始給李鴻武頭部按摩。
李鴻武以前倒是被伺候過,但也隻是端茶倒水,或者布菜穿衣之類的事情。
而且自小他家男子都不會被嬌養,他也不大習慣有丫鬟或者小廝碰自己,今天這還是頭一遭。
劉恆辰明顯感覺李鴻武腦殼兒往自己手上湊了湊,活脫脫就跟自己以前養的狗一樣。他知道李鴻武這是舒坦了。
他給自己按習慣了,知道哪裏最讓人放鬆,哪裏最需要放鬆。
有些穴位稍稍施力,有些地方輕輕用手指帶過,李鴻武身上已經徹底放鬆下來,身子骨越來越軟。
然後就從浴桶的座板上溜下去,一屁股坐到桶底。
還差點磕到後腦勺,還好劉恆辰眼疾手快托了一把。
“噗嗤”
劉恆辰一下子沒忍住,發出一聲嗤笑。
李鴻武趕緊站起身,要轉頭給劉恆辰腦殼來一下,劉恆辰看著麵前的屁股蛋子,趁著李鴻武沒轉身,趕緊擋住眼說道
“大哥,你快坐下!”
“還笑不笑”
李鴻武帶著威脅的口吻說道
“錯了錯了,哥你坐下!!”
“嗯,這還差不多”
李鴻武這迴學乖了,兩個手抓著浴桶邊,腿伸直,哼哼唧唧的享受起自己二弟的服務。
把頭發上的皂角水衝幹淨,劉恆辰覺得此地不宜久留,趕緊出聲跟李鴻武告辭
“大哥,頭發你便自己絞幹吧,我先迴屋了”
李鴻武沒說話,先是側過身然後伸出手摸了摸劉恆辰的頭,隨後道
“今日辛苦你了,弟弟,我許久沒這般愜意的時候了”
李鴻武這話讓劉恆辰心裏一暖,但隨後他說出的話讓劉恆辰心情急轉直下。
“不過,嘿嘿,頭發弟弟等會幫我擦吧~”
“大哥你無恥”
劉恆辰抗議。
“大哥自是無恥的。行了,你先迴吧,別著涼了”
劉恆辰的抗議並沒有效。
他欲哭無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
劉恆辰剛把晚上的解毒湯熬上,然後就見李鴻武洗完出來。
“大哥先進去吧,我待會兒還要給你上藥”
“嗯”
拿著搗碎的草藥進了臥房,李鴻武今天在教李嵐峰讀三字經,但是他那個姿勢實在有點像個地痞,反翹著二郎腿,散著頭發,手裏拿的仿佛不是書,而是什麽骰盅。
“大哥,別這樣坐著,當心老了腰疼”
30歲的打工人,身上啥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病。
什麽腰椎間盤突出,偏頭痛。那真的是什麽都能招唿上去。
好不容易恢複了出廠設置,劉恆辰格外在意這些所謂的“養生”之道。連帶著對李鴻武他們也略上心。
“......二弟怎的這麽婆媽”
“? 那大哥你自便,我以後不管就是了”
“哥哥錯了,好弟弟,來幫哥哥擦頭發”
劉恆辰真覺得李鴻武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一天不挨罵心裏不痛快。總要抬一下杠才滿意。
拿棉布輕輕攥幹頭發,然後又取了草藥給李鴻武擦上,今天還多買了些紗布在家裏備著,剪了一些給李鴻武纏上。
“大哥,小四若是去學堂念書,是要學什麽書啊”
“哦,童蒙都是《三字經》《千字文》這類的書籍,這些家中都有,像老三開蒙過的,就得學四書五經了”
老父親剛操心完這邊的傷患,就又開始著手兩個小崽的教育問題。
“哦,我瞧見家中好像沒有這些”
“是,先前銀兩不太夠,所以便沒有買,這些等把老三老四送去學堂再說吧,先讓老三練字,他天資不錯,學的快”
“大哥,那我呢”
“咱們小四自然也是聰明的,剛才大哥教你念得可記住了?”
“那是自然!” “那你給大哥背來聽聽”
“人之初............教之道,貴以專”
李鴻武迴頭揚起一邊唇角對著劉恆辰笑了笑 _,-
“怎樣,我教的不錯吧”
“大哥...這隻是背書,你又沒教四弟這些的含義”
“我隻是還沒教到此處罷了!”
換了好一些的燈油,又多加了一盞燈,今日夜晚的臥房比平常更亮堂一些,兄弟四個在床榻上嬉笑打鬧,平淡的一天在李鴻武疲累的唿嚕聲中結束了。
翌日
今天劉恆辰的計劃是先帶著兩個弟弟去村裏找玩伴,然後下午便去弄葛根粉。
早上他特地做了點棗泥雞蛋糕準備拿來賄賂弟弟們的潛在玩伴。
李鴻武則是上山打獵。
昨天劉恆辰買了兩個黃牛皮做的水壺,量大結實,就是略貴,一錢一個。
兩壺灌滿了薄荷煮的水,一個人上山,三人去村裏,就此別過。
村子裏有像現代廣場一樣的地段,有一棵一看就知道有個百年曆史的銀杏樹,樹周圍鋪了一些青石板。周圍放了一些比較平滑的石塊,上麵坐著一些年歲特別大的老人家在曬太陽。
也有些女子三兩成群,從家裏帶上凳子聚在一起聊天縫衣裳,看顧孩子。
有一條明顯格外寬的土路蔓延出去,走上一些一刻鍾應就是大樹村的村口,村口有個不太大的石碑,上麵用行書刻著大樹村幾個字。
看樣子是有些年頭了的。
大樹村的名字就是以這棵銀杏樹而來的。從這棵樹為中心,蔓延出各家各戶,直到劉恆辰現在住的李家院子,便是離這棵銀杏樹最遠的一戶了。
劉恆辰先前也不大了解這裏的事情。
不過他昨天又去了一趟鎮上的那家春雨書肆,找到了現在朝代的大概地圖,明確了自己處在地圖裏中原偏西北一帶。
上次那個小夥計今天不在,坐店的是掌櫃打扮三十來歲的男子。
也是虧得書肆沒太多客人,這才讓劉恆辰撈了個好,聽了點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