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俅上書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雕花窗欞透進絲絲縷縷的日光,在屋內的青磚地麵上灑下斑駁光影。
孔若先端坐在太師椅上,手中執著那份奏折,眉頭緊蹙,神情凝重。眼角餘光瞥見身旁的梁師成,他旋即嗬嗬一笑,臉上堆滿了看似溫和的笑意,起身拱手,姿態恭敬卻又透著幾分疏離:“梁睿思,您對小徒的恩澤,可真是深厚啊!”
梁師成閑適地靠在椅背上,手中把玩著一枚翠玉扳指,聞言,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笑,輕描淡寫地迴道:“不過是同年之間的尋常交往罷了。”
他頓了頓,目光微閃,話鋒一轉,“隻是咱家這位同年啊,行事太過張揚,得罪的人可不少。如今這世道,高太尉手握禁軍大權,在京中權勢滔天,便是咱家也得忌憚幾分;還有那梁子美,身為鄆州知州,又與蔡太師攀上了親,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牽一發而動全身。這麽一來,您那愛徒怕是文武兩途難行,官場之路渺茫無望嘍!”
孔若先心中一緊,麵上卻依舊波瀾不驚,他捋了捋胡須,不緊不慢地問道:“既然梁睿思您明知小徒官場無望,卻為何還要伸手相助呢?”
梁師成放下手中的扳指,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熱氣氤氳,模糊了他的神情。片刻後,他悠悠開口:“咱家不過是個閹人,想要在這宮中站穩腳跟,在官家麵前嶄露頭角,自然要各方關係都打點到位。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咱家這同年別的本事暫且不說,就單單賺錢這一項,那可是一等一的厲害!”
說到此處,他微微前傾身子,眼中閃過一絲貪婪,“最近市麵上突然興起的那些蠟燭、香皂,還有那精致的貢糖,先生想必也有所耳聞吧?”
“這都是柴家的生意……” 孔若先喃喃道,心中暗自揣測梁師成的意圖。
“皇城司可不是這麽說的啊!” 梁師成冷笑一聲,笑聲中帶著一絲嘲諷,“先生,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您不會真以為柴氏那邊,皇城司沒安排人手盯著吧?” 他的目光如刀,直直地看向孔若先,仿佛要將他的心思看穿。
孔若先心中一驚,卻依舊保持著鎮定,嗬嗬笑道:“沒想到梁睿思竟與皇城司還有這般關係!” 他輕撫胡須,不卑不亢地說道,“老夫那弟子也是個豁達大氣之人,日後必然不會讓梁睿思失望!”
梁師成靠迴椅背,雙手交疊放在腹部,悠然道:“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檢校太尉童貫,憑借著西軍的功績,在朝中權勢日盛;入內內侍省的都知楊戩,掌管著宮廷內務,深得官家信任。這兩位在朝中的權勢,可真是讓咱家眼紅啊!” 他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先生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在這官場之中,想要往上爬,在內部得看誰的臉色,外放又需要立下什麽功績。咱家所求不多,隻要一個節度使的名頭就行!”
“廣濟軍節度使?” 孔若先試探著問道。
“無所謂,具體去哪裏,還得看官家的安排。” 梁師成哈哈一笑,笑聲中滿是誌在必得,“當然,這也要看咱家這位同年,接下來能鬧出多大的動靜!”
朝堂之上,官員們正例行著歌功頌德之事,突然,高俅的聲音在朝堂上驟然響起:“臣!殿前太尉高俅有本啟奏!” 這一嗓子瞬間打破了朝堂的平靜。
高俅原本也不想在年前這般關鍵的時刻掀起波瀾。
可如今,他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梁子美那一封封言辭懇切的信件,字裏行間皆是催促之意,還有其他地方官的紛紛鼓動,這些來自官場同僚的壓力,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另一邊,是兒子整日在耳邊叫嚷聒噪,讓他難以推脫。
在這雙重壓力之下,高俅最終還是決定,在今日早朝上奏一本。
滿朝文武群臣驚愕不已,坐在高高龍椅之上的官家趙佶,也不禁微微一怔。趙佶原本以為今日早朝也會如往常一樣,在一片頌揚聲中平淡度過,卻沒想到,竟能收到這般正兒八經的奏折,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好奇,當即開口道:“把高愛卿的折子取來,朕看看!”
“臣高俅,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於陛下:今日臣收到京東西路鄆州知州梁子美信件,其言,自進士薑齊盤踞梁山,賊寇滋生,占據水泊公田。如今朝廷班樂尺於天下,重新丈量土地、確定田賦,這本是富國之舉,可梁山賊寇拒不奉行,且擅殺稅吏,以抗朝廷!擾亂賦稅根基,致使周邊州縣賦稅難收,百姓也深受其擾。梁子美日夜憂心,多次上書朝廷,皆如泥牛入海,全無音信,無奈之下,寫信於臣,托臣具本上奏,懇請陛下聖裁,發兵剿滅。望陛下早日發兵。”
趙佶的目光緊鎖在手中的奏折上,內心的煩躁與糾結如潮水般翻湧。高俅的這份《請剿梁山賊寇疏》,把他的好心情完全攪和了,不過如此,他反倒更覺得高俅忠心耿耿,思忖片刻,他終於抬起頭,揚聲喊道:“樞密院!”
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卻如石沉大海,久久未得到迴應。趙佶微微一怔,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又提高了音量,再次喊道:“樞密院何在?” 可迴應他的,依舊是一片死寂般的沉默。
“嗯?”趙佶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明顯的不滿,目光冷冷地掃過殿下的群臣。
這時,一直侍立在旁的梁師成,微微躬身,壓低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官家,樞密院如今無人主事。”他的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晦氣,暗自腹誹,本想著能從薑齊那兒撈些好處,結果被高俅這一攪和,美夢瞬間破碎。
“不是認命了……” 趙佶剛想反駁,話到嘴邊卻戛然而止。他這才猛地想起,樞密院的主事一職,確實一直空缺著。當初他本想著,看哪位大臣能主動給自己獻上豐厚財物,便將這職位賜予他,可誰能料到,一提到要在童貫那閹人手下當差,眾人紛紛望而卻步,導致這職位至今無人接任。
此後,朝廷雖安排了六十一歲的老臣吳居厚遙領知樞密院事,可他此刻遠在洪州擔任知州,遠水解不了近渴。
念及此處,趙佶不禁輕輕歎了口氣,滿心皆是無奈。他的目光緩緩轉向一旁的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鄭居中。鄭居中此前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知樞密院事,在朝堂上也頗具見識。
趙佶開口問道:“鄭愛卿,對於高俅所奏請剿梁山賊寇一事,你有何看法?”
鄭居中微微欠身,神色沉穩,不緊不慢地問道:“高太尉,這奏疏中提及的薑齊,究竟是何許人也?”
高俅上前一步,答道:“乃是大觀三年進士。”
“不過是一個狂妄書生罷了。”鄭居中微微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官家,隻需派遣鄆州廂軍,便足以拿下賊首。隻是此人身為進士,本應飽讀詩書、恪守國法,卻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實在是有違聖人教誨。依臣之見,不如著禮部即刻革去他的功名,以正國法,以儆效尤。”
孔若先端坐在太師椅上,手中執著那份奏折,眉頭緊蹙,神情凝重。眼角餘光瞥見身旁的梁師成,他旋即嗬嗬一笑,臉上堆滿了看似溫和的笑意,起身拱手,姿態恭敬卻又透著幾分疏離:“梁睿思,您對小徒的恩澤,可真是深厚啊!”
梁師成閑適地靠在椅背上,手中把玩著一枚翠玉扳指,聞言,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笑,輕描淡寫地迴道:“不過是同年之間的尋常交往罷了。”
他頓了頓,目光微閃,話鋒一轉,“隻是咱家這位同年啊,行事太過張揚,得罪的人可不少。如今這世道,高太尉手握禁軍大權,在京中權勢滔天,便是咱家也得忌憚幾分;還有那梁子美,身為鄆州知州,又與蔡太師攀上了親,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牽一發而動全身。這麽一來,您那愛徒怕是文武兩途難行,官場之路渺茫無望嘍!”
孔若先心中一緊,麵上卻依舊波瀾不驚,他捋了捋胡須,不緊不慢地問道:“既然梁睿思您明知小徒官場無望,卻為何還要伸手相助呢?”
梁師成放下手中的扳指,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熱氣氤氳,模糊了他的神情。片刻後,他悠悠開口:“咱家不過是個閹人,想要在這宮中站穩腳跟,在官家麵前嶄露頭角,自然要各方關係都打點到位。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咱家這同年別的本事暫且不說,就單單賺錢這一項,那可是一等一的厲害!”
說到此處,他微微前傾身子,眼中閃過一絲貪婪,“最近市麵上突然興起的那些蠟燭、香皂,還有那精致的貢糖,先生想必也有所耳聞吧?”
“這都是柴家的生意……” 孔若先喃喃道,心中暗自揣測梁師成的意圖。
“皇城司可不是這麽說的啊!” 梁師成冷笑一聲,笑聲中帶著一絲嘲諷,“先生,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您不會真以為柴氏那邊,皇城司沒安排人手盯著吧?” 他的目光如刀,直直地看向孔若先,仿佛要將他的心思看穿。
孔若先心中一驚,卻依舊保持著鎮定,嗬嗬笑道:“沒想到梁睿思竟與皇城司還有這般關係!” 他輕撫胡須,不卑不亢地說道,“老夫那弟子也是個豁達大氣之人,日後必然不會讓梁睿思失望!”
梁師成靠迴椅背,雙手交疊放在腹部,悠然道:“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檢校太尉童貫,憑借著西軍的功績,在朝中權勢日盛;入內內侍省的都知楊戩,掌管著宮廷內務,深得官家信任。這兩位在朝中的權勢,可真是讓咱家眼紅啊!” 他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先生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在這官場之中,想要往上爬,在內部得看誰的臉色,外放又需要立下什麽功績。咱家所求不多,隻要一個節度使的名頭就行!”
“廣濟軍節度使?” 孔若先試探著問道。
“無所謂,具體去哪裏,還得看官家的安排。” 梁師成哈哈一笑,笑聲中滿是誌在必得,“當然,這也要看咱家這位同年,接下來能鬧出多大的動靜!”
朝堂之上,官員們正例行著歌功頌德之事,突然,高俅的聲音在朝堂上驟然響起:“臣!殿前太尉高俅有本啟奏!” 這一嗓子瞬間打破了朝堂的平靜。
高俅原本也不想在年前這般關鍵的時刻掀起波瀾。
可如今,他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梁子美那一封封言辭懇切的信件,字裏行間皆是催促之意,還有其他地方官的紛紛鼓動,這些來自官場同僚的壓力,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另一邊,是兒子整日在耳邊叫嚷聒噪,讓他難以推脫。
在這雙重壓力之下,高俅最終還是決定,在今日早朝上奏一本。
滿朝文武群臣驚愕不已,坐在高高龍椅之上的官家趙佶,也不禁微微一怔。趙佶原本以為今日早朝也會如往常一樣,在一片頌揚聲中平淡度過,卻沒想到,竟能收到這般正兒八經的奏折,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好奇,當即開口道:“把高愛卿的折子取來,朕看看!”
“臣高俅,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於陛下:今日臣收到京東西路鄆州知州梁子美信件,其言,自進士薑齊盤踞梁山,賊寇滋生,占據水泊公田。如今朝廷班樂尺於天下,重新丈量土地、確定田賦,這本是富國之舉,可梁山賊寇拒不奉行,且擅殺稅吏,以抗朝廷!擾亂賦稅根基,致使周邊州縣賦稅難收,百姓也深受其擾。梁子美日夜憂心,多次上書朝廷,皆如泥牛入海,全無音信,無奈之下,寫信於臣,托臣具本上奏,懇請陛下聖裁,發兵剿滅。望陛下早日發兵。”
趙佶的目光緊鎖在手中的奏折上,內心的煩躁與糾結如潮水般翻湧。高俅的這份《請剿梁山賊寇疏》,把他的好心情完全攪和了,不過如此,他反倒更覺得高俅忠心耿耿,思忖片刻,他終於抬起頭,揚聲喊道:“樞密院!”
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卻如石沉大海,久久未得到迴應。趙佶微微一怔,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又提高了音量,再次喊道:“樞密院何在?” 可迴應他的,依舊是一片死寂般的沉默。
“嗯?”趙佶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明顯的不滿,目光冷冷地掃過殿下的群臣。
這時,一直侍立在旁的梁師成,微微躬身,壓低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官家,樞密院如今無人主事。”他的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晦氣,暗自腹誹,本想著能從薑齊那兒撈些好處,結果被高俅這一攪和,美夢瞬間破碎。
“不是認命了……” 趙佶剛想反駁,話到嘴邊卻戛然而止。他這才猛地想起,樞密院的主事一職,確實一直空缺著。當初他本想著,看哪位大臣能主動給自己獻上豐厚財物,便將這職位賜予他,可誰能料到,一提到要在童貫那閹人手下當差,眾人紛紛望而卻步,導致這職位至今無人接任。
此後,朝廷雖安排了六十一歲的老臣吳居厚遙領知樞密院事,可他此刻遠在洪州擔任知州,遠水解不了近渴。
念及此處,趙佶不禁輕輕歎了口氣,滿心皆是無奈。他的目光緩緩轉向一旁的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鄭居中。鄭居中此前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知樞密院事,在朝堂上也頗具見識。
趙佶開口問道:“鄭愛卿,對於高俅所奏請剿梁山賊寇一事,你有何看法?”
鄭居中微微欠身,神色沉穩,不緊不慢地問道:“高太尉,這奏疏中提及的薑齊,究竟是何許人也?”
高俅上前一步,答道:“乃是大觀三年進士。”
“不過是一個狂妄書生罷了。”鄭居中微微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官家,隻需派遣鄆州廂軍,便足以拿下賊首。隻是此人身為進士,本應飽讀詩書、恪守國法,卻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實在是有違聖人教誨。依臣之見,不如著禮部即刻革去他的功名,以正國法,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