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同世界!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宗澤斜倚在榻上,身軀輾轉,被褥好似隱匿著無數尖刺,令他難以成寐。窗外,夜色冷清如水,而他內心卻是一團亂麻。
自踏入梁山的那一刻起,此間的所見所聞,恰似一場來勢洶洶、摧枯拉朽的風暴,將他往昔對山寨的認知徹底擊得粉碎。
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崇寧二年,那時,他身為膠水縣令,毅然決然地親率僚吏,深入險地,一舉抓獲盜賊百餘人,而後又馬不停蹄地搗毀鄰郡賊巢,成功救下一名被擄掠的女子。
彼時,在他的認知裏,山寨不過是盜匪肆意橫行、秩序混亂無序的藏汙納垢之所。可如今,眼前的梁山卻與記憶中的景象截然不同,有著天壤之別,這巨大的落差,讓他的內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
“大同世界”,這四個字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盤旋。《禮記》中所描繪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的理想社會,那是他窮盡一生的追求,亦是天下儒生夢寐以求、心之所向的大同盛景,此刻在梁山,被具象化了!
外麵的世界,民怨四起,流民遍地,梁山之中,太平盛世,隱約大同,這如此鮮明的對比如何能不讓他感到荒謬絕倫、啼笑皆非?
在梁山僅僅待了短短數日,宗澤卻仿若度日如年,他內心惶恐不安,深知此地不宜久留。
每日清晨,薑老太公一句句言辭讓他難以招架,他深怕自己稍有疏忽、鬆懈,便會被其牢牢裹挾其中,糊裏糊塗地落草為寇,最終落得個晚節不保。
更令宗澤憂心忡忡的是,即便無人刻意遊說、勸誘,隻是深入了解那些百姓的生活,他也難以抑製內心的動搖。
這幾日,每至夜幕降臨,總有幾個讀書人慕名前來拜訪,向他虛心請教治理地方的問題。尤其是那個名叫王倫的落第舉子,求知若渴,拋出諸多刁鑽難題。與他們的交談,讓宗澤既感到欣慰,又隱隱有種不安的情緒在心底悄然滋生。長此以往,他深怕自己稍不留神,就會淪為這山寨中的 “狗頭軍師”。
次日清晨,宗澤便匆匆離開了梁山。直至上岸之後,一路抵達鄆州治所,他那顆高懸的心才算是徹底落了地,長舒了一口氣。隻是迴憶起梁山之中的所見所聞,仍覺得有些如夢似幻,恍惚不已。尤其是看著鄆城縣裏,那些在生存邊緣苦苦掙紮求生的百姓,那種強烈的落差感,隻讓宗澤感到胸口陣陣憋悶,喘不過氣來!
鄆州知府衙門的書房內。
正月的暖陽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其中。
梁子美端坐在案幾之後,手中緊緊攥著一封書信,目光在信上反複遊移,麵色逐漸變得古怪異常,眉頭不自覺地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
他緩緩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審視的意味,細細打量著站在堂下的宗澤,開口問道:“宗知縣,依我所知,你不是該前往晉州趙城擔任縣令嗎?怎地來到了鄆州,還想要做本州幕僚?”他微微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即便是呂相推薦,可這幕僚之位,終究比不上一縣之主來得自在啊!”
宗澤神色沉穩,微微欠身,不慌不忙地迴應道:“下官早年曾在呂相門下任職,這些年仕途坎坷,輾轉波折,如今呂相執掌大名府,特意修書與下官……”
“呂相如今知大名府?”梁子美猛地打斷宗澤的話,臉上滿是驚愕之色,聲音不自覺地拔高了幾分,“呂相今年…… 已是七十九歲高齡了啊!”在他的認知裏,如此高齡的呂惠卿,本應遠離官場,安享晚年才對。
宗澤微微點頭,神色間也流露出一絲感慨萬千的神情,輕聲說道:“呂相幾次求乞骸骨,可官家始終不舍,未曾應允。”
梁子美微微眯起雙眼,眼眸中閃過一絲銳利的精光,大腦飛速運轉,各種念頭在腦海中交織碰撞。
轉瞬之間,他臉上突然浮起一抹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笑意,緩緩說道:“既然是呂相所薦,本州自然沒有不應允的道理。隻是這幕僚之位,恐怕是委屈宗先生了。正好!本州近日便要起兵圍剿梁山賊寇,宗先生留在本州,出謀劃策,也好幫著查缺補漏,助我一臂之力!到時,功勞簿上,必然少不得宗先生一筆!”他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撫著胡須,眼神中透露出勝券在握的自信。
“下官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宗澤向前一步,神色凝重,語氣誠懇地說道,“不知大人可曾詳盡查明梁山的底細?”
“早已查明!”梁子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屑一顧的輕笑,“不過是一個狂妄自大的文人罷了。自認為受了委屈,仕途無望,便妄圖走招安這條路子。哼,怕是把官家的性子都摸得透透的,咱們這位官家啊,最是怕麻煩!”
“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在來鄆州之前,剛剛路過梁山!”宗澤神色平靜,不緊不慢地吐出這句話,語氣中卻隱隱透露出一絲深意,似乎在暗示梁山的情況並非梁子美所認為的那般簡單。
“哦?”梁子美聽聞,頓時仰頭哈哈一笑,笑聲爽朗,“如此豈不是萬事俱備?宗先生且隨本官一道去點兵!有先生這般賢才在側,梁山那彈丸之地,必然頃刻之間便可拿下!”
“大人怕是想得過於簡單了!”宗澤神色凝重,絲毫沒有被梁子美的樂觀情緒所感染,他目光如炬,直視梁子美,言辭懇切,“梁山之中,皆是災民流民。大人可曾深思過,若是一舉攻破梁山,這些流離失所的災民又該如何安置?倘若處置不當,被心懷不軌之人趁機蠱惑,再度揭竿而起,到那時,整個京東西路陷入大亂,大人又該如何向上麵交代?還望大人三思啊。”
“區區流民,能成什麽大事?” 梁子美嘴角浮起一抹不以為然的輕笑,語氣中滿是輕視,“此時不將其剿滅,難道要等他們羽翼豐滿,勢力壯大之後,再去費力圍剿?那時恐怕就為時已晚了!至於那些流民,隻要驅趕出鄆州便是!”
“大人還望三思!”
“宗先生以往皆是縣令,州府行事自然與縣中不同,恐怕這也是呂相讓宗先生來此的目的!”梁子美嗬嗬笑道,“流民哪年少過?出亂子的又有多少?為何?還不是因為地方治理之法不同,在州府,有些手段是不得不使啊。”
自踏入梁山的那一刻起,此間的所見所聞,恰似一場來勢洶洶、摧枯拉朽的風暴,將他往昔對山寨的認知徹底擊得粉碎。
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崇寧二年,那時,他身為膠水縣令,毅然決然地親率僚吏,深入險地,一舉抓獲盜賊百餘人,而後又馬不停蹄地搗毀鄰郡賊巢,成功救下一名被擄掠的女子。
彼時,在他的認知裏,山寨不過是盜匪肆意橫行、秩序混亂無序的藏汙納垢之所。可如今,眼前的梁山卻與記憶中的景象截然不同,有著天壤之別,這巨大的落差,讓他的內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
“大同世界”,這四個字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盤旋。《禮記》中所描繪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的理想社會,那是他窮盡一生的追求,亦是天下儒生夢寐以求、心之所向的大同盛景,此刻在梁山,被具象化了!
外麵的世界,民怨四起,流民遍地,梁山之中,太平盛世,隱約大同,這如此鮮明的對比如何能不讓他感到荒謬絕倫、啼笑皆非?
在梁山僅僅待了短短數日,宗澤卻仿若度日如年,他內心惶恐不安,深知此地不宜久留。
每日清晨,薑老太公一句句言辭讓他難以招架,他深怕自己稍有疏忽、鬆懈,便會被其牢牢裹挾其中,糊裏糊塗地落草為寇,最終落得個晚節不保。
更令宗澤憂心忡忡的是,即便無人刻意遊說、勸誘,隻是深入了解那些百姓的生活,他也難以抑製內心的動搖。
這幾日,每至夜幕降臨,總有幾個讀書人慕名前來拜訪,向他虛心請教治理地方的問題。尤其是那個名叫王倫的落第舉子,求知若渴,拋出諸多刁鑽難題。與他們的交談,讓宗澤既感到欣慰,又隱隱有種不安的情緒在心底悄然滋生。長此以往,他深怕自己稍不留神,就會淪為這山寨中的 “狗頭軍師”。
次日清晨,宗澤便匆匆離開了梁山。直至上岸之後,一路抵達鄆州治所,他那顆高懸的心才算是徹底落了地,長舒了一口氣。隻是迴憶起梁山之中的所見所聞,仍覺得有些如夢似幻,恍惚不已。尤其是看著鄆城縣裏,那些在生存邊緣苦苦掙紮求生的百姓,那種強烈的落差感,隻讓宗澤感到胸口陣陣憋悶,喘不過氣來!
鄆州知府衙門的書房內。
正月的暖陽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其中。
梁子美端坐在案幾之後,手中緊緊攥著一封書信,目光在信上反複遊移,麵色逐漸變得古怪異常,眉頭不自覺地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
他緩緩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審視的意味,細細打量著站在堂下的宗澤,開口問道:“宗知縣,依我所知,你不是該前往晉州趙城擔任縣令嗎?怎地來到了鄆州,還想要做本州幕僚?”他微微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即便是呂相推薦,可這幕僚之位,終究比不上一縣之主來得自在啊!”
宗澤神色沉穩,微微欠身,不慌不忙地迴應道:“下官早年曾在呂相門下任職,這些年仕途坎坷,輾轉波折,如今呂相執掌大名府,特意修書與下官……”
“呂相如今知大名府?”梁子美猛地打斷宗澤的話,臉上滿是驚愕之色,聲音不自覺地拔高了幾分,“呂相今年…… 已是七十九歲高齡了啊!”在他的認知裏,如此高齡的呂惠卿,本應遠離官場,安享晚年才對。
宗澤微微點頭,神色間也流露出一絲感慨萬千的神情,輕聲說道:“呂相幾次求乞骸骨,可官家始終不舍,未曾應允。”
梁子美微微眯起雙眼,眼眸中閃過一絲銳利的精光,大腦飛速運轉,各種念頭在腦海中交織碰撞。
轉瞬之間,他臉上突然浮起一抹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笑意,緩緩說道:“既然是呂相所薦,本州自然沒有不應允的道理。隻是這幕僚之位,恐怕是委屈宗先生了。正好!本州近日便要起兵圍剿梁山賊寇,宗先生留在本州,出謀劃策,也好幫著查缺補漏,助我一臂之力!到時,功勞簿上,必然少不得宗先生一筆!”他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撫著胡須,眼神中透露出勝券在握的自信。
“下官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宗澤向前一步,神色凝重,語氣誠懇地說道,“不知大人可曾詳盡查明梁山的底細?”
“早已查明!”梁子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屑一顧的輕笑,“不過是一個狂妄自大的文人罷了。自認為受了委屈,仕途無望,便妄圖走招安這條路子。哼,怕是把官家的性子都摸得透透的,咱們這位官家啊,最是怕麻煩!”
“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在來鄆州之前,剛剛路過梁山!”宗澤神色平靜,不緊不慢地吐出這句話,語氣中卻隱隱透露出一絲深意,似乎在暗示梁山的情況並非梁子美所認為的那般簡單。
“哦?”梁子美聽聞,頓時仰頭哈哈一笑,笑聲爽朗,“如此豈不是萬事俱備?宗先生且隨本官一道去點兵!有先生這般賢才在側,梁山那彈丸之地,必然頃刻之間便可拿下!”
“大人怕是想得過於簡單了!”宗澤神色凝重,絲毫沒有被梁子美的樂觀情緒所感染,他目光如炬,直視梁子美,言辭懇切,“梁山之中,皆是災民流民。大人可曾深思過,若是一舉攻破梁山,這些流離失所的災民又該如何安置?倘若處置不當,被心懷不軌之人趁機蠱惑,再度揭竿而起,到那時,整個京東西路陷入大亂,大人又該如何向上麵交代?還望大人三思啊。”
“區區流民,能成什麽大事?” 梁子美嘴角浮起一抹不以為然的輕笑,語氣中滿是輕視,“此時不將其剿滅,難道要等他們羽翼豐滿,勢力壯大之後,再去費力圍剿?那時恐怕就為時已晚了!至於那些流民,隻要驅趕出鄆州便是!”
“大人還望三思!”
“宗先生以往皆是縣令,州府行事自然與縣中不同,恐怕這也是呂相讓宗先生來此的目的!”梁子美嗬嗬笑道,“流民哪年少過?出亂子的又有多少?為何?還不是因為地方治理之法不同,在州府,有些手段是不得不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