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等等,你說你叫什麽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薑齊輕歎一聲,見母子兩人情緒緩和,才道:“如今行針隻是緩和,還需大夫來了下藥才可痊愈,不過,倒是可以吃些綠豆馬齒莧,這類清熱解毒、活血行氣作用的食物。我這裏倒是帶了些綠豆。至於馬齒莧……”
那漢子見薑齊懷中抱著的一小袋子綠豆,忙單膝下跪,口中激動道:“小官人救母之恩,王進感激不盡!”
“隨手為之,何足掛齒……”薑齊忙上前托起那漢子,突的一愣,問道,“等等,你說你叫什麽?”
“灑家王進!”那自稱王進的漢子見薑齊驚愕,不由臉色冷了幾分,退後一步,“小郎君莫非也是奉了高俅……”
“等等,小可薑齊,不知王教頭可曾聽聞?”薑齊哈哈一笑,拱手看著王進,“別人倒是可能奉高俅的命令,小可卻是萬萬不能的。”
“莫非是強項進士薑齊?”王進打量了薑齊一番之後,笑道,“唉!沒想到咱們倆苦命人撞到了一起!真是時也命也!”
薑齊哈哈一笑,隨即問道:“王教頭不是在東京禁軍之中勾當,怎麽會淪落至此?”
“還不是高俅那狗賊害的!”王進氣惱道,“春闈之後小官人便拒官迴鄉,不知汴梁之中變化,那高俅如今已經是殿帥府的殿前都太尉了!不才灑家正是他的直屬下屬!”
“這……”
“那高俅之前在東京汴梁街麵上廝混,做下不少混賬事,那高俅也怕被人尋仇,便也學著刺槍使棒,曾經向先父學習武藝。然而,在一次練習中,高俅被先父打翻在地,受了重傷,花了三四個月才恢複過來,他以為先父故意下狠手,便一直記恨,做了殿前都太尉之後,便開始在灑家身上撒氣!”
王進越說越激動,就在這時,聽得馬蹄聲響,王進忙起身取了哨棒。
焦挺這時已然駐馬下來,腋下夾著一個長須醫者,喜滋滋的來到林中,“小郎君,這大夫醫術最為高明,一聽是腸癰,便取了藥,和小人一起來了。”
那醫者也是醫德高的,也不整理身上衣服,隻問道:“患者何處?如何診治?可還活著?”
“活著活著!”薑齊忙引著大夫到了王進老母親處,把自己如何施診行針說了明白,又說道,“這邊也已經煮了綠豆和馬齒莧,隻待大夫確診開藥。”
“萬幸啊!”大夫把了脈之後,對王進道,“你這漢子倒是命好,遇到了懂醫理的郎君搭手,不然,你老母親這命怕是保不住了!”
“郎君之恩,灑家自然不忘!”
薑齊擺手不語。
那醫生開了藥,下了醫囑,仔細吩咐了之後,才道:“令堂身體虛弱,需要長期靜養,前麵不遠有個史家莊,老夫於史太公處有些薄麵,可引你們去暫住些時日。”
“如此甚好!”王進連忙躬身施禮,“多謝醫者仁心!”
那醫者又對薑齊說道:“你這小兒也是大膽,行針倒是沒有什麽毛病,可是病患剛剛清醒,氣血虛弱,這時候又怎麽可以進食綠豆呢?按道理來說,應該要先用人參補氣,再用馬齒筧行氣清熱解毒。若是沒有人參,也要用黃芪甘草配伍補氣,黃芪對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甘草也對脘腹疼痛、癰腫瘡毒有奇效,你這書生要記得!”
“事急從權,小可記下了!”聽著那醫者的話,薑齊也是連連躬身受教,僅憑人能被夾著縱馬三十裏路也第一時間救治病人,也值得尊敬,更何況人說的都是幹貨知識!
薑齊這邊幫著王進把老太太扶上獨輪車,提出要一路護送同行。
王進自是同意!
兩人在隊伍後麵說起東京舊事,不時也是哈哈大笑著。
“不知薑進士迴鄉之後做了什麽?”王進突然問道。
“買些田地,起了個莊子,讀書耕地而已。”薑齊笑著答道,“還有幾位好友一起過活!”
“嘿嘿,”王進笑道,“進士老爺不實在啊!”
“如何不實在了?”
王進一抬下巴,示意薑齊看前麵的焦挺和鬱保四,“這兩人看起來是江湖人,可是行動舉止之中卻帶著明顯的行伍之氣!進士老爺看來也是個會練兵的啊!”
“哪裏是會練兵,不過是鍛煉些身體的小竅門而已。”
薑齊可是沒自謙,在他看來,不過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給梁山上的那些住戶進行了簡單的軍訓而已。
可是,在王進這樣的行家眼中,會練兵,還能練到兵的骨子裏,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薑齊問道:“王教頭離開了東京,可是要去何處安身?”
“已經去信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處,”王進道,“先父之前和老種經略相公有舊,而且老種經略相公自是不怕高俅那廝的,待在邊境積累軍功,功成名就之後,再迴東京,讓那高俅好看!”
“唉!”薑齊搖了搖頭,“王教頭之前可在西軍待過?”
“未曾。”
“那可聽聞大觀二年,童貫及劉仲武在西邊又取得了一次較大的勝利,他們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複了積石軍。”薑齊看著王進問道。
“自然知道!”
“高俅當時便在劉仲武軍中。”薑齊迴憶道,“那劉仲武如今已然是節度使,高俅若是和他去信,言及王教頭,請問,老種經略相公可會保教頭無事?”
“這……”
“而且教頭可知道李綱李伯紀?”
王進搖頭。
“李綱李伯紀是小可在太學的同窗,他的父親李夔在呂惠卿任鄜延帥臣時,曾任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紹聖三年時,李夔抵達延安府就職,十四歲的李綱隨侍。當時西夏軍入侵,圍城甚急,李綱不願學各僚屬的子弟假裝登城拒敵,以受封賞,但還是時常‘騎繞城上’,表現了自己的勇敢。”
“這也是一個好漢子!”王進聽聞,也是讚歎道。
“重點是,僚屬的子弟假裝登城拒敵,以受封賞!”薑齊笑道,“小可也問過伯紀兄,將士奮力殺敵,為何沒有聞達功勞簿?你可知伯紀兄如何迴答?”
“如何迴答?”
“在西軍,乃至整個邊軍之中,功勞是最沒用的東西,還不如銀子妥當!”薑齊看了一眼王進,“教頭,你說是積累軍功來的安全,還是購買軍功來的安全,或者那些評定軍功的官老爺隨手一勾畫來得安全?很不巧,高俅那廝就是掌管著功勞簿,可以隨手一勾就算軍功的人物,有他在上麵卡著,你又何時能夠,功!成!名!就?”
薑齊輕歎一聲,見母子兩人情緒緩和,才道:“如今行針隻是緩和,還需大夫來了下藥才可痊愈,不過,倒是可以吃些綠豆馬齒莧,這類清熱解毒、活血行氣作用的食物。我這裏倒是帶了些綠豆。至於馬齒莧……”
那漢子見薑齊懷中抱著的一小袋子綠豆,忙單膝下跪,口中激動道:“小官人救母之恩,王進感激不盡!”
“隨手為之,何足掛齒……”薑齊忙上前托起那漢子,突的一愣,問道,“等等,你說你叫什麽?”
“灑家王進!”那自稱王進的漢子見薑齊驚愕,不由臉色冷了幾分,退後一步,“小郎君莫非也是奉了高俅……”
“等等,小可薑齊,不知王教頭可曾聽聞?”薑齊哈哈一笑,拱手看著王進,“別人倒是可能奉高俅的命令,小可卻是萬萬不能的。”
“莫非是強項進士薑齊?”王進打量了薑齊一番之後,笑道,“唉!沒想到咱們倆苦命人撞到了一起!真是時也命也!”
薑齊哈哈一笑,隨即問道:“王教頭不是在東京禁軍之中勾當,怎麽會淪落至此?”
“還不是高俅那狗賊害的!”王進氣惱道,“春闈之後小官人便拒官迴鄉,不知汴梁之中變化,那高俅如今已經是殿帥府的殿前都太尉了!不才灑家正是他的直屬下屬!”
“這……”
“那高俅之前在東京汴梁街麵上廝混,做下不少混賬事,那高俅也怕被人尋仇,便也學著刺槍使棒,曾經向先父學習武藝。然而,在一次練習中,高俅被先父打翻在地,受了重傷,花了三四個月才恢複過來,他以為先父故意下狠手,便一直記恨,做了殿前都太尉之後,便開始在灑家身上撒氣!”
王進越說越激動,就在這時,聽得馬蹄聲響,王進忙起身取了哨棒。
焦挺這時已然駐馬下來,腋下夾著一個長須醫者,喜滋滋的來到林中,“小郎君,這大夫醫術最為高明,一聽是腸癰,便取了藥,和小人一起來了。”
那醫者也是醫德高的,也不整理身上衣服,隻問道:“患者何處?如何診治?可還活著?”
“活著活著!”薑齊忙引著大夫到了王進老母親處,把自己如何施診行針說了明白,又說道,“這邊也已經煮了綠豆和馬齒莧,隻待大夫確診開藥。”
“萬幸啊!”大夫把了脈之後,對王進道,“你這漢子倒是命好,遇到了懂醫理的郎君搭手,不然,你老母親這命怕是保不住了!”
“郎君之恩,灑家自然不忘!”
薑齊擺手不語。
那醫生開了藥,下了醫囑,仔細吩咐了之後,才道:“令堂身體虛弱,需要長期靜養,前麵不遠有個史家莊,老夫於史太公處有些薄麵,可引你們去暫住些時日。”
“如此甚好!”王進連忙躬身施禮,“多謝醫者仁心!”
那醫者又對薑齊說道:“你這小兒也是大膽,行針倒是沒有什麽毛病,可是病患剛剛清醒,氣血虛弱,這時候又怎麽可以進食綠豆呢?按道理來說,應該要先用人參補氣,再用馬齒筧行氣清熱解毒。若是沒有人參,也要用黃芪甘草配伍補氣,黃芪對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甘草也對脘腹疼痛、癰腫瘡毒有奇效,你這書生要記得!”
“事急從權,小可記下了!”聽著那醫者的話,薑齊也是連連躬身受教,僅憑人能被夾著縱馬三十裏路也第一時間救治病人,也值得尊敬,更何況人說的都是幹貨知識!
薑齊這邊幫著王進把老太太扶上獨輪車,提出要一路護送同行。
王進自是同意!
兩人在隊伍後麵說起東京舊事,不時也是哈哈大笑著。
“不知薑進士迴鄉之後做了什麽?”王進突然問道。
“買些田地,起了個莊子,讀書耕地而已。”薑齊笑著答道,“還有幾位好友一起過活!”
“嘿嘿,”王進笑道,“進士老爺不實在啊!”
“如何不實在了?”
王進一抬下巴,示意薑齊看前麵的焦挺和鬱保四,“這兩人看起來是江湖人,可是行動舉止之中卻帶著明顯的行伍之氣!進士老爺看來也是個會練兵的啊!”
“哪裏是會練兵,不過是鍛煉些身體的小竅門而已。”
薑齊可是沒自謙,在他看來,不過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給梁山上的那些住戶進行了簡單的軍訓而已。
可是,在王進這樣的行家眼中,會練兵,還能練到兵的骨子裏,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薑齊問道:“王教頭離開了東京,可是要去何處安身?”
“已經去信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處,”王進道,“先父之前和老種經略相公有舊,而且老種經略相公自是不怕高俅那廝的,待在邊境積累軍功,功成名就之後,再迴東京,讓那高俅好看!”
“唉!”薑齊搖了搖頭,“王教頭之前可在西軍待過?”
“未曾。”
“那可聽聞大觀二年,童貫及劉仲武在西邊又取得了一次較大的勝利,他們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複了積石軍。”薑齊看著王進問道。
“自然知道!”
“高俅當時便在劉仲武軍中。”薑齊迴憶道,“那劉仲武如今已然是節度使,高俅若是和他去信,言及王教頭,請問,老種經略相公可會保教頭無事?”
“這……”
“而且教頭可知道李綱李伯紀?”
王進搖頭。
“李綱李伯紀是小可在太學的同窗,他的父親李夔在呂惠卿任鄜延帥臣時,曾任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紹聖三年時,李夔抵達延安府就職,十四歲的李綱隨侍。當時西夏軍入侵,圍城甚急,李綱不願學各僚屬的子弟假裝登城拒敵,以受封賞,但還是時常‘騎繞城上’,表現了自己的勇敢。”
“這也是一個好漢子!”王進聽聞,也是讚歎道。
“重點是,僚屬的子弟假裝登城拒敵,以受封賞!”薑齊笑道,“小可也問過伯紀兄,將士奮力殺敵,為何沒有聞達功勞簿?你可知伯紀兄如何迴答?”
“如何迴答?”
“在西軍,乃至整個邊軍之中,功勞是最沒用的東西,還不如銀子妥當!”薑齊看了一眼王進,“教頭,你說是積累軍功來的安全,還是購買軍功來的安全,或者那些評定軍功的官老爺隨手一勾畫來得安全?很不巧,高俅那廝就是掌管著功勞簿,可以隨手一勾就算軍功的人物,有他在上麵卡著,你又何時能夠,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