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登州情報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郎君,此是從過往客商處得來的登州情報。”朱貴雙手捧著一疊賬簿,身子微微前傾,畢恭畢敬地將其奉上。
薑齊翻開賬簿後,皺起了眉頭,他逐頁翻閱,用手指在關鍵信息上輕輕摩挲,口中不時喃喃自語,遇到重要處,還會用毛筆在旁邊空白處做一些簡單批注。
此時他猛地意識到,腦海中那 ai 雖說神通廣大,可也有“掉鏈子”的時候。
搜索些天下大事、名震四方的人物,或是各類技術,那都不在話下,結果一碰上生僻的情報,給出的答案就跟隔靴搔癢似的,模棱兩可。
更離譜的是,ai 還建議他去查閱地方縣誌、府誌,甚至墓誌銘,可眼下這是政和元年,上哪兒去找那些東西!
無奈之下,薑齊隻能把希望寄托在這些過往客商帶來的情報上,試圖從中拚湊出登州的全貌。
登州的治所位於蓬萊縣,下轄黃縣、牟平、文登等四個縣。至於駐軍,除了廂軍,還有刀魚寨下屬的澄海軍、平海軍,共計四個指揮的水軍禁軍。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澄海軍裝備精良,配備了投石機、拍杆,甚至還有“震天雷”這類厲害武器,這些武器一旦派上用場,擊沉中小型敵船不在話下。
一個指揮五百人,麾下十五艘船,這四個指揮的水軍,兵力著實不容小覷。
在澄海軍的裝備介紹旁,薑齊寫下“需重點關注”的字樣。
“唿延慶?”薑齊眼睛驀地一亮,像是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隨即又低下頭,逐字逐句細細看了一番資料,喃喃自語道,“平海軍都指揮使?今年剛剛上任?”
“沒錯,”朱貴垂手站在一旁,恭聲應道,“這位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地把整個登州水軍拉出去訓練了一番,那陣仗,可鬧出了不少動靜!”
“難怪今年韓老四他們的船每次來,都要繞著走!”薑齊嘴角微微上揚,輕笑一聲,對朱貴吩咐道,“多花些心思,好好打聽打聽這位唿延慶的事情,日後或許用的上!”
“是,郎君!”朱貴身子一挺,幹脆利落地應下,隨後轉身,快步離去執行任務。
“登州知州王師中!”薑齊的手指輕輕點了點紙上這個名字,目光深邃,口中緩緩吐出幾個字,“海上之盟!”
他心裏清楚,靖康之恥的禍根,就深深埋在這所謂的海上之盟裏。
不過,薑齊可不是個天真的人,他明白,就算沒了王師中,沒了唿延慶,甚至把登州這個地方從地圖上抹去,趙宋朝廷與金國之間的那檔子事兒,也不會就此打住。
海上之盟不會因為少了幾個人、一個地方就消失不見,靖康之恥的陰影,依舊會如影隨形。
沒了登州,還有滄州這樣的地方可以頂上;沒了海上之盟,說不定哪天又冒出個“山上之盟” 來。
隻要趙宋朝廷心裏還想著和完顏金國結盟滅遼,那靖康之恥這顆苦果,就遲早得咽下去,怎麽也躲不掉!
畢竟趙宋這偌大的地盤,在完顏金國眼中,就像一塊肥美的肉,誘人得很!
當然,對薑齊而言,也是這般。
甚至,薑齊心裏都有了加速這局勢變化的想法。
薑齊深深吸了口氣,強把心中那股衝動壓下,伸手攤開筆墨,提筆寫下一個隸書的“穩”字。
“為王前驅的事,還是讓別人去做吧!”
祝家莊內。
祝龍趁著沐休的空當,迴了趟家。
他瞧見老父親領著兩個弟弟,肩上扛著鋤頭,兩腳沾滿泥巴從地裏歸來,趕忙幾步上前,一把奪過父親和弟弟們手中的鋤頭,扛到了自己肩上。
祝家的庭院裏,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地上落著些枯枝敗葉,角落裏的蛛網在微風中輕輕晃動,整個院子顯得格外蕭條。
祝龍眉頭輕皺,開口道:“爹,咱這院子看著咋這麽冷清呢?”
祝朝奉臉上掛著笑,擺了擺手說:“冷清好啊,人少了,耳根子清淨。”
祝龍滿臉疑惑,追問道:“可之前不這樣啊,這……”
祝朝奉笑著打斷他:“別管那麽多,我樂意,現在這日子,簡單點好。”
“父親把仆人都打發走了,” 祝虎趕忙端著一杯茶水,快步走到兄長跟前,解釋道,“沒人收拾,自然不像從前那般了。”
祝龍微微歎了口氣,看著桌椅上落了一層薄灰,院中牆角還長出了幾片青苔,說道:“爹,這般光景,怕是讓您受委屈了。”
“委屈?”祝朝奉仰頭哈哈大笑,“你莫要操心這些,隻管在梁山好好打拚!咱祝家倒不了!”
祝彪在一旁,壓低聲音說道:“大哥,父親已經給二哥請了私塾先生,還花了不少銀子,打算送二哥去東京汴梁讀書呢。”
祝龍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急忙看向祝虎,說道:“老二!你可得用心讀書!老三定了親,扈家又和梁山有牽扯,他走不開,可你不一樣!”
祝虎撓撓頭,眼睛看向別處,身體不自覺地晃動,然後說道:“父親,大哥,我一看到那些書本,腦袋就發暈,實在讀不進去啊。”
“高俅都能做到太尉的高位,讀書能有多難?還能要了你的命不成!”祝朝奉笑著說,“人呐,還是得讀書明理!你瞧瞧梁山,就因為薑齊讀了書,懂道理,才發展得這般興旺。天下的山寨那麽多,有梁山這般氣象的,能有幾個?”
祝龍用力點了點頭,說道:“爹,您這話在理。以前兒子一直覺得,薑齊是運氣好,才混出了如今這番模樣。可在梁山受訓那幾天,瞧見他們兵丁訓練的情形,再迴頭想想咱們莊上的莊丁,嘿,簡直沒法比!”
“所以啊,甭管梁山以後能不能出頭,你就踏踏實實在裏頭待著。”祝朝奉身子前傾,伸出手指點了點,提點道,“哪天梁山要是真鬧出大動靜了,咱可別搶風頭,也別拖人家後腿,一切看你二弟那邊的情況行事!”
“兒子懂了!”祝龍應了一聲,接著說道,“出頭的椽子先爛,這道理兒子明白。”
“對嘍!”祝朝奉往後一靠,舒舒服服地窩在竹椅裏,感慨道,“咱祝家莊啊,就是之前太愛出風頭了!結果,遇到事咱們家先出麵,好處沒多少,反倒是吃了不少掛落!老二啊,你到了汴梁城,也得注意一點,多交朋友,少惹事!”
祝龍看著祝虎,說道:“老二,你到了東京汴梁,要聽先生的話,每日早起晚睡,多讀聖賢書。若是遇到不懂的,就多向先生請教,莫要怕麻煩。你要知道,這是咱們祝家的希望,你出息了,我在梁山才能更有底氣,咱家才能更有底氣!”
“我……盡量!”祝虎訕笑一番,轉頭看向老爹祝朝奉,“要是不行,兒子再迴來,讓老三去!”
祝朝奉看了一眼祝虎,望著天,歎了口氣,“唉!你啊!盡力吧!”
薑齊翻開賬簿後,皺起了眉頭,他逐頁翻閱,用手指在關鍵信息上輕輕摩挲,口中不時喃喃自語,遇到重要處,還會用毛筆在旁邊空白處做一些簡單批注。
此時他猛地意識到,腦海中那 ai 雖說神通廣大,可也有“掉鏈子”的時候。
搜索些天下大事、名震四方的人物,或是各類技術,那都不在話下,結果一碰上生僻的情報,給出的答案就跟隔靴搔癢似的,模棱兩可。
更離譜的是,ai 還建議他去查閱地方縣誌、府誌,甚至墓誌銘,可眼下這是政和元年,上哪兒去找那些東西!
無奈之下,薑齊隻能把希望寄托在這些過往客商帶來的情報上,試圖從中拚湊出登州的全貌。
登州的治所位於蓬萊縣,下轄黃縣、牟平、文登等四個縣。至於駐軍,除了廂軍,還有刀魚寨下屬的澄海軍、平海軍,共計四個指揮的水軍禁軍。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澄海軍裝備精良,配備了投石機、拍杆,甚至還有“震天雷”這類厲害武器,這些武器一旦派上用場,擊沉中小型敵船不在話下。
一個指揮五百人,麾下十五艘船,這四個指揮的水軍,兵力著實不容小覷。
在澄海軍的裝備介紹旁,薑齊寫下“需重點關注”的字樣。
“唿延慶?”薑齊眼睛驀地一亮,像是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隨即又低下頭,逐字逐句細細看了一番資料,喃喃自語道,“平海軍都指揮使?今年剛剛上任?”
“沒錯,”朱貴垂手站在一旁,恭聲應道,“這位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地把整個登州水軍拉出去訓練了一番,那陣仗,可鬧出了不少動靜!”
“難怪今年韓老四他們的船每次來,都要繞著走!”薑齊嘴角微微上揚,輕笑一聲,對朱貴吩咐道,“多花些心思,好好打聽打聽這位唿延慶的事情,日後或許用的上!”
“是,郎君!”朱貴身子一挺,幹脆利落地應下,隨後轉身,快步離去執行任務。
“登州知州王師中!”薑齊的手指輕輕點了點紙上這個名字,目光深邃,口中緩緩吐出幾個字,“海上之盟!”
他心裏清楚,靖康之恥的禍根,就深深埋在這所謂的海上之盟裏。
不過,薑齊可不是個天真的人,他明白,就算沒了王師中,沒了唿延慶,甚至把登州這個地方從地圖上抹去,趙宋朝廷與金國之間的那檔子事兒,也不會就此打住。
海上之盟不會因為少了幾個人、一個地方就消失不見,靖康之恥的陰影,依舊會如影隨形。
沒了登州,還有滄州這樣的地方可以頂上;沒了海上之盟,說不定哪天又冒出個“山上之盟” 來。
隻要趙宋朝廷心裏還想著和完顏金國結盟滅遼,那靖康之恥這顆苦果,就遲早得咽下去,怎麽也躲不掉!
畢竟趙宋這偌大的地盤,在完顏金國眼中,就像一塊肥美的肉,誘人得很!
當然,對薑齊而言,也是這般。
甚至,薑齊心裏都有了加速這局勢變化的想法。
薑齊深深吸了口氣,強把心中那股衝動壓下,伸手攤開筆墨,提筆寫下一個隸書的“穩”字。
“為王前驅的事,還是讓別人去做吧!”
祝家莊內。
祝龍趁著沐休的空當,迴了趟家。
他瞧見老父親領著兩個弟弟,肩上扛著鋤頭,兩腳沾滿泥巴從地裏歸來,趕忙幾步上前,一把奪過父親和弟弟們手中的鋤頭,扛到了自己肩上。
祝家的庭院裏,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地上落著些枯枝敗葉,角落裏的蛛網在微風中輕輕晃動,整個院子顯得格外蕭條。
祝龍眉頭輕皺,開口道:“爹,咱這院子看著咋這麽冷清呢?”
祝朝奉臉上掛著笑,擺了擺手說:“冷清好啊,人少了,耳根子清淨。”
祝龍滿臉疑惑,追問道:“可之前不這樣啊,這……”
祝朝奉笑著打斷他:“別管那麽多,我樂意,現在這日子,簡單點好。”
“父親把仆人都打發走了,” 祝虎趕忙端著一杯茶水,快步走到兄長跟前,解釋道,“沒人收拾,自然不像從前那般了。”
祝龍微微歎了口氣,看著桌椅上落了一層薄灰,院中牆角還長出了幾片青苔,說道:“爹,這般光景,怕是讓您受委屈了。”
“委屈?”祝朝奉仰頭哈哈大笑,“你莫要操心這些,隻管在梁山好好打拚!咱祝家倒不了!”
祝彪在一旁,壓低聲音說道:“大哥,父親已經給二哥請了私塾先生,還花了不少銀子,打算送二哥去東京汴梁讀書呢。”
祝龍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急忙看向祝虎,說道:“老二!你可得用心讀書!老三定了親,扈家又和梁山有牽扯,他走不開,可你不一樣!”
祝虎撓撓頭,眼睛看向別處,身體不自覺地晃動,然後說道:“父親,大哥,我一看到那些書本,腦袋就發暈,實在讀不進去啊。”
“高俅都能做到太尉的高位,讀書能有多難?還能要了你的命不成!”祝朝奉笑著說,“人呐,還是得讀書明理!你瞧瞧梁山,就因為薑齊讀了書,懂道理,才發展得這般興旺。天下的山寨那麽多,有梁山這般氣象的,能有幾個?”
祝龍用力點了點頭,說道:“爹,您這話在理。以前兒子一直覺得,薑齊是運氣好,才混出了如今這番模樣。可在梁山受訓那幾天,瞧見他們兵丁訓練的情形,再迴頭想想咱們莊上的莊丁,嘿,簡直沒法比!”
“所以啊,甭管梁山以後能不能出頭,你就踏踏實實在裏頭待著。”祝朝奉身子前傾,伸出手指點了點,提點道,“哪天梁山要是真鬧出大動靜了,咱可別搶風頭,也別拖人家後腿,一切看你二弟那邊的情況行事!”
“兒子懂了!”祝龍應了一聲,接著說道,“出頭的椽子先爛,這道理兒子明白。”
“對嘍!”祝朝奉往後一靠,舒舒服服地窩在竹椅裏,感慨道,“咱祝家莊啊,就是之前太愛出風頭了!結果,遇到事咱們家先出麵,好處沒多少,反倒是吃了不少掛落!老二啊,你到了汴梁城,也得注意一點,多交朋友,少惹事!”
祝龍看著祝虎,說道:“老二,你到了東京汴梁,要聽先生的話,每日早起晚睡,多讀聖賢書。若是遇到不懂的,就多向先生請教,莫要怕麻煩。你要知道,這是咱們祝家的希望,你出息了,我在梁山才能更有底氣,咱家才能更有底氣!”
“我……盡量!”祝虎訕笑一番,轉頭看向老爹祝朝奉,“要是不行,兒子再迴來,讓老三去!”
祝朝奉看了一眼祝虎,望著天,歎了口氣,“唉!你啊!盡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