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是了解那段曆史的,當他聽到張昌浩自稱姓房,他立刻就明白了,張昌浩的意思。
這是源自於唐代“八學子”團的故事。
唐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接受了遼東高句麗王的請求,派出一批學者前往高句麗,進行宣化並傳授禮儀文化。
這個使團成員中,就包括了不少重臣子弟,有殷開山的兒子殷洪悅、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魏征的兒子魏奕等人。
在出使過程中,不少使團成員都在當地留下了後代,其中就包括房遺愛。
也就是說,現在生活在朝鮮半島的房姓子弟,幾乎都是房遺愛的後代。
既然有這麽一說,那麽這封出自於房凝之手的書信,是怎麽到了張昌浩手上的也就說的通了。
根據史書記載。房凝,是房遺愛的六世孫,字玄儉,曾任郢州刺史,也就是現在的武漢武昌,其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兼紀監委書記。
信中大多數的內容都像是尋常的問候,訴說著兩地房氏百餘年的往事。但是信的後半部分卻突然轉移了話語,說起了一件事。
“房喻賢弟,托付之事已有眉目。據聞,一十八年前,有僧懷素作《自敘帖》一書,書中自有暗喻,然兄並未得見……”
“而今日,倭國來使與朝堂之上言及神器之事……”
唐貞元十年,倭國使者藤原麻葉秘密抵達了洛陽。在得到皇帝李適召見之後,再次提到了遺失在華夏的三神器。
一來看在藤原麻葉帶來不少奇珍異寶的麵子,二來李適也想知道一直風聞的隱太子寶藏究竟怎麽迴事,再加上李適當時剛好窮得叮當響。
於是李適給禦史台和大理寺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這兩個機構盡量幫助藤原麻葉查找所謂神器的下落。
禦史台對這個命令陽奉陰違,倒是大理寺查出一點端倪。
據說,十多年前有永州僧人懷素,似乎知道一些東西。
大理寺人馬趕到了永州,但懷素卻始終堅持自己並不清楚這些事情。
無奈之下,大理寺在當地進行了暗訪。在收集了一係列情報之後,他們將目光盯上了懷素所書的《自敘帖》上。
因為大理寺的官員發現,懷素似乎寫了不止一本《自敘帖》,而這些《自敘帖》在完成之後,被懷素派人送往了不同的地方。
而其中的一份,很可能在懷素寫完的同年,已經被倭國遣唐使小野石根帶離了大唐!
隨後大理寺發現,有一本《自敘帖》被送到了洛陽白馬寺,還有一本卻被懷素送到了臨安錢家。
正當大理寺以為這就是全部《自敘帖》的去向時,卻從伺候懷素的小沙彌口中獲知,還有一本特殊的《自敘帖》被送往了钜鹿金閣寺。
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消息,懷素竟然寫了四本《自敘帖》?他的目的是什麽?
被小野石根帶走的那本《自敘帖》現在肯定是追不迴來了,大理寺隻有從另外三本上下手。
然而,大理寺卻低估了佛門的決心,無論是洛陽白馬寺,還是钜鹿金閣寺,都堅決否認自己曾經收到過懷素的《自敘帖》。
最後,還是臨安錢氏在朝廷的重壓之下,交出了一本《自敘帖》,但同時臨安錢氏卻申明,這是唯一的一本《自敘帖》,所謂自敘帖不止一本的說法,絕對是以訛傳訛不足為憑。
皇帝李適在得到從錢氏獲得的《自敘帖》後,召集人手反複對《自敘帖》進行了推敲分析,結果得出一個很令人失望的結論:這就是一份普通的書法作品,並沒有隱藏什麽秘密。
李適想要找到“隱太子寶藏”的想法落空了,而秘密到達大唐的倭國使者藤原麻葉在聽聞了傳言之後,也匆匆離開大唐迴到了倭國。
這一起因《自敘帖》引起的風波,也被朝廷隱匿了起來,在官方曆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蹤跡。
陳宇看完整封信的內容,不由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信中所述,且內容完全真實的話,那麽正好能夠解釋,為什麽如今這世上,會有多本《自敘帖》的傳言。
那既然外傳的三本《自敘帖》早就被人發現,特別是台北故宮收藏的那一本,幾乎已經被人研究透徹了,為什麽從未有人發現這裏麵有什麽秘密?
這種情況隻有兩種結果。
一,那三本《自敘帖》中的確沒有任何秘密,唯一隱含秘密的,隻有那本被日軍從钜鹿金閣寺中帶走的那本,也就是現在張昌浩手上的那本《自敘帖》。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懷素當時為什麽寫了四本《自敘帖》的目的就成立了。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隻是一種魚目混珠的手段。
二,如果就連張昌浩手上這本《自敘帖》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話,那麽,關於《自敘帖》中隱藏秘密的事情,就徹底是一個流傳的謊言了。
所以,現在所有的焦點都落在了張昌浩手上的這本《自敘帖》上。
陳宇從麵前的這封信上中,還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生活在朝鮮半島的房氏後人,似乎早就知道了《自敘帖》中隱含秘密的消息。
這一點從兩個方麵可以印證。
在這封信中,房凝的用詞是:房喻賢弟,托付之事已有眉目……
這就說明,調查《自敘帖》的事情,並不是房凝主動去做的,而是朝鮮房氏委托他去做的。
這句話也同樣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關於《自敘帖》的內幕,華夏房氏並不知情,反而是朝鮮房氏知道其中的內幕。
這從張昌浩父子費盡心機,也要將《自敘帖》從日本人手上奪迴來,甚至不惜犧牲林承賢的行為上可見一斑。
那麽,當年的小林興全將這件事情告訴了高木義人,以換取帶全家撤離華夏東北的機會。現在看來,極有可能是小林興全故意這麽做的。
將钜鹿金閣寺有《自敘帖》的消息告訴高木義人,借日本人的手將這本《自敘帖》找到,小林興全再通過手段,將這本《自敘帖》據為己有……
想到這裏,陳宇不寒而栗。
如果事情的經過真的是這樣,那麽包括麵前的這個張昌浩,這父子倆人的心機未免太過於陰毒了……
這是源自於唐代“八學子”團的故事。
唐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接受了遼東高句麗王的請求,派出一批學者前往高句麗,進行宣化並傳授禮儀文化。
這個使團成員中,就包括了不少重臣子弟,有殷開山的兒子殷洪悅、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魏征的兒子魏奕等人。
在出使過程中,不少使團成員都在當地留下了後代,其中就包括房遺愛。
也就是說,現在生活在朝鮮半島的房姓子弟,幾乎都是房遺愛的後代。
既然有這麽一說,那麽這封出自於房凝之手的書信,是怎麽到了張昌浩手上的也就說的通了。
根據史書記載。房凝,是房遺愛的六世孫,字玄儉,曾任郢州刺史,也就是現在的武漢武昌,其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兼紀監委書記。
信中大多數的內容都像是尋常的問候,訴說著兩地房氏百餘年的往事。但是信的後半部分卻突然轉移了話語,說起了一件事。
“房喻賢弟,托付之事已有眉目。據聞,一十八年前,有僧懷素作《自敘帖》一書,書中自有暗喻,然兄並未得見……”
“而今日,倭國來使與朝堂之上言及神器之事……”
唐貞元十年,倭國使者藤原麻葉秘密抵達了洛陽。在得到皇帝李適召見之後,再次提到了遺失在華夏的三神器。
一來看在藤原麻葉帶來不少奇珍異寶的麵子,二來李適也想知道一直風聞的隱太子寶藏究竟怎麽迴事,再加上李適當時剛好窮得叮當響。
於是李適給禦史台和大理寺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這兩個機構盡量幫助藤原麻葉查找所謂神器的下落。
禦史台對這個命令陽奉陰違,倒是大理寺查出一點端倪。
據說,十多年前有永州僧人懷素,似乎知道一些東西。
大理寺人馬趕到了永州,但懷素卻始終堅持自己並不清楚這些事情。
無奈之下,大理寺在當地進行了暗訪。在收集了一係列情報之後,他們將目光盯上了懷素所書的《自敘帖》上。
因為大理寺的官員發現,懷素似乎寫了不止一本《自敘帖》,而這些《自敘帖》在完成之後,被懷素派人送往了不同的地方。
而其中的一份,很可能在懷素寫完的同年,已經被倭國遣唐使小野石根帶離了大唐!
隨後大理寺發現,有一本《自敘帖》被送到了洛陽白馬寺,還有一本卻被懷素送到了臨安錢家。
正當大理寺以為這就是全部《自敘帖》的去向時,卻從伺候懷素的小沙彌口中獲知,還有一本特殊的《自敘帖》被送往了钜鹿金閣寺。
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消息,懷素竟然寫了四本《自敘帖》?他的目的是什麽?
被小野石根帶走的那本《自敘帖》現在肯定是追不迴來了,大理寺隻有從另外三本上下手。
然而,大理寺卻低估了佛門的決心,無論是洛陽白馬寺,還是钜鹿金閣寺,都堅決否認自己曾經收到過懷素的《自敘帖》。
最後,還是臨安錢氏在朝廷的重壓之下,交出了一本《自敘帖》,但同時臨安錢氏卻申明,這是唯一的一本《自敘帖》,所謂自敘帖不止一本的說法,絕對是以訛傳訛不足為憑。
皇帝李適在得到從錢氏獲得的《自敘帖》後,召集人手反複對《自敘帖》進行了推敲分析,結果得出一個很令人失望的結論:這就是一份普通的書法作品,並沒有隱藏什麽秘密。
李適想要找到“隱太子寶藏”的想法落空了,而秘密到達大唐的倭國使者藤原麻葉在聽聞了傳言之後,也匆匆離開大唐迴到了倭國。
這一起因《自敘帖》引起的風波,也被朝廷隱匿了起來,在官方曆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蹤跡。
陳宇看完整封信的內容,不由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信中所述,且內容完全真實的話,那麽正好能夠解釋,為什麽如今這世上,會有多本《自敘帖》的傳言。
那既然外傳的三本《自敘帖》早就被人發現,特別是台北故宮收藏的那一本,幾乎已經被人研究透徹了,為什麽從未有人發現這裏麵有什麽秘密?
這種情況隻有兩種結果。
一,那三本《自敘帖》中的確沒有任何秘密,唯一隱含秘密的,隻有那本被日軍從钜鹿金閣寺中帶走的那本,也就是現在張昌浩手上的那本《自敘帖》。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懷素當時為什麽寫了四本《自敘帖》的目的就成立了。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隻是一種魚目混珠的手段。
二,如果就連張昌浩手上這本《自敘帖》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話,那麽,關於《自敘帖》中隱藏秘密的事情,就徹底是一個流傳的謊言了。
所以,現在所有的焦點都落在了張昌浩手上的這本《自敘帖》上。
陳宇從麵前的這封信上中,還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生活在朝鮮半島的房氏後人,似乎早就知道了《自敘帖》中隱含秘密的消息。
這一點從兩個方麵可以印證。
在這封信中,房凝的用詞是:房喻賢弟,托付之事已有眉目……
這就說明,調查《自敘帖》的事情,並不是房凝主動去做的,而是朝鮮房氏委托他去做的。
這句話也同樣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關於《自敘帖》的內幕,華夏房氏並不知情,反而是朝鮮房氏知道其中的內幕。
這從張昌浩父子費盡心機,也要將《自敘帖》從日本人手上奪迴來,甚至不惜犧牲林承賢的行為上可見一斑。
那麽,當年的小林興全將這件事情告訴了高木義人,以換取帶全家撤離華夏東北的機會。現在看來,極有可能是小林興全故意這麽做的。
將钜鹿金閣寺有《自敘帖》的消息告訴高木義人,借日本人的手將這本《自敘帖》找到,小林興全再通過手段,將這本《自敘帖》據為己有……
想到這裏,陳宇不寒而栗。
如果事情的經過真的是這樣,那麽包括麵前的這個張昌浩,這父子倆人的心機未免太過於陰毒了……