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楊騰蛟投梁山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草棚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藥香。
孔厚神色專注,俯身看著茅草氈子上躺著的老漢。他伸出手,輕輕搭在老漢的脈搏上,靜靜感受著脈象的起伏。與此同時,他仔細聆聽著老漢那一聲聲帶著嘯音的劇烈咳嗽,眉頭微微皺起。片刻後,孔厚緩緩開口:“老人家這是常年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肺經受損嚴重。要想治愈,需得長期精心調養才行。”
一旁的黑壯漢子,雙手緊緊攥在一起,激動得聲音都微微顫抖:“孔先生,您的意思是,俺爹這病有救?”
“這隻是頑疾,並非什麽不治之症,自然有救。” 孔厚神色溫和地安慰道,“不過,以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來看,調養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堅持下去,必定能夠痊愈。但是,這位兄弟,老人家如今的病體,萬不可再往來奔波,也不能有絲毫勞累。”
“俺明白了!” 黑壯漢子用力點了點頭,說道,“俺在南旺鎮本就是靠打鐵為生。不知這梁山可有鐵匠鋪?俺有一身打鐵的好手藝,隻要有活兒幹,養活俺和俺爹肯定沒問題。”
孔厚聞言,上下打量了一番楊騰蛟,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開口問道:“兄弟可是南旺鎮的楊騰蛟?聽聞南旺鎮有一位極為孝順的好漢,也是以打鐵為業,想必就是兄弟你吧。”
“小人正是楊騰蛟!沒想到孔先生竟也知曉俺。” 楊騰蛟有些意外,隨即笑道,“俺那哪算得上什麽名聲,不過是有把子力氣罷了。可您看看如今的梁山,那是什麽名聲!誰提到梁山,不得豎起大拇指,誇一句仁義!”
“楊兄弟若是願意來梁山,那對令尊的調養確實極為有利。” 孔厚一邊說著,一邊取出銀針。隻見他手法嫻熟,迅速找準老漢的尺澤、經渠、孔最、肺俞、大椎、風門等穴位,精準施針。“這針需留兩刻,期間切不可見風。”
“多謝,孔先生!讓您費心了!” 老漢的氣喘聲此時稍微平緩了一些,雖然身子不敢大幅度動彈,但還是滿懷感激地對孔厚說道,“小老兒這病,拖累孩子太久了。要不是看孩子如此孝順,俺早就自行了斷,免得連累他。孩子平日裏賺的錢,都給俺買藥了,也不知道還剩下多少,夠不夠付這診金。”
孔厚連忙擺了擺手,微笑著說道:“老人家不必憂心,如今我梁山正在義診,分文不收。您隻管安心養病便是。外麵還有不少病患等著,小可先去忙了,你們父子就在此處好好休息。”
“爹,您就放心吧,這病肯定能好。您就安心養著!” 楊騰蛟在一旁勸道,“俺看孔先生醫術高明得很,您就別胡思亂想了。這才剛下針,您就能清楚說話了,喘氣也輕了不少。”
“唉!你這孩子啊!” 老漢歎了口氣,說道,“平白無故受了人家這麽大的恩惠,你可怎麽報答啊!”
“隻要能讓爹您的病好起來,就是讓俺為他們賣命,那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梁山的仁義之名,您又不是不知道。難道您還擔心梁山會害咱們不成?咱們又有什麽值得人家害的!”
此時,草棚外,孔厚忙得不可開交。他接連診治了好幾個病患,有的是初來瞧病的,有的則是前來複診的。在診治過程中,他還不忘仔細給身邊的童子們講解,從如何用藥、藥物如何配伍,到病灶所在位置以及病症形成的原因,都講得細致入微,不厭其煩。
童子們聽得全神貫注,就連後麵排隊等候的病人,也都偷偷豎起耳朵聽上一兩句。大家心裏都清楚,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說不定哪天這一耳朵聽到的知識,就能派上大用場,救人性命。
終於輪到了晁蓋。孔厚還沒來得及伸手為晁蓋把脈,就聽到晁蓋在昏迷中呢喃著:“薑齊!你可把俺們村子害苦了!”
孔厚聞言,麵色微微一變。他先是仔細為晁蓋把脈,隨後向莊戶詢問病因。莊戶卻含糊其辭,隻說是晁蓋落水後受了風寒。
孔厚深深地看了莊戶一眼,轉身對童子說道:“速去取白虎湯來!”
緊接著,孔厚又是紮針,又是拔罐,一番忙碌之後,隨著一碗白虎湯喂下,晁蓋這才漸漸清醒過來,恢複了些許意識。
“俺這是在哪兒啊?”
“保正,您可算醒了!” 莊戶連忙說道,“之前您高燒不退,嘴裏還一直念叨著梁山、梁山的。這不,咱就把您送到梁山義診的地方來了。幸好孔先生醫術高明,妙手迴春,可算是把您給救迴來了!”
“晁保正!小可師兄究竟是如何害苦了東溪村,還請保正明示。” 孔厚見晁蓋清醒過來,神色嚴肅地說道,“若是真的是他的過錯,小可就算拚著幹係,也要到裴總管那裏告他一狀!”
“哎呀!” 晁蓋神色還有些恍惚,有氣無力地歎了口氣,“不過是胡話罷了,當不得真。”
“保正,您可別給他們郎君遮掩!” 莊戶見晁蓋醒了,說話也有了底氣,一副興師問罪的模樣,“要不是他們郎君蠱惑我們莊主挖什麽水庫,俺們東溪村也不會因為這個被收為公田。俺們保正也不會和朱都頭起衝突,被澆了一身冷水。說到底,俺們保正會病成這樣,都是因為他們郎君!”
“住口!” 晁蓋掙紮著撐起身子,一巴掌打在莊戶的後背,“你在胡說些什麽!再敢胡言亂語,迴去定要抽你十幾鞭子!”
莊戶雖然說的是泄憤之語,但孔厚卻聽得清清楚楚。他苦笑著說道:“小可師兄之前倒是和小可說過此事,隻是當時師兄出主意的時候,朝廷還沒頒布什麽新法。這事兒,實在是……”
“村中莊戶不懂道理,孔先生莫要怪罪。” 晁蓋連忙賠禮道,“隻是如今村民們失去了生計,俺想著來梁山問問薑郎君該如何是好,沒想到半路上受了涼,耽擱了。”
“即便保正不生病,此刻也見不到郎君。” 孔厚輕歎一聲,說道,“晁保正可知道東京汴梁有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人稱豹子頭林衝?”
“如何不知?當年俺行走江湖,路過汴梁時,還遠遠看過他一眼。”
“林教頭和我師兄有些淵源,他們都在周侗周老師傅門下學武。前陣子,林衝娘子被高衙內看上了,高俅便給林教頭安了個罪名。我師兄得知此事,便去了東京汴梁,想方設法營救林教頭,所以此時並不在梁山。”
“竟有如此無恥之徒!咳!” 晁蓋聽聞孔厚的解釋,胸中怒火再次被點燃,麵色漲得通紅,猛地一拍馬車,卻震得自己咳嗽不止。
“保正無須動怒,有我師兄出手,想必林教頭一家定然能夠平安無事。” 孔厚安慰道,“一會兒小可開個方子,保正讓莊戶去鄆城縣裏抓藥熬煮就行。都是些尋常藥方,坐堂大夫一看便知用量。待我師兄迴來,小可定會將東溪村一事轉告給他,給保正一個交代。”
“實在是慚愧!” 晁蓋緩了緩氣息,說道,“按理說,俺不該來找薑郎君,可俺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之前你們梁山的吳用也給俺出了個主意,可…… 唉!”
“吳總管足智多謀,小可對他的才智也是極為欽佩。他出的主意應該可行,不知為何沒能成?保正可否方便告知?”
“這有什麽不方便的!” 晁蓋微微迴憶了一番,詳細說道,“那日俺正和衙門裏的宋押司喝酒……”
“且慢,宋押司?”
“就是鄆城縣裏人稱及時雨的宋江!” 晁蓋並未察覺異樣,直接說道,“俺就是通過宋江得知朝廷頒布了新法。正巧吳學究來了,俺正為這新法的事兒發愁,見到吳學究,自然要向他請教個主意。”
孔厚聽完晁蓋的講述,心中暗自歎息:“老太公這主意沒能成,怕是和那位宋江宋公明脫不了幹係。” 但他嘴上卻並未明說。
兩人正準備再說些什麽,突然聽到馬車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小人真的是來投奔梁山的!為何不信?”
孔厚神色專注,俯身看著茅草氈子上躺著的老漢。他伸出手,輕輕搭在老漢的脈搏上,靜靜感受著脈象的起伏。與此同時,他仔細聆聽著老漢那一聲聲帶著嘯音的劇烈咳嗽,眉頭微微皺起。片刻後,孔厚緩緩開口:“老人家這是常年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肺經受損嚴重。要想治愈,需得長期精心調養才行。”
一旁的黑壯漢子,雙手緊緊攥在一起,激動得聲音都微微顫抖:“孔先生,您的意思是,俺爹這病有救?”
“這隻是頑疾,並非什麽不治之症,自然有救。” 孔厚神色溫和地安慰道,“不過,以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來看,調養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堅持下去,必定能夠痊愈。但是,這位兄弟,老人家如今的病體,萬不可再往來奔波,也不能有絲毫勞累。”
“俺明白了!” 黑壯漢子用力點了點頭,說道,“俺在南旺鎮本就是靠打鐵為生。不知這梁山可有鐵匠鋪?俺有一身打鐵的好手藝,隻要有活兒幹,養活俺和俺爹肯定沒問題。”
孔厚聞言,上下打量了一番楊騰蛟,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開口問道:“兄弟可是南旺鎮的楊騰蛟?聽聞南旺鎮有一位極為孝順的好漢,也是以打鐵為業,想必就是兄弟你吧。”
“小人正是楊騰蛟!沒想到孔先生竟也知曉俺。” 楊騰蛟有些意外,隨即笑道,“俺那哪算得上什麽名聲,不過是有把子力氣罷了。可您看看如今的梁山,那是什麽名聲!誰提到梁山,不得豎起大拇指,誇一句仁義!”
“楊兄弟若是願意來梁山,那對令尊的調養確實極為有利。” 孔厚一邊說著,一邊取出銀針。隻見他手法嫻熟,迅速找準老漢的尺澤、經渠、孔最、肺俞、大椎、風門等穴位,精準施針。“這針需留兩刻,期間切不可見風。”
“多謝,孔先生!讓您費心了!” 老漢的氣喘聲此時稍微平緩了一些,雖然身子不敢大幅度動彈,但還是滿懷感激地對孔厚說道,“小老兒這病,拖累孩子太久了。要不是看孩子如此孝順,俺早就自行了斷,免得連累他。孩子平日裏賺的錢,都給俺買藥了,也不知道還剩下多少,夠不夠付這診金。”
孔厚連忙擺了擺手,微笑著說道:“老人家不必憂心,如今我梁山正在義診,分文不收。您隻管安心養病便是。外麵還有不少病患等著,小可先去忙了,你們父子就在此處好好休息。”
“爹,您就放心吧,這病肯定能好。您就安心養著!” 楊騰蛟在一旁勸道,“俺看孔先生醫術高明得很,您就別胡思亂想了。這才剛下針,您就能清楚說話了,喘氣也輕了不少。”
“唉!你這孩子啊!” 老漢歎了口氣,說道,“平白無故受了人家這麽大的恩惠,你可怎麽報答啊!”
“隻要能讓爹您的病好起來,就是讓俺為他們賣命,那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梁山的仁義之名,您又不是不知道。難道您還擔心梁山會害咱們不成?咱們又有什麽值得人家害的!”
此時,草棚外,孔厚忙得不可開交。他接連診治了好幾個病患,有的是初來瞧病的,有的則是前來複診的。在診治過程中,他還不忘仔細給身邊的童子們講解,從如何用藥、藥物如何配伍,到病灶所在位置以及病症形成的原因,都講得細致入微,不厭其煩。
童子們聽得全神貫注,就連後麵排隊等候的病人,也都偷偷豎起耳朵聽上一兩句。大家心裏都清楚,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說不定哪天這一耳朵聽到的知識,就能派上大用場,救人性命。
終於輪到了晁蓋。孔厚還沒來得及伸手為晁蓋把脈,就聽到晁蓋在昏迷中呢喃著:“薑齊!你可把俺們村子害苦了!”
孔厚聞言,麵色微微一變。他先是仔細為晁蓋把脈,隨後向莊戶詢問病因。莊戶卻含糊其辭,隻說是晁蓋落水後受了風寒。
孔厚深深地看了莊戶一眼,轉身對童子說道:“速去取白虎湯來!”
緊接著,孔厚又是紮針,又是拔罐,一番忙碌之後,隨著一碗白虎湯喂下,晁蓋這才漸漸清醒過來,恢複了些許意識。
“俺這是在哪兒啊?”
“保正,您可算醒了!” 莊戶連忙說道,“之前您高燒不退,嘴裏還一直念叨著梁山、梁山的。這不,咱就把您送到梁山義診的地方來了。幸好孔先生醫術高明,妙手迴春,可算是把您給救迴來了!”
“晁保正!小可師兄究竟是如何害苦了東溪村,還請保正明示。” 孔厚見晁蓋清醒過來,神色嚴肅地說道,“若是真的是他的過錯,小可就算拚著幹係,也要到裴總管那裏告他一狀!”
“哎呀!” 晁蓋神色還有些恍惚,有氣無力地歎了口氣,“不過是胡話罷了,當不得真。”
“保正,您可別給他們郎君遮掩!” 莊戶見晁蓋醒了,說話也有了底氣,一副興師問罪的模樣,“要不是他們郎君蠱惑我們莊主挖什麽水庫,俺們東溪村也不會因為這個被收為公田。俺們保正也不會和朱都頭起衝突,被澆了一身冷水。說到底,俺們保正會病成這樣,都是因為他們郎君!”
“住口!” 晁蓋掙紮著撐起身子,一巴掌打在莊戶的後背,“你在胡說些什麽!再敢胡言亂語,迴去定要抽你十幾鞭子!”
莊戶雖然說的是泄憤之語,但孔厚卻聽得清清楚楚。他苦笑著說道:“小可師兄之前倒是和小可說過此事,隻是當時師兄出主意的時候,朝廷還沒頒布什麽新法。這事兒,實在是……”
“村中莊戶不懂道理,孔先生莫要怪罪。” 晁蓋連忙賠禮道,“隻是如今村民們失去了生計,俺想著來梁山問問薑郎君該如何是好,沒想到半路上受了涼,耽擱了。”
“即便保正不生病,此刻也見不到郎君。” 孔厚輕歎一聲,說道,“晁保正可知道東京汴梁有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人稱豹子頭林衝?”
“如何不知?當年俺行走江湖,路過汴梁時,還遠遠看過他一眼。”
“林教頭和我師兄有些淵源,他們都在周侗周老師傅門下學武。前陣子,林衝娘子被高衙內看上了,高俅便給林教頭安了個罪名。我師兄得知此事,便去了東京汴梁,想方設法營救林教頭,所以此時並不在梁山。”
“竟有如此無恥之徒!咳!” 晁蓋聽聞孔厚的解釋,胸中怒火再次被點燃,麵色漲得通紅,猛地一拍馬車,卻震得自己咳嗽不止。
“保正無須動怒,有我師兄出手,想必林教頭一家定然能夠平安無事。” 孔厚安慰道,“一會兒小可開個方子,保正讓莊戶去鄆城縣裏抓藥熬煮就行。都是些尋常藥方,坐堂大夫一看便知用量。待我師兄迴來,小可定會將東溪村一事轉告給他,給保正一個交代。”
“實在是慚愧!” 晁蓋緩了緩氣息,說道,“按理說,俺不該來找薑郎君,可俺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之前你們梁山的吳用也給俺出了個主意,可…… 唉!”
“吳總管足智多謀,小可對他的才智也是極為欽佩。他出的主意應該可行,不知為何沒能成?保正可否方便告知?”
“這有什麽不方便的!” 晁蓋微微迴憶了一番,詳細說道,“那日俺正和衙門裏的宋押司喝酒……”
“且慢,宋押司?”
“就是鄆城縣裏人稱及時雨的宋江!” 晁蓋並未察覺異樣,直接說道,“俺就是通過宋江得知朝廷頒布了新法。正巧吳學究來了,俺正為這新法的事兒發愁,見到吳學究,自然要向他請教個主意。”
孔厚聽完晁蓋的講述,心中暗自歎息:“老太公這主意沒能成,怕是和那位宋江宋公明脫不了幹係。” 但他嘴上卻並未明說。
兩人正準備再說些什麽,突然聽到馬車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小人真的是來投奔梁山的!為何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