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二條城,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
這座城,並非是為了防備敵人而修建的邊陲要塞,更不是商賈聚集自然形成的貿易町市,而是出於政治原因,給征夷大將軍及幕府眾臣居住的場所。與其說它是座堅城,不如說是個略帶防衛功能的大型宅邸。
所以城內也是風景秀麗,宜人適居,完全不像一般城砦那樣透著寒冷苦寂的味道。
尤其是禦館外麵的小花園裏,還栽種了許多櫻花樹,在暮春時節,紛紛綻放開來,幽香寥然,落英繽紛,足以令人短暫忘記外麵世界的刀兵和鮮血。
不過,堂堂的幕府新任政所執事伊勢貞興,今天來到這院子裏,卻不是為了賞花的。
他當然也無心賞花。
身為某團體的最高層人員之一,卻被團體的領袖排除在了內部核心會議之外,任是誰遇到了這種待遇,都不會有心思去賞什麽花的。
盡管明麵上,足利義昭隻是找了三淵藤英、一色藤長、真木島昭光等人進行一些連歌、茶會之類的文藝活動而已,並沒有公開去打壓伊勢貞興的地位。
但隻要不是傻子的人,都能看出來,在這個“緊要關頭”,被公方大人招過去喝茶唱詩,顯然是得到了信任的表現。而主動跑上門參見,卻被拒之門外的伊勢貞興,那肯定是惹惱了主上唄。
足利義昭威名有餘,實力卻不足,自身的權柄,其實也未必有多穩固紮實。但一眾幕臣更是除了個名門的牌匾外什麽都拿不出來了,他們的存亡榮辱,卻是全維係於義昭之手,生殺予奪不過如此。
堂堂的政所執事,理論上當今幕府排前三號的大人物,一旦失了寵,也立即岌岌可危。伊勢貞興在院子裏苦等了許久,仍舊未得到召見,心下自然是已經涼透了。
過了一個多時辰,才有足利家的一個下仆出來傳話,說是“公方大人另有要事脫不開身,還請伊勢殿下先迴您的府邸吧!”
他自然是不肯就這麽走了。
然後又等到第二個稍微高級些的仆人,傳過來的依然是同樣的話語:“公方大人另有要事脫不開身,還請伊勢殿下先迴您的府邸吧!”
這就當真讓人心裏滴血了。
呆得久了,漸漸他覺得,那些一向恭恭敬敬,不敢有半點違逆的下仆們,今天似乎全都是表麵上恭順,內裏卻藏著嘲諷的意思。
甚至連風吹樹葉的聲響裏,都能聽出幸災樂禍的味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過如此。
素來對詩詞和歌不怎麽感興趣的伊勢貞興,突然就有點理解,為什麽扶桑曆史上的文人們,創作過那麽多憂傷抑鬱的作品了。
當然,一向禦下寬容的足利義昭,這麽做也不會是沒原因的。當今公方雖然未必是頂天立地的豪傑,但也絕不至於是喜怒無常,動輒得咎的“昏君”。
他老人家對於伊勢貞興的不滿,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後者對織田家太過綏靖了。
要說幕臣內部,比他更不像樣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明智光秀基本已經以織田家臣自居了,細川藤孝也跟他沆瀣一氣。但公開當了二五仔之後,彼此間就疏遠了,也不被認為是“自己人”了。那兩人早已被排除在幕府決策機構之外,更無所謂信任不信任的問題了。
而伊勢貞興,目前暫時還屬於被足利義昭寄予厚望的“自己人”,他的立場動搖,是尤其令人“痛惜”和“震驚”的。
——事實上,公方大人原話就是用了這兩個詞,來形容伊勢貞興在“和泉法難”事情上的態度。
所謂“法難”,顧名思義,即是“佛法的災難”。近畿的宗教界,用了這個詞匯,來定義和泉國內近來的事件。這個措辭足以說明態度。
平日裏不同的宗教派係,當然也會互相攻訐,乃至刀兵相見。但麵對武士階級的壓力,也會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同理心。雖然這點同理心,也僅限於呐喊助威,發表一些不費皮毛的“精神支持”,遠沒有達到要幫忙出錢出人幫忙作戰的程度。
身為“幕後黑手”的足利義昭,對此多少也有些始料未及,乃至心下也責怪禦木益景、飯尾真遙這兩個新代官太過急切。但站在足利家的立場上,此處也沒有後退服軟的餘裕。
雖然貴為征夷大將軍,但並未獲得與名分相稱的實權。此番獲得和泉一國的守護權力,乃是籌劃多年,才僥幸得之(實際是平手汎秀從中推動)。而整肅和泉,又隻不過是恢複幕府權威的第一步而已,這要是第一步就服軟,豈非又成了“政令不出山城國”的局麵了嗎?
這幾年下來,足利義昭也算是接受了對織田妥協的事實,但麵對區區一小國內的寺社勢力,總不至於像信長那廝一樣難對付吧!
思前想後,義昭不僅沒有軟處理的意思,反倒是命令家臣們整軍備戰,做出“隨時可以支援”的強硬姿態。他也知道幕府直屬軍戰力並不強,但這個態度總是要有的。
期間平手汎秀來了封書信,談到了和泉最近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對此表示了一定的擔心,並且特意提到“倘若不滿的寺社雇傭外地浪人惡黨前來作亂,事情將不可收拾”,繼而建議幕府轉告新任代官,放寬政策,勿複過嚴。
這個自然是被足利義昭無視了,他雖然很重視平手汎秀的意見,但還沒重視到那種程度。
如此一番舉措下來,幕府的“鷹派”家臣們紛紛趕到人心振奮,幹勁十足,而“鴿派”們不免戰戰兢兢,忐忑不安。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政所執事伊勢貞興。這人雖也是名門之後,但性格卻十分務實,所以他並不怎麽看好足利義昭的智慧,反倒對平手汎秀的判斷力深信不疑。
更別提他身為“政所執事”,上任以來最大的“政績”,就是大大拉攏了與平手汎秀的友誼關係。
所以他是毫不猶豫地向足利義昭勸諫說,平手汎秀的警告,一定要充分重視。
不知這份諫言裏,是哪個字眼觸動了公方大人的逆鱗,他老人家對此是大發雷霆了,表示出了嚴重的“震驚”和“痛惜”之情,質問伊勢貞興的立場是否有所動搖。
於是,堂堂的政所執事,居然就這麽突然變成了失寵的邊緣人物。
伊勢貞興孤零零地坐在二條城的庭院裏,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不忿。
身為家臣,被訓斥幾句,本是常事。隻是足利義昭這個人,在伊勢貞興心目中,並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領導。
伊勢貞興自認為是出於公心才提醒幾句,沒想到卻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自然是覺得冤枉。
如此一來,他倒是生出一點陰暗的心思來,希望“鷹派”的家臣們能在和泉吃上個大虧。
這個想法在伊勢貞興心裏一閃而過,隨即又立即被屏除掉。
事情雖然令人不滿,卻還不至於讓他有背叛之意。隻是“政所執事”的權柄來之不易,還是要想別的辦法拿迴來。
隻是,能想什麽辦法呢?
作為一個“聰明人”,伊勢貞興當然能想到無數種損公肥私,養寇自重之類的手段;但另一方麵,作為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他的節操尚未消失殆盡,暫時還沒有做好成為“奸臣”的思想準備。
當年他接任“政所執事”的時候,前任的老前輩攝津晴門是這麽說的——
“總有人說我對織田家‘曲意逢迎’嗎?殊不知老夫之所以‘曲意逢迎’,乃是在為幕府爭取餘地罷了。老夫雖然遭受譏諷,但卻毫無棄足利投織田之意,故而問心無愧。”
情真意切,擲地有聲,令人動容。
至少在那幾秒鍾裏麵,伊勢貞興確實是挺感動的。
這麽想的話,就越發覺得委屈了——隻不過是附和平手汎秀的意見,勸幕府行事穩健一些,不要激起“僧憤”,完全是不帶任何惡意的進言,怎麽就讓公方大人如此氣惱了呢?這跟預料的情況可不太一樣啊!
仔細想的話,平手汎秀那封信的語氣確實是有些問題,看起來是好心的警告,但總有種居高臨下的意思,對於幕府不乏蔑視、揶揄與譏諷。
當時伊勢貞興對此沒做太多想法——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對這些細微末節的東西他並不放在心上。更何況,像這種書信,都是出自佑筆們之手,名義上的作者不過是署個名而已。想來平手汎秀這等人物,也沒必要對足利家故意折辱。
迴想起來,也許正是這種細微末節的地方,引得表麵上海納百川的足利義昭勃然大怒——但他並不肯(或者說不敢)因此就直接與平手汎秀交惡,隻能遷怒於與平手關係密切的伊勢貞興。
“外寬內忌,遷怒於人”這幾個字在喉嚨裏打了個轉,險些就要當場脫口而出了——真要被當場的侍衛們聽見,他就可以老老實實整好行囊出奔了,倒也不用再為前途問題憂心了……
伊勢貞興在庭院裏足足等了兩個多時辰,從豔陽當空到薄暮之時,饑腸轆轆,滴水未盡,卻也始終沒見到“日理萬機”的公方大人。
他的臉上也同日光一樣,越來越陰沉下去。
直到夜色初起,足利義昭才終於派仆人過來,奉上差點酒水,接引他到內院書房去等候。
這麽一點微不足道的恩惠,壓製住了伊勢貞興好不容易升起來的鬱憤。他照例向仆人打賞了一枚小碎銀子,強打起精神,恢複了恭恭敬敬的態度。
然而他正要踏出步子去,卻驟然瞥見,門口衝進來一個華服長發的俊美少年來。
那少年他是認識的,乃足利義昭身邊受寵的小姓。隻是才具十分普通,並未得以重用,隻委派了些傳遞信件、管理衣飾的工作,故而不記得名字。
此時這位記不清名字的小姓,卻是如臨大敵,一臉惶恐,仿佛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隻是這家夥權力極有限,所負責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細微末節,大事又怎麽會讓他知道呢?
——除非是足利義昭另外設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機構……
在這胡思亂想的一瞬間,隻見那無名小姓仗著受寵,推開了侍衛,一路小跑進了內院,口中還高唿著:“公方大人,不得了啦!和泉的禿賊們,竟然勾結紀伊雜賀黨,反攻了守護代的居城!”
伊勢貞興聽得一愣,抬起來的左腳都忘了放下去。
出於本能,他與周遭的同僚們一樣,既驚且怒,而後又懼。
然則,驚完,怒完,懼完,伊勢貞興突然又高興地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突然有出現的新的轉機。
“鷹派”們搞出了事端來,當然就顯得“鴿派”們有遠見了嘛。這可是奪迴話語權的大好機會。
雖然依然存在“損公濟私”的嫌疑,但倘若——並非有意如此,隻是順時而動——那麽也算不上什麽奸臣吧?
悄然之間,他心底下所剩不多的節操值,又減少了一點。
這座城,並非是為了防備敵人而修建的邊陲要塞,更不是商賈聚集自然形成的貿易町市,而是出於政治原因,給征夷大將軍及幕府眾臣居住的場所。與其說它是座堅城,不如說是個略帶防衛功能的大型宅邸。
所以城內也是風景秀麗,宜人適居,完全不像一般城砦那樣透著寒冷苦寂的味道。
尤其是禦館外麵的小花園裏,還栽種了許多櫻花樹,在暮春時節,紛紛綻放開來,幽香寥然,落英繽紛,足以令人短暫忘記外麵世界的刀兵和鮮血。
不過,堂堂的幕府新任政所執事伊勢貞興,今天來到這院子裏,卻不是為了賞花的。
他當然也無心賞花。
身為某團體的最高層人員之一,卻被團體的領袖排除在了內部核心會議之外,任是誰遇到了這種待遇,都不會有心思去賞什麽花的。
盡管明麵上,足利義昭隻是找了三淵藤英、一色藤長、真木島昭光等人進行一些連歌、茶會之類的文藝活動而已,並沒有公開去打壓伊勢貞興的地位。
但隻要不是傻子的人,都能看出來,在這個“緊要關頭”,被公方大人招過去喝茶唱詩,顯然是得到了信任的表現。而主動跑上門參見,卻被拒之門外的伊勢貞興,那肯定是惹惱了主上唄。
足利義昭威名有餘,實力卻不足,自身的權柄,其實也未必有多穩固紮實。但一眾幕臣更是除了個名門的牌匾外什麽都拿不出來了,他們的存亡榮辱,卻是全維係於義昭之手,生殺予奪不過如此。
堂堂的政所執事,理論上當今幕府排前三號的大人物,一旦失了寵,也立即岌岌可危。伊勢貞興在院子裏苦等了許久,仍舊未得到召見,心下自然是已經涼透了。
過了一個多時辰,才有足利家的一個下仆出來傳話,說是“公方大人另有要事脫不開身,還請伊勢殿下先迴您的府邸吧!”
他自然是不肯就這麽走了。
然後又等到第二個稍微高級些的仆人,傳過來的依然是同樣的話語:“公方大人另有要事脫不開身,還請伊勢殿下先迴您的府邸吧!”
這就當真讓人心裏滴血了。
呆得久了,漸漸他覺得,那些一向恭恭敬敬,不敢有半點違逆的下仆們,今天似乎全都是表麵上恭順,內裏卻藏著嘲諷的意思。
甚至連風吹樹葉的聲響裏,都能聽出幸災樂禍的味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過如此。
素來對詩詞和歌不怎麽感興趣的伊勢貞興,突然就有點理解,為什麽扶桑曆史上的文人們,創作過那麽多憂傷抑鬱的作品了。
當然,一向禦下寬容的足利義昭,這麽做也不會是沒原因的。當今公方雖然未必是頂天立地的豪傑,但也絕不至於是喜怒無常,動輒得咎的“昏君”。
他老人家對於伊勢貞興的不滿,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後者對織田家太過綏靖了。
要說幕臣內部,比他更不像樣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明智光秀基本已經以織田家臣自居了,細川藤孝也跟他沆瀣一氣。但公開當了二五仔之後,彼此間就疏遠了,也不被認為是“自己人”了。那兩人早已被排除在幕府決策機構之外,更無所謂信任不信任的問題了。
而伊勢貞興,目前暫時還屬於被足利義昭寄予厚望的“自己人”,他的立場動搖,是尤其令人“痛惜”和“震驚”的。
——事實上,公方大人原話就是用了這兩個詞,來形容伊勢貞興在“和泉法難”事情上的態度。
所謂“法難”,顧名思義,即是“佛法的災難”。近畿的宗教界,用了這個詞匯,來定義和泉國內近來的事件。這個措辭足以說明態度。
平日裏不同的宗教派係,當然也會互相攻訐,乃至刀兵相見。但麵對武士階級的壓力,也會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同理心。雖然這點同理心,也僅限於呐喊助威,發表一些不費皮毛的“精神支持”,遠沒有達到要幫忙出錢出人幫忙作戰的程度。
身為“幕後黑手”的足利義昭,對此多少也有些始料未及,乃至心下也責怪禦木益景、飯尾真遙這兩個新代官太過急切。但站在足利家的立場上,此處也沒有後退服軟的餘裕。
雖然貴為征夷大將軍,但並未獲得與名分相稱的實權。此番獲得和泉一國的守護權力,乃是籌劃多年,才僥幸得之(實際是平手汎秀從中推動)。而整肅和泉,又隻不過是恢複幕府權威的第一步而已,這要是第一步就服軟,豈非又成了“政令不出山城國”的局麵了嗎?
這幾年下來,足利義昭也算是接受了對織田妥協的事實,但麵對區區一小國內的寺社勢力,總不至於像信長那廝一樣難對付吧!
思前想後,義昭不僅沒有軟處理的意思,反倒是命令家臣們整軍備戰,做出“隨時可以支援”的強硬姿態。他也知道幕府直屬軍戰力並不強,但這個態度總是要有的。
期間平手汎秀來了封書信,談到了和泉最近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對此表示了一定的擔心,並且特意提到“倘若不滿的寺社雇傭外地浪人惡黨前來作亂,事情將不可收拾”,繼而建議幕府轉告新任代官,放寬政策,勿複過嚴。
這個自然是被足利義昭無視了,他雖然很重視平手汎秀的意見,但還沒重視到那種程度。
如此一番舉措下來,幕府的“鷹派”家臣們紛紛趕到人心振奮,幹勁十足,而“鴿派”們不免戰戰兢兢,忐忑不安。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政所執事伊勢貞興。這人雖也是名門之後,但性格卻十分務實,所以他並不怎麽看好足利義昭的智慧,反倒對平手汎秀的判斷力深信不疑。
更別提他身為“政所執事”,上任以來最大的“政績”,就是大大拉攏了與平手汎秀的友誼關係。
所以他是毫不猶豫地向足利義昭勸諫說,平手汎秀的警告,一定要充分重視。
不知這份諫言裏,是哪個字眼觸動了公方大人的逆鱗,他老人家對此是大發雷霆了,表示出了嚴重的“震驚”和“痛惜”之情,質問伊勢貞興的立場是否有所動搖。
於是,堂堂的政所執事,居然就這麽突然變成了失寵的邊緣人物。
伊勢貞興孤零零地坐在二條城的庭院裏,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不忿。
身為家臣,被訓斥幾句,本是常事。隻是足利義昭這個人,在伊勢貞興心目中,並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領導。
伊勢貞興自認為是出於公心才提醒幾句,沒想到卻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自然是覺得冤枉。
如此一來,他倒是生出一點陰暗的心思來,希望“鷹派”的家臣們能在和泉吃上個大虧。
這個想法在伊勢貞興心裏一閃而過,隨即又立即被屏除掉。
事情雖然令人不滿,卻還不至於讓他有背叛之意。隻是“政所執事”的權柄來之不易,還是要想別的辦法拿迴來。
隻是,能想什麽辦法呢?
作為一個“聰明人”,伊勢貞興當然能想到無數種損公肥私,養寇自重之類的手段;但另一方麵,作為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他的節操尚未消失殆盡,暫時還沒有做好成為“奸臣”的思想準備。
當年他接任“政所執事”的時候,前任的老前輩攝津晴門是這麽說的——
“總有人說我對織田家‘曲意逢迎’嗎?殊不知老夫之所以‘曲意逢迎’,乃是在為幕府爭取餘地罷了。老夫雖然遭受譏諷,但卻毫無棄足利投織田之意,故而問心無愧。”
情真意切,擲地有聲,令人動容。
至少在那幾秒鍾裏麵,伊勢貞興確實是挺感動的。
這麽想的話,就越發覺得委屈了——隻不過是附和平手汎秀的意見,勸幕府行事穩健一些,不要激起“僧憤”,完全是不帶任何惡意的進言,怎麽就讓公方大人如此氣惱了呢?這跟預料的情況可不太一樣啊!
仔細想的話,平手汎秀那封信的語氣確實是有些問題,看起來是好心的警告,但總有種居高臨下的意思,對於幕府不乏蔑視、揶揄與譏諷。
當時伊勢貞興對此沒做太多想法——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對這些細微末節的東西他並不放在心上。更何況,像這種書信,都是出自佑筆們之手,名義上的作者不過是署個名而已。想來平手汎秀這等人物,也沒必要對足利家故意折辱。
迴想起來,也許正是這種細微末節的地方,引得表麵上海納百川的足利義昭勃然大怒——但他並不肯(或者說不敢)因此就直接與平手汎秀交惡,隻能遷怒於與平手關係密切的伊勢貞興。
“外寬內忌,遷怒於人”這幾個字在喉嚨裏打了個轉,險些就要當場脫口而出了——真要被當場的侍衛們聽見,他就可以老老實實整好行囊出奔了,倒也不用再為前途問題憂心了……
伊勢貞興在庭院裏足足等了兩個多時辰,從豔陽當空到薄暮之時,饑腸轆轆,滴水未盡,卻也始終沒見到“日理萬機”的公方大人。
他的臉上也同日光一樣,越來越陰沉下去。
直到夜色初起,足利義昭才終於派仆人過來,奉上差點酒水,接引他到內院書房去等候。
這麽一點微不足道的恩惠,壓製住了伊勢貞興好不容易升起來的鬱憤。他照例向仆人打賞了一枚小碎銀子,強打起精神,恢複了恭恭敬敬的態度。
然而他正要踏出步子去,卻驟然瞥見,門口衝進來一個華服長發的俊美少年來。
那少年他是認識的,乃足利義昭身邊受寵的小姓。隻是才具十分普通,並未得以重用,隻委派了些傳遞信件、管理衣飾的工作,故而不記得名字。
此時這位記不清名字的小姓,卻是如臨大敵,一臉惶恐,仿佛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隻是這家夥權力極有限,所負責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細微末節,大事又怎麽會讓他知道呢?
——除非是足利義昭另外設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機構……
在這胡思亂想的一瞬間,隻見那無名小姓仗著受寵,推開了侍衛,一路小跑進了內院,口中還高唿著:“公方大人,不得了啦!和泉的禿賊們,竟然勾結紀伊雜賀黨,反攻了守護代的居城!”
伊勢貞興聽得一愣,抬起來的左腳都忘了放下去。
出於本能,他與周遭的同僚們一樣,既驚且怒,而後又懼。
然則,驚完,怒完,懼完,伊勢貞興突然又高興地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突然有出現的新的轉機。
“鷹派”們搞出了事端來,當然就顯得“鴿派”們有遠見了嘛。這可是奪迴話語權的大好機會。
雖然依然存在“損公濟私”的嫌疑,但倘若——並非有意如此,隻是順時而動——那麽也算不上什麽奸臣吧?
悄然之間,他心底下所剩不多的節操值,又減少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