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少華山上議遷徙
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作者:三十年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百戶!
這可不是五百人!
朱武很難想象,得是怎麽樣的人才能輕易地許諾出五百戶人家的生計!
“小郎君,切莫心急!” 朱武深知一諾千金的分量,若是話說出去卻無法兌現,這五百戶人口,怕是真能將自己生吞活剝了!
薑齊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說道:“朱軍師可知道,在下在鄆城地界購置了梁山五千畝山地?”
“那即便如此,一戶人家……”
“可是整個水泊梁山卻有一千五百萬畝!”薑齊目光炯炯,語氣篤定,“別說養活五百戶,就是五萬戶,也有辦法安置!”
“可是何以為生?”朱武神色一正,嚴肅問道,“總不能這五百戶俱是打漁為業吧!”
“怎麽可能?”薑齊一邊穩步上山,一邊耐心地向朱武分說,“在梁山之上還有別的產業,養殖家禽家畜需要人手吧,某家還有幾座蠟燭工坊,也需要人手,還有預備要開的澡豆工坊更是缺不得人,來之前更是有玉蟠竿孟康入了寨子,這造船工坊可安排不少,還有和滄州柴大官人那裏有了合作,之後跟船行走,需要的人手也是不少,還有建造,壯丁,木匠,鐵匠,如此看來,五百戶人口,可不定夠用啊!”
說到這裏,薑齊頓住腳步,“朱軍師,那些漢子裏可有忠厚者?”
“確有不少!”
“好!” 薑齊微微沉吟片刻,接著說道,“讓這些人前往華山,跟那些隱匿其中的人講清楚,邀他們一同前往梁山安家定居。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有些人,我可是斷然不要的!”
“小郎君還請明示。” 朱武恭敬地拱手,從袖中取出墨盒、筆筒,又抽出一個冊子,已然做好了記錄的準備。
“食人者不要!屠殺鄉人者不要! 斬殺上官投敵者不要!”
朱武迅速提筆記錄,隨後看向薑齊,等待他的解釋。
薑齊神色凝重,緩緩說道:“食人者,毫無仁愛之心,不要;屠殺鄉人者,背信棄義,不要;斬殺上官投敵之人,不忠不義,自然不能要。”
朱武記在心中,引著薑齊到了山寨。
山寨內留守的陳達,楊春二人本是惹了官司躲在山寨中,本想著就如此糊塗一生,不想前幾日一封書信卻給兩人心頭開了天窗!
“這朱軍師,竟有這般深厚背景,難怪那些老兵對他如此信服!”
“你我兄弟三人結義,哪怕沒有這般背景,隻要朱軍師有心搬家移寨,咱們兄弟也必定追隨到底!”
兩人聽聞嘍囉入內稟報,說那薑齊已入了山寨,忙收拾妥當到了聚義廳,生怕怠慢了薑齊,落了自家兄弟的臉麵。
四人見禮之後,分賓主落座。
本是寨主的朱武,一把拉住想要坐在客座的薑齊,誠摯地說道:“小郎君乃是薑老太公之子,在這亂世之中,我等能保住性命,全仰仗老太公的接濟,才不至於淪為草寇歹人。就衝這份恩情,小郎君理當坐上首之位!”
“咱們哪裏論的上什麽恩情,”薑齊擺了擺手,婉拒道,“且不說其他後來歸附的人,單說那五十戶老人,皆是之前跟隨我父親出生入死的兄弟,我父親本就有贍養他們的義務。如今這責任落到我身上,無論從孝道還是義氣來講,這五十戶人家,我養定了。至於其餘想要歸附的人家,隻要他們願意來,我絕不讓他們失望,絕不會壞了江湖義氣規矩!”
聽了這番話,楊春和陳達頓時鬆了一口氣。
兩人和薑齊見了禮之後,楊春道:“之前小郎君來信,我等俱是欣喜!這少華山雖好,可是卻少耕地,缺水源,更是臨近邊陲之地,時有戰事發生,就算平時,也多西夏契丹蠻人來打草穀,實在難以說太平。能去齊魯腹地,對咱們來說也是幸事!”
“隻是,小郎君若想將我等都遷過去,難處卻不小,”陳達雖說武藝不算高強,但頭腦聰慧,平日裏又常向朱武請教,多了幾分謀略,“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咱們雖然不是兵馬,可是一路上人吃馬嚼,也是不少。”
“咱們手中雖無糧食,卻有銀錢,” 薑齊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道,“在下此次前來少華山,可不是隻帶了一張嘴。路資盤纏,自然是準備充足。另外,眼下我暫時居住在山下的史家莊,與史老太公有幾分交情,出些銀錢購置糧草,也足夠支撐一段時間。””
楊春又提出疑問:“那少華山和梁山水泊之間,少說也是一千二百餘裏,我等又少馬缺車……”
“潼關黃河渡口距離此處不過半日路程,一路順流而下,最多十天便能抵達水泊梁山。況且,梁山泊本就是黃河河道,黃河水從澶州曹村向東匯入梁山泊,行程輕鬆得很!說不定等你們到了梁山,我還在路上奔波!”
朱武等人聽了,頓時疑慮盡去,心中頓時寬闊!
“小郎君既然為我等謀劃到這般地步,我等再推脫,實說不過去,小郎君暫且等待,我等這便下令,讓小的們收拾行囊細軟,明日便上路啟程!”
“好!” 薑齊拍手稱快,臉上笑意盈盈,“不過也不必如此著急,我這邊還有些事要吩咐朱軍師去辦,等事情辦妥了再出發也不遲。我也寫一封書信,安排好三位在梁山的職務,若我迴去晚了,也免得三位到了梁山,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
說罷,薑齊向朱武索要了信箋,一邊書寫,一邊對朱武說道:“朱軍師,人員招募之事,便拜托你了。我任命你為梁山山寨兵房參讚,定要讓你名副其實!”
“多謝寨主看重!” 朱武連忙躬身下拜,態度誠懇,“我必定竭盡全力,絕不讓寨主失望!”
“楊春、陳達,” 薑齊目光轉向二人,“我梁山如今剛剛草創,兵馬尚未完備,便先委托二位擔任兵房訓練教頭,待日後再加以提拔,二位意下如何?”
“自然聽從寨主吩咐!”兩人也是拱手領了任命。
薑齊這邊書信寫完,要了信封,仔細的封口,又在信封寫了“吳用,裴宣同啟”的字樣。
“這裴宣可是之前京兆府的裴孔目?”朱武看見“裴宣”字樣,不由問道。
“朱軍師也知裴孔目?”
“自是知曉!” 朱武微微歎了口氣,感慨道,“之前華陰縣想要懸賞緝拿我等,給我們扣上草寇的罪名,好剿了我們去邀功請賞、謀求升遷。不想文書卡在裴孔目那裏,他說我等不過是山民隱戶,算不得草寇,這才沒引發刀兵衝突。後來聽說裴孔目被發配了,我們還想著找機會去營救他,沒想到他竟然也在寨主門下!”
“唉!這世道!” 楊春也跟著長歎一聲,“好人總是不得好報!”
薑齊擺了擺手,半開玩笑地說道:“如今裴宣已是我梁山山寨刑房總管,三位兄弟日後可要嚴守法度,千萬別落在他手裏啊!”
“這日後可得小心行事了!” 陳達苦笑著調侃,“鐵麵孔目裴宣的名號,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一聽他的名字,哪裏還敢有半點差錯?”
眾人聽了,頓時哄堂大笑。
這可不是五百人!
朱武很難想象,得是怎麽樣的人才能輕易地許諾出五百戶人家的生計!
“小郎君,切莫心急!” 朱武深知一諾千金的分量,若是話說出去卻無法兌現,這五百戶人口,怕是真能將自己生吞活剝了!
薑齊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說道:“朱軍師可知道,在下在鄆城地界購置了梁山五千畝山地?”
“那即便如此,一戶人家……”
“可是整個水泊梁山卻有一千五百萬畝!”薑齊目光炯炯,語氣篤定,“別說養活五百戶,就是五萬戶,也有辦法安置!”
“可是何以為生?”朱武神色一正,嚴肅問道,“總不能這五百戶俱是打漁為業吧!”
“怎麽可能?”薑齊一邊穩步上山,一邊耐心地向朱武分說,“在梁山之上還有別的產業,養殖家禽家畜需要人手吧,某家還有幾座蠟燭工坊,也需要人手,還有預備要開的澡豆工坊更是缺不得人,來之前更是有玉蟠竿孟康入了寨子,這造船工坊可安排不少,還有和滄州柴大官人那裏有了合作,之後跟船行走,需要的人手也是不少,還有建造,壯丁,木匠,鐵匠,如此看來,五百戶人口,可不定夠用啊!”
說到這裏,薑齊頓住腳步,“朱軍師,那些漢子裏可有忠厚者?”
“確有不少!”
“好!” 薑齊微微沉吟片刻,接著說道,“讓這些人前往華山,跟那些隱匿其中的人講清楚,邀他們一同前往梁山安家定居。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有些人,我可是斷然不要的!”
“小郎君還請明示。” 朱武恭敬地拱手,從袖中取出墨盒、筆筒,又抽出一個冊子,已然做好了記錄的準備。
“食人者不要!屠殺鄉人者不要! 斬殺上官投敵者不要!”
朱武迅速提筆記錄,隨後看向薑齊,等待他的解釋。
薑齊神色凝重,緩緩說道:“食人者,毫無仁愛之心,不要;屠殺鄉人者,背信棄義,不要;斬殺上官投敵之人,不忠不義,自然不能要。”
朱武記在心中,引著薑齊到了山寨。
山寨內留守的陳達,楊春二人本是惹了官司躲在山寨中,本想著就如此糊塗一生,不想前幾日一封書信卻給兩人心頭開了天窗!
“這朱軍師,竟有這般深厚背景,難怪那些老兵對他如此信服!”
“你我兄弟三人結義,哪怕沒有這般背景,隻要朱軍師有心搬家移寨,咱們兄弟也必定追隨到底!”
兩人聽聞嘍囉入內稟報,說那薑齊已入了山寨,忙收拾妥當到了聚義廳,生怕怠慢了薑齊,落了自家兄弟的臉麵。
四人見禮之後,分賓主落座。
本是寨主的朱武,一把拉住想要坐在客座的薑齊,誠摯地說道:“小郎君乃是薑老太公之子,在這亂世之中,我等能保住性命,全仰仗老太公的接濟,才不至於淪為草寇歹人。就衝這份恩情,小郎君理當坐上首之位!”
“咱們哪裏論的上什麽恩情,”薑齊擺了擺手,婉拒道,“且不說其他後來歸附的人,單說那五十戶老人,皆是之前跟隨我父親出生入死的兄弟,我父親本就有贍養他們的義務。如今這責任落到我身上,無論從孝道還是義氣來講,這五十戶人家,我養定了。至於其餘想要歸附的人家,隻要他們願意來,我絕不讓他們失望,絕不會壞了江湖義氣規矩!”
聽了這番話,楊春和陳達頓時鬆了一口氣。
兩人和薑齊見了禮之後,楊春道:“之前小郎君來信,我等俱是欣喜!這少華山雖好,可是卻少耕地,缺水源,更是臨近邊陲之地,時有戰事發生,就算平時,也多西夏契丹蠻人來打草穀,實在難以說太平。能去齊魯腹地,對咱們來說也是幸事!”
“隻是,小郎君若想將我等都遷過去,難處卻不小,”陳達雖說武藝不算高強,但頭腦聰慧,平日裏又常向朱武請教,多了幾分謀略,“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咱們雖然不是兵馬,可是一路上人吃馬嚼,也是不少。”
“咱們手中雖無糧食,卻有銀錢,” 薑齊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說道,“在下此次前來少華山,可不是隻帶了一張嘴。路資盤纏,自然是準備充足。另外,眼下我暫時居住在山下的史家莊,與史老太公有幾分交情,出些銀錢購置糧草,也足夠支撐一段時間。””
楊春又提出疑問:“那少華山和梁山水泊之間,少說也是一千二百餘裏,我等又少馬缺車……”
“潼關黃河渡口距離此處不過半日路程,一路順流而下,最多十天便能抵達水泊梁山。況且,梁山泊本就是黃河河道,黃河水從澶州曹村向東匯入梁山泊,行程輕鬆得很!說不定等你們到了梁山,我還在路上奔波!”
朱武等人聽了,頓時疑慮盡去,心中頓時寬闊!
“小郎君既然為我等謀劃到這般地步,我等再推脫,實說不過去,小郎君暫且等待,我等這便下令,讓小的們收拾行囊細軟,明日便上路啟程!”
“好!” 薑齊拍手稱快,臉上笑意盈盈,“不過也不必如此著急,我這邊還有些事要吩咐朱軍師去辦,等事情辦妥了再出發也不遲。我也寫一封書信,安排好三位在梁山的職務,若我迴去晚了,也免得三位到了梁山,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
說罷,薑齊向朱武索要了信箋,一邊書寫,一邊對朱武說道:“朱軍師,人員招募之事,便拜托你了。我任命你為梁山山寨兵房參讚,定要讓你名副其實!”
“多謝寨主看重!” 朱武連忙躬身下拜,態度誠懇,“我必定竭盡全力,絕不讓寨主失望!”
“楊春、陳達,” 薑齊目光轉向二人,“我梁山如今剛剛草創,兵馬尚未完備,便先委托二位擔任兵房訓練教頭,待日後再加以提拔,二位意下如何?”
“自然聽從寨主吩咐!”兩人也是拱手領了任命。
薑齊這邊書信寫完,要了信封,仔細的封口,又在信封寫了“吳用,裴宣同啟”的字樣。
“這裴宣可是之前京兆府的裴孔目?”朱武看見“裴宣”字樣,不由問道。
“朱軍師也知裴孔目?”
“自是知曉!” 朱武微微歎了口氣,感慨道,“之前華陰縣想要懸賞緝拿我等,給我們扣上草寇的罪名,好剿了我們去邀功請賞、謀求升遷。不想文書卡在裴孔目那裏,他說我等不過是山民隱戶,算不得草寇,這才沒引發刀兵衝突。後來聽說裴孔目被發配了,我們還想著找機會去營救他,沒想到他竟然也在寨主門下!”
“唉!這世道!” 楊春也跟著長歎一聲,“好人總是不得好報!”
薑齊擺了擺手,半開玩笑地說道:“如今裴宣已是我梁山山寨刑房總管,三位兄弟日後可要嚴守法度,千萬別落在他手裏啊!”
“這日後可得小心行事了!” 陳達苦笑著調侃,“鐵麵孔目裴宣的名號,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一聽他的名字,哪裏還敢有半點差錯?”
眾人聽了,頓時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