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韓平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作者:彩雲歸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午時。
戰鼓聲準時響起,緊隨而至的便是排山倒海的喊殺聲,一個個方陣,推著巨大的攻城車、登雲梯,緩緩靠近城牆。
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大軍。
此刻,猶如化身成為擇人而噬的遠古巨獸,抬著四足,張開血盆大口,仿佛要吞下整個平陽府城一般。
“大人,城破還要不封刀三日嗎?”
一名站在葉初雪身旁的中年將領問道。
葉初輕輕搖頭,說道:
“不可,最初起兵三日不封刀,不留俘虜,是為了威懾,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如果繼續一路殺過去,我們就會失去人心,那些世家大族,地主豪強,便會夥同大乾與我們死鬥。”
“接下來我們不但要安撫城中百姓,還要優待俘虜,讓大乾那些士兵知道,隻要不與我們作對,就不會死。”
“同時要約束底下士兵,如有燒殺搶掠,作奸犯科者,殺無赦。”
那將領一愣。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這女流之輩還真當有名將之姿。
站在葉初雪身旁的其他幾名將領,也是一愣,心中又拔高幾分對葉初雪認知。
這一路打過來,老實說,他們已經徹底服氣。
尤其是一個迴合拿下豫州總兵楊成梁,如此亮眼的戰績,他們是打心眼裏欽佩。
如果換成是他們,沒有一人敢說一個迴合拿下豫州總兵。
而跟來的寧王謀士,原先的懷疑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拜服。
如今,他對葉初雪的命令是無條件服從,也不由感歎寧王眼力的老辣,真是慧眼識明珠,即使那人是女人。
……
“現在平陽府城戰況如何?”
王川望向下麵的斥候,急切地問道。
那斥候不敢遲疑,立刻答道:
“寧王大軍攻城了,有攻城車,雲梯,平陽府城現在岌岌可危。”
聽到這話,王川擺了擺手,道:
“下去吧!”
他緊繃的身體慢慢放鬆,靠在椅子上,仰麵朝天,輕輕一歎,沒想到,葉初雪這麽快就敢攻城。
雖然他不清楚葉初雪有多高軍事造詣,但他深知葉初雪謹慎,做事向來考慮周全,從不打無把握的仗。
葉初雪敢攻城,也就意味著她有至少八成以上的把握,一舉拿下平陽府城。
如果平陽府城落在寧王手中,京城皇椅上那位就該坐不住了。
畢竟都姓李,換個人當皇帝,無論是皇親國戚,或者世家大族,又或者地方官府,都會很快接受,反正又不是改朝換代,基本盤還在那裏。
這一刻,王川發現事情好像大條了。
他低估了寧王,也低估了葉初雪,同時高估了大乾的軍事力量,以及吃相難看的地方官員。
衛所兵不戰而降,反正對他們而言,朝廷又不發軍餉,跟著寧王軍餉管夠,說不定,還能混個從龍之功,封妻蔭子,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地方官員更離譜,聽見寧王打來,拖家帶口就跑路,反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有錢去哪都一樣。
一樣當地主老爺,嬌妻美妾,生活美滋滋。
至於治下百姓,袖袍一甩,自求多福。
當然,這些情況王川盡數知曉,他也知道大乾朝三百年大限還差六十年,曆史周期律就要收拾大乾了。
但他真不想看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白骨累累。
換一個人做皇帝,人間依舊是如此。
想到這兒,王川揉了揉太陽穴,接著望向一則坐著來議事的李項羽,問道:
“葉初雪的軍事造詣,你如何看?”
聽到這問話,李項羽陷入沉思,好似在對葉初雪進行客觀評估,足足過了半晌,這才開口答道:
“很高,從葉初雪一路北上來看,她所有的布防,作戰方式,以及攻城拔寨的手段,無不彰顯著她高超的軍事認知。”
“尤其是與楊成梁那一戰,如果我是楊成梁,依舊堅持不了一個迴合,葉初雪那步步算計和對戰機的捕捉,實在太可怕了,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就衝這一點,天底下沒幾人是她對手。”
李項平這位傲氣凜然的家夥,也認同地點了點頭,附和道:
“大哥說的確實在理。”
王川咂吧咂吧嘴,如此牛叉哄哄的葉初雪,讓他拿命去打?
這是逼他用美男計,誘殺葉初雪?
當然,這都是自我安慰,如果寧王真坐上皇位,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第二個死的就是葉初雪。
說不定,寧王還會將自己和葉初雪葬在一起,去地府做夫妻,再續前緣。
見王川愁眉苦臉,李項羽苦笑,說道:
“我知道一個人,那人在軍事造詣絕不弱於葉初雪。”
王川黯淡無光的眼睛頓時一亮,猛地坐直身體,一臉希冀的望著李項羽,眼中滿是求賢若渴。
一旁坐著的李項平眉頭一挑,臉上寫滿詫異,失聲問道:
“大哥,你的意思是…去請韓平?”
李項羽點了點頭,解釋道:
“韓平此人在軍事上天賦異稟,十歲能繪製地形沙盤,十二歲通曉《孫子》《吳子》精髓。”
“他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經典的戰例中,通過推演,指出裏麵的致命破綻,那份超時空的戰術直覺,讓我爹都時常感歎,韓平要是自己兒子多好。”
“雖然此人軍事造詣,驚才絕豔,但卻是秀才之後,非武將之家。”
“哎,韓平此人性格率真,不喜阿諛奉承,又自恃清高,雖然表麵上謙遜,實則卻是一身傲骨,在軍隊屢屢受挫,最後退出軍隊迴家種地了。”
“一身才學無法施展,也是可悲可歎。”
這一通介紹,聽到王川一怔,心中更是忍不住嘀咕。
如此一位人中龍鳳,落個迴家種地的下場,在現今的大乾官場實屬正常。
如若在亂世隻怕早已名滿天下。
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總有人生不逢時,鬱鬱而終。
王川問道:
“你們可與此人熟悉?”
李項羽點了點頭,答道:
“自幼便認識,年歲比項平年長些,前不久才聽說他已經娶妻生子,此人也因前年韃子南下來了豫州。”
戰鼓聲準時響起,緊隨而至的便是排山倒海的喊殺聲,一個個方陣,推著巨大的攻城車、登雲梯,緩緩靠近城牆。
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大軍。
此刻,猶如化身成為擇人而噬的遠古巨獸,抬著四足,張開血盆大口,仿佛要吞下整個平陽府城一般。
“大人,城破還要不封刀三日嗎?”
一名站在葉初雪身旁的中年將領問道。
葉初輕輕搖頭,說道:
“不可,最初起兵三日不封刀,不留俘虜,是為了威懾,如今,目的已經達到,如果繼續一路殺過去,我們就會失去人心,那些世家大族,地主豪強,便會夥同大乾與我們死鬥。”
“接下來我們不但要安撫城中百姓,還要優待俘虜,讓大乾那些士兵知道,隻要不與我們作對,就不會死。”
“同時要約束底下士兵,如有燒殺搶掠,作奸犯科者,殺無赦。”
那將領一愣。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這女流之輩還真當有名將之姿。
站在葉初雪身旁的其他幾名將領,也是一愣,心中又拔高幾分對葉初雪認知。
這一路打過來,老實說,他們已經徹底服氣。
尤其是一個迴合拿下豫州總兵楊成梁,如此亮眼的戰績,他們是打心眼裏欽佩。
如果換成是他們,沒有一人敢說一個迴合拿下豫州總兵。
而跟來的寧王謀士,原先的懷疑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拜服。
如今,他對葉初雪的命令是無條件服從,也不由感歎寧王眼力的老辣,真是慧眼識明珠,即使那人是女人。
……
“現在平陽府城戰況如何?”
王川望向下麵的斥候,急切地問道。
那斥候不敢遲疑,立刻答道:
“寧王大軍攻城了,有攻城車,雲梯,平陽府城現在岌岌可危。”
聽到這話,王川擺了擺手,道:
“下去吧!”
他緊繃的身體慢慢放鬆,靠在椅子上,仰麵朝天,輕輕一歎,沒想到,葉初雪這麽快就敢攻城。
雖然他不清楚葉初雪有多高軍事造詣,但他深知葉初雪謹慎,做事向來考慮周全,從不打無把握的仗。
葉初雪敢攻城,也就意味著她有至少八成以上的把握,一舉拿下平陽府城。
如果平陽府城落在寧王手中,京城皇椅上那位就該坐不住了。
畢竟都姓李,換個人當皇帝,無論是皇親國戚,或者世家大族,又或者地方官府,都會很快接受,反正又不是改朝換代,基本盤還在那裏。
這一刻,王川發現事情好像大條了。
他低估了寧王,也低估了葉初雪,同時高估了大乾的軍事力量,以及吃相難看的地方官員。
衛所兵不戰而降,反正對他們而言,朝廷又不發軍餉,跟著寧王軍餉管夠,說不定,還能混個從龍之功,封妻蔭子,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地方官員更離譜,聽見寧王打來,拖家帶口就跑路,反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有錢去哪都一樣。
一樣當地主老爺,嬌妻美妾,生活美滋滋。
至於治下百姓,袖袍一甩,自求多福。
當然,這些情況王川盡數知曉,他也知道大乾朝三百年大限還差六十年,曆史周期律就要收拾大乾了。
但他真不想看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白骨累累。
換一個人做皇帝,人間依舊是如此。
想到這兒,王川揉了揉太陽穴,接著望向一則坐著來議事的李項羽,問道:
“葉初雪的軍事造詣,你如何看?”
聽到這問話,李項羽陷入沉思,好似在對葉初雪進行客觀評估,足足過了半晌,這才開口答道:
“很高,從葉初雪一路北上來看,她所有的布防,作戰方式,以及攻城拔寨的手段,無不彰顯著她高超的軍事認知。”
“尤其是與楊成梁那一戰,如果我是楊成梁,依舊堅持不了一個迴合,葉初雪那步步算計和對戰機的捕捉,實在太可怕了,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就衝這一點,天底下沒幾人是她對手。”
李項平這位傲氣凜然的家夥,也認同地點了點頭,附和道:
“大哥說的確實在理。”
王川咂吧咂吧嘴,如此牛叉哄哄的葉初雪,讓他拿命去打?
這是逼他用美男計,誘殺葉初雪?
當然,這都是自我安慰,如果寧王真坐上皇位,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第二個死的就是葉初雪。
說不定,寧王還會將自己和葉初雪葬在一起,去地府做夫妻,再續前緣。
見王川愁眉苦臉,李項羽苦笑,說道:
“我知道一個人,那人在軍事造詣絕不弱於葉初雪。”
王川黯淡無光的眼睛頓時一亮,猛地坐直身體,一臉希冀的望著李項羽,眼中滿是求賢若渴。
一旁坐著的李項平眉頭一挑,臉上寫滿詫異,失聲問道:
“大哥,你的意思是…去請韓平?”
李項羽點了點頭,解釋道:
“韓平此人在軍事上天賦異稟,十歲能繪製地形沙盤,十二歲通曉《孫子》《吳子》精髓。”
“他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經典的戰例中,通過推演,指出裏麵的致命破綻,那份超時空的戰術直覺,讓我爹都時常感歎,韓平要是自己兒子多好。”
“雖然此人軍事造詣,驚才絕豔,但卻是秀才之後,非武將之家。”
“哎,韓平此人性格率真,不喜阿諛奉承,又自恃清高,雖然表麵上謙遜,實則卻是一身傲骨,在軍隊屢屢受挫,最後退出軍隊迴家種地了。”
“一身才學無法施展,也是可悲可歎。”
這一通介紹,聽到王川一怔,心中更是忍不住嘀咕。
如此一位人中龍鳳,落個迴家種地的下場,在現今的大乾官場實屬正常。
如若在亂世隻怕早已名滿天下。
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總有人生不逢時,鬱鬱而終。
王川問道:
“你們可與此人熟悉?”
李項羽點了點頭,答道:
“自幼便認識,年歲比項平年長些,前不久才聽說他已經娶妻生子,此人也因前年韃子南下來了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