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掌權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廣濟軍的大帳之中,宋江站在帥案前,一隻手中緊緊握著高柄的調令,一隻手捧著令旗,身姿挺拔卻難掩眼中的得意。他清了清嗓子,刻意提高音量,聲音在營帳中迴蕩:“諸位將軍!”
眾人原本低聲交談,聽到這一嗓子,紛紛停下,轉頭看向宋江。
宋江目光掃視著帳中的統製官和將官們,朗聲道:“衙內一路舟車勞頓,身體染恙,不便出麵,特命小可全權負責軍中事務,有調令令旗在此,還望各位務必全力配合!”
張清站在前列,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那高柄此時不是還在風流,如何就染病在身了?不過還是雙手抱拳,朗聲道:“既為衙內之命,末將定當聽從!”
其他將領見狀,也紛紛抱拳稱是。
宋江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隨即看向張清:“張將軍,整軍一事,關乎此次出征的成敗,責任重大,非你莫屬!我等已經耽擱日久,所以務必要在五日內完成整訓,不得有誤!”
張清神色一凜,挺胸抬頭,再次抱拳:“末將領命!”
接著,宋江踱步到地圖前,手指重重地落在濟水段的五丈河處:“我等將從此處進軍梁山泊,此水路曲折隱蔽,可出其不意。龔副將,你速去挑選熟悉水性的士兵,組成先鋒船隊!”
花項虎龔旺看了一眼張清,見其點頭,方才單膝跪地:“末將遵命!”
“丁將軍!”宋江手指在地圖上的鄆州和濟州交接處指點了一番,冷冷看著中箭虎丁得孫,“你率領本部人馬,更換衣裝,做賊寇打扮,在五丈河臨近梁山水泊之地,尋些村子,屠殺九層,剩餘一層可任其逃竄!”
中箭虎丁得孫聽此命令不由倒吸一口冷氣,“宋參讚,那些可都是大宋百姓啊!”
“丁將軍不是本地人,自然不清楚,這些臨近梁山的刁民,早就心向梁山,背棄朝廷,與其等大戰一起,他們背後作亂,還不如幹脆殺了幹淨,一則,可以震懾其餘從賊之刁民,二則,也能壞了梁山仁義之名,三則,便是成了咱們引蛇出洞之計!”宋江笑著解釋了一番之後,眼中寒光乍起,直視丁得孫,“若是丁將軍不願……”
“還不領下軍令!難道要軍法加身,你才知道厲害?”張清連忙喝道!
丁得孫隻得咬牙受命!
安排完各項事務,宋江又看向傳令兵:“速去準備筆墨,本參讚要傳令濟州知州,令他五日內籌備五百艘大小船隻,如有延誤,軍法處置!”
傳令兵得令,匆匆跑出營帳。
待眾人退下,宋江獨自一人站在營帳中,看著空蕩蕩的四周,這才坐在主位之上,伸出手去,顫巍巍的摸了摸交椅的扶手,案上的令牌,大印等物,眼中精光四射,嘴角再也壓製不住,低聲嘿嘿笑了起來!
濟州知州府的議事廳內,李豐坐在主位上,神色嚴峻,眉頭緊鎖,手指不自覺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
下方,一眾船主和負責船務的官員們交頭接耳,神色各異,不知知州老爺大半夜的把大家聚在一起是個什麽章程,莫非梁山打來了?
“諸位,”李豐清了清嗓子,聲音略顯沙啞,“此時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有一件十萬火急的事。”
他頓了頓,從桌上拿起那封蓋著高柄印信的書信,揚了揚,“廣濟軍有令,五日內,咱們濟州必須籌備五百艘大小船隻,否則軍法處置!”
此言一出,議事廳內瞬間炸開了鍋。
一位身形富態的船主“噌”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知州大人,這可太難了!咱們濟州平日裏船隻雖多,但分散在各個碼頭,要在短短五天內湊齊五百艘,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是啊是啊,”另一位年輕些的船主附和道,臉上滿是無奈,“就算咱們把所有能找的船都找出來,也遠遠不夠這個數啊!”
負責船務的書吏也上前一步,憂心忡忡地說:“大人,此事棘手。且不說船隻數量,就算船隻集齊了,還得檢查修繕,這也需要時間啊。更何況,咱們自己也得留下一些,以防梁山啊!”
李豐神色愈發凝重,他微微點頭,說道:“本官也深知此事艱難,但軍令如山,咱們沒有退路。如今之計,隻能先統計現有船隻數量,再想辦法填補缺口。”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主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要我說,咱們先派人去各個碼頭,把所有能調用的船隻都登記下來,然後再到周邊城鎮去借調,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時,一位年輕的官員提議道:“要不咱們出高價收購一些民間的小船,改造一下,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之前還行,隻是此時卻是難!”一位船東苦笑道,“不少刁民早就駕著船去了梁山水泊之中,收購不了多少!”
李豐沉思片刻,點頭道:“不管如何,這也是個辦法。隻是時間緊迫,大家務必抓緊。從現在起,各司其職,每兩個時辰向我匯報一次進展。”
眾人紛紛起身,拱手領命:“遵命!”
“散了吧,”李豐疲憊地擺了擺手,“大家都去忙吧,希望咱們能順利完成任務,否則……本官能給你們講道理,高柄那人的軍法,可不跟你們說理啊!”
一連過去三日,宋江一次也未去定陶縣後衙,整日裏要麽便是跟在張清身後,看其整軍訓練,要麽便是對那些士卒噓寒問暖,同食同住!
在廣濟軍的營地裏,篝火熊熊燃燒,映紅了夜空。
宋江以犒勞將士為名,花了大錢,購買了好酒好肉,舉辦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宴會。
營地中擺滿了桌椅,桌上布置了美酒佳肴,酒香、肉香彌漫在空氣中,引得士兵們歡聲笑語不斷。
宋江身著一襲錦袍,麵帶微笑,穿梭在將士們之間,和這個能說上兩句熱鬧,和那個也能談上三句知心。
當張清出現時,宋江立刻快步上前,熱情地拉住張清的手臂,說道:“張將軍,可算把你盼來了,今日犒勞軍卒,軍中不禁酒,咱們可要好好暢飲一番!”
說著,便拉著張清走向主桌,讓他坐在自己身旁。
宴會開始,宋江端起酒杯,站起身來,高聲說道:“各位將士,這段時間大家整軍訓練,日夜操勞,這般辛苦,宋江看在眼中,宋江沒有別的能耐,隻購了些好酒好肉,犒勞犒勞大家!”
說罷,宋江舉杯一飲而盡。眾人紛紛響應,舉杯痛飲。
隨後,宋江親自為張清斟酒,邊倒邊說:“張將軍,你可是咱們軍中的中流砥柱啊!此時情況你也知道,衙內那般,小可也是不知兵的,如今小可也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此戰,可全倚重將軍了!小可敬將軍一杯!”
張清連忙起身,雙手舉杯,恭敬地說:“參讚過獎了,末將不過是盡些本分。”
兩人碰杯後,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宋江興致勃勃地與張清談天說地,分享起自己在鄆城縣的趣事。
宋江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自己在鄆城時的故事,如何救助落難的江湖好漢,如何給人脫難解困,最後得了一個及時雨的諢名。
張清聽得入神,不時配合著發出爽朗的笑聲,周圍的將士們也被吸引過來,圍在一旁靜靜聆聽,時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這時,宋江話鋒一轉,對著眾人說道:“小可這幾日才知道,咱們張將軍可是有一項神技,飛石打人百發百中!號稱是沒羽箭!有如此神技相助,梁山賊寇,還能有活路在?”
酒宴過後,張清被兩位副將攙扶入營帳內。
兩人探頭看了一番,見左右無人,龔旺才低聲道:“將軍,那宋江是個什麽意思?”
“咱們東昌府距離他鄆城縣也不遠,他平日什麽做派,咱們也都有所聽聞,今日這番姿態,怕是要巴結將軍?”
“巴結?他是想著抬起來本將,架空高柄啊!”
“架空?”
“短短幾日,營中兵丁便隻知宋江,不知高柄,便是那些偏將,統製官,也對宋江多加客氣,你可知他就這三五日,花了多少銀子?賺了多少人情?那高柄手下不過就是幾個牌軍加上一個一直撞董平,兩邊同時遇險,你說這些兵丁,是救宋江,還是救高柄?”張清掃了二人一眼,道,“對此人,平時多敬著便好。”
“唉,隻求趕緊打完,然後趕緊迴東昌府。”丁得孫長歎一聲。
眾人原本低聲交談,聽到這一嗓子,紛紛停下,轉頭看向宋江。
宋江目光掃視著帳中的統製官和將官們,朗聲道:“衙內一路舟車勞頓,身體染恙,不便出麵,特命小可全權負責軍中事務,有調令令旗在此,還望各位務必全力配合!”
張清站在前列,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那高柄此時不是還在風流,如何就染病在身了?不過還是雙手抱拳,朗聲道:“既為衙內之命,末將定當聽從!”
其他將領見狀,也紛紛抱拳稱是。
宋江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隨即看向張清:“張將軍,整軍一事,關乎此次出征的成敗,責任重大,非你莫屬!我等已經耽擱日久,所以務必要在五日內完成整訓,不得有誤!”
張清神色一凜,挺胸抬頭,再次抱拳:“末將領命!”
接著,宋江踱步到地圖前,手指重重地落在濟水段的五丈河處:“我等將從此處進軍梁山泊,此水路曲折隱蔽,可出其不意。龔副將,你速去挑選熟悉水性的士兵,組成先鋒船隊!”
花項虎龔旺看了一眼張清,見其點頭,方才單膝跪地:“末將遵命!”
“丁將軍!”宋江手指在地圖上的鄆州和濟州交接處指點了一番,冷冷看著中箭虎丁得孫,“你率領本部人馬,更換衣裝,做賊寇打扮,在五丈河臨近梁山水泊之地,尋些村子,屠殺九層,剩餘一層可任其逃竄!”
中箭虎丁得孫聽此命令不由倒吸一口冷氣,“宋參讚,那些可都是大宋百姓啊!”
“丁將軍不是本地人,自然不清楚,這些臨近梁山的刁民,早就心向梁山,背棄朝廷,與其等大戰一起,他們背後作亂,還不如幹脆殺了幹淨,一則,可以震懾其餘從賊之刁民,二則,也能壞了梁山仁義之名,三則,便是成了咱們引蛇出洞之計!”宋江笑著解釋了一番之後,眼中寒光乍起,直視丁得孫,“若是丁將軍不願……”
“還不領下軍令!難道要軍法加身,你才知道厲害?”張清連忙喝道!
丁得孫隻得咬牙受命!
安排完各項事務,宋江又看向傳令兵:“速去準備筆墨,本參讚要傳令濟州知州,令他五日內籌備五百艘大小船隻,如有延誤,軍法處置!”
傳令兵得令,匆匆跑出營帳。
待眾人退下,宋江獨自一人站在營帳中,看著空蕩蕩的四周,這才坐在主位之上,伸出手去,顫巍巍的摸了摸交椅的扶手,案上的令牌,大印等物,眼中精光四射,嘴角再也壓製不住,低聲嘿嘿笑了起來!
濟州知州府的議事廳內,李豐坐在主位上,神色嚴峻,眉頭緊鎖,手指不自覺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發出沉悶的聲響。
下方,一眾船主和負責船務的官員們交頭接耳,神色各異,不知知州老爺大半夜的把大家聚在一起是個什麽章程,莫非梁山打來了?
“諸位,”李豐清了清嗓子,聲音略顯沙啞,“此時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有一件十萬火急的事。”
他頓了頓,從桌上拿起那封蓋著高柄印信的書信,揚了揚,“廣濟軍有令,五日內,咱們濟州必須籌備五百艘大小船隻,否則軍法處置!”
此言一出,議事廳內瞬間炸開了鍋。
一位身形富態的船主“噌”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知州大人,這可太難了!咱們濟州平日裏船隻雖多,但分散在各個碼頭,要在短短五天內湊齊五百艘,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是啊是啊,”另一位年輕些的船主附和道,臉上滿是無奈,“就算咱們把所有能找的船都找出來,也遠遠不夠這個數啊!”
負責船務的書吏也上前一步,憂心忡忡地說:“大人,此事棘手。且不說船隻數量,就算船隻集齊了,還得檢查修繕,這也需要時間啊。更何況,咱們自己也得留下一些,以防梁山啊!”
李豐神色愈發凝重,他微微點頭,說道:“本官也深知此事艱難,但軍令如山,咱們沒有退路。如今之計,隻能先統計現有船隻數量,再想辦法填補缺口。”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主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要我說,咱們先派人去各個碼頭,把所有能調用的船隻都登記下來,然後再到周邊城鎮去借調,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時,一位年輕的官員提議道:“要不咱們出高價收購一些民間的小船,改造一下,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之前還行,隻是此時卻是難!”一位船東苦笑道,“不少刁民早就駕著船去了梁山水泊之中,收購不了多少!”
李豐沉思片刻,點頭道:“不管如何,這也是個辦法。隻是時間緊迫,大家務必抓緊。從現在起,各司其職,每兩個時辰向我匯報一次進展。”
眾人紛紛起身,拱手領命:“遵命!”
“散了吧,”李豐疲憊地擺了擺手,“大家都去忙吧,希望咱們能順利完成任務,否則……本官能給你們講道理,高柄那人的軍法,可不跟你們說理啊!”
一連過去三日,宋江一次也未去定陶縣後衙,整日裏要麽便是跟在張清身後,看其整軍訓練,要麽便是對那些士卒噓寒問暖,同食同住!
在廣濟軍的營地裏,篝火熊熊燃燒,映紅了夜空。
宋江以犒勞將士為名,花了大錢,購買了好酒好肉,舉辦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宴會。
營地中擺滿了桌椅,桌上布置了美酒佳肴,酒香、肉香彌漫在空氣中,引得士兵們歡聲笑語不斷。
宋江身著一襲錦袍,麵帶微笑,穿梭在將士們之間,和這個能說上兩句熱鬧,和那個也能談上三句知心。
當張清出現時,宋江立刻快步上前,熱情地拉住張清的手臂,說道:“張將軍,可算把你盼來了,今日犒勞軍卒,軍中不禁酒,咱們可要好好暢飲一番!”
說著,便拉著張清走向主桌,讓他坐在自己身旁。
宴會開始,宋江端起酒杯,站起身來,高聲說道:“各位將士,這段時間大家整軍訓練,日夜操勞,這般辛苦,宋江看在眼中,宋江沒有別的能耐,隻購了些好酒好肉,犒勞犒勞大家!”
說罷,宋江舉杯一飲而盡。眾人紛紛響應,舉杯痛飲。
隨後,宋江親自為張清斟酒,邊倒邊說:“張將軍,你可是咱們軍中的中流砥柱啊!此時情況你也知道,衙內那般,小可也是不知兵的,如今小可也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此戰,可全倚重將軍了!小可敬將軍一杯!”
張清連忙起身,雙手舉杯,恭敬地說:“參讚過獎了,末將不過是盡些本分。”
兩人碰杯後,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宋江興致勃勃地與張清談天說地,分享起自己在鄆城縣的趣事。
宋江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自己在鄆城時的故事,如何救助落難的江湖好漢,如何給人脫難解困,最後得了一個及時雨的諢名。
張清聽得入神,不時配合著發出爽朗的笑聲,周圍的將士們也被吸引過來,圍在一旁靜靜聆聽,時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這時,宋江話鋒一轉,對著眾人說道:“小可這幾日才知道,咱們張將軍可是有一項神技,飛石打人百發百中!號稱是沒羽箭!有如此神技相助,梁山賊寇,還能有活路在?”
酒宴過後,張清被兩位副將攙扶入營帳內。
兩人探頭看了一番,見左右無人,龔旺才低聲道:“將軍,那宋江是個什麽意思?”
“咱們東昌府距離他鄆城縣也不遠,他平日什麽做派,咱們也都有所聽聞,今日這番姿態,怕是要巴結將軍?”
“巴結?他是想著抬起來本將,架空高柄啊!”
“架空?”
“短短幾日,營中兵丁便隻知宋江,不知高柄,便是那些偏將,統製官,也對宋江多加客氣,你可知他就這三五日,花了多少銀子?賺了多少人情?那高柄手下不過就是幾個牌軍加上一個一直撞董平,兩邊同時遇險,你說這些兵丁,是救宋江,還是救高柄?”張清掃了二人一眼,道,“對此人,平時多敬著便好。”
“唉,隻求趕緊打完,然後趕緊迴東昌府。”丁得孫長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